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82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尤其是在政策鼓励的区域内,种植大户和企业嗅觉极为的敏锐,迅速的涌向农业局询问具体的政策条款。

  至于普通的百姓群体,这年头人们热衷于外出务工,愿意留在农村种地的人很少。

  我国五大盐碱类型区,均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这次的政策条款,除了西北内陆没有相关的政策扶持。

  其它的诸如东北松嫩平原、东部滨海盐碱区、黄淮海平原、黄河上中游灌区盐碱区,都有相关的扶持。

  其中又以滨海盐碱区为主。

  在鲁省,东营、潍坊等代表城市都各自有几百万亩的盐碱地,很多还属于重度盐碱区。

  农民种粮都是靠天吃饭,亩产四五百斤是常态,撂荒的土地更是数不胜数。

  如何开发这些不毛之地早就成了当地人心中的结。

  苜禾1号在这里也拥有最大的群众基础,无论是低产田改良还是开荒,对农户都有极大的吸引力。

  苏省盐城,

  在高手如云、群英荟萃的长三角,盐城的存在感并不高。

  其拥有582公里的海岸线,海岸线不断东迁,海水浸渍的盐淤泥发育成了盐分高、养分低、危害大的滨海盐碱地。

  最终形成了620万亩滩涂,盐碱地占了苏省的70%。

  为了开发这片土地,盐城人民已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研究。

  但还不得其途,人们对盐碱地早就积蓄了饱满的热情。

  松嫩平原,

  黑省和吉省也不遑多让,超过4500万亩盐碱地的松嫩平原西部,是世界三大片苏打盐碱土集中分布区域之一。

  白茫茫的盐碱地与肥沃的黑土地比邻而居,地势高的地方是黑土地,地势低的地方是盐碱地。

  在松嫩平原,每向前走一步,各自的土壤境地都可能不相同。

  未经治理的盐碱地上,地表坚硬,表面布满白色盐渍。缺水的土地硬的像水泥块一样,根本无法用手捏碎。

  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干像一把刀,湿是一团糟’。

  耕作了多年,也治理了多次,‘盐随水来,水带盐走’的治理原理也不难。

  但碱降了、盐排了、田洗了,就能正常的种地了吗?

  不!

  土壤修复是一个系统性、长周期的过程。

  想要唤醒沉睡的耕地,让盐碱地变黑土地,打造大粮仓,需要良田、良种、良法形成持续性的良性耕作。

  现在种子有了。

  只需要一两年就能换回一块良田。

  关于土地的故事还有很多。

  各地的种植大户、投资商都蜂拥而至。

  热情席卷了农业局。

  各地不得不邀请各地农科院的专家组织技术培训和政策解读。

  让地方惊喜的是,由苜禾和天禾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也第一时间组织了相关活动。

  不懂政策,农业局摇人。

  技术员不够,农业局摇人。

  苜禾也根本没有节约成本的想法,专家费、培训费应有尽有,表现让各方都很满意。

  想装成鸵鸟的银行也被拉了出来,讲解贷款政策、贷款额度以及政策贴息等等。

  就这样,

  种植大户,农业企业踏上了鲜有人问津的盐碱荒地,在工作人员的协同下开始丈量土地。

  在一点一点的摸索中,流程逐渐的完善,从流转土地--签合同--买种子--技术培训等等。

  农户们发现流程也不是那么的难。

  而地方的农业局看着嘉禾技术服务团队忙前忙后的身影,也不由感慨。

  “天玉1号能那么火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又来了个苜禾1号。”

  “该别人赚钱啊。”

  “这周到的服务,弄得我都想去承包地了。”

  “公职人员,你在想屁吃。”

  ……

  九泉。

  从拿到政策文件后,接连几天,嘉禾集团总部和苜禾都忙着解读文件、吃透政策。

  市里反倒对这事没那么上心。

  西北可没在鼓励范围内。

  耕保中心派出的专家也还要等段时间,只进行了线上培训,但可以随时进行沟通。

  不来就不来,活人还能被尿憋死,一切都是刚开始,所有人都是第一次接触。

  苜禾也不可能将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再去到田间地头,那不是农业,那是千金大小姐。

  所以苜禾加班搞出了一份指导手册,简略的概括了些精华。

  一线的技术服务人员人手一份手册,天禾甚至丰凯农机的售后服务团队都被派去支援苜禾,抱着忐忑的心情联系上了各地农业局和农户。

  然后发现大家都是草台班子。

  苜禾用两天搞出来的手册,反而显得精美了不少,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工作才进入了正轨。

  郭阳这两天也忙得没停过,苜禾农牧、天禾种业、河西乳业、青禾农业、全王生物、丰凯农机、猎鹰农业,几个主体的事务交错在一起。

  时常让郭阳陷入混乱。

  还好有宁小婧,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各种事务已经能熟练处理了,和谢时杰不同的是,其做事情更加细心。

  而且因为有大公司工作经验,其能力也更强,郭阳只需要做好各项工作的规划就行。

  不得不说,从京城来的,其工作抗压能力真的是强。

  这么久以来,也就此前有过一次小情绪,郭阳至今也没过问过原因。

  在他看来,愿意做这份工作,那就好好干,从待遇上来说,他是不会亏了任何人的。

  实话说,郭阳现在已过了追求钱的境界,钱对他就是一个数字。

  赚取的利润除了用来再投资,为员工谋利也是他所追求的。

  如果有媒体采访他喜欢钱吗?

  他可能也会说出那句经典的话:“我不喜欢钱,我对钱不感兴趣。”

  他现在享受的是事业带来的成就感,以及对农业的热爱。

  谢时杰敲了敲门,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神情兴奋。

  郭阳背靠在软软的座椅上,说道:“怎么?你媳妇怀上了,这么兴奋?”

  谢时杰脚步定下来,“嘿,我现在要是想要孩子,随时可以要,老板你……”

  郭阳不客气的打断了他,“打住打住,说正事。”

  谢时杰得意的露出了笑容,事业上比不过你,但在感情上,他可是占了绝对优势。

  他将整理好的一份报表递了过去,笑道:“老板,各地的苜禾1号种子订单量都在飞快上涨。”

  “初步统计了下,主要是在东营、潍坊、盐城、冰城、松原、大安等地。”

  “除了农户和企业外,很多镇村的合作社都加入了进来。”

  “几天时间,有意向的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数量都已经接近200个,涉及土地面积一百五十万亩。”

  “苜禾1号的订单数量已达到了370万斤,如果全部交货成功,也就是18亿元!”

  “目前已经在收定金了。”

  郭阳粗略扫了眼报表,地点、名称、面积、联系方式,以及最后的汇总。

  随后又抬头看了看谢时杰兴奋的表情,说道:“这才开始呢。”

  谢时杰笑着道:“天禾的技服人员已经羡慕麻了,我们卖一斤种子,相当于他们卖10来斤。”

  “现在社会上都在讨论,苜禾1号种子将会把国内种子市场份额拔高到一个难以想象的程度。”

  郭阳想了想,“不会耽误你筹备婚礼吧?”

  “不会,我现在不是也带了名去年入职的农校生吗,有些具体的事我都交给他在做。”

  在人事方面,郭阳虽然还没确定具体的调整方案,但重用农大学生却是多次明确提出来的。

  现在各个分公司和部门也都很重视,先提拔一批年轻职员上来。

  郭阳还是那个想法,

  嘉禾愿意承担年轻人犯错的成本。

  郭阳说:“加工上要盯紧。”

  谢时杰点点头,心里却有点讶然,几天时间,18亿元的订单,超出了苜禾此前全年的营业额。

  老板却没有丝毫激动的神色。

  不论是语气,还是思考问题的严谨性,都保持了平静的模样。

  要知道,此时不论是前线的技服销售人员,还是集团总部,都是欢庆热闹的场景。

  他直接问了出来:“老板,18亿元哎,就一点没感觉吗?”

  “不还没到手吗?”

  郭阳看着他,意味深长的说道:“希望你不要掉进温柔乡,现在集团的问题很多,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

  谢时杰若有所思。

  ……

  苜禾1号种子的影响是广泛的。

  除了盐碱地流转热潮,牧草的下游产业链也深受影响。

  呼伦贝尔,伊利一个小会议室里,由潘刚主持的总裁会议刚刚召开完。

  几人鱼贯而出,一些小道消息随后也传了出来。

  在茶水间,几个中层模样的人聚在一起小声聊着天。

  “农业部正式发文了,收奶的标准提高0.5个点,这下难受了,逼得牧场饲喂苜蓿啊!”

  “企业难受,奶农更惨,优质牧草可不便宜,生产成本还要提高。”

  有人好奇的问:“那谁得利了呢?”

  “我思来想去,可能就对嘉禾集团有利,既有牧草产业,又有牛奶产业,无论怎么样都不会吃亏。”

  “是不是有内幕交易啊?”

  “我也感觉,眼看着嘉禾因为河西乳业的拖累,现金流紧张,又突然来这么一遭。”

  “是国家出台鼓励开发盐碱地的政策了,未来一两年牧草产量将大增,价格肯定会降下来的。”

  “那也是好事啊!”

  “也对,别杞人忧天,伊利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全国市场版图已经成形了。”

  总裁办公室里。

  会议刚结束完,潘刚就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他是土生土长的蒙省人,从蒙省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回民食品厂(伊利前身),从底层摸爬滚打干起,不足30岁便创造了伊利液态奶事业部的销售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