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72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苜禾农牧今年单牧草就创造了10亿元的销售收入,另外还带动五原以及辉煌等草企获得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辉煌种业、绿洲草业现在几乎唯苜禾马首是瞻。

  五原地方也高兴坏了,希望苜禾尽快上马二期项目。

  唯独还剩下1700万斤苜禾1号种子,但各地已经暗流涌动,苜禾今年的营收极有可能还有一次爆发。

  另外,

  阿魏戈壁上也在紧赶着施工;

  乌拉特草原退化草地的补种也完成了今年的任务;

  沙海农牧的热度也降了下来,新的沙漠承包也在进行之中。

  郭阳了解着各项工作的动态,关于天麦1号的报告吸引了他的注意。

  卖得很俏?

  天麦1号大概是七月中下旬收获,加工后大约是八月份上市的。

  郭阳看了会儿数据,随后又拿出新买的笔记本电脑。

  天麦1号属于强筋优质小麦,从培育时,就主打的是优质面粉路线。

  所以天禾在五原投资建了加工厂,今年才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生产和加工。

  面粉品牌为嘉禾雪花面粉。

  所以郭阳拿出电脑后就开始搜索雪花面粉。

  这一搜还真就有了结果。

  但只扫一眼,郭阳就知道他搞错了,电脑屏幕上弹出来一堆雪花面粉,显然这不是某个公司专用的品牌。

  找了一圈,没找到关于嘉禾雪花面粉的结果。

  但也让他对雪花面粉有了一定的认知。

  巴彦绰尔因为日照丰富、时间长、温差大,小麦生长缓慢、灌浆期长,颗粒自然就更饱满。

  同时又有津门下乡知青培育的优良小麦品种:永良4号。

  所以一直以来河套雪花粉号称最好吃的面粉,同时也是最贵的面粉。

  郭阳还记得,去年他和瞿阳在五原吃了碗臊子面。

  那筋韧爽口的面条至今都还记忆犹新,不过当时瞿阳对河套面粉的评价是远不如天麦1号。

  郭阳回忆了下,陇省的和尚头小麦,以及疆省的奇台小麦,也都是极其好吃的面粉。

  尤其是疆省奇台,小麦种植期长达300天,头年的九月份种,次年的九月份收,品质想不好都难。

  不过透过纸面上的文字和数据,天麦1号似乎依然更甚一筹。

  尤其是这价格,比市面上的价格贵了两倍,但工厂居然还在计划着提价,哪来的信心?

  ……

  五原。

  走进嘉禾的面粉加工厂车间,浓浓的麦香扑面而来,数条面粉加工生产线在有序生产。

  这还是杨小兵第一次进加工厂。

  惠民合作社今年第一年种天麦1号,6500亩的种植基地收获了五百多万斤的小麦,平均亩产八百斤出头。

  这产量不算高,甚至还比不上往年种永良4号的产量。

  但价格同样不可相提并论。

  七八月份的时候小麦价格还普遍在每斤0.6元上下晃悠,这两个月涨了点,也才0.7元。

  优质的永良小麦顶多也不超过0.8元,但天麦1号呢?

  嘉禾的收购价两个月前直接给到了1.2元/斤,每亩小麦收益超过了1000元。

  这还不算完,小麦在七月中旬收完后,合作社又轮作了一季苜禾1号,虽然只能收割一茬,但也能增加七八百元的收入。

  算下来,每亩收益也接近2000元。

  合作社今年也能过个肥年。

  惠民合作社是个大社,原本理事长的位置怎么也轮不到他杨小兵。

  但前两年,社里种向日葵,却年年遭灾,亏了不少,很多社员直接退社。

  杨小兵被迫接手管理合作社的管理,起初还遭到了不少妇人的埋汰,他自己也没底气。

  但自从嘉禾集团来了。

  先是改良盐碱地,种小麦,买农机,建工厂,到最后的收获。

  一年多的经历下来,他杨小兵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是当他开着猎豹拖拉机下地干活时,社员们艳羡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时,就感觉浑身舒坦。

  但他也担心嘉禾跨了啊!

  小麦的收购价就是1.2元。

  杨小兵常年吃面食,面粉价格可是一清二楚,普遍才八九毛钱一斤,精粉不超过1.2元/斤啊!

  所以他很怕。

  怕嘉禾在打肿脸充胖子。

  万一明年不要了呢?

  嘉禾面粉厂的负责人宋海东笑着把杨小兵迎了进来。

  杨小兵也问出了心中的疑虑。

  宋海东笑道:“面粉加工确实是微利行业,利润率普遍只有3%-5%,业内称之为刀片利润。”

  杨小兵凝然,担忧越来越深,“那嘉禾岂不是亏了?”

  “亏?杨总吃过嘉禾面粉吗?”

  “吃过。”

  “感觉如何?”

  杨小兵细细的回味了起来,“好吃,不管是做面条,蒸馒头,还是擀饺子皮,咋吃都香,咋吃都好吃。”

  “那你认为嘉禾面粉卖多少合适?”

  杨小兵蹙眉琢磨了下,劳动人民都是不求山珍海味,但求饱腹悠然,嘉禾面粉也确实好吃。

  “不好猜啊。”

  宋海东笑了笑,也不再卖关子,而是将其带到了包装好的嘉禾雪花面粉前。

  “这一袋面粉50斤,对外卖120元。”

  杨小兵愣了神,慢了半拍后,才惊呼道:“120元?”

  “不贵吧,我也觉得不贵,所以还准备加工成专用面粉,再提点价。”

第204章 好像也可以试试

  每袋50斤,卖120元,平均每斤2.4元,是普通面粉的3倍了。

  宋海东理所当然的说着不贵,还准备加价,那模样让杨小兵看傻了眼。

  种了一辈子的地,就没卖过这么贵的小麦,也没吃过这么精贵的面粉。

  缓了好一会儿后,咽了咽口水,杨小兵才问道:“能卖出去吗?”

  宋海东笑道:“就目前来说,面粉有点不够卖,国庆过节很多人都买了回去送礼。”

  “不够卖?”

  杨小兵看着较为空荡的仓库,也明白了,嘉禾面粉确实卖得好,也确实好吃。

  有钱人还是多。

  也可能和产量少有关。

  由于种子的限制,天麦1号今年只有惠民合作社的6500亩小麦。

  产量500多万斤,真的少的可怜,嘉禾的面粉厂当初可是按日处理能力1000吨建设的。

  全力运转的话,500万斤小麦,也就3天的加工量。

  天麦1号的出粉率在70%左右,也就是350万斤的面粉,按2.4元/斤算,销售额才800多万,毛利润400万。

  体量太小,算上工厂的投入,简直亏到姥姥家了。

  至于加工普通小麦?

  现在市场行情是小麦价格涨了,面粉价格没涨,前期没屯小麦的企业,现在都是在含泪加工。

  嘉禾面粉厂本来就是新建工厂,完全可以等小麦降价或面粉涨价,再全力生产。

  杨小兵看着雪白的面粉,包装也精致,面粉虽然很好吃,但以往他是不会买来吃的。

  现在呢,嘿嘿,今年赚了点,还是愿意尝尝鲜。

  主要是他自家还留了有小麦啊!

  可以自己碾磨面粉。

  想到这,他准备给老丈人家送点新鲜面粉过去,在五原,过年过节送面粉是是很正常的事。

  尤其是优质面粉,很受北方人的喜爱。

  自觉碾的面粉没有包装,杨小兵想了想,说道:“等会儿我带一袋回去,送老丈人。”

  “行,开车来了吧,我直接让人给你装上去。”

  “好。”说完,杨小兵就要掏钱。

  “钱就不给了,一袋面粉嘉禾还是送得起,明年把小麦再种好点儿。”

  “那也行。”

  不一会儿,宋海东看着杨小兵指挥着把面粉装上猎豹拖拉机,也颇为无奈。

  拖拉机应该也算是车吧?

  送走了杨小兵,宋海东也在等着集团总部的回复,这么好的面粉,他总感觉卖亏了。

  社会在大发展,整个国家不缺少有钱人。

  就嘉禾雪花面粉这点产量,宋海东感觉再精加工一下,每斤5元都不愁卖。

  而除了面粉加工,小麦种子才是未来集团的利润来源。

  另一边,杨小兵神气的开着拖拉机从村子里穿过,一些社员看到他后还会点头问好。

  遥想一年前,哪有这种态度,一年过去,社里欠的种子农资钱还完了,农机的按揭压力也缓了过来。

  尤其是社员的收入切身上涨了。

  就拿他自身来说,家里的土地都流转到了合作社,能拿一份土地租金流转费。

  年底还有一笔分红。

  今年合作社的营收预计有1200万,毛利润也有近500万,至少能拿150万来分红。

  每户能分近4000块钱。

  总的下来,社员年收入能达到五六千元。

  此外,作为种田能手的他,是合作社的理事长,还有一份浮动的工资收入。

  今年的各项指标都完成了,工资收入也有近万元。

  杨小兵心里美滋滋的,同时也在琢磨着明年的规划。

  要不要扩大种植规模?

  在本县其它地方流转土地,发展‘飞地经济’。

  还需要添置一些农机,以及最重要的备种,虽然离3月份的春播还有几个月,但杨小兵也知道,想种天麦1号的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