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42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想了想,郭阳又在性状栏添加了两笔:鲜食加工兼用,适宜机械化生产。

  之所以这样选,主要还是为了让培育出的辣椒品种有更好的推广价值。

  西北地域广阔,适合种植辣椒的地区也多,如果能品种能实现机械化种植生产,推广的难度会降低很多。

  而为了不起冲突,他刻意没选羊角椒生长势强的性状,生长势强不利于机械化生产。

  添加后,成功率陡然降到了70%,所需消耗的自然能量也来到了22点。

  虽然成功率下降了,但也意味着如果培育成功,收获的是蓝色等级的辣椒种子。

  而70%的成功率,其实也不低。

  郭阳甚至见过成功率低于10%,这种品种感觉就算培育成功了,以后也会四处去拈花惹草。

  比如说授粉率极高之类的……

  再次检查了遍,郭阳最后才确定了种子的数量。

  没得说,肯定是顶格的1000斤,也只需1点自然能量。

  “叮……共需消耗23点自然能量,是否培育?”

  “是。”

  圆形的器皿开始猛烈的震动,让郭阳也跟着紧张了起来。

  嘴里不停念叨着,“关二爷保佑……来年多给你烧点纸。”

  良久,种子商店才停了下来,圆形器皿上出现了一个青绿色的图标。

  看样子应该是培育成功了,郭阳也松了口气,顺势点开。

  【种类】:辣椒

  【品种】:未命名

  【特性】:鲜食、加工兼用,中早熟,株型紧凑。果实色泽鲜亮,辣味浓、香味浓郁,品质优良,口感佳……鲜椒亩产9000斤,干椒亩产1000斤。

  【区域】:适宜在北方春夏露地种植。

  细细的研究了会儿,郭阳感觉这个品种应该还是极好的。

  因为是天禾种业的第一个品种,郭阳便为其取名为‘天椒1号’。

  从特性上来看,天椒1号把‘猪大肠’螺丝椒优良的品质和羊角椒高产的特性都保留了下来。

  甚至一定程度上还得到了增强。

  老农民的羊角椒鲜椒产量最多不超过8000斤。

  但种子商店给出的天椒1号平均产量就达到了9000斤,因为种植水平的差异,天椒1号的高产量肯定超过了1万斤。

  第一次的种子培育很顺利,也让郭阳放下心来,跟着就研究起了玉米、小麦和甜椒的定向培育。

  只是玉米、小麦和甜椒收集的种子资源太多,即使通过清单筛选了之后也还有不少。

  一连三天,郭阳都在资源库里尝试着各种种子组合。

第63章 留种

  三天后,尝试过几千种不同组合的郭阳终于完成了玉米、小麦、甜椒和螺丝椒的定向育种。

  各自的信息分别为:

  玉米,天玉1号,消耗47点自然能量,特优性状为耐密性品种,高产,且抗逆性强。

  小麦,天麦1号,消耗30点自然能量,特优性状为筋度高,蛋白质含量高,适合于加工高筋面粉。

  甜椒,赤红1号,消耗26点自然能量,特优性状为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

  螺丝椒,天椒1号,消耗23点自然能量,特优性状为丰产,鲜食口感好,可兼用于加工。

  四个品种都是蓝色等级的种子,138点自然能量也一下子消耗了126点,只余下12点。

  出于快速推广的考虑,玉米、甜椒和螺丝椒品种郭阳都选择了产量高的特性。

  对种植户来说,选择种子时,高产肯定是第一要素,然后才会考虑其它。

  根据种子商店给出的数据,郭阳简单的测算了下。

  天玉1号、赤红1号、天椒1号的平均产量都比目前市面上的种子产量提高了20%以上。

  尤其是天玉1号,不愧是消耗了47点自然能量的种子,其给出的平均产量居然高达1000公斤/亩!

  这可让郭阳又惊又喜。

  要知道即使到2023年,玉米想要亩产上千公斤那也是很难的。

  更不要说这还是2002年,全国各省份的玉米亩产还停留在400-500kg的区间内。

  比如说今年豫省玉米的平均产量437kg!

  除去物资费用、用工作价以及每亩税金,每亩地的纯收益也就在70元左右。

  当然也有超高产田,比如说东北就有国家的示范基地达到亩产800kg以上。

  可天玉1号的1000kg可是平均亩产啊!

  如果是同样的土地,相同的管理水平,天玉1号的亩产肯定还会大幅提高!

  但其实郭阳虽然希望在技术上领先,却不想一下子领先太大。

  公司更高质量的玉米种子,应该在恰当时机的推出,才能让公司的产品持续保持活力。

  而且一下子把人打得太疼,难免会引来更高层次的觊觎。

  几个品种中,唯一不丰产的便是小麦品种天麦1号。

  但其筋度高,适宜加工成面粉,也是目前国内最稀缺的小麦品种,未来的市场空间也不小。

  而经过这几天的培育,郭阳也对种子商店的育种方式有了更深的了解。

  培育的方式类似于杂交育种,需要提供亲本材料,然而培育出来的种子却不是杂交种子,而是常规种子。

  这就让郭阳发现一个问题,如果农民留种该怎么办?

  杂交育种是通过筛选各个品种的优势项目,而后将其结合起来,进而产生更优势的种子。

  袁老生前多年研究杂交水稻,实际上就是一个挑选和培育良种的过程。

  但想以人工技术的方式突破基因和生物性状上的藩篱,其中的难点不言而喻。

  而且因为种子性状分离的作用,一旦种子继续繁育到第二代第三代,杂交种子的优势就下降得相当明显,所以农民自留的杂交种子往往会因为产量不行而自行放弃留种。

  因此能不能留种,和是否是杂交种子有很大的关系,反而与大众猜测的转基因技术没有关系。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骡子。

  千百年来作为人类使用的脚力,马虽然力气大但是性烈不好养育,驴虽然相对温顺可力气有限。

  于是通过杂交的方式,骡子便出现了。

  骡子力气大而且听话,但是他却不能繁殖后代。

  不管是公驴母马交配出来的品种,还是公马母驴产生的后代,一律只有一代。

  要想继续使用骡子,就必须得持续让驴和马杂交才行。

  虽然用这个例子来解释种子培育有点不太合适,但最本质的情况却是一样的。

  即杂交化的种子虽然有很大的优势,但在繁育下一代上却充满了劣势。

  相比杂交种子,常规种子就相当于过去农民自己留种,属于天然的择选过程,品种的优劣,都是靠自然来筛选的。

  而种子商店培育出来的便是常规种子,农民是可以自行留种的,即使后代性能有所下降,但不会过于明显。

  想到这一点,郭阳一时之间有点惆怅。

  常规种子降低了种子公司制种的难度,却也给了种植户自留种子留了余地。

  当种植户能自留种时,还会购买种子公司的种子吗?

  这已经涉及到了天禾种业的生死存亡了!

  郭阳思索着解决的办法,目光却游离在种子商店里。

  忽而,他想起种子商店还有个售后服务,顿时眼前一亮。

  对啊!售后服务!

  种子商店肯定有解决的办法!

  郭阳连忙查询起来,还真有了发现:常规种子(甜椒)自繁不育繁种技术,售价2点自然能量!

  玉米、小麦、甜椒、辣椒,每个品种都有对应的繁种技术资料。

  买!

  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不育繁种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少量的国家有所研究和掌握,而且涉及到的品种很有限。

  仅从技术资料的角度,这几份资料也得买下来。

  只是这样一来,自然能量就只剩下4点了。

  还真是不经用啊!

  种子培育好后,郭阳便又投入到了两家公司的忙碌中。

  天禾种业的组织架构和人员招聘工作也已经基本完成。

  目前新招来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已经参与到公司扩繁基地和生产基地的建设当中去。

  因为项目上马的很匆忙,市里先期只给天禾种业批了3000亩左右的地。

  这3000亩除了要建设种子生产加工厂外,还涉及玉米、小麦、辣椒等原原种的扩繁基地,剩余的才是种子生产田。

  面积对天禾种业来说,肯定是偏小的。

  因为苜禾还要建立自己的物流运送体系。

  九泉地处西北边疆,地理劣势较为明显,对人才的吸引力完全不够。

  天禾种业和苜禾农牧已经在人才招聘上吃了亏,可不想再在营销网络和物流体系上栽跟头。

  在陇省,种子行业的龙头是沙洲种业。由政府整合、重组九泉的国有种子公司和棉花公司所设立的股份制企业。

  依托河西走廊的地域优势,目前正在省内大肆扩张建立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但其实郭阳根本就没有把沙洲种业当做对手。

  虽然是国企,但沙洲种业的主营业务依然以种子代繁为主,只在省内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但出了省,就完全不够看了。

  而天禾种业,一开始定下的目标就是要朝大玉米种植区发展。

第64章 制种基地

  11月7日,立冬,金塔县。

  随着冷空气的频繁南下,寒冬逐渐临近,景象也越发枯败。

  雪后初晴,汽车行驶在坦阔的乡村道路上。

  郭阳透过车窗还能看到村民们正忙着采收大白菜,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农民采收、搬运大白菜的忙碌身影。

  乡村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从进入立冬开始,露地的蔬菜也进入了最后的采收期。

  很多北方的小伙伴都有温馨的童年回忆,收白菜,囤白菜,无论是小区的阳台,或者是农村的道路广场,到处都是大白菜在享受着阳光浴。

  这时候的白菜也是极好吃的,俗话说‘霜打蔬菜分外甜’,经过霜打的蔬菜口感会格外清新鲜美。

  萝卜、白菜、叶菜、莴笋、黄心菜等,甚至连霜后的苹果口感,也是霜前的十倍。

  植物也是聪明的,天气寒冷了,白天就会通过光合作用聚集更多的碳水化合物。

  经淀粉在酶的作用下逐渐转化成了果糖和葡萄糖,青菜就有了甜味。

  此外,气温低于零度时,青菜会因为受冻造成细胞膜破裂,糖、氨基酸等物质外溢,又形成了甘甜软糯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