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97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黑省日报;

  华夏经营报;

  粮油市场报;

  鲁省日报;

  农民日报……

  一连串的媒体报道,无疑媒体的嗅觉是敏锐的。

  三农问题从来都是上层关注的核心,只要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每年的春耕季节,农田里都少不了记者的身影。

  田地里,农资市场,种子公司等,四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关注着每年的农资行情。

  郭阳挨个看了起来,基本上每份报道上都围绕着天玉1号展开。

  从农民,农资店和种子公司的角度,夸张性的形容了天玉1号的市场影响力。

  比如说,吉省日报采访农民时的景象。

  王德林是绥化青冈县某村的玉米种植大户,今年他种了107亩玉米,全部是天玉1号。

  “咋能不欢迎呢?”

  “天玉1号的种子虽然贵,但是单粒播种,不用间苗,发芽率高。”

  “产量质量也都有保证,收购价也高。”

  王德林说:“去年全屯种了2000多亩,大灾之年还长得好于往年。”

  记者问:“天玉的发芽率要高多少?”

  “至少高10%以上,国内种子的发芽率只有85%。”

  “国内的种子虽然便宜,但必须得两三粒种子一起播,然后间苗,算下来,种子的成本差不了多少。”

  农民对天玉1号十分推崇,但接下来关于农资店和经销商的报道就耐人寻味了。

  佟玉东原是顶峰种业的经理。

  2005年,在种业圈干了多年销售的佟玉东准备自己单干。

  他在YL市种子商业街路口的马路对面租下了门面,开起了自己的种子公司。

  面对华夏经营报的采访,他说道:“市场并没有相信中的那么好,如果不是一些原先积累的老客户,很可能就撑不下去了。”

  “天玉1号市场竞争力太强。”

  “大春天里,居然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

  但最惨的还是要属种业公司。

  尤其是东北的报道里,很多的新闻题目就带有很强的诱导性。

  “天玉1号攻城略地,中小种企岌岌可危。”

  “忧起天玉1号……”

  …

  等等类似的题目,总结下来就一个意思。

  天玉1号、先玉335和郑单958等优良品种的挤压,导致其它国产品种(本地)的市场空间陷入窒息境地。

  尤其是对天玉1号的描述,

  让人看了还以为洋种子又在国内攻城掠地了呢。

  张平是吉省平安种业老板,春节之后,张平就恨不能脚不沾地。

  播种季节,忙也是正常的。

  但今年跟往年不一样。

  张平告诉记者,平安种业2005年玉米种子销售量还有2000万斤,今年就只有两三百万斤了。

  “怎么能不着急?”

  “吉省每年玉米种子销售量大概有2亿斤,往年我们能占到市场份额的10%。”

  “今年就只有去年销量的五分之一了。”

  “被逼得没办法了,省内销量小,我们就多向外地跑。”

  “绕开重点区域,向黑龙江、内蒙的一些边缘地区去覆盖。”

  “全都是天玉1号带来的困境,天玉1号可能已经占据东北70%~80%的市场。”

  “没有活路啊!”

  看到这里的时候,郭阳眼睛一凝。

  这明显就是在夸大事实了。

  天玉1号2.06亿斤种子,播种面积拢共也就5800多万亩。

  只东北就有五六千万亩玉米播种面积了吧!

  七八成的市场份额就是三四千万亩的面积,开玩笑呢,还有其它几大玉米产区就不管了吗?

  东北、黄淮海、华北、京津冀、西北、西南,这是全国6个主要的玉米产区。

  除了西南,其它五大玉米产区都是天禾的S、A、B级市场。

  其中又以黄淮海和东北为最。

  这个叫张平的,明显在危言耸听了。

  随后,该记者又去采访了当地农业局,以及农业大学的遗传育种系教授。

  农业局某科长估计天玉1号的市场份额是30~40%,

  而农大教授则认为至少是50%。

  但无论是哪个数字,毫无疑问,天玉1号在黄金玉米带已经成为了第一大玉米种类。

  随后又是一些啪啦啪啦忧国忧民的内容,什么种子安全,粮食安全之类的内容。

  郭阳也只是笑了笑就翻了过去。

  这就是地方种企的尿性。

  不过他通过一些图片,真的看到了如瞿阳所说的先玉335的身影。

  这还只是纸媒报道,想必瞿阳通过电视新闻,还有私下调查了解到的信息。

  大概是真的。

  郭阳默默的记了下来。

  这个梁子,登海种业算是和天禾种业结下了。

  现在天玉1号也基本走到了所有国内玉米种子的对立面,没什么好说的,干就是了。

  又翻了一会儿,

  地方的报道多数都带有地方保护性质,也就是为当地种企发声。

  连各地的农业局和专家也是这种趋势。

  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这也是国历史遗留问题,现有的几千家种子公司多是脱胎于原来的种子管理站。

  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是常态。

  突然,郭阳无意间瞄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徐小雪。

  种业周刊的记者

  他想了想,时间有大几个月了吧,还是去年制种玉米要播种时,在乌拉特草原上遇到的。

  一起抓捕盗猎者,一起吃羊肉,还刚好遇到了一对贩卖郑单958套牌种子的男女。

  不自觉的笑了笑。

  他拿起手中的农民日报,种业周刊是农民日报旗下的。

  大体内容还是差不多。

  天玉1号受到农民抢购,农资店,种业公司……

  不同的是,徐小雪毕竟是专业的种子记者,了解种子套牌的内幕。

  比如说瞿阳此前曾提到的,农资店通产都会在店门口摆一个天玉1号的袋子。

  徐小雪就专门挑事的去问。

  店主卖惨的说道:“天玉1号的种子确实只有天禾种业才有卖,但如果我们不在店前摆一个天玉的袋子,老百姓就不会进你店里买种子。”

  徐小雪:“那你们有卖套牌种子吗?”

  店主偷偷告诉徐小雪:“天玉的没有,但有先玉335,同样是好种子,还便宜。”

  文字描写的还挺有趣。

  随后徐小雪还去了天禾在当地的分公司,采访天禾种业的情况。

  这应该是个分销中心,相比商业街上其它种子公司人影憧憧的场景,天禾的门店明显冷清了些。

  工作人员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徐小雪聊着。

  拍摄的画面上,天禾为了促销种子而制作的促销塑料水杯尚余两三箱子。

  但整个仓库里的种子已经基本销售完毕。

  天禾分公司的人说:“天玉1号的市占率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多,天玉在整个县的种植面积也就两三成。”

  郭阳认为这个数字才算靠谱。

  种业周刊的报道还是很专业的,还专门分析了下目前行业内的格局和问题。

  郑单958日薄西山,新王天玉1号强势崛起。

  同时还分析了下外资种企在国内的布局。

  由于国内投资条款的限制,外资公司不能控股国内粮食作物种企。

  外资的想法很简单。

  既然不能控股,那就多合资几家种子公司呗。

  也同样能达到目的。

  而且还只盯着行业排名前列的种企。

  比如登海-先锋,沙洲-先锋,以及孟山都的棉花蔬菜种子,先正达、瑞克斯旺的花卉和蔬菜。

  尤其是花卉和蔬菜,这是国内已经沦陷的领域。

  “近年来,除了天禾种业这两年发出了微弱的声音,整个市场都是外资的天下。”徐小雪写道。

  “微弱的声音吗?”郭阳有点出神。

  赤红1号、天椒1号、超级红芯、番茄、花菜、菜心,天禾的蔬菜种子也不算少了吧。

  用微弱来形容是不是有点瞧不起人?就仿佛在嘲讽男人的丁丁又短又小一样。

  不过花卉领域的情况倒是属实。

  在九泉呆了几年,郭阳对九泉的种业发展情况也了解得很清楚了。

  九泉是国内种业制种的黄金地带,但粮食作物的制种面积占比并不高。

  反而蔬菜和花卉种子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

  从种业市场开放之初,我国就没有对蔬菜和花卉市场做限制。

  这就导致一放开,整个市场就立马沦陷了,带有外资性质的蔬菜花卉种子占据了九成以上。

  天禾这两年在蔬菜领域虽然开始发力,但抢回了的市场份额不超过10%,甚至更少。

  嗯,这也算不上微弱吧。

  想到这,郭阳心神又沉入种子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