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四合院 第161章

作者:七五三幺

  岩刚派出去,还可以说是派出去指导技术,你把所有南腊镇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全派出去,是什么意思?

  张和平没有言语,只是阴沉地看着对方,想着要不要找机会废了他。

  沈默被阴影中的张和平盯得有些发毛,放下两网兜礼品,就打了个哈哈,闪了……

第272章 这才只是个开始

  次日一早,张和平刚坐上刀主任的212吉普的副驾驶位,后排的知青办李主任就递来一个信封,举报信!

  张和平扫了一眼信的内容,是举报景城学院之前办夜校,卖教材属于资本家……

  不用想,这事跟沈默脱不了干系!

  李主任好心提醒道:“小张,学校卖教材,虽然跟医院卖药品一样正常,但收入应该上交,然后再统筹分配下来,你懂我的意思吧!”

  “嗯!”张和平将举报信折了两下,塞回信封,还给了后排,“财务是郑副校长在管,她之前提过这事。年前,她会上交学校结余资金,并上报明年计划。”

  “那就好!”李主任听后,放心地靠在了椅背上。

  单位上的钱财流动,要的就是合理合规,且有据可查。

  既然张和平提前规避了这个问题,这封匿名举报信就是诬陷,可以不予理睬。

  “小张,卫生局那边……”刀主任有些迟疑,他想答应捐药,为国内患者做贡献。

  但他跟张和平有个利润达成协议,不方便拖后腿。

  “药可以通过知青办捐出去,但不能通过老爷局,我不信沈默和他爸沈刚!”张和平靠在椅背上,冷声说道:“他们若是想治疗国内的疟疾患者,就不会把黄花蒿口服液全拿去出口创汇!”

  “所以,沈刚这是出于私心,他只是想通过让我们捐药,减少咱们出口的量,从而减小对他儿子那边的出口影响。”

  听到捐给知青办,李主任就笑了,“由知青办捐出去也好,正好让那些当赤脚医生的知青去给村寨病人发药!”

  刀主任也点头认可了这个方法,大家都不是笨蛋,怎么可能察觉不到老爷局在玩道德绑架。

  刀主任再次问道:“你准备捐多少?出口多少?”

  “捐一半出省,留四分之一给省内,剩下四分之一拿到明年春季广交会去半卖半送!”张和平想都没想就回了一个方案。

  刀主任没想到张和平这么大方,不由问道:“这一茬黄花蒿,你预计有多少产量?”

  在他想来,张和平敢喊出100万镁元以上的利润,才给南腊镇好处,必然有很高的产量。

  “赵主任把今年上半年的黄花蒿种子,送给了周边乡镇种植,只留了扦插苗,导致今年的种植密度不够,亩产降低了一半。”张和平耐心解释道:

  “按照亩产5000斤,260亩计算……”

  “等等!”刀主任打断了一下,“老赵说的是,今年亩产6000斤、300亩!”

  “是吗?”张和平估计赵主任放了卫星,就不太好继续计算了,“那就等到了南腊镇,根据实际情况推算;设备好坏,也对产量影响很大。”

  当3辆212吉普车开到南腊镇,赵主任、白云等人已经等候多时。

  南腊镇制药厂建在战备公路南端的茶厂隔壁,正对着卫生院。

  制药厂的大门,是左右两个红砖大平房仓库的中间缺口,加上两片铁栏杆门组成。

  门后100多米处的那间小平房,就是核心制药车间。

  其实,就是安放设备的青蒿素提纯房,因为汽油、乙醇易挥发,为了安全就建得远了些。

  那间小平房后面5米才是围墙,围墙的左右墙角,还搭了两个遮雨竹棚,分别放了些汽油桶、乙醇桶。

  走进被红砖圈起来的制药厂,左边(东)的原料仓库外,还堆着不少晒干了的黄花蒿,正有镇民将之放入搅碎机中,打碎了好送入仓库。

  张和平去右边的药品仓库看了一下,粗略扫了一眼物资,就去了小平房制药车间。

  小平房内的设备基座已经搭好,周围贴了白瓷砖,南墙上方有4个排气扇,线路都在墙外;房内没有电线、电灯,靠东南西北四面墙上的窗户采光。

  回到药品仓库,大家将准备用来装填胶囊的长木桌拼凑了一下,围着开了一个会。

  会上,张和平一边组装超声波发声装置,一边听赵主任在那放卫星,心中暗笑,原本多朴素的一个老头,被他带歪了……

  轮到张和平讲话的时候,他又不得不帮赵主任把话圆过去,“这个抗虐特效胶囊的药粉产量,受黄花蒿采收、晒制、存储、提纯等影响。”

  “理论上,每100公斤黄花蒿,能产出1公斤黄花蒿素,也就是1000克药粉,能装2000颗抗虐特效胶囊。”张和平的这个理论数据一出,周围人都拿起纸笔计算起来。

  “这位赵主任刚才说,今年收获了90万公斤黄花蒿,也就是说,能产出1800万颗胶囊?”

  “张校长,你们打算定价多少钱?”

  张和平抬起双手朝众人压了压,继续说道:“理论数据跟实际数据是有偏差的,就像我上次制作时,100公斤黄花蒿才产出两百多克黄花蒿素,只装填了四百多颗胶囊。”

  “另外,人工装填胶囊,要多少人,要多久才能装出1800万颗胶囊?”

  “所以,这个理论数据,是用来突破的目标,我们要根据后面的实际数据,来判断产能。”

  “至于价格,也要等生产结束后,才好决定。”

  刀主任又出声说了两句,免得其他人向上面乱报数据。

  ……

  翌日14号,张和平带着几个镇民,在小平房制药车间安装设备。

  当天下午就开始了试制……

  汽油浸泡黄花蒿碎渣,超声波装置打碎黄花蒿的植物细胞,加快黄花蒿素的溶解。

  然后萃取、过滤残渣、回收汽油、收取黄花蒿素粗品。

  之后用95%乙醇萃取、过滤残渣、回收乙醇、收取黄花蒿素。

  接着再用95%乙醇萃取,直到得到纯净的无色针状结晶。

  步骤很简单,最重要的工作是防火,防爆炸。

  这一次试制,专门用座秤称了1000公斤黄花蒿碎渣。

  原本应浸泡24小时的工序,在超声波装置加持下,缩短到了1小时。

  所以,马主任他们在外面等了不到两个小时,张和平就提着半桶黄花蒿素出来了。

  经过几次称重,确认这次产出7.38公斤黄花蒿药粉,距离理论上的10公斤有些差距。

  然后,就是这点药粉,理论上可以制作14760颗胶囊。

  但在交给镇上挑选出来的100名妇女装填后,先不说用时有点久,单是成品数量上也与理论制作数据有很大的差距,竟然只做了13822颗。

  对此,张和平看着地上的药粉,没发表意见。

  他原本设计的工作桌,可不是现在这种简单的长木桌。

  而是一个木制桌面,加一个玻璃罩,或透明塑料罩,身前留两个洞,安放橡胶手套。

  装填胶囊时,全程在罩子里面进行,工人既能聊天,还能吹风扇,还保证了药品生产卫生,同时还方便回收被浪费的药粉。

  “张校长,我需要5000颗胶囊,拿回去做检测数据,你看行不行?”

  “一瓶药是30颗,一个纸箱100瓶,你抱两箱走,药品说明书在建厂报告中有,你们参考一下。”

  “张校长,请问一下,这药品数量上的生产误差,是不是因为地上这些药粉损耗造成的?”

  “药粉损耗的问题,我在建厂报告中有提及,你们可以再研究一下。”

  “张校长,伱看还缺什么,直接跟我们说,这样能提高工作效率,你说呢?”

  ……

第273章 镁元1颗很贵吗

  第273章 1镁元1颗很贵吗

  知青办李主任在看望了南腊镇的20多个插队知青后,又跟着刀主任去周边农场视察了一下知青生活。

  兵团撤销了,插场知青归地方农场管理。

  被军队化管了好几年的插场知青,至此迎来了春天。

  虽然明年的春天还没到,但那些成双成对的男女知青们,眉间带春、眼角带笑的跑来南腊镇赶集,想必已度了几个春宵,明年就该去照顾南腊镇卫生院的妇产科生意了。

  张和平在制药小平房里忙了3天,最终把萃取流程缩短到了1.5个小时。

  也就是说,1天上班9小时,能萃取6次,消耗6000公斤黄花蒿,产出大约45公斤的黄花蒿素。

  100个装填胶囊的妇女,随着熟练度提升,每天倒也能装完那点药粉,完成大约8.8万颗抗疟特效胶囊。

  这个生产速度,在张和平看来,差不多可以了。

  反正一下子弄出来,也没法马上出口。

  赵主任偷偷跟张和平交了个底,今年的黄花蒿大约收了66万公斤,只能生产110天,还能留出明年的农忙时间。

  明年春天把黄花蒿的种子撒出去,多种一个山头的话,所收获的黄花蒿枝叶,就能让南腊镇制药厂全年无休了。

  不过,张和平是不可能长期耗在这里萃取黄花蒿素的,云都那边的人显然也想让他交出萃取技术。

  这不,云都在用那6000颗抗疟特效胶囊试验得出满意的治疗效果后,不仅给南腊镇制药厂添置了3台胶囊填充机,还在制药小平房的左右两边,增建了两个小平房,以及两套设备,以增加萃取效率,顺便逼张和平教徒弟。

  只是,张和平硬是一个人玩转了3套设备,在1975年他的25岁生日这天,把南腊镇的库存黄花蒿消耗得干干净净,搞了3189箱抗疟特效胶囊出来。

  这1箱是100瓶,1瓶30颗装,即3000颗抗疟特效胶囊,能治600人。

  按照之前说好的,1500箱通过知青办捐给省外,840箱捐给省内知青办,849箱用于出口。

  而定价方面,张和平报的是1镁元1颗,1箱3000镁元,700箱就是210万镁元,另外149箱免费赠送打广告。

  目前,国内给的镁元兑换比例是1镁元兑1块5。

  张和平卖210万镁元,留出10万镁元当成本,也就是15万块钱。

  这建厂花费、人工工资,才不到7万块。

  剩8万块给南腊镇赵主任,作为今年66万公斤黄花蒿的采购款,这1公斤才1角2的价格,貌似有些亏,却能亏出一所农业学院。

  要知道,南腊镇制药厂达成200万镁元以上的利润,刀主任就要兑现3座学院,2所学校,还有南腊镇的路。

  ……

  1975年元旦,张和平跟着赵主任去他家混了一顿午饭,又聊起了南腊镇制药厂厂长的人选。

  黄莲、玉鹿等人出去后,都不想放弃国营药厂的铁饭碗。

  他们之前还在抱怨离家远,现在叫他们回南腊镇制药厂帮忙,一个个就犹豫了。

  毕竟,社队企业都是没有编制的杂牌军。

  他们却不知,这个杂牌军从成立之初,就在编制门槛上了,只等创汇成功,就能升级为景城地方企业,也能拥有编制待遇。

  “你再好好考虑一下!”张和平起身告辞,对跟出来的赵主任说道:“不管你选谁,都必须是听话的,别像沈默那种忘恩负义的就行。”

  赵主任犹豫道:“我家老大真不是那块料!”

  “他那么大个人喊我一声叔!”张和平揽着赵主任的肩膀,笑道:“总不能让他白叫,你说是不是?”

  “反正,他不当这个厂长,等农业学院建起来了,我也要把他们两口子派回来。景城不适合他们,你应该让你孙子以后去景城读书,去外省读书,让他去闯!”

  张和平去仓库提了两箱抗疟特效胶囊,然后就上了回景城的客车,将南腊镇制药厂交给了赵主任照看。

  回到景城学院,张和平对首都谐和医院、玄武医院的医生进行了一番简单考核,就给他们发了景城学院“预备班毕业证”,将他们放回去实践了,顺便回去过年。

  至于其他知青学生……

  护理专业的学生还好,因为功课简单不枯燥,需要理解、重复练习的知识点比较多,应该能毕业大半学生。

  至于药学专业的学生,那就惨了!

  张和平随意抽查了几个学生的背诵情况,没有一个人能把药方背完整的。

  学习靠自觉,张和平没有苛责他们,只是提醒了一下,考核过不了关的,拿不到预备班毕业证。

  至于他们的工作安排,用不着张和平操心!

  机械系、化学系的副院长编制和教师编制还是没有批下来,副校长郑苗说超编了……

  对此,张和平把编制问题丢给了刀主任。

  “小张,抗疟特效胶囊卖1镁元1颗,是不是太贵了?”刀主任坐在办公桌后,沉声道:“云都那边有很大的意见,一直敲定不了这个价格。”

  “你跟他们说,这次春季广交会以1镁元1颗卖;之后的定价,他们找南腊镇制药厂厂长谈。”张和平懒得浪费时间谈定价。

  他计划让陈淑婷出面,以婷美贸易公司名义,在春季广交会上买走南腊镇制药厂的700箱抗疟特效胶囊,然后通过大舅哥唐仁的药品销售渠道转卖出去,看看能否赚一波差价。

  末了,张和平去见了知青办李主任,说了一下捐药的事,运输车辆得由她自己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