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12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同时也会改变农户原有的用种习惯。

  和玉米的高商品率不同,小麦是可以自留种的,农民也有自留种的习惯。

  而且许多省份对小麦种子有政府指导价,所以小麦种子价格空间有限。

  天麦1号顶着上限,定价也才2.5元/斤。

  每亩用种量26~28斤,种子成本65~70元,农民简单的一算,性价比不比天玉1号差多少。

  具备春小麦种植条件的区域,没买到天玉1号种子的农户于是纷纷改种天麦1号。

  原本竞争激烈的玉米种子就更加惨了。

  程力明也感觉今年的销售工作特别好做,农户闻着味儿就来了。

  这就是天禾的品牌价值了。

  只要在广大种植户那里打响了名气,接下来的推广工作就容易多了。

  不过也存在隐患没有解决。

  程力明说道:“玉米种子的套牌情况不容乐观,卫关前两天说很多地方又有冒头的趋向。”

  “天玉1号的利润太过丰厚了,永远不会缺少铤而走险的人。”

  瞿阳说:“这些人可能想着夏播季节的时候,天禾可能会放松打假的警惕心。”

  “老板的意思是?”

  “将打假进行到底。”

  “一直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老板会想办法的。”

  瞿阳笑道:“相信老板,嘉禾的后台很硬。”

  程力明讶然,关于老板和嘉禾的后台是谁,其实不少人私下里都有过议论。

  但老板是农家小子出身,教育背景也就是个潜在院士的学生。

  嘉禾的股权也比较简单,已知的就那么几个子公司交叉持股,以及农发、国开投、国粮三个股东。

  瞿阳看他疑惑的神情,也没有多说。

  他和老板沟通过,老板打假的决心从来就没有动摇,只是现在卫关的打假队还在收集证据。

  瞿阳问:“天豆1号的情况呢?”

  和九三粮油合作搞的10万亩有机大豆,这一季还没到绿肥还田的季节。

  但除了这10万亩外,还有接近20万亩的种子。

  程力明笑了笑,“也快卖完了,能在0.5%以上含盐量的土壤上生长的作物可是稀罕物。”

  “天豆1号种子可比苜禾1号便宜多了,5元/斤,价格相差100倍。”

  “那也比均价高一倍了。”

  大豆是单产水平较低、土地产出率低和比较效益低的作物,

  加之目前大豆价格低,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不高,甚至连黑省很多农户都不再种植大豆。

  国外进口大豆的压迫,让瞿阳想起老板说的话。

  “大豆定价不用斤斤计较,以迅速扩大推广面积为第一目的。”

  天禾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以天豆1号的耐盐碱特性和产量,5元/斤的价格确实很低了。

  然而除了在盐碱地上,天豆1号在普通土地上,每亩七八百元的效益还是比不过玉米。

  国产大豆的颓势只能依靠盐碱地来逆转。

  ……

  “老板,现在有啥好玉米种?”

  东北的一个种子市场,农民打扮的卫关跟随几个农民一同走进了一家种子销售门店。

  并把目光锁定在一款名为‘天玉1号的’玉米种子上。

  老板见几人被吸引了,上前将卫关等人引到了旁边另一款名为‘东单1311’的玉米种面前。

  卫关装作略有疑虑,“这是?”

  老板极力的推销着,“这是今年刚上的新玉米品种,抗病抗倒伏又高产。”

  卫关问:“咋种的?”

  “和天玉1号一样,同样是耐密高产品种,栽培要点也大差不差的。”

  相较于天玉1号,东单1311要便宜不少,每斤只需12元。

  卫关拍板道:“行,就这个东单1311吧,来400斤。”

  这只是卫关这段时间在种子市场里的一个普通场景,东单1311这个从未听过的新品种突然就在东北地区推广起来了。

  他查遍了国审和东三省省审玉米品种,查无此人。

  他想到了一个词。

  未审先推!

  加上此前收集的一些证据,卫关攥紧了手心,这次应该也能打掉不少大老虎吧。

  奉天,东亚种业。

  首席育种师朱宏满脸怒意的冲进了办公室,徐福春抬头讶然的问道:“怎么了,老朱?”

  “东单1311怎么就开始销售了?”

  朱宏的不满明显流露在了脸上,当他知道这一消息时,整个人都头皮发麻。

  这完全超出了他的本意。

  徐福春站了起来,走到朱宏的身边,想用手去拍朱宏的肩膀,却被朱宏撤步躲开了。

  徐福春无所谓的笑了笑,“省里都已经搞定了,现在市场上刚好又缺少优质的种子,农户能多收点粮食,我们也能多赚点钱,不刚好合适啊。”

  朱宏用手颤巍巍的指着徐福春。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只是几年的时间,曾经视为己出的战友如今会是这副模样。

  朱宏低沉的说道:“未审先推,这是犯法啊!”

  “犯的哪门子法?”

  “种子法!”

  徐福春挑了挑眉,毫不在意的说:“按种子法规定,未审先推,由县级及以上农业部门处置,这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而且这怎么就算是犯法呢,即使公安部门来了,也会说这并没有对农户造成危害。”

  朱宏失笑着摇了摇头,悔不当初。

  他原本有着自己的育种理念,也培育出了东单90这样曾辉煌一时的品种。

  天玉1号带来的打击虽然大,但同时也为育种界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

  靠着东亚种业多年来的种质资源积累,他有信心在几年内培育出具有真正东单风格的耐密高产品种。

  可没想到最终走上了这条路。

  他叹道:“迟早会出事的。”

  ——

  九泉,郭阳的学习之旅被卫关的电话打断了。

  仔细的将卫关传回来的资料看完,郭阳思索了一阵,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了各路育种家和受害者。

  如郑单958的育种家堵老,农大108,小麦品种西农979,向日葵品种SH303,中椒5号……

  随后又各自整理材料,述说品种审定的现状,相关条例的漏洞,以及建议。

  附件则是天禾等种业公司的打假案例,以及东亚种业等类似情况,套牌种子的危害,种业创新被极度压制。

  资料不断的汇集,当资料开始由毕强和导师翁立新汇总时。

  郭阳拨通了某个电话。

  一个他存了几年,却从未主动联系过的电话。

  在忐忑的等待声中,电话被接通了。

  “林部,你好,我是郭阳。”

  京城,林部脸上讶异的神色一闪而过,想起四年前见过的那个青年。

  开口就是二十万亩盐碱地!

  事实上,别人不仅做到了,还做得出乎意料的好。

  林部说:“我是,你说。”

  “林部,有关国内种业的一些情况,想向你当面汇报一下,能不能提前预约个时间?”

  沉默了半响,林部也在思考,这年轻人是话里有话啊!

  不过见一见也可以,毕竟大领导也和其有过交流。

  嘉禾不论是在盐碱地改良、沙漠治理,还是在种子和农机的发展上,都做出了辉煌的成绩。

  还时常以农业部批准和指点的项目自居,见见又何妨。

  “我后天在京城,可以抽出半个小时。”

  两天后,郭阳如愿的见到了林部。

  也没过多寒暄,郭阳将准备好的文件夹递了过去。

  开头的目录标题就吸引了林部的眼球。

  【论品种审定制度弊端,改革势在必行】--署名:堵信,西农,农科院玉米研究所……

  【种业FB上下贯通,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一年da点数亿】--署名某省种子站站长,天禾种业,三瑞农业。

  【案例和图片】

  【打假现场】

  【证据链】

  …

  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办公室只有林部翻阅纸质文件的声音。

  郭阳观察得仔细,林部的表情看似没变化,但翻阅的速度是越来越快,这是被气到了。

  少顷,林部合上了文件夹,似笑非笑的说:“你还真是,不来则已,一来就给我整个大新闻。”

  “被逼得没有办法,只能找家长了。”

第238章 雷霆手段

  郭阳打量着林部长的表情变化,身材略微发福,但显得很从容自信。

  把农业部比作家长的说法更是让其微微一笑。

  从广义上来说,农业部是所有农牧企业的家长,但下面还有无数的部门。

  显然,很多农牧公司根本摸不到这个门槛的。

  林部长思考了一会儿,“没想到几年时间,就暴露出了这么多问题。”

  郭阳说:“所以现在处理,也还不算晚,再拖下去只会越发的麻烦。”

  由专家教授和企业汇总的文件资料里,详细的阐述了品种审定的操作过程。

  为了让新品种通过审定,种业公司常常挖空心思,找足关系,联络‘承试’人员和品种审定人员。

  种子公司一般会从省种子管理站找关系,拿到自家品种的密码编号和对应的区试点情况。

  然后一个个区试点从负责人到田间技术员都打点到位。

  哪块地是自家品种,并请求给予特殊照顾,比如多浇水施肥提高产量等,这些服务都是需要付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