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51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母牛发Qing后,就会兴奋不安,喜欢接近公牛,互相爬跨,充血肿胀,微开……

  ……

  苜禾农牧的办公和住宿的房屋也都已经修建好。

  占地面积不大,楼层也都不高,但苜禾农牧的人少,肯定是够用了。

  并且看着办公楼这模样,郭阳觉着老向多半参与了设计,总透露着一股闷骚的味道。

  晚上,郭阳给常住这里的员工们加了餐。

  带回来的苜蓿芽,被食堂大姐剁碎用来清蒸了,吃起来鲜美营养,清香扑鼻,更是完全感受不到草味。

  此外,虽然没杀牛,但郭阳让人从村里买了头羊杀掉。

  一口羊肉裹着葱花下肚,再喝一碗鲜掉眉毛的羊肉汤,感受着冒烟的锅气和烫手的小碗,再冷的天也燥热起来了!

  苜禾农牧不大的食堂里显得热热闹闹的,洋溢着幸福的欢声笑语。

  饭后,和员工们交流了会儿。

  郭阳来到了特意给他留的办公室,盘点起目前的资产状况来。

第74章 今天的更新进小黑屋了

  如题。。。。。。。

第75章 呼图壁

  郭阳翻找出苜禾和天禾近期的财务报表,看了一会儿,就感觉有点难以置信。

  我这半年一直在辛辛苦苦的花钱,怎么还剩那么多呢?

  从汉诺威回京城后,郭阳一共从境外转移回来11个亿的资金。

  补缴了税之后,也有10.2亿左右。

  这笔钱最初被郭阳分成了两部分,其中5亿注入了苜禾农牧,用于20万亩盐碱地改良及牧场工厂建设。

  因为抢工期,改良盐碱地的工程费用比预计的1.8亿超出了0.2亿,总共花了2亿。

  牧场近期的种植费、设计费、工厂建设费用、苜禾1号种子田、办公和住宿楼、种牛场等,花了约0.3亿。

  后续如果引进牧草加工设备,可能还需要几百万。

  总的下来,苜禾农牧近半年的时间花了约2.3亿,账上还剩下有2.7亿。

  天禾种业郭阳注入了3亿的资金,开展的投资项目也更多,但账户上的余额也极为的充足。

  3000亩原种扩繁基地和种子加工厂,3000万,暂未用完。

  河口村的5000亩制种基地和兰市的辣甜椒种苗基地,1000万,暂未用完。

  兰市、金川和甘谷的3万亩辣甜椒示范基地,前期需承担化肥和农膜等农资的垫付费用,但每亩不超过100块,另外还需要给政府和农户缴纳一笔收购保证金,加起来约2000万左右。

  郭阳看着天禾财务报表上2.5亿的余额,即使预留制种的种子款和收购鲜椒的费用,都还有2亿的现金流。

  不禁叹了口气,花钱还真是个辛苦活啊!

  半年时间,加上购买农机的费用,郭阳总共花了5个亿左右。

  而京城微光投资那边,近半年也在稳定盈利,不仅买办公楼的钱赚回来了,甚至还有额外的盈余。

  所以算下来,郭阳的纯现金就是5.2亿+0.6亿+国外账户的4亿左右,合计约9.8亿。

  郭阳算是体会到了王多鱼的烦恼。

  这些钱放在银行吃利息,着实有点可惜。

  然而其实仔细想想,这半年还真没怎么停歇,一直在折腾。

  只是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农业也是个长期的投资过程,苜禾农牧和天禾种业目前都是纯投入,零营收。

  投资的很多项目一两年内也难以有大的收益,可以预见的最近一笔营收还是3月份辣甜椒的种苗销售收入。

  所以,现金流充足从某种方面来说也是好事。

  只是,钱确实太多了。

  得再想法子扩张一些项目。

  想来想去,郭阳临时确立了几个方向。

  一是继续承包改良盐碱地、沙漠等,加快自然能量的积累,将盐碱地、沙漠等改良成大草原,同步建立大型牧场。

  二是农机厂得加快进度,不能再等余洪海,大不了从零开始呗。

  三才是种子的发展,这也是最难的,因为制种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和农民打交道。

  心中有了思路,郭阳才回到房间休息。

  次日一早。

  郭阳又去了牛舍打量了一圈。

  牛群还是和往常一样,颇为的警惕。

  唯独昨天郭阳亲手喂过的秦川牛和西门塔尔公司兴奋的冲他牟叫。

  牛眼更是期盼的看着他。

  可惜郭阳并没有带草料,也并不准备继续喂。

  但从这两头牛亲昵的表现,也能看出苜禾1号的适口性确实还可以。

  这就足够了。

  轻轻的抚摸着牛头,郭阳在丁吉不解的神情中给两头牛分别取了名字。

  秦川母牛是秀秀,西门塔尔牛是壮壮。

  秀秀也是郭阳指定给壮壮的正妻。

  等春季牛发情时,丁吉就得辅助两人配种。

  听到郭阳的指示时,丁吉已经有点麻木了。

  老板搁这儿玩小朋友过家家呢!

  等交待完事情,郭阳才准备离开,而见到这一幕的秀秀和壮壮也流露出了不舍的表情。

  回到住宿区后,郭阳再次叮嘱了张伟和蔡彬去鲁省参加培训和学习,随后才离开了牧场。

  ……

  呼图壁种牛场,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乌市以西72公里处。

  是疆省畜牧厅下属的一个国营农牧场。

  建立于1955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全场总面积30万亩、耕地4万亩、天然草场3万亩。

  是疆省境内最大的奶牛场。

  经过农业部的介绍,郭阳来到这里进行参观考察,苜禾的奶牛群体也是时候扩大了。

  呼图壁种牛场的董事长名叫陈廷,是名年近六旬的中年人,身材略微的发福,穿着件厚厚的大衣,正带着郭阳在四处参观。

  牛场,饲草种植基地,乳品加工车间,混合饲料加工厂,有机肥厂,牛胚胎生产基地……

  一路看下来,郭阳感觉不需此行,问道:“陈书记,你们场现在每年能向周边提供多少头奶牛种畜呢?”

  陈书记笑着说道:“除去我们自己留着更新换代的,每年提供大约2000头奶牛种畜。”

  郭阳皱了皱眉,“这数量不多啊,农业部可是给我说你们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种牛场。”

  “怎么,我们这2000头奶牛种畜,郭总难道想全部包圆了。”

  “是有这样的计划,就是数量可能不够,苜禾现在就有近20万亩牧场。”

  陈书记乐呵呵的笑着,“年轻人可不要好高骛远,2000头奶牛种畜可不少了,全西北你很难找出第二家。”

  郭阳不置可否,认为这话多少有些吹牛的成份,蒙省可也是畜牧大省。

  陈书记看他这副模样,想了想,便又带头来到了室外的草场上。

  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割得人生疼。

  “郭总,伱可知道奶牛的繁育有多艰难,呼图壁能走到这步可也是历经了磨难。”

  郭阳想着这两天看到的种种完善的设施,说道:“我对呼图壁也挺好奇的。”

  陈书记望着面前的广阔苜蓿草地,然后又指了指身后的牛场,才倏然畅想道:

  “当年牛场所在地是一望无际的芦苇滩,潮湿寒冷,野狼出没,一批从内地拖家带口支援边疆的创业者,两家人合住一间地窝子。”

  “靠国家配给的有限口粮维持生活,一天干16个小时工作,挖渠排碱、开荒种地。”

  “奶牛以放牧为主,饲料就地索取,营养状况较差,牛只居住的是一顶简陋的芦苇棚。”

  “条件的艰苦无须多言,那个年代的人自然能够克服这些困难。”

  “但技术的欠缺却不是短期就可以解决的,当时的干部工人中有95%以上是初次接触奶牛。”

  “1955年,从京城引进了200头黑白花奶牛,年单产奶量只有214千克。”

  “而到今年,种牛场拥有两千多头奶牛,一千多头肉牛,每年向附近县市的农牧民提供近3000头种畜。”

  “荷斯坦奶牛群的产奶量更是提升到了8700千克,足足提升了几十倍。”

  看着陈书记忆往昔的模样,郭阳也莫名的感到动容。

  苜禾最终定下了呼图壁今年80%的奶牛种畜,另外20%是留给农牧民的份额。

  缺口很大,郭阳不由想起农业部提及的对于进口种牛的税收和资金优惠政策。

  犹豫再三,还是决定不给洋鬼子送钱了。

  他有精品奶牛基因种质。

  缺的不是好牛,而是数量。

第76章 奶业

  奶牛场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

  由于长期的封闭,我国在优质高产奶牛繁育技术方面总体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20多年。

  奶牛数量少,品种差,单产低。

  全国两千多家乳品企业大部分都没有形成自己的奶源生产基地。

  但国内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国民的消费能力、对奶制品的需求也是快速增长。

  2001年,农业部发表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奶牛进口的关税大幅降低,此外,还有有一系列的项目资金扶持。

  从此,我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进口奶牛高峰。

  全国各地都在大规模进口奶牛,通常都是以千和万为单位,来势凶猛。

  想到这,郭阳好奇的问道:“陈书记,国家现在政策这么好,你们这两年就没有进口奶牛的计划?”

  陈书记眯了眯眼,道:“怎么,苜禾有进口奶牛的计划?”

  郭阳没有急着否认。

  看他这样,陈书记叹了口气,“这两年国内进口奶牛过于疯狂了,市场利好加上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纷纷给补贴,贷款贴息,来刺激农牧民购牛。”

  “哦?怎么说?”郭阳也想通过畜牧企业来了解一些行业内幕。

  “市场过于疯狂,今年还没结束,用于进口奶牛的隔离场业务就已经排队到了明年底。”

  说到这,陈书记瞥了眼郭阳。

  “所以,即使苜禾农牧要进口奶牛,排队也得等上一年时间。”

  “而且今年和明年农业部已经批准的从新、澳两国的进口奶牛数量就超过了11万头。”

  “但据我们掌握的信息,澳国共有奶牛180万头,但一类优种只有50万头,而我国进口的大多都是二类三类。”

  “有些企业为了赚钱,花高价从国外进口奶牛,结果却引进不少劣质奶牛,有些是整群买进来,进来后还要面对适应性问题。”

  “一些牛商甚至弄虚作假搞假系系谱,这样的牛用作种牛风险很大,会把全国的奶牛繁育体系搞乱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