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43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但这些最后都成了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汽车一路向前,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河口村。

  应天禾种业的请求,市里临时给天禾推荐的制种基地就在这里。

  早在几天前,生产部门的人就已经来到了河口村开展工作。

  制种基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优质的制种基地更是稀缺资源。

  每到冬季农闲时,各大种子公司就会忙着寻找合适的制种基地。

  用于制种的地通常要求都很高,除了需要考虑土壤、水源、交通、劳动力等条件外,更重要的是隔离安全和乡村政府支持。

  往往任一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种子生产的数量和质量。

  一路过来,郭阳结合公司前期收集的资料,基本把河口村的地理条件摸透了。

  这里确实很适合建制种基地。

  虽然同处金塔县,但河口村的自然条件却远好于双桥村和元坝村。

  土地平坦而肥沃,同时灌溉水源较足,使这里具备了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另外,从沿途的景象也可以看出河口村以种植业为主,收入来源比较单一。

  制种能明显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自然也能充分调动农户制种积极性和劳动热情。

  最重要的是这里距离城区比较远,使得在这里建立制种基地的隔离条件较好。

  无论繁殖亲本自交系还是配制杂交种,都必须设置隔离区,隔离区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种子的纯度。

  所以繁育区500米内都不能种植其它作物,以防止和减少外来花粉飘入制种区引起生物学混杂。

  如果繁育区设在种植其他作物的低势地段、下风口区域,隔离区距离还要适当延长一些。

  车辆才刚进了村子没多久,郭阳便看到天禾的工作人员穿着厚厚的衣服,在路边等着。

  而其中又以一穿着黑色棉服的中年男子为首。

  中年男子名叫严群,原是华夏种子集团在陇省张液玉米制种基地的负责人。

  被天禾种业通过猎头挖了过来,现在是天禾种业的副总经理,统管种子生产制种与种子加工。

  作为原央企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严群却是技术人员出身,其业务能力还是很强的。

  汽车缓缓停下,几人也围了过来

  “严总,我看这里的条件不错,和河口村村委谈得怎么样了?”

  严群说道:“不太乐观,村委领导班子还在犹豫要不要和我们签合同。”

  郭阳皱了皱眉,“市里的会议精神没传达下来吗?”

  “下来了,只是在我们来之前,就有不少种子公司盯上了这里,后来村委经过商议,已经和沙洲种业达成了制种意向。”

  “除此之外,另外还有家公司也还没有放弃。”

  “而且,市里也只是向河口村推荐了天禾种业,具体的还是得村里的农户们决定。”

  “市里这是摆了我一道啊!”郭阳无奈的叹息着。

  但这事主要还是赖郭阳自己。

  因为定向培育种子时,下意识的忘了计算种子的‘千粒重’,导致螺丝椒和甜椒也各自培育了一千斤。

  那可是轻飘飘的辣椒种子啊!

  估算后,赤红1号甜椒千粒重6-7g,1斤就是八万多粒种子,育苗移栽能栽二十几亩地。

  而天椒1号就更夸张了,1斤将就十万粒种子!

  如果这些种子全拿来育种的话,能足足栽五万亩!

  天禾在九泉的种子基地面积是肯定不够的。

  想明白这点的郭阳,不得不将计划提前,通过与制种大户或专业村合作的方式建立辣椒种子生产基地。

  河口村,便是市里给天禾推荐的。

  这里有约5000亩的优质耕地可用于蔬菜制种。

  但没想到,这里早就已经群雄环伺。

  严群也很无奈,“据说沙洲种业准备在这里建设番茄制种基地,提前大半年就在和河口村沟通了。”

  “附近的村子怎么样?”

  这时,裹得严严实实的段海涛站出来说道:“郭总,附近几个村子我们也去看了,都不太合适。”

  “怎么说?”

  “隔壁的星星村,前几年就开始了制种,但因为村干部不得力,有些农户就私自引进了其它种子公司,导致现在一个村子有两三家种子公司,生产秩序混乱不堪。”

  其它的员工也纷纷发表着看法。

  “此前还有个别公司因为往年的生产种子款没有按时兑付,失信于民,导致现在没有农户愿意为其制种,然后这家公司就拉拢村干部和村民,故意贬低竞争对手,以不正当的手段撬其他公司签约的基地。”

  “还有企业蛊惑农户在制种区抢先播种商品玉米,设置制种障碍,造成自己不能制种也不让别人制种的局面。”

  “还有,还有……”

  基本上每个人都发了言。

  郭阳也算是对众人的工作都有了了解,农村的工作也确实不好做。

  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都能遇上。

  沉吟了片刻,郭阳跺了跺有点发冷的脚,“河口村的村委会怎么样?”

  严群说:“从目前的接触来看,河口村村委在群众中的威信很高,号召力很强。”

  “这对于接下来基地的统一规划布局、设立的隔离区、组织种子生产和技术培训等都很有利。”

  “而且从沙洲种业这事上,也能看出村委还是比较讲诚信的。”

  听到一个劲的夸河口村委,有生产技术员开始带头嘟囔着:“但也是因为这,让我们现在的工作不好做啊。”

  “就是啊,河口村村委的都是些老顽固。”

  “打又不不能打,骂又不能骂,说又说不赢,去多了还招人不待见。”

  “你那算啥,我给村长散烟,他还嫌弃我的烟劲小。”

  郭阳听着众人议论纷纷,目光锐利的看着默不作声的严群。

  “治标又治本的方法有没?”

  严群笑了笑,体现价值的时候到了。

  “可以试试。”

  ……

  沙洲种业酒泉分公司,生产车间里。

  冬季是种子加工企业制种的黄金期,几条生产线已开足马力,生产加工玉米种子,以供应来年全国各地的大田春播。

  尹小兵心不在焉的在车间里巡视着,木然的看着经过包衣的种子,在生产线上计量、包装堆垛后入库。

  他是沙洲种业这家分厂的生产经理。

  按理说作为国企的中层领导,日子过得应该很滋润。

  但他最近两年的时间里,只是感到疲惫。

  作为公司的老人,公司未整合重组前就在厂里从事玉米种子的生产加工。

  从国企底层一步步奋斗至今,他对公司早已寄托了深厚的情感。

  原以为公司经过强力的整合重组后,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哪知道只是大而不强,公司依然是常年在盈亏线上挣扎,也只能在省内作威作福。

  员工的福利近两年也是原地踏步,反而因为多个国企和事业单位重组,导致企业内部山头林立。

  各种乱七八糟扯皮的事也越来越多。

  近期公司又在谋划往外扩张,扩建玉米制种基地,同时也要配套种子加工厂。

  公司新来的总经理已经找过他,说总部器重他,有意将他调到新厂去。

  如果能升职加薪他肯定就答应了,但这居然是平调!

  甚至可能因为新厂效益没上来,收入还会有所下滑!

  这是器重吗?

  这不摆明了是在给别人挪坑吗?

  尹小兵心里憋了一肚子气,昨天就忍不住和新来的总经理大吵了一架。

  新厂他是肯定不会去的!

  但没了工作,该怎么养家?

  这时他想到了四处挖人的天禾种业,于是主动电话联系。

  想到昨天天禾老板亲自向他做出的承诺,想到那丰厚的待遇。

  尹小兵做出了决定。

  起身拿着准备好的辞职信向办公区走去。

  ……

  总经理办公室内,谢方林正在翻阅着文件。

  这时,一名身材魁梧粗狂,五官比例大的男子气冲冲的走了进来。

  “领导,天禾种业越来越过分了,你得想办法管管啊!”

  谢方林轻轻皱眉,很反感这种不敲门就进来的行为,但老曹在总公司有靠山,暂时还动不得。

  而且他才能公司,安插自己的人也得有个度,老人调走完了影响也不太好。

  “详细说说。”

  老曹叹息了声,说:“天禾种业挖我们生产技术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也就算了。”

  “但今天我去市政府开会,你猜怎么着,市政府让我们和天禾公平竞争河口村那块地!”

  “什么?我们不是已经和河口村的村干部达成协议了吗?”谢方林感到不可思议。

  而且这老曹说的是什么话,生产技术人员和中层才是公司的根基啊。

  没了这些人,去哪找人干活!

  老曹自顾的找了张椅子坐下,说起河口村时,更是一脸的鄙夷。

  “河口村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刨食,能挣几个子?天禾种业财大气粗,保不准村委会就被收买了叻。”

  “而且合同可一直没签呢!”

  听到这话,谢方林觉得不无道理。

  同时又十分气愤,从接手分公司开始,天禾种业就总是在给他添堵。

  河口村的制种基地是半年前他亲自去谈的,也是他执掌分公司后谈的第一个项目。

  村干部给他留下的印象很深,虽然都是些老年人,但只是稍一接触就知道领导班子在村里的威望很高。

  别的村子为了利益,几年前就陆续开始搞制种了。

  即使村委不组织,村里面也会有农户私自引进种子公司搞制种,最后弄得一团乱麻。

  唯独河口村,虽然穷了些,但村子里团结,矛盾少。

  这样的村子可是首选的制种基地!

  唯一的缺点就是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优质的制种基地资源可不好找。为此,他可是花了半年时间,才逐渐改变了村委干部的思想观念。

  现在却有人想来摘桃子?

  谢方林越想越气,忍不住拍得桌子啪啪作响。

  以往沙洲种业靠着体量大,又是地头蛇,在竞争制种基地时无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