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盛木在林
李开朗明白了,钱科长要的是个听起来很完善的“名头”。
至于细节和可操作性,他并不关心。
这所谓的预案很可能变成一纸空文,真出了事还是“人治”那一套。
谁也不知道钱科长怎么想的,之前还满心欢喜的答应,现在却又露出反悔的意思。
李开朗点点头,先一步步来吧,不用操之过急。
“行,就按钱科长说的来。”
听到李开朗竟然答应,钱科长心里一喜,这李开朗不是个愣头青。
“正好现在也忙,一会我把赵小海、张伟叫来,让他俩跟着你学习学习。”
“学成之后,他俩以后就能当应急的质检员,万一其中一个有事,还能有另一个顶着。”
“钱科长说的是。”
当即,钱科长把两人叫来。
两人一听能跟着李开朗学习,自然是欣喜若狂。
“太好了太好了!”赵小海欢呼道,前天李开朗那一手质检,看的他羡慕不已。
虽然他身在材料科,但打交道的更多是资料而非材料,材料问题都由质检员处理。
他想学,但是人质检员不愿意教,他也没办法。
他也不像刘忙条那样,是从质检员升上来的,要不然他凭什么能分管一部分账目。
张伟亦是如此。
钱科长看着两人干劲十足的样,满意地点点头。
这俩学会了,对他也有好处。
真要是能学会了,李开朗的报告也不是不能执行。
“成,既然你俩都答应,我看择日不如撞日,今儿个库房里忙,你俩打今天开始跟着李副科长好好学。”
“是!”两人高声应道,转头看向李开朗。
看着两人,李开朗反正也没什么事,报告已经交了,备案已经定下了两人,细则那个可以慢慢来。
“咱们现在就去库房,我教你们怎么检验。”
“好!”两人喜笑颜开。
李开朗领着赵小海和张伟走出材料科办公室的门。
赵小海显得异常兴奋,脚步都带着点蹦跶,凑近李开朗低声问:
“李副科长,您那天看那批材料,真就一眼瞅出不对劲了?太神了!”
旁边的张伟虽然没像赵小海那样叽叽喳喳,但眼中也流露出浓厚的兴趣,默默竖起了耳朵。
“算不上神,”李开朗笑了笑。
“经验加仔细观察,材料这东西,有时候差的就那么一点细节,但用在机器上,那一点可能就是大祸。”
“这活儿看着简单,但心得细,我跟别人不一样,跟我学会很严格,你们真做好准备了吗?”
赵小海一拍胸脯:“李副科长您放心!我老早就做好准备了,整天跟资料打交道,能学到啥?严也好,省的我出去祸害。”
张伟则是略一沉吟,才认真地点点头:“想清楚了,多学点本事,没坏处。”
李开朗微微颔首,没再多言。
他需要的不是口号,是真正能沉下心做事的人。
这两个年轻人,一个莽撞但有热情,一个沉默却显稳重,倒也是不错的搭配。
“成,那走吧。”
第727章 定规矩
带着两人,李开朗直奔库房。
到了库房,赵小海看到一位本不应该出现的人。
“小孙?你怎么在这里?你不是被抓走了吗?怎么回来了?”
听到赵小海的话,小孙脸色一黑,破口大骂道:
“说嘛呢说嘛呢!你咒我不是?是不是咒我?你个狗东西,我早就看明白你了,你个没安好心的东西!”
被臭骂一顿,赵小海悻悻一笑,尴尬地摸了摸脑袋。
“别生气别生气,我就是意外而已,你咋回来了?上周不是被抓了吗?”
“被抓了难不成就不能放了?我又没犯啥大事,就是拉我去问问话而已,我看你就是成心看你的我好。”
“哪有,你想多了,我就是意外而已。”赵小海解释道。
肃清活动,虽然有被抓走了后放掉的人,但这人数可不多,赵小海没想到小孙会是其中一员,有些意外罢了。
小孙骂完赵小海,紧接着便注意到李开朗。
“这位是?”
赵小海赶忙介绍道:“这位是我们材料科新任副科长,李开朗,李副科长主管对接车间的事情。”
“但凡涉及车间的事,都是他来管,上周你被抓走,库房差点出大事,幸好有李副科长在,要不然差点酿成大错。”
小孙看着李开朗,对于上周的事,他一来工友就跟他说过,幸亏有人解决,要不然就麻烦了。
“多谢李副科长帮助,要不然我差点出事。”小孙拱手谢道。
“哪里,都是应该的。”李开朗摆摆手。
“不知道李副科长来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吗?”
“不用你帮忙,李副科长带我们来是学习如何质检材料的,你忙你的就行。”赵小海解释道。
小孙看向李开朗,见他没说话:“成,那我就忙去了。”
李开朗点点头,带着两人去看材料。
走到一堆刚入库不久,等待抽检的热轧钢板前。
钢板表面覆盖着一层蓝灰色的氧化皮。
“事不宜迟,直接开始吧,小海,张伟,第一步,先辨认批次单据。”
李开朗拿起夹在钢板上的厂内部的入库单。
“核对单据上的牌号、规格、数量.是否与实物标签和口头交接一致,任何信息对不上,这批货就不能验。”
“这一步是源头,马虎不得,单子上有问题,材料都不用检查。”
李开朗讲解得很详细,一一指出单据上要看的关键信息。
赵小海凑得很近,眼神专注地盯着单据,嘴里小声念叨。
张伟则不知道从哪里掏出小笔记本,快速记录着要点。
接着,走到库房一角拿起一把专用的小手锤,敲打板不同部位。
“听声音!听听是否有不同的声音,这一步同样很重要。”
“老师傅经验足,一般能从声音中听出有什么毛病,这一步得多听多练才有感觉。”
说着,李开朗分别敲打了几块钢材,有好有坏,让两人两人仔细辨别其中的差异。
赵小海和张伟轮流上前,拿起小手锤,笨拙地在李开朗指导下敲击着。
小海一开始只听见“当当当”,在李开朗反复指点下,才隐约分辨出一处敲击点声音似乎比别处要小一点。
张伟则显得更专注,眼神微凝,似乎在捕捉每一次敲击的细微差异。
“听出不同没有?”
两人摇摇头:“感觉有一点点不同,这块沉闷点,那块清脆点。”
“不错,前两步是快速检索问题,接下来就要认真检查。”
李开朗点点头,接着下一步,拿起一旁的钢丝刷和一个边缘磨圆的小刮刀。
“先处理掉钢材表面的氧化层。”蹲下身,动作利落地在一块钢板上选了个点。
“刷和刮的手法要稳,要既能清掉这层皮儿,又不能用力过猛伤到钢材本体。用腕力,不是胳膊劲儿。”
他边说边示范,动作干净利落,氧化皮剥落处,露出银亮的金属光泽。
“我来试试!”赵小海迫不及待地拿起刷子,学着李开朗的样子刮下去。
结果力道没控制好,“刺啦”一声,在钢材表面留下了一道明显的划痕。
“哎哟!”他惊呼一声,脸腾地红了。
李开朗没责备,只是平静地说:“划了不要紧,但要记住这手感,下次轻点。”
“这划痕得标记下来,后面出库时要特别说明,不能用在表面要求高的地方。张伟,你试试。”
张伟接过工具,小心翼翼地尝试,动作略显僵硬,但很谨慎,只刮掉了氧化皮,没留下明显痕迹。
“嗯,张伟第一次上手,这力度可以了。”李开朗给予肯定。
清理完一小块区域,李开朗又拿起放大镜、游标卡尺。
“第三步,检查外观缺陷和尺寸精度。”
他开始讲解如何分辨轧辊印、裂纹、麻坑、氧化皮压入等表面问题。
“裂纹是绝对不能放过的,哪怕细微,高温高压环境下一点裂纹都可能被放大成致命伤。”
接着,他又用游标卡尺测量了钢板的厚度、宽度,强调要按不同位置多测几点,特别是边角部位最容易出现尺寸偏差。
整个上午,三人都泡在库房里。
李开朗讲解与示范结合,条理清晰,不仅教“怎么做”,更注重解释“为什么这么做”。
赵小海渐渐收起了初时的浮躁,手上的动作也沉稳了一些。
张伟的笔记记得密密麻麻。
两人都学得相当投入。
最后,让两人亲自去试验一番,李开朗趁此机会休息休息,也能好好想想怎么把上午说的细则完善。
下午回到材料科。
钱科长叼着烟踱步过来,笑容满面:“怎么样李副科长?这俩小子还入得了眼吧?”
“学得挺认真。”李开朗给予了客观评价,然后话锋一转。
“钱科长,正好您来了,关于我们早上讨论的预案细则,我琢磨了一个初稿,您看看?”
钱科长脸上的笑容不易察觉地顿了一下,随即接过李开朗递来的几页纸。
纸上工工整整写着关于预案的主要内容,分为几个部分。
一是启动条件,明确列出质检员因故无法到岗、生产车间急催料、上级部门临时检查时,需启动应急备岗。
二是备岗人员职责与权限,明确应急质检员可应急操作,事后再记录归档,注明应急备岗操作。
三是应急流程,库房申请、材料科领导审批确认
一套流程下来,清晰明了。
钱科长扫视着这份条理清晰、权责分明、极具可操作性的预案。
眼神从最初的漫不经心逐渐变得复杂起来,眉头微锁,喷出一口烟,叹道:
“哎,李副科长啊,你这个细则很详实,考虑得很周全,说明你是真用了心啊。这水平,不愧是大学生。”
他弹了弹烟灰,话锋却是一转:“不过嘛咱得考虑实际情况。”
“你看,这又要批条子,又要请示,又要独立记录,还要马上联系车间.”
“这哪是应急预案嘛,这简直比平时流程还啰嗦嘛!”
“真遇到个十万火急需要放料的时刻,车间主任直接跑库房来骂娘,咱这边还停着等报告?这影响生产责任谁担?”
“咱们搞这预案,本意是提升效率、应付突发状况的,可不能捆住自个儿的手脚不是?再简化简化。”
上一篇:让你复读战高四,你捡漏成空军?
下一篇:一人:我的身上纹满了十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