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鬼谷孒
新天书店的面积不大,约莫只有100呎左右,店里摆上三两书架就显得有些逼仄,好在生意不是太景气,店里并没有其他客人,否则恐怕立锥之地都没有。
把书店打量清楚,冼耀文又看一眼在店门口处躺椅上打盹的中年人,确认其长相非常之猥琐,这才满意地点点头,也不吵醒人家,直接踏进店里,从书架上挑选着自己感兴趣的读物。
老板,应该也是冼耀文要找的总编人选黄祖强应该是一个酷爱咸湿文化的人,不少1935年禁娼之前的报纸、杂志都可以在书架上看到,《导游社》、《招待所》、《舞场》、《夜总会》等,当下正在发行的往期报纸也有,份数还不少,不知道是没让报社回收走,还是从报社按斤称过来的。
拿起翻了翻又放回原处,从另一书架上抽出一沓正经的老报纸,快速浏览,从中找自己喜欢的内容看。
报纸是革命文学论争时期发行的,上面充斥着五四新文学阵营对其他文学学派的口诛笔伐,批评鲁迅的作品是趣味文学,批评其人是闲暇的小资产阶级,鸳鸯蝴蝶派的更是重点打击对象,各种看似儒雅,其实极其恶毒的字眼被当成武器甩向张恨水、黄天石之流,脸皮稍微薄一点的人多半会被气出个好歹来。
几份报纸翻下来,冼耀文发现凡是畅销作家,能靠稿费把小日子过滋润的,就没有不挨骂的,不得不让人怀疑有些人的动机是不是真那么革命,还是把自己的小心眼包裹在革命的名义里。
文化人的纷争只能当热闹看看,他从报纸上看到张恨水,又通过他看到了白羽,接着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王度庐、朱贞木、郑证因几人的名字也跳了出来,这不仅让他想起了武侠小说,同时一个创意也从脑中跳出。
找一帮人写咸湿武侠小说,第一本就写《唐门·武林至尊》,话说唐门只擅长用暗器,门中弟子在江湖上排不上号,但唐门却是武林至尊,皆因唐门出了武林第一美女“二眼文胸”比基尼,天下英雄无不拜倒在她的丁字裤之下,供其驱使。
也可以写不生硬植入广告的,背景就放在当下,以几个木屋区和九龙城寨为蓝本,给每个地方塑造一个武术高手,然后描绘他们参加武术争霸赛,争夺武王“金衬衫”的故事。
不用说,最终获得武王的主人公必须叫郝运来。
这个故事可以好好弄,报纸连载加上电台连载,先把IP炒起来,同时筹办“好运来杯武术争霸赛”,获得武王称号的选手,可以获得奖金188888元,并获得8斤8两重的“好运来金衬衫”一件、8两重的“好运来银衬衫”一件。
银衬衫直接是奖品,一经发出不回收,金衬衫是武王的象征,下一届武王比赛还得拿出来,谁获得新一届的武王,金衬衫就由谁带走,连续获得三届武王称号,金衬衫不再收回,争霸赛组委会再拿出一件新的。
冼耀文越想越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一举多得,不但可以宣传品牌,也可以从争霸赛本身牟取不错的利益。
假设一名学咏春的选手获得武王称号,咏春的名号必定响彻香港,想学武的人第一选择一定会是咏春,这里面就有利可图了,武馆也可以搞成股份制嘛,等股市繁荣起来,也不是不能上市。
再深入地想一想,不是不可以创出一门新的武术体系,就叫龙道,借鉴一下空手道和跆拳道的推广技巧,把龙道当成一种文化推广到全世界。
钱估计是挣不到多少,但可以借着龙道的发展便利,抵消很大一部分事业全球化时期的运营成本,比如人员在初期时可以在龙道落脚,也可以借用龙道在当地发展出的人脉。
这是未来的利益,眼前的最大利益就是赌博了,玩法要多样化,假赛也必须打,输赢不作假,该谁赢就谁赢,但是倒下的时间可以作假,明明可以KO的,偏偏要打上十几分钟,赌三分钟的人多,就让该赢的选手放点水,让对手坚持到三分半,诸如此类,可以操作的地方不少。
赌输赢的赔率按押注多少随时调整,反正身为庄家要保证自己有两成的利润,剩下的就是压中的人分。这两成是争霸赛的运营费用,利润主要来自其他玩法,对外输送利益也可以通过高赔率的玩法实现。
心里想着事,冼耀文的手不知不觉就伸到西装内兜里,拿出一根雪茄叼在嘴里,正要点火,蓦地意识到书店里不好抽烟,便把报纸夹在腋下,抬步往店外走去。
刚迈出书店的大门,一个懒洋洋的声音就追了上来,“先生,你还没付钱呢。”
“我还没打算走。”冼耀文回了一句,踏出店门,把雪茄点上,看着睡眼惺忪的黄祖强说道:“我该叫你一枝笔,还是该叫你黄老板?”
黄祖强在冼耀文脸上看了几眼,茫然地说道:“先生,您哪位?”
“我来了半小时了,除了我自己没见到其他客人,生意不好做吧?”
“小本生意,赚点糊口钱。”
冼耀文从嘴里吐出一股烟,幽幽地说道:“我从别人那里听说黄老板原来是报社的副总编,因为挪用报社的一笔钱给情人还赌债被开除了,不知道黄老板的那个情人还跟着你吗?”
黄祖强脸色一黑,色厉内荏地说道:“先生是来糗我的?”
“哦,看样子黄老板的情人另攀高枝了,不奇怪,稍微有点追求的女人哪里会给一个小书店老板当情人,交完两份规费,一个月能赚一百出头差不多了,加上一枝笔的稿费,有两百吗?
过日子够了,想养个情人估计有点吃力。”
黄祖强从躺椅上站了起来,目光灼灼地盯着冼耀文,“你到底想干什么?”
“想请黄老板饮茶,聊点有搞头的事情。”冼耀文说着,走到放钱盒的凳子前,掏出五张钞票放在钱盒里,“这点钱让黄老板关门两个小时不为难吧?”
黄祖强看了看钱盒里躺着的五十元钱,又看看冼耀文腋下夹着的报纸,隐约猜到了冼耀文找他的目的,他抱了抱拳说道:“请稍等,我收拾一下。”
“不急。”
二十分钟后,冼耀文和黄祖强来到得云茶楼,一名伙计立马快步迎上,满脸堆笑,“冼先生,今日有闲来饮茶?”
林醒良在得云茶楼做事之时是从学徒一路走过来的,当下特有的学徒用工模式又带着人情枷锁,他要离开得云需要给老板一个交代,也要交代一下去向,在得云建立的人脉也要交接给其他人,眼前的这位伙计就是继承林醒良人脉的人,冼耀文也在内。
“坤仔,你好。”冼耀文冲坤仔点了点头,“和朋友过来聊两句。”
坤仔做了多年茶楼侍应,自然有眼力,一眼就看出黄祖强的衣着普通,不像是大富大贵之人,不过脸上没有露出丝毫轻视之色,反而弓腰向黄祖强连连说道:“难怪今早喜鹊喳喳叫,原来有贵客临门,老板以后请多来关照。”
冼耀文笑笑,觉着坤仔这小子也不赖,只是比起林醒良要稚嫩太多,不过做个业务员是够格了,再接触接触,行的话干脆再挖一个。
黄祖强显得有点拘谨,自从不当副总编后,他还是经常上茶室饮茶,只是相比之前进雅座听小曲,现在只能上普通茶室坐坐大堂,已经许久没有享受过茶室伙计的恭维,坤仔猛然来这么一下,他倒有点不习惯了。
一番客套,坤仔领着冼耀文和黄祖强上了三楼的临窗雅间,落座后,冼耀文冲坤仔招了招手,“坤仔,茶有什么介绍?”
“冼先生,刚到一批六安茶庄的伯记明芽笠仔茶,极品。”
“徽青啊,就来这个吧,点心你看着安排。”
坤仔点头答应,面朝两人腿着走出雅间,顺手把门带上,扭脸冲楼下喊道:“三楼临窗雅间,极品笠仔一壶。”
喊完话,这才匆匆下楼去后厨挑拣几样适合冼耀文口味的点心。
不一会工夫,坤仔和另一伙计叩门而入,将茶壶茶盏、几样点心摆上桌,又垂手微笑道:“冼先生,黄老板,晚一点要不要叫个歌伶过来弹曲助兴?”
“不用了。”冼耀文摇摇头,掏出两张十元面额的纸币分别递给坤仔和另一伙计,“你们先去忙吧。”
冼耀文对坤仔的观感变差少许,已经提前说有事要谈,还推介弹曲,有点不知进退。
坤仔大概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连忙说道:“冼先生,那我们就先出去,有什么吩咐叫我。”
坤仔说完,与另一伙计相继离开,雅间内,只剩冼耀文和黄祖强两人。
冼耀文给两个茶盏倒好茶便说道:“黄老板,请茶。”
黄祖强端起茶盏呷了一口,放下茶盏后说道:“冼先生,你想办报纸?”
“黄老板睿智,我的目的被你猜到了。”冼耀文轻笑道。
“冼先生出何目的办报?”
“牟利。”
“冼先生懂出版吗?”
冼耀文摇头,“正因为我不懂,我才会找到黄老板。”
“冼先生,我……”
黄祖强欲言又止,如坐针毡。
报刊业表面上看起来利润丰厚,其实不然,分发销售并不景气,不然他也不用把书店开在租金相对低廉的二楼。而且,他还有挪用公款的污点,他可不觉得有人请他出山一定会是好事。
见黄祖强坐立不安的模样,冼耀文再次说道:“请茶,现在从内地运茶过来不容易,这批徽青不错,黄老板要是觉着好喝,一会问茶楼老板讨点带走。”
见状,黄祖强只能把未出口话头按下,端起茶盏,一饮而尽,茶的好坏却没有心思品味。
冼耀文又替黄祖强把茶斟满,再次说道:“黄老板,请茶。”
连请三盏,不合常理,黄祖强怔了片刻,茫然地看着茶盏中的茶汤从橙黄色变成深红色,半晌后摇摇头,抬头看向冼耀文,主动端起茶盏,“冼先生,请茶。”
这一盏,黄祖强没有再牛嚼牡丹,而是沉下心来细品茶香,他本是文化人,没落之前颇为喜好茶道,只是近些时日手头拮据,喜好也被搁下,如今再品极品茶香,斯文从容又从四肢百骸长了起来。
轻轻吹开茶汤表面的油花,笠仔茶醇厚的香味顺着鼻孔直抵咽喉,享受地点了点头,黄祖强端着茶盏轻呷,一股徽州的田园山水之韵味在嘴中荡漾,由苦而甘,由柔到绵,顺着喉咙流淌至腹中,紧随着,一股暖人的热气升腾而起,浑身说不出的畅快,心情也随之放松下来。
放下茶盏,黄祖强称赞道:“好茶。”
“好茶就该让懂得人喝,黄老板孟浪了两次,总算回归了茶之知己。”冼耀文放下茶盏,说道:“找黄老板之前,我已经听人说黄老板是爱茶之人,所以才会三请黄老板。”
黄祖强闻言,抱了抱拳,“多谢冼先生让我找回一些失去的东西,投桃报李,我要奉劝冼先生,现在办报纸根本没前途。”
冼耀文让了一根雪茄给黄祖强,帮其点上后,轻声笑道:“黄老板,我不懂办报,但我懂做生意,明知亏本的生意,我是不会做的,既然敢做,自然有盈利的把握。”
黄祖强抽一口雪茄,说道:“冼先生,办报纸和其他生意不一样,你说你不懂办报……”
“黄老板,不管什么话你都可以直言,不用替我留着面子。我之前说了,办报的目的是牟利,但利润未必来自报纸分发销售本身,也可以从其他地方而来。
而且,我在香港看了将近两个月报纸,去过的报摊、书店不少,什么报纸卖得好我清楚,这么说吧,我要办的报纸叫十三幺,定价1毫5仙。”
黄祖强瞠目结舌道:“咸湿报?”
香港的报纸按大小、分类不同,都有比较固定的定价,1毫5仙恰好是大部分咸湿报的定价,报刊名又叫十三幺,黄祖强自然容易猜到。
“黄老板,你猜对了。”冼耀文揶揄而笑。
黄祖强苦笑道:“冼先生,我原来是大报的副总编。”
“在报刊业还有人敢用你吗?”
黄祖强再次苦笑:“冼先生,不用这么直白吧?”
“保底月薪两百元,无论亏或者赚,一年都能拿到3000元薪水,年底还有两成利润分红,这样会不会让黄老板觉得被尊重?”
黄祖强错愕,“冼先生是不是算错了?”
“没算错,报社全年无休,我在算薪水的时候,会按一年十五个月算,对普通职员来说,年底至少能多拿三个月薪水。”
第74章 鱼雷胸罩
“冼先生仁义。”
“黄老板是不是还觉得参与办咸湿报辱没身份?”
黄祖强点头,“是。”
“够坦白,但我就看中你了,十三幺的副社长兼总编你愿意干最好,不愿意干也得干,不然,我们还要走一遍强按头的流程,那样就没意思了。”
黄祖强满脸苦涩,“咸湿报没什么技巧可言,盈利也很简单,随便找个人都可以干,冼先生为什么非盯着我不放?”
“很简单,因为我还要办一份正经报纸,需要黄总编你的副总编经验,而且……”冼耀文脸色一正,“我不担心黄总编再犯同样的错误,对有功之人我不会吝啬,对犯错之人,我更不会吝啬。
请黄主编铭记,以后遇到困难直接告诉我,就是养情人手头不宽裕,我也可以私人预支薪水和分红给伱,千万不要不告自取。
公账是我的,是你的,也是全体同仁的,大家养家糊口都指望它出粮,就是我要支取,我也会给所有人打招呼,这是规矩,也是礼数。”
冼耀文的话让黄祖强很是触动,他先不说答应,而是介绍起了当下香港报刊业的情况。
“冼先生,现在香港的报刊业或者说整个文化界都不景气,虽说报刊发行与销售之间的利润非常充足,但实际上报纸的销量并不好,你看我书店门口摆着几尺厚的报纸,能卖出十之一二我就要阿弥陀佛,剩下的都要让报社来回收。
仲有,大报上经常会发喜报,庆贺本报一天发行了几万十几万份,那都是假的,照我的估计,香港现在能有阅读水平的不足十万人,他们不会个个去买报纸。
报社为了做宣传,经常会搞赠报活动,往外一送就是几万份。冼先生,我不是我要打击你斗志,我太清楚报刊业的情况,大报现在真冇得搞,咸湿报还能混口饭吃。”
冼耀文挥了挥自己眼前的烟雾,起身来到窗户前打开窗户,放外面的清风进来,复又走回位子坐下,呷一口茶说道:“黄主编,我再重申一遍,我们十三幺的主要利润不是来自发行销售,报刊业不景气对我们的影响不会太大。
不过,我还是想听你讲讲报刊业的情况,是不是每个发行正经报纸的报社都在亏本?”
黄祖强啜一口茶润了润嗓子,“那倒不是,《大公报》创办历史悠久,又有左派人士支持,自然不愁销量;《星岛日报》创办的时间超过十年,又有胡文虎这个大富商支持,可以把报纸卖去南洋,也不愁销量;
去年刚改名的《香港时报》是国民党的党产,报纸大部分都销往台湾,有台湾托底,自然不用担心销量;仲有《文汇报》、《成报》,日子也还过得去。
其他中文报纸不蚀本的,就靠刊登马经、波经,再登点当红歌伶的花边新闻抬销量,要真论起来,它们就连报纸都算不上,就是这样,其实也赚不到多少钱。”
冼耀文点点头,对黄祖强的分析表示满意认可,毕竟是做过报刊副主编的人,对报刊业的情况还是了解的,只不过见识有很大的局限性。
“我与黄主编你的想法恰恰相反,我没兴趣办大报,只想办你瞧不上的小报,十三幺不但会连载咸湿文章,还会报道歌伶、电影明星的花边新闻,马经、波经也可以刊登,只要有人看,关于赛马或球员的消息完全可以长篇累牍。
这么说好了,我的底线是新闻检查处允许刊登,一切香港市民喜闻乐见的内容都可以往我们的报纸上塞,我只求更多的人看我们的报纸,是亏是赚我不在意,我可以接受一年往十三幺补贴不高于五万元,只要黄主编和其他同仁能接受没有年终奖金,没有分红。”
冼耀文摊了摊手,“所以,黄主编你有非常大的自主权,只要保留四分之一的咸湿文章版块,其他的想怎么搞都随你。
啊,对了,头版头条每年你要给我留出十天,我随时会用到,当然,一般来说,我不会指定具体哪一天,只需要某个时间段中的一天,不会太影响你的安排。”
黄祖强不敢置信道:“我真有这么大的自主权?”
“是的,你就是有这么大的自主权,人事权也全权交给你,你要乐意把整个报社塞满你的情人也无所谓,你甚至可以亏着玩,但是连续亏,我就会调整你的薪水结构,降低保底,提高分红,给你戴上紧箍咒。”
冼耀文故作刚刚想起,“对了,鉴于你之前的不良记录,会计的人事权不会交给你,我会安插一个只听命于我的人,而且,我会每个月查一次账。”
黄祖强沉默思考了好一会,这才起身冲冼耀文抱了抱拳,说道:“东家。”
冼耀文起身抱拳回礼,“黄主编。”
互相见过礼,明确了身份关系,黄祖强就开始亮真功夫,“冼先生,十三幺准备到哪一步?”
“只搞定了发行报纸和杂志的文件,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黄祖强组织一下语言,说道:“现在香港的商业印刷非常繁荣,有26台柯式印刷机,印刷杂志可以交给外面的商业印刷厂。
考虑到报纸印刷的时效要求,一般的报纸印刷厂都会设在报社内,我们需要买一台凸版轮转印刷机,前些日子我听说有几家报社快黄了,可以找他们谈买二手印刷机,会便宜不少。
香港没有造纸厂,我之前待的报社都用宝隆洋行提供的洋纸,价格还算公道,十三幺也可以用它的纸。
十三幺还需要两台打字机,可以选择东洋的万能打字机,这是香港的主流,大部分从事文案工作的人都会用,新的和二手的都容易买到,可以买一台新的,再买一台二手的。
场地……冼先生想把报社开在哪里?”
“开在哪里我无所谓,只有一个要求,有买就不租,你去找合适的场地,只要价格合适,不超过20万,都可以直接买下来。”
“港岛、尖沙咀、九龙塘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场地,去北角的书局街还能毗邻商务印书馆买一块土地自己盖。”
有一个财大气粗的东家,黄祖强心里非常愉悦,提供的参考也是比较阔气的。
“北角那里先不考虑,其他几个地方你随便找,筛选条件是先看占地,如果占地够大,房子差一点也无所谓,能撑几年就行。”
上一篇:美漫:编织未来,从究极空我开始
下一篇:刚改邪归正,重生成悟性学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