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47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初听闻这个制种计划时,严群和天禾营销部门的负责人余一潮等人都一个劲的劝阻。

  郭阳至今对他们的话都还记忆犹新。

  “5000亩辣甜椒种子,保守估计产量也有三十万斤,得推广种植八百多万亩。”

  “辣甜椒种子最多能贮藏三年,每年得销售十万斤!”

  “库存压力太大了。”

  “三年后还销不完,就只能拿来当肥料了。”

  “玉米和小麦的扩繁速度也会受到影响。”

  “年底上市的种子太单一了,营收数据也会不好看。”

  几人的对库存和销售的担忧郭阳也能理解。

  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玉米种业虽然市场盘子大,但竞争过于惨烈,全国每年生产的玉米种子只有一半才能售出,其余都沦为库存或饲料。

  天玉1号虽然是47点自然能量的蓝色等级种子,但也最好能有多一年的营销推广时间。

  并且辣甜椒的种子太多,足够栽植5万亩地。

  即使除了河口村的那5000亩外,都还有大量的种子。

  这些种子未经过市场的检验,也就只能骗骗那些贪便宜的散户。

  况且郭阳也并不打算贱卖。

  所以郭阳计划投资一座蔬菜种苗基地,和多个辣甜椒种植示范基地,示范基地总面积在三万亩左右。

  多余的种子用来育苗,一部分种苗销售给种植户,一部分供示范基地种植。也可以留些种子来压舱底。

  当听闻郭阳的计划时,严群和余一潮等人稍稍松了口气。

  自建种植示范基地的推广效果毋庸置疑。

  等示范基地的天椒1号和赤红1号上市销售,就可以广泛邀请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企业来参观。

  产品就摆在那,品质好不好,产量高不高,谁都看得到。

  种子的推广计划就这么定下了。

  但严群等人的担忧和压力并没有减少,老板这是毕其功于一役啊!

  天椒1号和赤红1号真值得天禾这么全力以赴吗?

  郭阳对天椒1号、赤红1号的品质和产量确实很有自信。

  但全力以赴还真算不上,最主要的是,他亏得起!

  种苗基地的面积不会太大,1000万的投资怎么也够了。

  示范基地也不会全部自建,更多的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进行生产,前期的投入成本减少,压力往产品和销售端上转移。

  所以,只要产量和品质好,一切皆可破!

  郭阳定下了未来一年的计划后,天禾的各部门都紧张起来。

  辣甜椒育苗和制种的时间相同,都是在1月中旬左右就得开展,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

  时间紧!

  只能一切从简,先把温室大棚搭建起来,配套的设施用房等按重要程度分期延后施工建设。

  至于种植示范基地,还有大半年时间,看着很充裕,但那可是三万亩啊。

  得赶紧制定计划,分摊任务!

  郭阳看着他们如临大敌的模样,笑着宣布了公司会从各部门抽调人手,结合招聘,成立新的种植部,专门负责这块业务。

  并且在郭阳的计划里,种植部最后会独立出去,成立种苗公司。

  众人这才松了口气,又多了更多的期盼。

  这位年轻的老板行事激进,项目是一个赶着一个。

  听说苜禾农牧那边也是,对外的工程部正在招兵买马,并且已经在各地考察项目……

  跟着这样的老板,企业只要不倒闭,升职加薪那可是嘎嘎的快!

  育苗基地最终被郭阳定在了兰市,主要是可以通过省会辐射周边主要的蔬菜种植区。

  在国人的认知中,蔬菜主产区是鲁省、豫省、冀省等传统农业大省,对陇省蔬菜的印象还停留在各种土豆上。

  俗话说,陇省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整颗吃是主食,切成丝放进锅里一炒,它就是一盘菜。

  但其实陇省也是被忽略的蔬菜大省。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这片土地上仍然肆意生长着最先从西域传来的蔬菜。

  比如紫皮大蒜、胡萝卜。

  此外,还有兰市的韭黄和百合、甘谷的辣椒、庆阳的黄花菜、金川的红辣椒、康县黑木耳等等地标性产品。

  每年,都有上千万吨的陇省蔬菜被运送往全国各地。

  而近些年,正是陇省蔬菜产业大力发展的时期。

  天禾的战略恰好切在了时代的脉搏上。

  而最终通过对各地区蔬菜栽培历史的分析,辣甜椒的种植示范基地,定在了兰市、金川、甘谷三个地区。

  天禾的各部门都马不停蹄的动了起来。

第69章 农机保养

  河口村的制种基地上,张伟和蔡彬两人驾驶着芬特930正在耕整土地。

  同在金塔县,两人便被郭阳调过来帮忙。

  近来已经下了好几场雪,土层表面都被积雪覆盖着。

  但芬特930依然平稳的行驶在土地上,锋利的犁铧轻松的就切入了土壤,翻过来,在雪白的大地上拉出一条条黄色的长龙。

  周围也有不少的村民在围观,议论纷纷。

  尤其是小孩,更是目不转睛的跟着拖拉机走,完全的陷入了其中。

  拖拉机他们见过不少,但还是第一次看到外观如此帅气,作业效率如此高的机械。

  “这机械干活可真快啊,看来要不了几天就干完了。”

  “把小孩看紧了,那刀片看着就吓人。”

  “听说这机械是免费过来耕地的?”

  “村长,天禾派来农机耕翻土地真不会扣我们的种子费?”

  “不会。”卢兆强今天已经不知道回答了多少次这个问题了,但他还是很耐心的向村民们解释。

  天禾做的越多,就越证明村委的决策英明。

  天禾的生产人员也在现场盯着,主要是负责安全,防止有人靠近农机。

  “听说这两台农机是老板从国外进口的。”

  “是啊,在苜禾农牧那边就已经大显神威了,一小时能犁200亩地,一天最高能犁四五千亩!”

  “这么夸张!”

  “是叻,我们这个老板,别看年轻,门路多着呢。”

  由于此前河口村的农业种植并没有进行统一规划,上茬种植各种各样的作物都有。

  番茄、辣椒、黄瓜、洋葱……五花八门的,这就让明年的病虫害防控工作不好做。

  不管是网室栽培,还是露地栽培,都是如此。

  尤其是北方,受‘南方根结线虫病’的危害很严重。

  南方根结线虫是一类很重要的寄生线虫,寄主范围很广,可以危害几百种植物。

  主要在春季植株发根时侵入为害,引起吸收根和次生根膨大和形成根结。

  发病后植株形成弱苗,影响产量,严重的还会落花落果,果实又小又畸形等,有的甚至直接全株枯死。

  但北方冬季温度低,西北地区大部分区域在11月到次年3月,日平均温度都低于0℃。

  而根结线虫通常来说在零下1℃处理7天后,根结线虫便会全部死亡。

  因此天禾的技术部门便提出可以利用冬季的休闲期,采用低温冷冻法防治根结线虫。

  只是根结线虫可以以虫卵或其它虫态在土壤中越冬,普通的办法根本没用,必须得翻地,将根结线虫翻到土表,然后冷冻一个冬天即可。

  但这个季节,河口村既没有大型的耕地机械,也不愿意花钱,更不可能大冬天的人工翻地。

  这时郭阳想到了苜禾农牧的芬特930,便调了过来。

  至于费用,便只能天禾承担了。

  但为了减少来年的病虫害,这也是值得的。

  不同于开阔的盐碱滩,河口村的耕地并没有那么的连片。

  所以芬特930这次并没有配套40个犁铧的巨型液压翻转犁,而是正常的12个犁铧。

  不过河口村的土地是肥沃的耕作土,因此耕地的效率也很快。

  不到一个星期两人就把这片地干完了。

  在这一个星期里,张伟和蔡彬是最受村里小孩欢迎的存在,甚至有外向的小孩变着花样的讨好两人,只为能坐上拖拉机看看。

  就连大人们也乐意和两人聊上几句,吹会儿牛。

  等两人开着拖拉机离开时,不少村民都远远的目送着。

  看着积雪被翻进土里,而翻出来的土壤又慢慢的被冻住,村长卢兆强不由感叹道:“瑞雪兆丰年啊!”

  张伟和蔡彬将机械开回了苜禾的牧草工厂,这两台芬特930今年可是为苜禾立下了大工。

  除了耕地外,这两台拖拉机也能牵引其它农具在苜蓿牧场里作业,比如说中耕除草、打药施肥等等。

  苜禾农牧的牧草加工工厂也已经建好,但工厂的生产线还没有组装。

  除了办公和生活住房后,更多的是空荡荡的仓库。

  张伟从驾驶室伸出头向蔡彬说道:“先在外面把机械上的秸秆、泥和灰尘擦拭干净吧,等会儿再给所有的机械都做次大保健!”

  “行。你说这么久了,郭总说的农机厂咋还没什么动静呢?”

  “嘿,你小子,老板的事情少打听。”

  “我这不着急扩大我们的农机队伍吗,也不知那两台捡石机跟着翁教授在青省怎么样了。”

  “我上次问过了,早停工了,翁教授也回学校了。”

  两人将擦拭好的芬特930开进新建好的通风、干燥的农机库房里。

  在这里,还整齐的摆放着一整台套的克拉斯青贮收获机械。

  割草机,搂草机,捡拾压捆机,自走式青贮饲料收获机,铡草机,揉碎机,压块机和制粒机。

  张伟从驾驶室上跳下来,对蔡彬说道:“老板来电话了,说他在牧场,马上就过来这边。”

  “啊?这么突然,郭总都好久没来这边了。”

  “可能是向总休假回老家了,郭总对这边不放心,所以才来看看。”

  “向总老家是京城的吗?”

  “只是以前在京城附近工作,听说他老家是川省GZ州的。”

  一边聊着,手上也没松懈。

  两人这段时间已经将相关的农机使用和保养掌握的七七八八。

  熟练的将各滤清器、散热片清理干净,随后仔细检查变速箱机油,行走离合器和主离合器摩擦片、分离轴承等,该更换的就更换。

  没一会儿,郭阳走了进来,“保养着呢?”

  “老板。”

  “郭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