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40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林部点了点头,走到半路的时候,又停了下来,回身说道。

  “之前不是逮了一批人吗?已经和大洋那边做了交换。”

  “其中有你以前的同学陈云鹏,估计这会儿已经在回国的路上了。”

  “啊?”

  郭阳一脸疑惑,还想追问细节的时候,林部已经走了。

  陈云鹏?

  郭阳想了一会儿,才想起那个略微有些憨的胖虎。

  貌似他还欠陈云鹏钱,10万元还是20万元来着?

  不过这些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两天后。

  郭阳顺利见到了来自刚果(金)弗朗索瓦·恩赞加,其也兼任刚果农业部负责人。

  两人的交谈很顺利。

  郭阳随即也和余洪海通了电话,给正晕头转向,不知如何下手的余洪海提供了考察方向。

  一是赤道省棕榈油综合开发项目,二是首都金沙萨的玉米示范田项目,三是下刚果省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三个地区都位于中西部,远离容易发生动乱的东部矿业区。

  ——

  又呆了几天,郭阳坐在微光公司的办公室,把玩着今年新鲜出炉的又长又粗的玉米棒子。

  没过多久,

  穿着黑色劲装的罗修走了进来,用手从兜里摸出来一张卡,放在了桌子上。

  “老板,我回来了。”

  郭阳瞄了银行卡一眼,问道:“怎么去了这么久?”

  罗修沉默了片刻,见四下无人,说道:“另外两人在辽省办完事后,从北边出境的时候遇耽误了时间。”

  “没留下麻烦吧?”

  罗修咬牙说道:“没,就恰巧碰见了几个战友,听了嘉禾的工资待遇,他们也想出国。”

  郭阳挑了挑眉,此前的那四人是特例,估计短时间也没有回国的机会。

  又新增加人的话…

  郭阳说道:“非洲暂时不需要那么多能打的,可以安排他们去中东,负责那边的安保,看他们愿不愿意。”

  “行,那我去问问。”

  “卡你也拿走,放你那儿备用。”见罗修犹豫,郭阳说道:“让你拿,你就拿。”

  等罗修走后,郭阳便想着该离开京城了,远程办公也可以,紧急的就特事特办。

  此行的收获还是可以的。

  不仅找到了在非洲的突破口,惠农网也成功上线。

  短短一周之内,注册用户就突破了百万,活跃用户留存虽然下降得厉害,但这事总归是做了起来。

  下一步就是德农农资超市在全国的扩张,完善仓储物流体系。

  目前农资超市在全国遍地开花,各地省级供销社也在大肆布局,竞争激烈。

  按此前袁文武的规划,德农农资超市最好稳住鲁省市场,适当在山河四省扩张,等其它企业熬不住,再收购。

  不过现在等不及了。

  盯着总部办公室制定出来的行程计划表,琢磨了会儿。

  行程安排的很满。

  泽普的盐碱荒地,以及疆省的粮油加工厂;

  滨海的盐碱地;

  河西走廊的制种情况,主要是花卉和蔬菜种子的扩繁,今年还没去看过;

  海南的制种基地;

  潍坊的农机厂扩建后也没去过;

  罗钾项目;

  还有海外……

  一项项的,郭阳感觉只在实验室呆了半个月,积攒的事情却排满了。

  不过也没必要每个地方都去,想了想,郭阳最终还是决定去看看滨海盐碱地的情况。

  老美亲自下场倾销投诉,他还真挺好奇,沿海的牧草生产是个什么情况。

  和西北不同,滨海盐碱地由于水资源充足,在改造和灌溉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因此苜禾1号在沿海的产量比郭阳预想中的还高。

  原本第一季是改良土壤为主,牧草产量能有个1~1.5吨就算是达标,但沿海地区产量普遍达到了2吨。

  在东营,盐碱地综合利用,一直在探索,但贫瘠的盐碱地,让这里的撂荒现象极其严峻。

  去年第一批承包盐碱地的农户赚了钱,今年秋收还未结束,当地就刮起了一股承包盐碱地的风气。

  郭阳来东营后,在高瑞霞承包的1000亩盐碱荒地上,见到了一畦苜蓿叶子油绿的场景。

  最后一茬苜蓿已经收割完成,这是新发出来的嫩叶,从长势来看,过冬是没有问题的。

  高瑞霞是名48岁的女妇人,身躯结实,得知郭阳是嘉禾的老板后,就逮着他问。

  “老弟,你们苜蓿是怎么在国外卖出高价的?我们出口每吨还卖不到一千五百元,有些吊毛一千就卖了。”

  “一千四五按伱的产量来说,今年也是大赚啊!”郭阳笑了笑,说道:“苜禾的加工标准极其严格。”

  了解了高瑞霞等人的情况,郭阳才知道农业部对老美的倾销申诉为什么不在乎了。

  按盐碱地开发的政策,东营各级政府对改良一亩盐碱地的补贴,前三年每年达到了500元。

  同时南北沿线长,靠南边的江浙一带,仗着温度高,今年有人尝试刈割5茬,获得了成功。甚至有传言明年有人要尝试刈割6茬。

  农户第一年的投资成本约2750~3000元。

  亩产两吨,每吨卖1200元就是2400元,加上政府补贴500元,第一年就能把成本收回来。

  产量越高,降价的空间就越大,出口就越便宜。

  郭阳又习惯性的看了看土壤。

  土壤脱盐的效果很好,土壤的物理环境和肥力也明显增加了。

  如果再进行施肥+翻压处理,脱盐效果和养分变化只会更佳。

  难怪农业部不在乎老美叫嚣。

  这是在借老美农业部倾销申诉,逼着农户明年翻压绿肥,改种粮食等其它作物。

  沿海没有西北的光照条件,刈割时又很容易遇到下雨,产品品质天生低一头。

  加工标准又赶不上苜禾。

  达不到出口岛国和南韩要求的标准。

  但不能出口岛国和南韩,那我出口大洋对岸行了吧!

  大洋对岸是苜蓿传统产地,在关税上很低,措不及防之下,就被沿海的苜蓿抢了一部分市场。

  同时,海外的高端出口市场也被苜禾农牧至少抢走了一半。

  最终,引起了本就不满的大洋对岸苜蓿农场主联合抵制,对方也适时提高了对本国苜蓿产业的补贴。

  另一边也大幅提高关shui,拉动岛国和南韩等小弟出台措施。

  但没想到,一系列组合拳却打到了空气上,我国的苜蓿优势产区在西北,沿海本就是颗棋子。

  对岸的出招,正中兔子的下怀。

  论玩计谋,还是得兔子!

  唯一有影响的,可能就是苜禾的牧草出口,以及辉煌种业等面向国内市场的草业公司经营面临下滑。

  不过苜禾1号种子受了益,新收获的种子已经进入了生产线的分选加工,同步的销售工作也在开展。

  按目前的趋势,今年的2000万斤种子大概率也是供不应求。

  预计销售额100亿元!

  这将是嘉禾明年投资项目的重要资金保障!

  从东营到盐城,

  郭阳将沿途的情况了解了个遍,嘉祥的大豆制种基地以及和九三粮油合作的有机大豆种植基地都大获丰收。

  通过这次合作,差异化的食用大豆发展路线,被证明是完全行得通的。

  九三粮油已经在鼓动东北的盐碱地改良,发展有机大豆种植。

  另外,沿海并购的大型油脂厂也开始了加工。

  每家工厂每天都在巨额亏损,郭阳根本没心思看详细的数据。

  然而,随着国际社会对生物能源的炒作,国际大豆价格也进入了上升趋势。

  看着那慢慢上升的大豆价格,郭阳又起了歪心思。

  加一把火。

第255章 考察之旅

  其实,随着大豆价格的上升,对嘉禾粮油目前的处境完全是好事。

  嘉禾粮油在闽省、辽省、粤省并购的三家油脂工厂已经投入到正式的生产之中,

  苏省、黑省两家投资各投资10亿元的粮食加工厂,以及川省、鄂省等地的几家工厂,预计都将在2007年年初正式运转。

  现在是9月末,算下来,大概还有三个月的时间。

  这期间,国际粮食价格大概率也是维持上涨的趋势。

  这也让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和国产大豆之间的价格倒挂越来越小。

  原本每加工一吨国产大豆亏损900元,如今可能只亏损600元,继续上涨可能就会有盈利的空间。

  这是大势。

  四大粮商在占据了国内大部分产能之后,也想逐步提高盈利空间。

  所以,这个时候嘉禾粮油也开始大量囤积大豆呢?

  似乎怎样都不会亏。

  九月末的广东,阳光依旧炙热,但秋风依旧带来了少许凉意。

  城郊的富之源油脂厂,一排排高大的钢制机器矗立着。

  郭阳戴着白色的安全帽,在高德的陪同下,穿梭在忙碌的机器中。

  一颗颗大豆从忙碌的传送带中滚落,经过筛选和清洗,最后被送入巨大的研磨机。

  厂房的角落里,堆放着小山一般的豆渣,这些豆渣虽然已经失去了油脂,但依然散发着淡淡的豆香。

  虽然整个嘉禾粮油光只是并购和基础厂房,就计划投资60亿元。

  但这确实还是郭阳第一次看大豆加工的场景,

  他停在了这堆豆渣面前,侧身看向高德,开口道:“这个就是豆粕了吧?”

  高德笑道:“对,豆粕是制作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大约85%的豆粕被用于家禽和猪的饲养。”

  豆粕含有蛋白质40%~43%左右,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多种营养成份。

  作为对比,河西走廊出产的苜禾1号苜蓿的蛋白质含量在32%左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但在蛋白质这块依然比不过豆粕。

  同样,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就更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