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玩家 第41章

作者:鬼谷孒

  “冼先生有在做房地产?”

  冼耀文摆摆手,“暂时没有,只要参照一下上海三十年代初的房地产发展,再考虑一下香港的人口增长,好地段的好地皮将来的升值空间不会小。

  黄主编不妨也省着点花钱,把钱存下来买地皮,贵的买不了可以买便宜的,如果运气够好,这可能会成为你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既然说到这了,冼耀文干脆给黄祖强一份机缘,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他自己。

  这个机缘不算大,稍微懂点经济学或者生意经的人都能明白供求之间的奥妙,香港的地皮有不错的升值前景也有不少人能看明白。

  只是其中的大部分,特别是从上海过来的这一批,有不少逃窜匆忙,上海的房产都没来得及套现,早成惊弓之鸟,如今也是参不透国际格局,惶恐不安,根本没有在香港置办恒产的打算,手里捏着现钱,一边花天酒地,一边观望,随时准备再次开溜。

  可惜,日复一日的花天酒地会让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等钱糟蹋光了也等不来逃窜的发令枪打响。

  想到这个,冼耀文内心的紧迫感又陡然上升,得抢速度啊,银行建立的速度慢了,好忽悠的客户群体会萎缩不少,他已经打了太多的理财腹稿,就等着实施。

  “冼先生说笑了,买地皮哪里是我这种人可以幻想的。”黄祖强自嘲道。

  “呵呵。”

  冼耀文轻笑一声,没有再说地皮的事,饭已经喂到嘴边,他才不会苦口婆心求着黄祖强吃。

  “黄主编,你再估算一下,若是十三幺一直不盈利,一年的运营成本需要多少,有了数字,我才好提前把钱备好。”

  黄祖强点点头,解释道:“报社不太费钱,搞掂场地和设备,其他支出主要就是主编、副主编、编辑、记者和发行,仲有撰稿人、印刷工的人工,另外,仲有洋纸和油墨的费用,五万块足够顶上一年。”

  “好,其他搞定后,我会在报社账上留下两万元,希望在这笔钱花完之前能够达到收支平衡,有盈利就更好。”

  冼耀文顿了顿继续说道:“为了方便黄主编吸纳更多精英,除了我之前说的一年最少发十五个月薪水之外,我再拿出利润的一成五,黄主编可以用来许诺给精英,也可以用来稳住每一位优秀职员,让他们与报社一起成长,分享报社的红利。

  只要不揣进自己的口袋,怎么分配都随黄主编你,我只提供一个建议,一点点给,不要一次性全许出去。

  同样,我许给黄主编你的两成分红不是固定不变的,每半年我会对你进行一次评估,只要你的工作合格,多少都会涨一点,如果一点不涨,黄主编就该反省一下自己了。”

  “多谢冼先生,我一定会为冼先生效死命。”黄祖强起身抱拳。

  冼耀文云淡风轻地说道:“不是为我,是为十三幺,为你自己,会有那么一天,你的分红变成股份,你也成为十三幺的老板之一,这一天是否遥远取决于你。

  不用怀疑我不舍得,回忆一下我前面说过的话,再往下走一段时间,你会明白我的做事风格。

  好了,给你两天时间找人接替你看书店,大后天就开始做事,明年的元宵节是黄道吉日,百无禁忌,我希望十三幺在那一天开业,惊蛰之日我要看到第一份《十三幺》出现在书店里、报摊上。”

  说着,冼耀文拿起自己的公文包,从里面掏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两个信封拍在桌上,指着其中一个说道:“这里面是给你准备的车马费,你怎么用的,都要记下来,以后要对账。”

  接着,又指了指另外一个,“里面是给你预支的两个月薪水,离春节没多少日子了,多准备点年货,过个肥年。我先走,你再坐坐,这里的歌伶水准很高,可以叫一个听一段小曲。”

  留下付账绰绰有余的一百元钱,冼耀文离开了雅间。

  黄祖强在雅间里静坐了一会,才拿起桌上的两个信封,先打开第一个,点了点,一共五百元,心想当成车马费非常足够,再打开另一个,把纸钞拉出来,第一眼就能看出来不止四百元,张数相差太多。

  拿在手里,一张张清点,一共十张百元大钞,稍稍思索,他顿时明白了多出来的六百元是十二个月之外的那三个月薪水,且不是预支,就是白白给他的。

  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绪油然在他的心头升起。

  冼耀文出了得云茶楼就往屯门的工地赶,已有好些日子没去工地,他得过去看看。

  在路上花了一个多小时来到工地上,甫一下车,就看到戴着竹藤安全帽的林醒良到处游走,给在吃饭的工人们赔着笑脸发烟,等发完一圈,又到一个角落里坐下,拿起一袋嘉顿面包吃了起来。

  冼耀文走过去,摆手不让林醒良起身打招呼,挨着林醒良坐下,从面包袋里捻了两片面包往自己嘴里塞,咬下一块,咀嚼后吞进肚里,这才开始说话。

  “干嘛不跟着工人一起吃?吃不惯?”

  林醒良连忙解释道:“工地上的米正好用完,饭不够吃,没我的份。”

  “哦。”冼耀文又咬了一口面包,“明天上午你在这里顶半天,下午就不用来了,有好差事让你做。”

  “老板你吩咐。”

  “知道Model吗?”

  林醒良脸色一红,“在咸湿报上见到过。”

  冼耀文颔了颔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本从伦敦带回来的《时尚》杂志,翻到介绍‘鱼雷胸罩’的文章,递给林醒良,“文胸是我们要生产的产品之一,将来等产品面世,我们要让Model穿上我们生产的文胸当众表演走秀给大众看。”

  “当众表演?”林醒良瞠目结舌,“老板,你是想叫我去找Model?”

  冼耀文嗤笑道:“为难?”

  “非常为难,大庭广众之下穿着胸罩表演,妓女都未必愿意干。”林醒良眉头纠在一块。

  “如果我说一个月保底收入500元,表现好上千,表现特别突出两千以上呢?”

  ……

  恳请看盗的书友领一下免费的书币到起点来订阅一章,我好清楚大概有多少书友在追读,钱是挣不到了,起码让我知道还有人看,不是在玩单机,没人看,很伤码字积极性。

  下一章零点,已经找回一点码字的感觉,每天的更新量会逐渐增多。

第75章 找模特

  “老板,再多钱也不行啊,靓妹父母不会同意,自己女儿做这种工作,他们在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面前抬不起头来,靓妹也不能嫁进好人家。”

  冼耀文和颜悦色道:“我知道想说服良家妇女不容易,也没打算让你一开始就去找这种,你去夜总会、鸡档找,要身材高挑、纤瘦的,长相不太重要,过得去就行。”

  林醒良的眉头纠的更紧,“夜总会、鸡档都有社团罩着,我去挖人会被砍的。”

  “痴线,你怎么转不过弯来,谁让伱一上去就挖人,夜总会、鸡档的妞都有的挑,你挑妞的时候仔细看一遍就是了,遇到特别好的买出街钟、买全钟带出来慢慢聊就是了。这么好的差事,我要不是没时间,哪里会便宜你。”

  林醒良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个找法,那真是好差事。

  “老板,我还是不太清楚怎么样的才适合当Model。”

  冼耀文目测一下林醒良的身高,“一,个子要高挑,至少不能比你矮;二,人要小巧的,骨架不能太大;三,脸要冷一点,不喜欢笑;四,观察一下走路的姿势,腿要修长,走路姿势要优美;五,年龄不能太大,最好不超过25岁,特别优秀的可以适当放宽年龄,但也不能超过30岁;

  六,有赌鬼或道友父母、老公/相好的优先考虑,这种有人帮着敲边鼓,更容易说服进行比较大胆的表演;

  七,原先家世显赫,现在家道中落的,可以放低要求、提高待遇特招,比如王爷的女儿、军阀的小妾、大商贾大文豪的女儿。

  条件就这么多,你要是遇到特别合适的头牌,可以直接告诉我,我去谈,免得你被砍。”

  “老板,其他几条都可以,第七条不太现实,有这种身份的人,过得再差也不至于去当舞女。”

  “舞女是先决条件吗?”

  “呃,明白了。”

  “你的活动经费,该花就花,能省则省。”冼耀文把一个信封拍在林醒良手上,随后,又捻了两片面包往框架快到顶的车间楼走去。

  ……

  次日。

  上午在香港酒店举行代理签约仪式。

  冼耀文自己没出面,让谢丽尔和犬饲显夫当主角。

  钱花了不少,几家大报都有派记者过来,照几张照片,问几个事先已经沟通好的问题,等完事还有好酒好菜招待,餐桌上,冼耀文又给每个记者一人一个信封,名义上是润笔费,其实是打个交好的前站,认识几个大报记者还是很有用的。

  下午,买了一张大红纸早早坐车回家,但在中途让司机找了个僻静处停下,裁剪红纸包了几个红包,又在红包上一一写上名字。

  等忙活完,就把其中一个没写名字的递给戚龙雀,“你的,前些日子辛苦了,明天我不打算出门,后天也会尽量不出门,你休息两天。”

  戚龙雀接过红包,道了声谢。

  家里,除了冼耀武和储蓄飞,其他人都在,冼耀文摆在伏低做小的心态,放低姿态,给每人道一声辛苦,并奉上红包。

  而后,跑一趟尖光峒,给储蓄飞送去红包还有一些吃食。

  回来时,正赶上开席的好时间,主观上不乐意,但出于礼节又必需的假惺惺恭请戚母上座,被婉拒后松了口气。

  肺痨,东西一没吃对就会猛烈咳嗽,戚母若是和大家同桌,很容易都吃不痛快,戚母不是大家的母,戚家两兄弟可以包容,其他人,难。

  一桌好饭,吃喝尽兴。

  第二天。

  晨练后,该上班的去上班,能放假的都放假,王霞敏也不例外,今天一天家里都不打算开火。

  一个白天,冼耀文都在天台看书读报中度过。

  之后的一天,他只在大早上出了一趟门,去机场送犬饲显夫和安井正治,其他时间还是窝在家里,不过并不如前一天般休闲,他已经开始工作。

  这一天,他完成了一件之前未完成之事,王霞敏的钢琴老师找到了。

  虽然对方是个德明中学高一的女学生,只有假期和周末才有时间过来上课,且家境优越,当钢琴老师只是玩票,什么时候说不来就会不来,但他还是聘请了对方。

  没辙,找了这么久终于撞上来一个,钢琴的水平也过关,只好先用着骑驴看唱本,谁让他现在没资格摆宁缺毋滥的谱。

  新的一天。

  冼耀文和陈威廉、王书宁在律师楼碰头,三方签订了陈威廉拟定的借款契约,冼耀文把第一期55万的借款交给了王书宁。

  交款过程有点繁琐,冼耀文以伦敦金季商行的名义把钱打给陈威廉律师楼的户头,然后由陈威廉交给王书宁;冼耀文个人又和代表金季商行的谢丽尔签订了一份拆借协议。

  理一理关流程,即冼耀文个人借了一笔钱给金季商行,金季商行又把钱借给了王书宁,陈威廉律师楼是监督方并带有一定的担保责任。

  这么做一是为了刷流水,二是为了流程清晰化,牵涉多方,将来若是打官司,可以拿出完整的证据链。有可能要打的官司可不是为了向王书宁要债,而是有其他目的。

  借贷之事一时了却,冼耀文也没了其他紧要的杂事忙碌,他把全身心都放到中华制衣上面。

  再次拜访刘长富,让对方帮忙招食堂帮工和没有经验的学徒女工,这两类人比较好找,从当天开始,冼耀文开始回家吃晚饭,趁着饭后的两三个小时见上一批。

  第一批女工是将来产能扩大的裂变核心,他必须亲自把把关,对每个女工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也要让每个女工清楚东家是谁,并留下东家很好说话的初步印象,到了后面,他还会在女工面前表演没有丝毫架子,能和女工打成一片的亲和形象。

  好人必须由他来做,黑脸让各级管理人员去唱,将来万一女工出现不稳的状况,只要拉一个管理人员出来“为民除害”,又可以稳上一段不短的时间。

  他倒不是打着把女工当驴使的算计,而是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女工会拿自己的待遇横向比较其他厂的,也会拿今天的加薪速度比昨天的,他开厂的主要目的是给自己牟利,总不能把利润全给了女工。

  在运营过程中难免需要经常耍些手段,让女工们经常性清醒清醒,搞清楚自己的真实状态,消停一点,不要闹。

  女工管理起来比男工要困难得多,冼耀文能预想到将来一定会发生的一些麻烦事。

  这边忙着女工的事,另一边,还在找食堂的厨子,厨艺摆在次要位置,首看人品,家里必须人丁兴旺,最好上有老下有小,还得是孝子、好爸爸,这样的人有所牵挂,不容易走极端。

  食堂虽是工厂的细枝末节,属于不重要的配套,但却有能力让整个工厂瘫痪,甚至是万劫不复,当下的香港可算不上太平盛世,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能做好还是尽量做好一点。

  冼耀文这几天有空闲时都在窜茶餐厅,到一家新的,点了吃食就找伙计套近乎,放风要找厨子。

  介绍一个人一头有好处拿,另一头能拿人情,可能捎带着好处也拿,伙计对这种好事还是挺积极的,三天时间,一个厨师班子也就找齐了,承诺从当天开始算工资,隔上一天,人就被打发到工地上给罗鹰世的工人免费做饭。

  既然工资开始算了,人就不能让他们闲着,不是冼耀文舍不得白发几天工资,而是不能让他们闲着,只拿工资不用干活,是个正常人都会发慌。

  正常上下班时间就是冼耀文不空闲的时候,这两个时间点他都在别人的服装厂门口蹲着,贱兮兮的打量女工,从头到脚都看,尤其是手和肩膀,是他关注的重点。

  一个职业干久了,多少会落下一点职业病,制衣女工也不例外……

  拉剧情的过渡章节,不重要的内容快速拉过。

第76章 怎么爽怎么来

  一个职业干久了,多少会落下一点职业病,制衣女工也不例外,除了视力和听力受损这种工人都容易得的毛病外,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机械的姿势作业,还容易患上腕部腱鞘炎、肩周炎、颈椎病。

  另外,为了使服装面料抗皱,在生产过程中会采用尿素和甲醛进行处理,制衣女工在工作过程中经常接触面料,手和手臂处通常会反复患上湿疹类皮肤病。

  以此时人们对小疾病的处置态度和处理手段而言,工作年限久的制衣女工会在手、手腕、手臂处留下较明显的皮肤病自愈残留特征,如黑点、黑斑或红点、红斑等,皮肤色泽与他处也会有明显的区别。

  冼耀文在一个又一个制衣厂门口蹲点,通过职业病特征判断一个制衣厂熟练女工的占比,他不仅想着挖几个熟练女工,还想再侧面了解一下制衣业和制衣厂同行的情况。

  从初始到现在,他的足迹已经踏遍30人以上的制衣厂,独立存在而不是附属于织造厂或织布厂的制衣厂并没有规模太大的,即使他规划着仅仅一开始过渡阶段要招的200人规模,就是制衣厂行业的翘楚,若是把两幢车间楼给塞满,中华制衣就是名副其实的巨无霸。

  这就很有意思了,在他脑海里又有一个计划在形成,香港纺织业这块蛋糕,他有想法以他和其他两个阵营进行分配,他的野心不大,只打算吃掉六成,给其他企业留足肥美的四成。

  又一个小目标呼之欲出,只不过要先放一放,先走好眼下的路。

  跟着几个他认为是好手的女工来到一个摊档,见她们坐下后,他就凑上前去给每人发了一张名片,嘴里把中华制衣描绘成天堂,那里有免费就餐的食堂,有免费的医疗室,有免费的托儿所,有免费接送的班车,有非常人性化的上班时长……

  一通推销,并邀请她们去屯门看看,想好了要跳槽可以给他直接打电话。

  如此操作,他在不断重复,有人把他当骗子,也有人愿意去屯门的工地看看,但只能是晚上下工后才有时间,要去工地的,他把时间都约在三天后的晚上八点,并提醒对方带上可靠的男伴,到时候只要在工厂门口等候,会有车子来接。

  一番折腾,谈下了一百多个意向,去除掉打退堂鼓的,要去屯门工地的人大几十号肯定会有的。

  就这么着,到南方小年的这一天,已经有一百二十几号人要跟着冼耀文吃饭,腊月廿六这天,简易车间投入使用,从石硖尾招的第二批学徒女工到位,两百女工的数量凑齐,冼耀文要给217个工人发工资,每月最低薪资支出1.5万元,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开支,每月在人工上的开支大致3.1万—3.3万元。

  冼耀文忙得脚底冒烟,去启德机场接收走空运过来的一小批缝纫机,把两百挂零的女工分成十个小组,临时任命十个小组长,熟练女工带着学徒女工练起来。

  为了激发熟练女工的积极性,冼耀文不但给她们“带徒”补贴,还把女工们叫到一起进行协商,最终拿出一个方案:

  学徒女工独立作业后,第一季度薪水的一半交给师傅,第二季度交三分之一,第三第四季度不再交钱,但厂里会给师傅发放补贴,数额为应领薪水的十分之一,一年期满,所有补贴取消。

  有权益自然就有义务,身为师傅,自然要为徒弟所犯的错误负责,如果徒弟做的衣服不合格需要返工,厂里只会找到师傅,不会直接找学徒女工。

  跑九龙巴士谈包车事宜,两辆丹拿A型双层巴士一天早晚两趟,固定时间在深水埗至屯门之间来回。

  动静一闹出来,不等冼耀文去主动联系织布厂,刚开业不久,正到处拉客户的新织布厂老板就摸上门来,他又要抽出时间会见,谈价格、拿布样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