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玩家 第70章

作者:鬼谷孒

  “太可惜了,怎么就是一个花心的男人。”

  从冼耀文对岑佩佩的介绍中,李海伦可以听出来岑佩佩绝对不是冼耀文的妻子,只可能是姨太太,不然用不着“爱人”这种模棱两可的词汇。

  虽然她刚刚把冼耀文从自己夫婿候选人的名单里划掉,但还是忍不住对岑佩佩品头论足,经过一番分析,她给岑佩佩贴上“传统女性”的标签,逆来顺受的性格,一切都要依靠男人。

  她的心中不由有一丝窃喜,她要比岑佩佩高级得多。

  从冼耀文的角度来说,李海伦的面容姣好,身材也不差,只是骨架稍微大了点,眼睛里始终含着一股风流,说话时又微带鼻音,有不错的魅惑力,或许是因为学识和经历的加成,她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

  但有点自以为是,总给人输出一种她怀才不遇的感觉,心有点浮躁,难得的一个大学生,却没有多少培养价值,如果继续在设计师的岗位待下去,他料定李海伦做不长。

  他打算等设计师团队壮大一点,就找李海伦谈谈跳槽去肯沃克当模特,她还是更适合靠脸吃饭,成了明星式的人物,高学历可以给她加分不少,当她的学识无须运用的时候,女学霸、知性美女等人设可以随便吹,甚至可以吹美国曾邀请她加入曼哈顿计划。

  能谈妥自然是最好的,他从李海伦身上已经闻到数以万计的金钱味道,谈不妥彼此成为过客,他可能被贴上“坏老板”的标签,活在今后李海伦偶尔的吐槽里——我以前的老板是个傻逼……

  徐乐平为了维护总监之体面,这段时间一直在恶补服装设计的专业知识,原先他只能从美感的角度来做设计,现在却多了对布料的熟练运用,他说,制版师老温补充,再结合李海伦的建议,很快定下了一套风格偏向吸烟装的设计方案。

  随着会议继续,又有两套设计方案被定下,冼耀文宣布结束讨论,有三套方案已经足够作测试所用,后面如何就等看过岑佩佩穿在身上的效果再说。

  “老温,我的要求是高定,交给你有没有把握?”

  老温面露难色,“总经理,高定我做不了。”

  冼耀文知道老温没有做高定的水平,问他无非就是为了照顾情绪。

  故作寻思一会,他又问道:“如果交给外面的裁缝做,你觉得找谁合适,我要最好的,成本不用太在意。”

  “中环德己立街的张活海,他的手艺是最好的,洋人都找他做衣服。”

  “既然老温你说好,那就他了。”冼耀文转脸对岑佩佩说道:“佩佩,伱跟老温现在过去一趟,忙完了你自己叫个车去半岛酒店,我下午在那里有约。”

  “嗯。”岑佩佩温顺地点点头。

  冼耀文忙完回到自己工位,茶杯甫一放下,全旭就麻溜地走过来问道:“总经理,要不要添水?”

  冼耀文揭开杯盖微笑道:“阿旭,续水不用这么勤,以后我叫你,你再过来续。”

  “好的,总经理。”

  冼耀文指了指桌上的两摞报纸,“左边的这一摞是我要仔细看的,右边这一摞大半的文章我只是扫个标题,有些文章标题为了吸引人,与正文内容的相关度不是太高,这会让我错过一些信息。

  等下你把报纸拿走,除了头版头条,你把每篇文章看一遍,然后总结成一句简短精练的话。”

  说着,冼耀文从右边的报纸摞里拿出一份报纸,指着一篇文章说道:“你看这篇文章比较简单,你只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在文章旁边标注‘张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就可以。

  如果主题人物比较多,你就不必标注,只需在时间地点人物下面画一条横线。

  如果是和政治有关的文章,你只需标注‘政治’二字;如果和服装有关,你要重点标注,我会细看;如果和电影演员、歌伶有关,我看过之后,你把照片剪下来,给报纸上消息比较多的列一个档案。”

  冼耀文把报纸放回报纸摞,转脸看向全旭,“我们中华制衣在给电影公司提供服装赞助,非常有必要清楚的知道哪部电影、哪个演员比较受欢迎。很快,我们也会赞助歌伶,所以她们的消息同样重要。”

  “总经理,只要记录香港的吗?”全旭问道。

  “台湾、南洋也要,特别是狮城,那边歌台文化盛行,一家独秀的仙乐歌台倒了之后,歌台业在狮城如雨后春笋,一家开了又一家,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小市民放工后,没太多的消遣,个个跑到歌台霸位子,歌伶的影响力不小,找她们带货不会错的,需要好好关注。”

  冼耀文顿了一下又说道:“对了,关于橡胶的文章也要重点标注一下。”

  全旭点点头,“我现在就开始吗?”

  “对,我下午要出去,没其他事让你做,你今天只要看报纸。”说着,冼耀文指了指全旭身上的长衫,蔼然说道:“我们中华制衣主要生产衬衣,上班穿长衫不太合适,做两身西服会不会让你有压力?”

  “不会,我自己有点积蓄。”

  “那好,去裁缝铺做两身,把收据放好,月底我给你报销。”

  “好的。”

  “去忙吧。”

  冼耀文从全旭身上看到值得培养的潜力,他打算先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全旭的心性不错,他会一点点在其身上投入资源,乃至脱产送去国外留学,当然,一切都取决于潜力的大小和忠诚度。

  人才问题始终在困扰着他,既然没有天下英雄自动入彀之大运,他只能慢慢来,挖培并行,一步步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

  ……

  下午。

  冼耀文与周若云一见面,就震惊于对方态度的变化。

  原本他以为会有一番唇枪舌剑,但事实上周若云却是让步得非常彻底,不管是价格、账期,还是合理损耗的增量,长江布业给出的条件都要比福昌针织和日新针织好得多,一点没有店大欺客,倒是让他感受到“前辈”的关爱。

  “我成小丑了。”

  几个念头一转,冼耀文就把周家的想法分析个八九不离十——你冼耀文不是志向远大,要把好运来销到各处去吗?那你就应该跟我们周家合作,只有长江布业才能供上你的布料所需。

  小猴子你也不用上下蹦跶,我们周家不但给你扶梯子,底下再给你铺一层缓冲垫,里子面子都给你,你就坐下来乖乖签合同吧。

  他与周家孰强孰弱,一目了然,假如是他用手腕逼迫周家降价,他就是手段了得,谁都会高看一眼,现在却是周家主动让步,只要合同一签,就变成他欠了周家的人情。

  如果他以后还想借周家的势,他就得认下这桩被扶持的人情,但凡他要脸,短时间内不但不能同周家翻脸,还要坐视周家拿他当成道具打“周家仁义”的广告。

  “周懋臣这个老东西,算计真他妈深。”

  冼耀文既惊诧于周懋臣的老谋深算,又感受到了外界对他的信心,周懋臣的算计是建立在中华制衣能发展起来的基础上才会生效,若是中华制衣中道崩殂,所谓的算计也就成了井中月。

  周若云把周家的条件抛出后,便悠然自得地端起茶杯,品着大吉岭茶,气定神闲地观察冼耀文的脸色变化,捎带扫几眼“爱人”。

  这个岑佩佩的出现太过突然,不在她的调查报告之上,也不知有什么奇特之处。

  她并不认为冼耀文是因为好色才把岑佩佩收入囊中,冼耀文是不是好色之徒还不好评价,但一定是事业心极重的人,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已有一个苏丽珍,他不大可能再花精力找另一只花瓶,而且是给予名分的花瓶。

  冼耀文觉得周懋臣能使出眼下的计策,一定对他有不浅的了解,看样子周家派人对他做过详尽的调查,他做的那些事大部分应该已经落在周家眼里。

  “我是什么时候落进周家眼里的?

  引子应该是在邓波儿身上,邓波儿关联周孝桓,周孝赟在调查周孝桓的时候,我的名字大概也出现在调查报告里了。

  周孝赟敢把自己私底下的调查结果告诉周家其他人?

  应该是敢的,只要把因果关系调换一下,就说调查我的时候,无意中查到了周孝桓。

  针对我的二次详尽调查是周家经过商量的结果?或者仅仅是某个人的想法?

  我不是洪水猛兽,周家没必要一上来就放大招,多半应该是某个人自己的想法,周孝赟?周孝恒?周若云?

  信息不足,没法推测,凭直觉猜测,还是周若云这个小娘皮的可能性最大,其他两个之前既没接触,也没有利益关联。

  小娘皮为什么查我?

  行事风格本就如此,还是对我有好奇心?”

  电光石火间,冼耀文脑子里各种数据、公式还有假设在快速滚动,借着品茶的掩饰,他给自己争取了一点思考的时间,并在不显得突兀的时间内结束了思考。

  把茶杯放回杯托,抬眼射出两束光穿透周若云眼中的淡淡玩味,微微一笑,说道:“周小姐,感谢你给出这么优厚的条件,我想尽快去长江布业参观一下,然后你我双方签订契约。”

  “随时可以安排。”周若云淡笑道。

  “那就明天好了,早上九点,周小姐方便吗?”

  “方便。”

第117章 肥沃的韭菜田

  次日。

  冼耀文去长江布业参观了一圈,随后就以之前的契约为范本,同长江布业签订了契约。

  长江布业由一个外姓经理出面签约,周若云旁观见证,周家的其他人并未出面,就是周孝桓这个在长江布业任职的人也没出面。

  尽管人没出面,冼耀文还是把剪彩仪式的请柬郑重交给周若云,一共两张,一张给周家,谁作代表出席都可以,一张以个人的名义给周若云。

  周若云应承一定会出席。

  如此,中华制衣的供应商一环完成十之八九,只差一个香港之外的布料供应商。

  林醒良那边的动作也不慢,百货公司搞柜台之事,他遵照冼耀文的吩咐以大新百货为突破口,很轻松就搞定了免费入驻的问题,倒给两万的环节却是不怎么轻松,他把冼耀文给准备的“会员卡+积分兑换”、“跨店折扣”两个金点子都抛了出去,最后只拿到钱给三年,第四年有一大堆条件的条款。

  如法炮制,林醒良与另外一家比较特殊的百货公司“国货公司”进行了谈判,只谈免费入驻,不谈倒给钱,也是轻松谈妥入驻国货公司弥敦道九龙店的事宜。

  国货公司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是在1938年内地抗日运动如火如荼时,一帮到香港避难的内地生意人为了抵制日货和维护民族工业而成立,其股东包括中银、交银、金城等金融机构,以及一大批大中型工厂主,第一任的董事长是杜月笙。

  不管现在的股东姓甚名谁,反正再过几年,不是姓“央”就是姓“国”,再捋一捋内地在香港的企业关系,国货公司十有八九会贴上“华”字头标签。

  搞定两个地点的入驻事宜,好运来的香港销售渠道也算是搞定了。虽然广告满天飞,但冼耀文没打算把门店开得到处都是,香港一家、九龙一家,足矣。

  本来就有一定的消费门槛,加上当下的大部分消费者并没有觉醒“自己是上帝”的认知,且商业主流是卖方市场,只要给消费者货真价实的商品,多跑点路也不算为难他们。

  冼耀文都有考虑是否要在门店挂“本品牌门店服务宗旨:绝不无故殴打顾客”的标牌,这种贴心话很容易让顾客心头一暖,不过细想一下还是作罢,就怕难缠的杠精出现,没有掌控舆论的能耐,一些险招且得悠着点使。

  谷雨这天,冼耀文上天文台泡了半天,得到一个未来半年的平均气温会维持在23.5°左右,不会频繁出现极端天气,今年的太平洋热带气旋在九月中旬之后形成,风球在十月登陆香港的预测。

  风球太遥远,有没有利用的机会不知道,气温不错,不冷不热,每一天都是穿衬衣的好天气。

  与生产管理人员开会,讨论生产计划,与人事科开会,讨论女工学徒第二梯队的组建计划,与销售科开会,在销售一科和二科区分针对男品和女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行街和赛尔斯并列职能区分,行街是需要走出去的推销员,赛尔斯就是柜员或店内销售员,有固定的工作地点。

  职能细分之后,又开始推动各种培训计划,针对行街的酒知识、社交礼仪、杂学培训,针对赛尔斯的表情管理、身材鉴赏、耐心培训,针对所有人的话术、心理学、相面基础教学。

  并着手在医疗室下面建立一个心理疏导室,以及为销售科专门设计一些排除负面情绪的团建活动,冼耀文还打听到几个不错的鸡档和骨场,私底下悄悄把地址告诉了林醒良。

  前面的工作已经做到位,现在到了把东西卖出去的时刻,培训先行,后勤跟上,让销售科的每位爷都能在外面拼命开疆扩土,且没有后顾之忧。

  在忙着搞培训之时,冼耀文还做了好几手安排,首先是工厂的地皮,已经盖上建筑和已规划为中华制衣扩张所用的地皮划到中华制衣的名下,其他的冼耀文个人名义持有。

  其次,完善品牌授权协议,好运来等几个品牌授权给中华制衣五年,到期后自动续签五年,但在授权协议之外,另有一份补充协议,设计了几条条款,当中华制衣触犯条款,持有品牌的朱丽叶公司可以无条件终止授权。

  以个人的名义在弥敦道买下一栋唐楼,然后把楼租给一家还在注册中的“传销”公司,“传销”再把楼无偿租借给中华制衣销售科使用。

  等培训结束,销售科的办公地点就会移到弥敦道,一是为了销售科的人上下班方便,毕竟销售科大部分人要在外面跑,到屯门的确远了点。

  二是为了把这帮爷和其他人隔离开,相信用不了多久,销售科就会出现月收入几千上万的存在,这种存在对销售科的其他人是一种激励,对其他部门的职员就是一种刺激,非常容易让人心浮动。

  三是为了从中华制衣剥离销售科做准备,传销公司就是销售科的未来独立表现形式。

  过去的几年时间,由于大量资金的流入,香港股市曾一度比较活跃,到了去年,内地的战争已成定局,部分资金流回内地或流向台湾及其他地区,股市急转直下,成交活跃度出现明显收缩。

  到如今,大部分把香港当成临时停靠站的资金已经离开,留下来的大半资金流入工业领域,香港工业发展的势头渐起,随着实体工业迈入黄金期,大量的外资会被吸引到香港参与投资,实体的发展支撑起股市的繁荣及高回报率,更多的外资会闻风而来。

  放眼望去,韭菜种子已经被撒到土里,一片肥沃的韭菜田即将出现,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冼耀文说我是农民,我不割韭菜谁来割,农民负责收割是上天赋予的责任,岂能逃避?

  中华制衣将会勇争成分股,在港股这个大江湖里,被人七上八下的玩弄,股价一天七十二变,冼耀文会被玩得欲仙欲死,点钞票点到食指和拇指的指纹磨平,磨出洞,露出瘆人的白色指骨。

  股市是冼耀文制定的“中华制衣计划”中的压箱底,如果几个品牌的发展速度不如他预计的快,或者干脆比较糟糕,为了安抚受伤的心灵,他会短时间不顾自己的吃相,从股市中找补,如果发展顺利,他就保持绅士的品格,让自己的吃相一直优雅。

  剪彩仪式还未举行,冼耀文却已经在琢磨给中华制衣找股东,一是真正的合作伙伴,二是盘中餐,股价高位吸入,股价低迷踢出,三是马老师保佑,活人能糊弄,鬼不能糊弄,20亿精神股东的伟业也该迈出第一步了。

  4月23日。

  又是一个白天的忙碌,晚饭前,冼耀文有一段难得的清闲时间,他坐在书房里,手里捧着东德的德国统一社会党机关报《新德国》,从一些口号和务虚的内容之间搜寻有关工业与经济的文章。

  报纸已经是两年前的,从东柏林出发,经过华沙,到莫斯科中转,沿着西伯利亚铁路进入东北,又是怎么跑到香港的旧书摊上就不清楚了。

  管它是咋来的,冼耀文只知道他缺乏对苏联阵营的了解,也缺乏搞到报刊的渠道,他有计划到西德走一遭,去之前有必要收集一点直接的信息,也有必要收集一点东德角度描述的关于西德的信息,东德的信息也需要,越是封闭的国家就意味着更大的金矿,只要能把大门打开,就是一桩独家买卖。

  独家买卖就意味着暴利,他见过亏本的独家企业,却从未见过没吃成胖子的独家企业控制人,假如他真的打开东德的大门,肯定会把经营东德业务的企业账目做到巨额亏损,自己要有点逼数,不能给情报局的大爷带去麻烦。

  一张报纸快翻完了,冼耀文终于找到一篇关于纺织业的文章,他不由哼起《Lied der Werkttigen》(可以翻译为劳动者之歌或无产阶级之歌)。

  文章透露出的信息不多,但结合另一篇讲东德“计划经济”模式的文章,基本可以总结出几条信息:东德纺织业以私营企业为主,但几家国营企业却占据了大部分的产量;优质纺织产品以出口换汇为主,出口方向是苏联阵营的国家,其中以苏联本土为主;苏联有以汇率收割东德的嫌疑,这一条暂时没有数据支撑,只是冼耀文的猜测。

  为了让书友方便理解之后的有些章节,说一个题外话:2012年3月31日朝鲜《劳动新闻》上曾发文指责美国停止粮援违反协议。

  封锁不等于密不透风,不等于没有交流,有时候,封锁也可能是自我封锁,犹如自闭症封锁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同外人交流。

第118章 山今楼

  信息太少,又是东德正式建立之前的信息,只能隔靴搔痒,对了解东德的帮助不大,更看不到一丝关于犹太人的消息,也不知道生活在东德的犹太人是怎样一幅光景。

  纳粹时期,犹太人和德共都遭到纳粹党的迫害打击,德共曾一度宣扬“反对屠杀犹太人的斗争是德国人为自由与和平同国家社会主义独裁者进行的斗争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德国工人阶级站在反迫害犹太人战斗的最前线”。

  现在德共有了自己的政权,东德也明确拒绝赔偿曾被纳粹迫害的犹太人,结合苏联对犹太人的态度,按理来说,留在东德境内的那帮穷逼犹太人对东德已经失去作用,有能耐出逃的应该已经逃去西方,没出逃的一部分静待时机,一部分做鹌鹑,还有一部分一定开始钻空子搞投机倒把了。

  就冼耀文推测,想要打开东德的大门,得一路走苏联人的高层路线,一路走犹太人的市井路线,德国人本身反而不是太重要。

  叩叩叩!

  随着敲门声响起,岑佩佩走进书房。

  “老爷,你在忙吗?”

  “没有。”冼耀文把报纸放到一边,伸手搂住岑佩佩的腰,把人拉坐在自己的大腿上,“谈妥了?”

  岑佩佩在桌面一按,调整自己的坐姿,斜仰着脸对冼耀文说道:“谈妥了,5000蚊,原来的老板带走一个大厨还有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