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玩家 第286章

作者:鬼谷孒

  待菜上桌,冼耀文让冼骞芝自己吃饭,他和陆雁苏边吃边谈。

  “年初的时候,我和东福和的刘荣驹说好一起做水果生意,一切都谋画好了,可事情太多,一拖二拖拖到现在还没开动。

  现在我依然事情不少,没太多精力关注水果生意,我打算让你替我去经营这个生意,我做决策,你执行,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但我的决策,你必须严格执行,不许阳奉阴违。”

  “明白。”陆雁苏点点头。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注册公司。注册一家中丰公司,等注册下来,再以中丰公司的名义注册甘甜果行和好犀利农产品两家公司,甘甜果行的股份为刘荣驹40%、龙振邦2.5%、你1.5%,其余56%,我会给你一个公司的资料,股份挂在该公司名下。

  做第一件事的同时,做第二件事。我在筲其湾玉记船厂定了20艘海上卖水果的小艇,你去取货,然后到南丫岛找20个疍家人帮我们在海上卖水果。

  聚集在南丫岛水域的疍家人有不少是死了丈夫的妇女,有儿有女,不方便出海,衣食无着,大多有在做半掩门的勾当,这样的可以多找几个,性子泼辣、放得开,卖水果容易上手。

  人找到了以后,在深水埗北河街租几间房子安置她们,在离深水埗码头近的地方找,方便他们出海做生意。

  这两件事做好,你去找一下刘荣驹,让他派几个人保护卖果女的安全。

  在海上卖水果的目的不是以此为切入点,而是为了砸油麻地果栏的场子,我们卖的水果会是既便宜又好,不需要多久便能打响名气,麻烦接着就会来。”

  闻言,陆雁苏欲言又止。

  “想说什么你说。”冼耀文看见,说道。

  陆雁苏瞄了冼耀文一眼,说道:“我听爸爸说,油麻地果栏是东莞人的天下,东福和是东莞帮,你也是东莞帮的吧?”

  冼耀文点点头,“我的确可以算是东莞帮的。讲一个我一边讲一边编的故事,有一天,你们陆家一个长工的儿子从乡下来香港投靠你们,一路上吃了不少苦,饿了好几天肚子,到了你家,盛了一脸盆米饭,等不及厨娘烧菜,就着一点剩菜汤汁大快朵颐。

  吃得很香,吃得天昏地暗,一脸盆米饭下肚才是六分饱,可刚煮的米饭还没熟,没辙,这位仁兄只好灌了一肚开水,勉强把肚子撑到八分饱。

  吃得差不多了,他问你爸爸讨了一支烟,吸上两口就说道:我有一个发财的大计,只要你肯答应我五五分,我包你赚到几百万。”

  冼耀文呵呵一笑,“问题来了,你猜你爸爸会不会一拍桌子,仰天大笑,‘哈哈哈,老天爷开眼,我的诸葛卧龙来了。’”

  陆雁苏白了冼耀文一眼,说道:“除非我爸爸疯了。”

  “你说得对,除非你爸爸疯了才会相信一个吃不上饭的穷小子腹有发财大计。”冼耀文夹了一筷子蹄花丝到冼骞芝的碗里,放下筷子说道:“如果我对油麻地果栏的老板这么说,他们会觉得我疯了,你冼耀文是卖衣服的,居然想教我们怎么卖水果?”

  顿了顿,冼耀文接着说道:“自香港开埠以来,这里就是贸易港,商业活动兴盛,各路商界精英在此汇聚,能在商界闯出一点名堂的人,谁又会看轻自己?

  甘甜果行要的不是开几家果栏,靠批发零售一年赚上数万,如果仅是如此,我不如把开果行的钱拿出去放债,二十万一年只求五六万的利息,我能得一个急公好义的称号。

  我昨天跟你说过,垄断是最邪恶也是最有魅力的商业模式,香港的水果市场具备垄断的先决条件。”

  冼耀文指了指陆雁苏,“我要你做的就是打压果栏的老板们,只有把桌子掀了,打掉他们的傲气,他们才会乖乖坐到谈判桌上,听我说发财大计。”

  冼耀文说话的声音很细很轻,也很磁性,落到陆雁苏耳里,却是振聋发聩的霸气,垄断的生意,令人向往着迷。

  她重重地点了点头,“我吃完饭就去做事。”

  冼耀文淡笑道:“不着急,今天周末,我不擅长翻花绳,刚才小丫头要玩,我没陪她,你下午陪她玩一会。”

  “好。”

  聊天结束,安静吃饭,冼耀文不时给小丫头夹菜。

  待吃得差不多,冼耀文招来伙计,问道:“你们店里能不能做酥白果(酥黄菜)?”

  “可以做。”

  “地三仙呢?”

  伙计犹豫了一下说道:“先生,地三仙的食材现在很难弄到,说不好什么时候有。”

  “我想在你们这里摆一桌山珍宴,我留个电话,什么时候能做,通知我一声,我会差人过来商量。”

  “好的,先生。”

  此时的东北菜分两个版本,一个是人所共知的版本,相比其他菜系,稍有点上不了台面,一个是许多人挂在嘴上,却从未吃过的版本,食材都是顶级山珍,飞龙这种将来的稀罕物只能当个配菜。

  就说地三仙,主要是三道食材,分别是虎、鹿、熊,在香港真不好搞,或许可以打一打韩国的主意。

  朝鲜半岛的地形犹如一只老虎,半岛上分布着不少朝鲜虎(生活在朝鲜半岛的东北虎),朝鲜人因此一直自称虎之国,在日治时期,朝鲜半岛还有蛮多朝鲜虎,被小鬼子打了不少,如今应该所剩不多,但使把劲打上十几只大概不难。

  又快过年了,尾牙、人情往来都得盘算起来,一桌山珍、一张虎皮,诚意满满。

  结过账,冼耀文将冼骞芝带回了深水埗家里,陪着看新鲜的小丫头上下转了转,人甩给陆雁苏带着,他自己品茶阅读杂志,一沓,都是美女封面的杂志。

  一转眼,他已经有那么一两天没谈恋爱,三日不弹,手生荆棘,业精于勤,荒于嬉,运动就该持之以恒,他要物色一个新的情人,希望这次不那么快厌倦。

  一页一页杂志翻着,既看文字也看插图,脸熟的一眼过,脸生的多看几眼,看了一会,他就把正经事忘了,目光更多时候落在广告上。

第401章 风扇革命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来到傍晚,冼耀文在床上睁开眼睛,侧头一看,小丫头四仰八叉地躺在那里,噘着嘴吐着口水泡,估计正在做一个化身成鱼的美梦。

  小孩子想睡就睡,还得让他陪着,一个下午睡了两茬午睡,稍过头了点。

  穿好衣服,来到客厅,看见陆雁苏躺在沙发上,因为冷的原故,双手紧紧抱着胸口,双腿弓着。见状,冼耀文返回房间,取了一条毛毯披在她身上,感觉到温暖,她的双手瞬时松开,双腿也舒展开。

  凝视她的脸庞片刻,冼耀文正欲起身,高跟鞋踩踏的声音由楼道进入室内,转头望去是苏丽珍,摆了摆手,让其出去,他紧随其后。

  两人蹑着脚下到三楼,冼耀文轻声问道:“这么早回来?”

  “大家手气差不多,过庄快。谁躺在沙发上?”

  “陆雁苏。”

  “哦。”苏丽珍不置可否地说道:“龙叔说小小姐来了……”

  不等苏丽珍说完,冼耀文说道:“婉卿的女儿,改姓冼了。”

  闻言,苏丽珍脸上浮起幽怨,“先生忘记大夫说我可以生的话了?”

  冼耀文不苟言笑道:“生孩子一事怎么安排我早就说过,时机还不成熟,过两年再说。这个话题我不想老生常谈,下次不要再提。”

  “你也没说需要什么时机。”苏丽珍撇嘴道。

  “时机到了你自然会明白,我不说是因为说不清楚。我从来没有敷衍过你,该告诉的都会告诉你。”

  冼耀文是打算以上一世家族培养孩子的标准,培养这一世的孩子,不仅需要庞大的资金预算,还需要庞大的资源,他如今两者都不具备,根本没能力养“亲生”孩子。

  只说一点,他老妈为了让他认识到商业认知上的错误,会让一家企业当小白鼠错给他看,从懵懂到成熟,死在他眼皮子底下的企业数十家,家族直接损失数十亿美元,这还是忽略了某家企业会成长为超大型企业的可能。

  他的商业认知是一步步被“事”给教会的,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填鸭式灌输,有些事他未必知道什么是对,但十分清楚什么是错,因为他亲眼见过错误发生的整个过程。

  苏丽珍点点头,“这倒也是。”

  “不用胡思乱想,去你那里洗个脸。”

  上了三号楼,冼耀文进卫生间洗漱一番,回到客厅就见苏丽珍手里捧着牛津字典在查阅,茶几上摊着一本英文塑胶杂志。

  听见动静,苏丽珍抬头说道:“先生,这篇文章好多专业词汇,你帮我翻译一下。”

  “嗯。”

  冼耀文挨着苏丽珍坐下,拿起杂志,将整篇文章通读一遍,随后说道:“新出了一种专门生产PET瓶的机器,还没有量产,想要买需要预订,其他的内容就是机器的参数介绍。”

  “PET瓶就是宝特胶樽?”

  “嗯,新技术,瓶壁可以做到很薄,薄到能透光。”

  “可以用来装汽水?”苏丽珍眼睛一亮。

  冼耀文点点头,“技术上可行,成本上不现实,瓶子的成本比装的汽水贵二十倍不止,一瓶的价格不卖到五元以上,用胶樽没意义。”

  “哦,没法走量。”

  “嗯。”冼耀文晃了晃手里的杂志,“你开始看英文杂志这一点挺有意义,雇两个英文好的人把英文杂志翻译成中文,装订成册,赠送给塑胶厂的老板们,打破某些人仗着自己英文好制造的信息壁垒,不给他们机会利用小聪明冒头,保证香港的塑胶行业拥有一个较公平的竞争环境。”

  “干嘛要这样做?”

  “提高你在塑胶行业的地位,更加突出资金对塑胶产业的核心促进作用。先翻译杂志,下一步你争取当上塑胶商会的副会长,然后着手筹办塑胶展销会,邀请国外的贸易商来参加。”

  苏丽珍蹙眉道:“翻译杂志好说,展销会不好办吧?如果来的贸易商少,订单也少,我怎么向塑胶厂的老板们交代?”

  冼耀文淡笑道:“邀请贸易商这一步我会帮你,还有,我会准备好上千万的订单在展销会上签订,你不用太有压力。”

  苏丽珍抱住冼耀文撒娇道:“我只负责站台啊?”

  “你也可以挑大梁,只要你有这个能力。”冼耀文捏了捏苏丽珍的脸颊。

  “哼,小看人。”

  “不想让我小看,先提高你的英文水平,以后看杂志不用这么费劲。”

  两人腻歪了一会,冼耀文回到自己楼里,客厅里的陆雁苏还未醒,进入房间,小丫头已经打着哈欠在那里揉眼睛,揉了一会,拉着丝睁开眼,一颗硕大的脑袋映入眼帘。

  两只小手挂住冼耀文的脖子,撒娇道:“爸爸,我饿了。”

  冼耀文顺势将小丫头抱起来,“你先去刷牙洗脸,然后爸爸带你去吃白糖糕。”

  “我要爸爸帮我洗。”

  “好好好,爸爸帮你洗。”

  抱着小丫头去卫生间,经过一通闹腾,帮她梳洗干净,耐心扎好两条灯笼辫,在小丫头的新奇和欣喜中,牵着下楼上街。

  深水埗人多,店多,山寨厂多,每条街道到了傍晚都有摊贩摆摊卖吃食,钦州街、桂林街、北河街三条街尤为热闹。

  要论起来,深水埗才是香港最有烟火气的地方,也是华味最浓郁的地方,英国佬罕至,也没有阿差,是华人的自留地、小世界,在深水埗可以听到各地的口音,南到台湾,北到外蒙,不难找到老乡。

  要说比较统一的,那就得是催房租的口音,走在街上的行人,基本有一个上海房东或福建房东。

  冼耀文推着一辆同昌车行生产的飞马自行车,驮着冼骞芝穿梭于行人之间,由着小丫头指挥,不时停靠在某个摊档前,买下各种小吃,油纸包的,竹签串的,碗装的,都让小丫头在车上吃。

  时至今日,自行车已经算不上多金贵的物件,但好下手、易出售,一辆崭新的飞马敢停在路边,一准被人推走。

  再说,飞马这牌子估摸着这两年就会销声匿迹,凤凰将取而代之,差不多是绝版货,值得珍惜。

  “水晶糕啦,清清凉凉的水晶糕。”

  “胡辣汤,胡辣汤,最正宗的逍遥镇胡辣汤。”

  “温州鱼丸,香喷喷的温州鱼丸。”

  来到一处,听着叫卖声,小丫头纠结该吃什么好,“爸爸,哪个好吃?”

  “吃鱼丸好了,水晶糕太凉,卖胡辣汤的说自己正宗,肯定不正宗。”

  冼耀文嘴里这么说,眼里看到的却是胡辣汤最正宗,也正因为正宗才不让小丫头吃,正宗的胡辣汤河南人自己都未必吃得惯,何况南方胃。

  看摊贩脸上布满愁容,以及满满一锅的胡辣汤,就知道没啥生意,估摸着过几天买卖就该黄了。

  “唔,我要吃鱼丸,一大碗。”

  “好。”

  “冼先生。”

  冼耀文刚下完单,胡孝清出现在他眼前。

  “孝清,你也出来逛街?”

  胡孝清抬手指了指街边的一栋唐楼,“我刚刚从那里出来,楼上住着一位南洋电器厂的老师傅。”

  “哦,答应了?”

  “答应了,明天开始算工资。”

  “辛苦了,这个时候还在忙。其实可以慢慢来,厂房盖得没有那么快。”

  “冼先生,有些工作不用等到厂房盖好就可以干起来,你构思的小吊扇,我已经画好图纸,下一步就是做几个样品出来进行测试。”

  “真拿你没办法。”冼耀文笑着摇了摇头,随后压低声音说道:“小吊扇的卖点是方便、省电、便宜,省电方面一定要深挖潜能,做到精益求精,外观上要精美,内在质量不能做得太好,小吊扇只是我们的过渡性产品,最多用两个夏天就该坏,质量太好对我们将来不利。”

  胡孝清扶了扶眼镜,轻笑道:“小吊扇的吊杆没法固定,吊扇工作时转动轴不稳定,电机容易损坏,质量做得再好也不可能经用。”

  冼耀文呵呵一笑,“看来我多虑了,等技术班子凑齐,我请大家吃顿饭,工厂还没建成,容易人心浮动,我要好好安抚一下大家。”

  “现在已经有七个人,各个工序的都有,再邀请四五个就能组成一套完整的风扇技术班子,攻关了小吊扇后,我打算组织大家进行台扇的改良。”

  冼耀文略作思考,说道:“我建议改良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第一个是美观,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大艺术带动小艺术发展,到英国农业革命打下基础,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引爆了一系列技术革命,也从此引发了社会生产力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革命性飞跃。

  工业革命释放了社会生产力,曾经被束缚在权贵阶层的特权开始涵盖新兴资产阶级乃至普通大众,其中最流行的是巴洛克和洛可可之风。由上而下、从精英阶层流向普通民众的艺术熏陶就是英国平民最早的美学启蒙。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的爆发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爆炸,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虽然之前许多贵族特供的手工艺产品得以因机器化走入寻常百姓家;但产品设计的品位却十分低下,技术人员和工厂主一味沉醉于新技术和新材料,他们往往只关注产品的生产流程、质量、销路和利润。

  而身为艺术家,他们并不屑关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业产品,以至于工业革命中技术和艺术的矛盾愈演愈烈,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批以约翰·拉丝金和威廉·莫里斯为代表,企图逃离现实回到他们理想中的中世纪、歌德时期的艺术家,就是所谓的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大量吸收了自然主义和东方风格,强调手工艺的重要性,旗帜鲜明地反对工业化生产,反对各种矫揉造作的风格,倡导简单、功能良好、朴实无华的设计。

  虽然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和传播主要集中在英伦三岛,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化大生产高潮造成的市场竞争,也在欧洲大陆点燃了新艺术运动的火炬。

  新艺术运动热衷于表现华美精致的装饰,但由于在欧洲各地表现形式的不尽相同,并不局限于某一种风格,大有百花齐放之势,而这也给本世纪伊始的工业设计埋下了无数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