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玩家 第499章

作者:鬼谷孒

  听懂了?”

  杜鹃没有回话,只是给了冼耀文坚毅的眼神。

  冼耀文捏了捏杜鹃的手,接着说道:“这边的办公场地和训练场地弄好以后,格莱美就要开始大量补充新人,荷兰、爱沙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丹麦、挪威,这些国家的女人个子都比较高,新人主要从当中补充。

  补充新人之外,也要吸收成熟的模特,有名气的、没名气的,只要符合格莱美的要求,都可以吸收。

  搬家、扩张,这两件事够你忙上半年,你有五天时间考虑该怎么做,该配备什么人,五天后带着困难和需求找我详谈。

  事情要做、由你负责,这两点是确定的,所以,不懂就是不懂,不会就是不会,思想不要跑偏。你差不多就是一张白纸,一笔一画写满之前,面面俱到不是你该考虑的,先学会做事,再惦记做人。”

  杜鹃冁然一笑,“先生,我听你吩咐做事。”

  冼耀文轻笑道:“有些事随着时间推移和你的境界提高,自然而然会变,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少发誓,少否认,多坚持,多肯定,铭记初心。”

  杜鹃摇头,“不太明白。”

  “以后会明白的。想过男人吗?”

  “没想过,不想。”

  “有念头的时候不要强行压制,男人可以没一个好东西,但若是不惦记男人的坏东西,生活会少了很多乐趣。我不多说,你慢慢自我调节。”

  冼耀文顿了顿,说道:“前些日子我在狮城遇见了彦如霜,她谋夺财产的时候棋差一着,被人给赶出局,我把她收了,准备培养成贴己人。

  她呢,身上有狼性,未必养得熟,将来如果有万一,我会下狠手,到时你不要怨我。”

  “如果那样,是她自找的,我不会怪先生。”

  “好。”冼耀文颔首看向其他模特,“她们每一个都是我亲自找的,我不会用得着当个宝,用不着当根草,模特这碗饭端不住,我也会给她们安排一个新饭碗端着。”

  拥着杜鹃来到一隅的木箱安坐,雪茄和香烟皆点起。

  冼耀文不疾不徐道:“中餐最早进入西洋是卖猪仔那段时期,美国淘金热和中央铁路修建,都说民以食为天,国人走到哪里都想吃一口家乡菜,也有脑子活络的人做一口家乡菜发家致富。

  秘密是做内衣的,贴身衣物,不好就衣服本身做过多营销,不然宣传语里不得不含有偏向性暗示、淫秽的词汇,这样做容易遭到抵制,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最好的做法是宣传人,衣服好不好看穿在人身上的效果就知道,不用过多的言语表达。正是因为这个,才有了格莱美模特队,且人数规模需不断壮大。

  格莱美的模特将来的主要工作自然是走秀、拍照以宣传衣服,但这只是正面的、可以拿出来说的部份,除此,模特都是精挑细选出来,就外貌条件而言,都是女人中的女人,且收入不菲,不是一般男人可以惦记的。

  将来和模特发生故事的男人,只会是有钱人、政客、男明星,这个事实摆在这里,可以引导出一个结论——穿秘密的模特引起优质男人关注,你穿上秘密同样可以。”

  冼耀文指了指身上的西服还扣着的那颗扣子,“勒着挺难受的,我却不能解开它,前面没有桌子遮掩,衣襟全敞开了不雅观。

  衣服因为原始人需要御寒而出现,就像生活在极寒地带的爱斯基摩人,他们如果没有御寒的衣服会被冻死,至于更进一步的蔽体遮羞功能,对他们并不重要。

  爱斯基摩人还保留着非常原始的部落生存方式,跟随猎物迁徙,很少接触外界,结亲繁殖后代都在部落内部进行,生下智障、残疾的概率非常高。

  所以,爱斯基摩人一旦接触到外界的男人,会把男人邀请到家里和自己妻子同房,以达到改良血统的目的。”

  杜鹃诧异道:“爱斯基摩人这么随便?”

  冼耀文摆手,“这和随便没关系,只是为了部落繁衍,是神圣的生存问题,细究起来,比借种、过继更为神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多时候其实是为了脸面。

  这个话题我们今天不深入,下次聊起可以展开说说,我们说回衣服。”

  吸一口雪茄,冼耀文接着说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一个人生活水平到了一定阶段,吃饱穿暖可以轻松实现,衣服御寒蔽体的作用会被忽视,反而美化作用更被重视。

  尤其是你们女人,为了漂亮,可以忍受炎热和寒冷,为了有钱买漂亮衣服,可以付出许多。

  以现有的信息进行分析,未来十年,香港、新加坡、台湾、澳门等大陆以外的华人聚居地的女性流行服饰十之八九还是以旗袍为主,同时伴随其他流行服饰影响力的扩大,或许到了某一天,旗袍终将退出主流。

  当时间进入十八世纪,西方文明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东方,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不少都以‘洋’字打头,基于拿来主义,我们的文化知识、审美都受到西方的影响。

  就以衣服来说,衬衣、西服,还有很多我不一一举例,都是西方的舶来品,我们在无形之中已经融入了西方的服饰文化中,犹如当年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我们穿衣已经西化。

  梅兰芳扮女人扮得再像,捧角儿的再夸他比女人还女人,他也始终不是女人。

  唱戏如此,西化的服饰也是如此,东方人再西化,也不可能比西方人更懂西方服饰,所以未来服饰的流行文化最大的可能还是由西方引导。

  思维扩散出去,你们女人的化妆品也是一样。”

  顿了顿,冼耀文接着说道:“在东方,西化最早和最彻底的都是东洋,朝鲜战争又给东洋带去经济腾飞的机会,再过几年,东洋很有机会引领西为东用商品文化的潮流。

  基于这一点分析,东洋商品大举进入前面说的四个地方之前,会出现一个有市无货的时期,这个时期就是非正式化商业模式的暴利期,只要有能力拿到某些东洋货就可以加价往外销,抓住时机干一场,快进快出,不难赚到够下半辈子吃喝的钱。

  东洋改成西洋,也是一样的。

  这是我准备给她们端的其中一个新饭碗,当出现苗头,会有人带她们入行,也会有人带着她们做。”

  冼耀文慢条斯理吸了几口雪茄,留出空当给杜鹃消化,俄而,又说道:“前面我说了,中餐传入美国的时间是淘金热时期,开中餐馆的人是淘金工里脑子比较活络的华工,大部分不是厨子出身,最多就是做饭还过得去的人。

  不说几大菜系……嗯,主要是粤菜的招牌菜做不明白,就是家常菜也是做得一塌糊涂,这就导致美国中餐撒下的种子就是坏的,开不出什么好花,更结不出好果。

  美国中餐从一开始消费的主要群体是华工以及其他族裔的劳工,便宜、量大是他们的追求,说难听点,中餐在美国的初始定位就是下等人吃的食物。

  不是厨子的厨子,脑筋倒是活络,为了让中餐符合非华人的口味,又为了节约成本,发明了杂碎的做法,更是在李鸿章访美之后,为了推广杂碎,冠以李鸿章杂碎之名。

  他们成功了,李鸿章杂碎进了大雅之堂,被上等人吃进嘴里,因而中餐成了狗肉,彻底断送了上酒席的机会。

  也就是说,中餐在美国人眼里是很低级的吃食,想扭转这一形象很难,除非美国现在的中餐馆全关了,中餐在美国消失几年,然后从头再来。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尽管据我所知三藩市、芝加哥的主要客户不是华人的中餐馆一年能做到六七万美元的营业额,但我还是不太看好美国中餐馆将来的发展,想赚钱只能靠苦干。

  美国的中餐是被华工带过去的,而英国的中餐是被华人水手带过去的,一开始主要的客户是水手以及在码头附近做生意的妓女,到了现在英国本地穷人也会光顾中餐馆。

  跟美国一样,英国中餐的形象也是低等、廉价,但影响力还不深,有机会扭转形象。只是英国佬盘踞香港,不少人对中餐的了解很深,不太好编故事。”

  冼耀文将雪茄放在一边,让其自然熄灭,“相比美国和英国,法国中餐开始的时间相对较晚,但开了一个好头。

  法国尤其是巴黎,是烹饪强国强市,法国料理站在西方餐饮的顶端,而这里又没有华人大量涌入的渊源,只有一战华工因战后劳工紧缺,有不少人留在这里定居并娶法国女人为妻。

  一战期间法国青壮年死了不少,吃苦耐劳的华工在法国战后重建时期不难赚到钱,他们的日子过得并不差。

  1910年代末,留学潮起,不少华人来巴黎留学,而巴黎的大学主要集中在第五区,也叫拉丁区和学生区。

  来巴黎的学生多是富家子弟,贫苦出身的并不多,他们的消费水平颇高,也因此,主要服务于他们和附近华工的中餐馆定位不低。

  第五区的中餐馆中最上等的是万花楼,这是一家粤菜馆,其次是共和和双兴,前者是鲁菜馆,后者是保定馆子,其他还有中华楼、北亰饭店以及同一个老板开的萌日饭店。

  万花楼的收费昂贵,非一般人不敢踏足,凡是留学法国的著名文人都曾是那里的客人,陈寅恪、胡适、郑毓秀、郑振铎等等,以及曾来巴黎办事的蒋梦麟。

  我之前说的豆芽做成高档菜,就是万花楼的杰作,万花楼也是法国中餐的标杆,不少华人想学厨或精进厨艺都会投奔万花楼。

  共和和双兴主要的客人是当年的北方华工,店铺狭窄、饭食粗糙,但吃上一顿也不便宜。

  我没去过这两家店,评价来自文人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当年文人每个月收入上百大洋,吃食自然讲究,他们说的粗糙未必真有多差。

  总之,在巴黎人眼里,中餐是可以和法国料理相提并论的高档饮食,其中代表是粤菜。

  我上面所说的几家餐馆都没有熬过二战战火,目前在巴黎没有一家上档次的中餐馆,但这里并不缺乏高档中餐的消费群体,正是开设高档中餐馆,并建立法国中餐标准的黄金时期。

  成立法国中餐协会,想在法国开中餐馆需要协会点头,协会会对厨子的水平进行考核,并对餐馆的规模、装修、服务水平提出要求,只有符合要求,餐馆才能营业,敢偷偷开张,轻则砸店,重则驱逐出法国。

  法国中餐高档的标准不容许任何人破坏。

  扛着高档中餐的旗帜坚持一代人,中餐高档的形象在法国就算是稳固了,如此,在法国开中餐馆不仅仅是养家糊口,而是发家致富。”

  杜鹃看向其他模特,“先生给她们准备的另一个新饭碗就是开中餐馆?”

  冼耀文呵呵笑道:“在淘金热时期,有一个犹太商人李维·斯特劳斯没有随大流去淘金,而是开设杂货店并销售鸭布工作裤,最终发明了牛仔裤。

  我准备的新饭碗并不是开中餐馆,推广高档中餐主要不是出于生意方面的考虑,但开中餐馆成为一门好生意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很好的食材供应商,一切都是高标准,从源头上掐灭以次充好的可能。

  食材供应商才是我准备的新饭碗,这是一个金饭碗,只要自己不作死,将来可以传给儿子,儿子又可以传给孙子,一代传一代。”

  冼耀文的话刚说完,结束一组排练中场休息的妮可·肯尼迪走了过来,“嗨,亚当。”

  “嗨,甜心,在巴黎开心吗?”

  “哇噢,我在巴黎吗?我还以为这里是香港。”

第623章 世界特货贸易网

  越南。

  暗杀森林老鼠寨的外围,地老鼠中队木鼠小队的队长田鼠隐藏在一棵树上,手里拿着望远镜正在观察200多米外的一支马帮。

  观察了一会儿,他拿起对讲机,“偷油鼠,Over。”

  “收到。”隐藏在另一个方向高地的董向乾回道。

  “不是越南人,是老挝苗族。”

  “有没有看到以前来过的老人?”

  “至少三个。”

  “不撞进来就放他们走,撞进来不留活口。”

  “Copy.”

  通话完毕,趴在高地草丛里的董向乾向后蠕动了一段距离,随后站起隐藏在一棵树后继续看向不远处的马队,一脸凝重。

  这是一支运送特货的马队,足有17匹马,每匹马的背上都扛着数个麻袋,估计运送特货的总重量接近2吨。

  这次不是马队第一次出现在这里,之前还有两次,第一次行进的路线离老鼠寨有1公里左右,第二次只有1里出头,这次却只剩200多米,如果有下一次,很可能直接撞进老鼠寨。

  马队三次运送特货的重量都差不多,而且之间的间隔只有区区七八天,照这个频率进行计算,一个月可以运送四次,一年四十八次,总重量可以达到90吨左右。

  这个数量是非常惊人的,董向乾之前让人跟踪过马队,发现对方的目的地是西贡的近郊,在那里马队和平川派的人完成交易。

  七远控制西贡以堤岸为主的地区的烟档特货供应,这是西贡尽人皆知的事,但西贡的道友再能抽,一个月也不可能需要8吨的量,董向乾怀疑有一部份特货只是在西贡中转,最终会运往他处。

  只是特货贸易,并不关地老鼠中队的事,本来没什么,但可能导致自己暴露的风险以及老挝苗族的身份,不得不让董向乾多想。

  这里是越南南部腹地,法国佬的控制很严,老挝苗族的马队能出现在这里,只有一个可能,得到了法国佬的允许。

  但从老挝最靠近越南的边境抵达西贡,即使走直线,也有八百多公里的路程,且需要穿越大片的越盟控制区,马队是如何做到同时搞定越盟和法国佬?

  据他所知,越盟的革命经费有很大的一部分来自特货贸易,之前的越盟在越南北部的控制区和老挝境内种植和生产鸦片,然后交给平川派销往西贡。

  平川派的七远倒戈之后,越盟的这条特货贸易通道断了,七远如今从中间商一跃横跨中间商和终端商,生意壮大,却是换了交规费的对象,越盟肯定不甘心失去一大财源,会另外开辟特货贸易通道。

  特货贸易对越盟非常重要,老挝苗族的马队通过一点蝇头小利买通越盟内部人士的可能性不大,八百多公里呀,除非买通胡志明。

  而且八百多公里,马队长了飞毛腿也不可能八天时间两次出现在这里,马队不是全程走陆路,只有最后一段是陆路,前面是坐飞机或坐船走海路。

  如果走海路,可以直接进入西贡,没必要最后再走一段陆路,所以,坐飞机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这个猜测属实,眼前的马队明显不是地老鼠中队招惹得起的,一个月8吨的量,某个法国佬个人行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只可能是法国佬在越南的战略计划。

  什么计划不难猜,越南北部的佤族、侬族、傣族、苗族以及老挝靠近越南边境的苗族部落都和越盟发生过摩擦,是法国佬可以争取的对象,法国佬可以武装、训练他们,建立一支支游击队节制越盟。

  这不稀奇,小鬼子当年也这么干过。

  董向乾想起抗战时期遭遇的一支游击队,队伍里的队员姓氏只有金、关、那,就差顶着金钱鼠尾表明“八旗贵族后裔”的身份。

  “妈的,打起来比小鬼子还狠。该死的袁大头,当年要不是这老东西,各地的满城都要被屠戮干净。”

  吐槽完,董向乾觉得有必要向队长汇报一下当前的情况,老鼠寨可是花了大钱打造火力网和半永久工事,还有地下四通八达的地道,被一个团包围都不用着急撤退,仅为了可能出现的危机而放弃这里,他真不甘心。

  还别说,董向乾基本猜中了法国佬的战略计划。

  去年年底,塔西尼被法国政府任命为越南高级专员兼远征军总司令,他上任后抛出一项建立强大战略机动力量、建立无人区、加紧绥靖和扫荡的总力战和封锁轰炸等所谓“四点计划”,并动员当地的法国平民参加反对越盟的民族主义革命战争。

  除此,还计划联合法国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抽调参加过英美法联合杰德堡行动的混合空降突击队部分人员,在越南建立混合空降突击队分部,用来武装训练越南北部、老挝敌视越盟的少数民族,以组建北越突击队。

  塔西尼在暗中进行该计划,并未向巴黎方面汇报,因此资金需要自筹,而他想到的资金筹措方式是特货贸易。

  生活在越南北部山区的少数民族部落本就在种植鸦片,之前越盟采取统购统销的策略,部落分到的利益极少,假如跳过越盟和他们进行联络,双方展开特货贸易,塔西尼不仅解了自己的资金燃眉之急,也可以向部落输血,双方利益捆绑,且捎带打击越盟的特货贸易,北越突击队的计划也融入其中。

  这是一箭七八雕的好计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只能说高招。

  就这么着,塔西尼调动一架DC-3飞机负责特货运输,从田间地头直接运到头顿市,剩下前往西贡的路程再由“供应商”自己负责,毕竟这事好说不好听,遮羞布还是得有的。

  这个计划刚进行不久,却已见成效,本就亲法的老挝苗族米奥斯部落首领杜比·李峰被争取过来,双方深入展开特货贸易合作,且杜比·李峰马上会派一批好手至西贡接受混合空降突击队的训练,其他少数民族部落亦是蠢蠢欲动。

  果敢老街。

  郑月英和杨金秀碰上头,杨金秀却没有急于洽谈贸易,而是带着郑月英参观她建立的学校。

  已是傍晚,学校里并没有学生上课,杨金秀领着郑月英走进一间教室,指着黑板上还未擦去的汉字说道:“小朋友,拍皮球,我来数,一二三,一二三。学校建成后,用哪套课本上课成了难题,我选来选去,还是选中了星家坡世界书局的课本,每一本课本都是从香港花大价钱买的。”

  郑月英恭维道:“杨小姐对孩子们的教育真重视。”

  “郑老板,没有文化就没有未来,我不仅要建立免费念书的小学,将来还要建立中学和大学。”说着,杨金秀领着郑月英走出教室,来到操场,指着篮球场说道:“学校正在进行班级之间的篮球比赛,明天上午举行决赛,我邀请郑老板过来观看。”

  “我带了一些糖果巧克力,可以给孩子们当奖品。”

  杨金秀淡笑道:“孩子们一定很喜欢,果敢这里只有黑糖和黄冰糖,不容易见到糖果。”

  在学校里转了一圈,杨金秀带着郑月英行走于街道上,终于转入了正题。

  “郑老板,你想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