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60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你好,郭总是吧?等会儿领导想和你聊聊,我们例行检查一下。”

  郭阳愕然的点了点头。

  他以为会是在车上聊,但没想到领导又回到了青土湖沙区的边缘位置。

  见到大领导时,其正在查看沙棘、梭梭、红柳等沙生植物。

  “听说沙海想把青土湖恢复成湿地,甚至是湖面?”

  “是!”郭阳说道。

  “有志气!”领导微笑着看着他,“那沙海为什么不把前面那片盐碱荒漠一起拿了?”

  “那是耕地。”

  “可它已经是荒漠了,哦,有苜禾1号,是准备种牧草?”

  郭阳楞了楞,“牧草也种不了,水资源不够,石羊河中上游来水太少了,黄河调水只能作为补充。”

  “节水是关键,现在老百姓没有用水的概念,习惯了大水漫灌,浪费水的现象很严重。减了水,减了地,再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自然就有水到下游了。”

  大领导目光眺望着远方,梭梭林与荒漠泾渭分明的挨着。

  “你说的这些专家的规划里都有,怎么,嘉禾不是热衷于生态修复吗?九泉的盐碱地做的那么成功,这就怕了?”

  郭阳说:“嘉禾始终是谋求利益的企业,之所以能发展到如今,是因为始终能找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点。”

  “其实治理方法一直在那里,水资源的管理,生态移民,节水措施的落实,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但一直没有人愿意去做。”

  大领导笑道:“也不是没有,沙海农牧不是吗?企业斥巨资改造沙漠,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份吧。”

  面对领导的调侃,郭阳心思紧了紧,“谁能保证未来嘉禾的腾飞和超常规发展不是在这种艰难的、饱含风险的抉择中产生的呢?”

  两人聊着,郭阳也摸不准大领导的思路,其问题很跳脱。

  一会儿问沙海,一会儿又聊起了苜禾1号,甚至天禾种业领导都知道些情况。

  “我要走了,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没?”

  郭阳不自觉的撇了撇嘴,我需要钱,需要补贴你会给吗?

  想了想,张竞精简过后的视频资料出现在他脑海里。

  “还真有。”

  “说!”

  “沙海剪辑了点治沙的资料,想让领导给把把关。”

  “这算哪门子的请求。”

  “还有就是苜禾1号的事……”

  领导笑着打断了他,“做个约定怎么样?”

  “石羊河流域的治理规划审批还要点时间,但先期扶持政策和苜禾1号的推广,今年底就可以有结果。”

  郭阳问:“约定什么?”

  “五年后,青土湖能不能看到水?”

  郭阳没有迟疑,“不用五年,只要有政策,两年就就够了。”

  …

  次日晚上,领导访问民勤的新闻就上了华夏电视台。

  前期的画面都很平淡,不过当沙海治沙的场景出现时,无数人心神为之一振。

  一望无际的梭梭林,像一道绿色的屏障,阻断了沙漠的侵蚀。

  那渺小的植物竟是那样的伟岸!

  拯救民勤网。网站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注册的会员人数短短几天就又增加了两三百人。

  “华夏电视台报道了。”

  “没想到领导一直挂念着民勤。”

  “家乡条件还是差啊,有些地方扬尘还是一如既往的遮天蔽日。”

  “我看到我老家的村子了,只剩下一个个空荡荡的土胚房和一棵棵沙枣树依然守护在那里,泪崩!”

  “伱泪崩个der,那是搬迁了,就沙海的日光温室那儿,条件让人羡慕得泪崩还差不多。”

  “我听被采访的村民说地下水水质不好,现在要往下打18米才出水,我记得以前两三米就出水了的。”

  “还是看梭梭林舒服。”

  “沙海农牧真心不错,嘉禾集团也是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一棵松树,活动定好了没啊。”

  一棵松树:“定好了,沙海农牧会提供公益林场地,在网上发起活动,你们记得留意。”

  “报!!!大伙儿快去看华夏电视台第9套,沙海农牧的治沙记录片放出来了。”

  “啥玩意?还有纪录片?”

  “我靠,来真的!”

  “嘶…开场就来黑风暴的吗!”

  …

  旁白传来,吸引了众多电视机前关注者的注意力。

  “绿色,是生机,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沙海农牧公司三年来艰苦创业,不懈努力,在广袤而贫瘠的沙漠地,带来了大片大片的绿色。他们征服沙漠的壮举,读来令人感奋不已。

  在民勤,人们惊叹地传颂着一个企业治沙的壮举。

  在距民勤县城仅十几公里处,有一片方圆十几万亩的茫茫沙窝,这里流动沙丘密集,呈星月型链状分布的沙丘高达10米。

  3年前,这里终年飞沙走石,扬尘遮天蔽日,沙暴起时,昏天暗地,日月无光。

  这里的沙暴是袭击民勤的主要沙源,民勤人望而生畏。”

  旁白生动形象的描述了电视屏幕中的画面,但很快,旁白沉寂,最真实的声音传了出来。

  正值冬季,沙窝里寒风凛冽,卷起漫天沙尘,在沙尘中,数百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轰鸣着。

  等到了春季,压沙栽树的人群排成长龙,出现在沙地里。

  有的光着膀子,只穿裤衩,不顾烈日炙烤,不惧沙打风侵蚀,几乎无一不是满嘴水泡、满手血泡,个个面如古铜,皮肤脱了一层又一层。

  “这是一场怎样描绘都不过分的苦战,是任何人都会为之震撼的壮举。

  几百个日夜不息、艰苦卓绝的鏖战,仅损坏的车辆零件就从沙漠里拉走了几十吨。

  将两千多座沙丘夷为平地,移动沙方上千万立方米。建成由黄河水,扬水站抽沟水、机井抽地下水三种水源。

  建成各级道路222公里,架设高低压电路33.8公里,各级防护林网171.8公里……

  ‘狂风起,沙尘暴,卷得沙石搅混天,室外已无明日月,繁星不见光一点。’

  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沙海人从秋到春,鏖战数月,奇迹般的在两大沙漠筑起了一道生态屏障。

  许多前来参观的人士纷纷赞叹,这是大手笔、大胸怀、大境界创造出的大漠神话。

  现在,这里绿洲浩渺,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梭梭、沙棘、柠条、红柳,林网纵横,宽敞整齐的温室,格局优雅的房屋,掩映在绵延数十里的绿色屏障之中。

  如同移星换月、沧海桑田的神话!”

  沙漠治理前后的对比,看呆了电视屏幕前的无数人。

  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表达这种心情,只恨节目太短了一些。

  拯救民勤网上也仿佛过年了似的,访问量陡增。

  “这些题材多可贵,这些工作多伟大,这种震撼的作品为什么不多来点?”

  “真正的愚公移山,谁说这是神话!”

  “兄弟,沙海农牧怎么可能是愚公,那几百台机械你是视而不见吗?”

  “啊啊啊……我忍不住了,我现在特想栽树。”

  纪录片也开始在网络上流传、散播,其略显粗糙的画质却得到了广大网友的一致称赞。

  关于沙漠的话题开始在网上各大论坛上陡增,沙海农牧这一次是彻底的出圈了。

  引发了主流社会的关注。

  几大新闻类门户网站也由此展开了一场新闻大战。

  新浪网甚至凸显了拿手的专题报道,获得了华夏电视台的唯一合作权,并对沙海农牧的总经理陆汉斌进行独家采访。

  传统媒体也陆续报道,连续几天,沙海农牧的热度都没减下去。

  连带着嘉禾又火了一波。

  而这时,沙海农牧、志愿者协会、以及向综合门户转型的腾讯网,联合推出了‘公益林’义务植树活动。

第192章 丰收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腾讯网的媒体价值与它的流量一直不能匹配。

  它的公共影响力无法与新浪相提并论,在广告收入上也不及新浪、搜狐和网易。

  2005年8月,也就是上个月,腾讯宣布从“青年的新闻门户”向“立志做最好的综合门户”转型。

  这意味着这家专注于娱乐新闻和年轻人的网站将更多地关注主流社会。

  而这时,嘉禾集团找上了门,寻求进行公益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嘉禾集团已通过二级市场及其它渠道收购了大量腾讯股票,持有的总股本已上升到了5.3%。

  腾讯自然是欣然同意。

  当双方还在敲定合作的细节时,关于民勤,关于沙海的话题又一次进入了社会主流群体的视线。

  热度持续攀升,虽比不上04年奥运会和神州飞船上天等全民热点。

  但也引起了各大门户网站争抢相关话题热度。

  腾讯也不甘落后,趁着热度还在,QQ‘迷你首页’在第一时间将公益植树的活动弹出,引导用户进入腾讯网站的活动页面。

  一时之间,涌入的人群再度增加,带动了关于治理沙漠话题的热度。

  沙海农牧的二层小楼里。

  郭阳视线从电脑上挪开,看着庄正邀功似的模样。

  庄正笑着说道:“老板,志愿植树活动很成功,目前报名人数已经突破百人。”

  “嗯,不管最后有多少人能来,沙海要把后勤工作搞好。”郭阳敷衍的说了句,随后补充道:“沙海也要留意其它的一些舆论动态。”

  庄正愣了愣,露出了疑惑的小眼神,社会各界对沙海都是赞扬,还能有不利因素吗?

  郭阳挥了挥手,“你过来。”

  庄正走近一看,只见电脑界面上是一条充满鼓动性的评论。

  “沙海的梭梭树全是标准化种植,主要是为了接种肉苁蓉,一亩利润两三万元。”

  “肉苁蓉是什么?”

  “吃了肉苁蓉,精力旺盛,不再疲劳乏力,时间长,身体异常强壮,男子气概不衰。”

  “现在肉苁蓉的价格已经突破500元一斤啦。”

  “栽梭梭树治沙,接种肉苁蓉既能有经济效益,又能有社会效益,沙海农牧赚麻了。”

  “500元一斤,一亩即使按产500斤算,那也是两万多的收入。”

  郭阳操控鼠标在一排排的关键字眼和界面上停留,除了评论,还接连出现了几篇相似内容的文章。

  庄正说:“这是又在炒作肉苁蓉?”

  肉苁蓉原本是一种默默无闻,只有当地人才会食用的野草。

  1993年的时候,在国际医学会日内瓦年会上,有专家研究称阿拉善某长寿之乡,当地人习惯在炖羊肉的时候加入肉苁蓉,并且饮用自酿的苁蓉酒。

  随后肉苁蓉便进入了大众的眼中,因其价值很高,便被人们炒作。

  其价格也是蹭蹭蹭的往上涨,诱使人们疯狂的挖采,短短几年,野生肉苁蓉直接给干成了濒危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