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11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我国的大豆基本上是依赖进口,目前虽然价格便宜,当却失去了主导权。

  而优质蛋白玉米作为畜禽的饲料,可以提高玉米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降低粮食和蛋白饲料的使用,节约成本。

  换句话说就是用更少的饲料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猪肉、牛肉、牛奶、鸡蛋等等产品。

  蛋白含量12.2%和赖氨酸含量0.81%,这两个数据郭阳也了解一点。

  只能说含金量很高。

  而且还是全株,意味着也是极好的青贮玉米品种。

  相对于籽粒玉米,全株玉米作为饲料还可以提供丰富的糖、维生素等,同时也能顺带连秸秆也处理了。

  产量也不低。

  籽粒产量比天玉1号低一个档次,但青贮玉米的产量高啊。

  以郭阳前世的经验,玉米青贮鲜重产量也就在4000~5000kg左右。

  这直接就翻了个倍。

  唯一的缺点反而出在耐旱性上,可以耐干旱,但只能保持籽粒高产,青贮想高产还得保证基础的水分。

  不过郭阳也满足了。

  这成功率也完全值得尝试。

  点击【培育】。

  眼睛时刻的盯着,不一会儿,熟悉的绿色图标出现在了眼前。

  郭阳长舒了口气。

  但自然能量只剩下138点。

  计划的目标还有高产高抗小麦、海水稻以及蔬菜花卉。

  想了想,海水稻和小麦的育种目标只要是蓝色等级的就可以。

  很快,接连两个品种培育成功。

  【品类】:小麦

  【品种】:未命名

  【特性】:亩产700~750kg,高产又优质,小麦品种全优生。

  【区域】:北方冬小麦区

  【自然能量】:36点

  …

  【品类】:水稻

  【品种】:未命名

  【特性】:在含盐量0.2%~1%的土壤里,可亩产约500kg,需淡水灌溉种植,有一定的土壤改良作用。

  【区域】:土壤含盐量小于1%。

  【自然能量】:32点

  两个品种郭阳都挺满意的,也是目前急缺的品种。

  尤其是海水稻,其耐盐碱的程度比郭阳预想的要高。

  通常来说,能在含盐量0.3%~0.5%的土壤生长,并亩产300kg以上,就能被为耐盐碱水稻。

  我国后世的海水稻也多是这个标准,新培育的品种明显上限更高。

  而能在含盐量超过1%的土壤里生长的农作物,目前郭阳知道的就只有苜禾1号。

  两个品种培育完,还剩下50点自然能量用于培育蔬菜花卉品种。

  我国现阶段经过审批的蔬菜品种有1000余种,花卉就更多了。

  郭阳呆滞了一瞬间,一时还真没想好培育什么品种。

  “管它的呢,先培育花卉品种。”

  花卉就简单多了,主打一个量大管饱,郭阳一连培育了20几个花卉品种。

  才停下来思考该培育什么蔬菜。

第237章 势要一举打掉种业蛀虫

  从蔬菜种业的产值来看,多年来的总体数据排名最高是黄瓜,其次是辣椒。

  甜椒、茄子和白菜相较于其它蔬菜品种的种业产值也较高。

  产值最小的是萝卜。

  主要原因是萝卜种子的需求量较小,而白菜、番茄和黄瓜的市场需求量较大,价格也不便宜。

  从种子单价上来说,种子价格最贵的是番茄,其次是甜椒。

  思索了一阵。

  郭阳还是决定再培育一个番茄品种。

  此前培育的品种是加工种,在商品外观、风味品质上还差点意思。

  番茄也是洋品种泛滥的重灾区。

  为了让国产蔬菜种子的声音不再‘微弱’,郭阳决定弄培育一个综合性能抗打的品种出来。

  二十几点自然能量也足够了。

  经过一番尝试后,一个新的番茄品种很快诞生。

  【品类】:番茄

  【品种】:未命名

  【特性】:风味型番茄品种,风味浓郁、酸甜可口、口感丰富有层次,适于鲜食…番茄红素**,Vc含量**,糖酸比**。

  培育完成。

  一些数据指标郭阳也不是很懂,但想来还可以。

  高产、抗病、耐储运等商品性品种应该也不会太差,因为亲本之一就是郭阳此前培育的加工种。

  自然能量也刚好用完。

  不过就在郭阳盯着种子商店的这一会儿功夫,自然能量又向上跳动了一点。

  这种直观的变化,仿佛又给他的身体注入了能量。

  工作,工作!

  成就使我快乐。

  他却没着急离开育种实验室,而是计划借着这个心态,在天禾种业科学院多学习充电一会儿。

  后续也才好把品种拿出来。

  接下来几天,和科研人员一起筛选鉴定种质资源、进行分子实验研究,便成了郭阳的日常。

  ——

  地处河套地区的五原,农业机械正在加速春播,播种机械有序作业。

  杨小兵的身上充满了污渍。

  但他却一边指挥农机手,一边告诉来访的XH社记者。

  “我们种的品种是国产品种天麦1号,预计每亩亩产量能达到450公斤左右,综合种植补贴、订单销售、麦后复种等收益,每亩地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没问题。”

  记者满意的点了点头,摄像机也转而拍向农业机械。

  10多台平地机、播种机往来穿梭,依次完成土地平整、播种等作业,播种进度很快。

  记者李云平不由感慨:“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啊!”

  新民镇的副书记刘军跟在一旁,双手交叉放在身前,微笑着说道:

  “当初县里组织搞农田大会战,仅这个村子日出劳力就达到了3000人,清淤、修渠、整地,一直忙活了一两个月才算是有了雏形。”

  “原来镇上近10万亩的中低产田,经过近两年的改造,如今都变成了高产田。”

  李云平好奇的问:“老百姓增收了多少,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吗?”

  “200元有吗?”

  刘军的思绪顿时就拉回了一年半前。

  那时他也是和杨小兵一起,现在在村里神气无比的杨小兵,彼时还只是一个颤巍巍的农户。

  但有个年轻人却在不断的给他打气。

  刘军当时也预测了增收收入,100~200元/亩,就是他预测的中低产田增收数据。

  当时就遭到了郭阳的反对。

  每亩至少增收500元是嘉禾的底气。

  但事实上却远超这个数据。

  刘军笑着面对镜头,“现在最低的每亩增收都接近上千元。”

  “今年,全镇计划种植小麦3.2万亩,玉米14.7万亩,在增收和粮补政策的鼓励下,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很高。”

  “抢抓农时种植小麦、玉米,确保按计划完成种粮任务,力争粮食产量继续高位争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

  距离这里不远的一场展田间播种示范会上,天禾种业的销售场景依然热闹。

  天玉1号作为名牌种子,用种季真正来临之时,种子的销售工作早已提前结束。

  不过嘉禾雪花面粉热销,让天麦1号品种今年也受到了市场的热捧。

  尤其是在五原。

  播种会现场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到场的农民兴致勃勃,学习播种要点的同时,也不忘了下单买种子。

  在这情绪激动的现场,却有两个人冷静得格格不入。

  瞿阳和其一手力荐提拔上来的销售副总程力明。

  与瞿阳又浅又稀疏的发型相比,程力明就要显得年轻多了,行事也更为的儒雅。

  程力明说道:“天麦1号今年的订单价格依然在1.2元/斤,小麦的亩收益达到1080元,比普通玉米的收益高。

  很多往年没种今年想改种天玉1号的农户,前期没有买到种子,现在技服人员都在趁机推广天麦1号。”

  瞿阳笑道:“东方亮了西方也亮,这还真是意外惊喜啊。”

  “哈哈哈…这下今年的玉米种子销售更难了。”

  今年的玉米种子结构性过剩,最好的种子天玉1号已经结束销售,占据了最肥美的市场。

  剩下的又分成几个梯队,竞争剩下的存量市场。

  登海-先锋的先玉335在放任套牌,让正在艰难打假的郑单958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套牌种子成本低、卖价就低。

  面对大量低价种子的竞争,德农的经销商扛不住了,纷纷降价销售,‘增量不增利’的现象很普遍。

  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

  原以为和天禾没什么关系,只需要看戏就行了,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天麦1号。

  这时候播种的都是春小麦。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

  主产省区有黑省、疆省、陇省和蒙省。

  这几年全国春小麦的播种面积在3000万亩左右,因为效益比不过玉米、棉花等作物,种植面积一直是在逐年减少的。

  这时候突然蹦出来个天麦1号。

  让所有玉米种子企业措手不及。

  瞿阳一想到天麦1号和玉米争夺种子市场,就感觉十分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