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驾驶员开始 第1000章

作者:盛木在林

  李开朗静地看着钱科长:“钱科长,预案就是为了预防混乱,越紧急的时候,越需要有章法。”

  “不能因为事情紧急,就因此让备岗人员迫于压力随意放行问题,那才真会酿成大祸。”

  “流程清晰了,备岗人员才有底气按章办事,车间知道我们在执行规范的应急流程,也怪不到他们头上。”

  “话是这么说,”钱科长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但人在现场,身不由己呐!急起来才不管你什么章法!”

  “这样,你再简化简化,这份细则的核心非常好!一定要贯彻!”

  “但在具体操作细节上,给点弹性空间,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你看怎么样?”

  “毕竟执行的是他们嘛!细则嘛,先按这核心发下去,让库房有个概念,回头运行中遇到问题,我们再随时补充?”

  钱科长话里话外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

  他希望保留的是“有预案”这个名头和“备岗人员”这个安排。

  但实质性的约束条款和记录要求,特别是可能影响“速度”和“人情”的部分。

  他想模糊化处理,最终的执行仍依赖于个人的“灵活”。

  “可以。”李开朗没有直接反驳。

  他清楚现在撕破脸皮毫无益处,反而可能让刚起步的细则夭折。

  他需要时间让赵小海和张伟真正掌握技术,也需要用事实证明预案的作用。

  “那就按钱科长的意见办,预案的核心原则和精神,我今天下午会给小海和张伟掌握。”

  “也请孙师傅、刘慢条和其他质检员理解掌握。”

  “哎!这就对了嘛!”钱科长如释重负,脸上立刻堆满笑容。

  “李副科长顾全大局!有你在科里,我真是省心多了!那行,细则稿子你收好。”

  “我还有点事要忙,小海、张伟下午好好跟着李副科长学!”

  他拍拍李开朗的肩膀,转身快步走了,仿佛生怕李开朗反悔似的。

  赵小海和张伟站在一边,把两人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

  赵小海有些迷惑地挠挠头:“李副科长,那.咱这预案,到底是按细则搞,还是灵活搞啊?”

  他还沉浸在上午的技术学习中,对领导间的微妙博弈完全摸不着头脑。

  张伟眼神则微微闪动,默默地看着李开朗收起那份被“搁置”的细则稿纸,似乎若有所思。

  他感觉这里面的门道,比想象中复杂。

  李开朗直接道:“钱科长已经同意了,预案的大致标准就在这里,你们俩现在要学的,就是吃透这个标准!”

  “等你们技术过关了,真正该灵活处理的问题,我会教你们怎么判断,在这之前,灵活不是借口,标准才是唯一的要求!明白了吗?”

  “是!”两人立刻肃然应道。

  事情进展的很顺利。

  李开朗将预案细则往库房一放,再深入基层的讲解一番。

  一众质检员纷纷点头同意,不同意也没办法,上面都已经决定好了的,他们只能照做。

  虽然步骤多了,有些麻烦,但按流程质检结束,就是出错了也不关他们的事。

  “林老师傅,质检这块就麻烦你兜底了。”

  林老师傅点点头:“放心吧,我这把老骨头好歹还能用。”

  交待完成,李开朗又回到办公室,一方面是优化预案细则。

  一方面结合夜大的课本和工作案例,将一些质检常见的问题写出。

  甚至他还自己动手画了几张简化版的抽检流程图、常见缺陷速查表等,能极大的加快质检速度。

  等这些东西一放到库房,一众质检员看了不由地目瞪口呆。

  “我的个乖乖,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办法?”

  “我的天,我自诩为最好的办法,没想到竟然在书上都有,这我还藏着掖着干嘛?”

  “是啊,我还想着等我退休了传给我儿子呢,现在还藏啥啊。”

  “以前都怕压箱底的‘本事’被人偷学了去。现在想想,傻啊!真让次品溜进车间,砸的还是咱自己的招牌,饭碗都不保,藏着掖着图啥?”

  质检员多年的实践下来,或多或少都总结出一些经验,但他们不能将这些经验摆出来。

  他们还想传给自己孩子,好顶岗工作保住铁饭碗。

  李开朗这么一弄,直接把他们‘珍藏’的、视若珍宝的总结经验全盘托出。

  有人自然是奉若瑰宝,有人自然是视作毒药。

  氛围前所未有的活络,一种基于技术认同的凝聚力正在形成。

  这正是李开朗想要的效果。

  当“找出问题保障安全”成为共识,那个“灵活掌握”的空间,自然会被挤压到最小。

  “咳咳~”

  李开朗自然是能想到这其中的意思,轻咳两声。

  “各位质检员,你们在库房工作辛苦了,十几年如一日的保证车间的生产工作。”

  “虽然你们没有直接生产,也没有运输队运输,但你们是一群默默无闻的践行者.”

  一番感谢的话说出,直接将几名质检员感动的泪眼婆娑,没想到他们质检工作竟然如此重要。

  “常见的问题都贴在这,大家可以尽情得到看,为了厂里,我想大家没必要再藏着掖着。”

  “咱们质检员最厉害的本事,就是能最快地把问题找出来,而不是找出别人没发现的问题.”

  这番话,再次扭转大家心里的那点小九九。

  “没错,李副科长说的是。”

  “以前是我小肚鸡肠了,正好我这里还有个小技巧,今儿个大家都在这,我就说了。”

  顿时,有人将自己得到一些小心得说出。

  看着气氛顿时变好,李开朗满意地笑了笑。

  若是每个质检员都能独当一面,那这份细则,其实有跟没有,又有什么作用?

  都不用跟着流程走,有问题直接指出,可比申请快多了。

  “搞定收工!”

第728章 急质检化险 一字之差

  接下来的几天,仿佛一切都很顺利。

  质检工作因为李开朗引入的图表和“共享经验”,效率确实有了提升,一些常见的毛病被更快地揪出来。

  库房和车间偶尔的小摩擦,也因为流程有了明面上的说法而减少。

  赵小海和张伟的学习热情高涨。

  甚至,李开朗还抽空进行了一次模拟演练,看看这应急预案执行的如何。

  他假扮仓库保管员送料,让两人扮演应急备岗质检员处理“质检员休假”的情况。

  从单据核对、外观检查.整个过程,一众质检员、赵小海、张伟皆表现稳定,思路清晰,虽然速度不快,但步骤规范。

  虽然其中也犯了些小错,但无伤大雅,整个应急流程能顺利进行即可。

  钱科长听到有演练后,顺路过来看看,看着大家按照流程进行,虽有差错但无伤大雅。

  满意地点点头,和大家打了声招呼便离开。

  李开朗猜测钱科长看到这演练,应该会认同他的做法。

  事实也是如此。

  “这李开朗还真有一套,这才来多久,就把库房和质检员打成一片,再让他们练练。”

  “等之后抽空去找杨厂长看看成效,这事可是有我一份。”

  当初可是李开朗说的请他主导此事,现在事情也快成了,自然是到了他捞功劳的时候。

  就在模拟演练结束后不久,秘书万慎突然跑进材料科,一脸凝重地对钱科长和李开朗说:

  “钱科长,李副科长,杨厂长请两位现在去他办公室一趟,有急事!”

  两人瞬间紧张起来。

  赵小海和张伟面面相觑。

  刘慢条的手指拨算盘的动作也停了。

  王会计抬起了头。

  钱科长愣了一下,迅速在脸上堆起笑容:“王秘书,啥事儿这么急?”

  万慎摇摇头:“情况紧急,两位请快跟我来吧。”

  李开朗心头一动。肃清风波的余震?或是生产上真的出事了?

  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钱科长,两人目光短暂交汇,都没说话,但彼此都清楚,麻烦可能又来了。

  临走前,钱科长吩咐一番材料科。

  李开朗也吩咐了赵小海、张伟:“库房那边你们盯着,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找林老师傅或者刘慢条。”

  “好的。”两人点点头。

  交待完毕,李开朗和钱科长跟在万慎身后,快步向厂长办公室走去。

  杨厂长见两人,直接开门见山:“车间有一批急要的材料,按计划是要中午到的,但现在被堵在路上,一时半会动不了,但不能因此浪费时间!”

  “你们抽空跑一趟过去现场质检材料,合格直接送去车间开炉,这批材料很重要,质检一定要严格,绝对不能有错。”

  “这批材料生产事关厂里的外汇,万万马虎不得,明白吗?”

  “明白!”两人高声应道。

  杨厂长点点头:“现在就出发,要带什么人过去,你们自己决定,一定要快。”

  “是!”

  “去安排的,10分钟后出发。”杨厂长挥挥手,让两人回去准备。

  两人敢耽搁半分,转身就走出了办公室。

  “妈的!堵车?!在这个节骨眼上动不了。”钱科长压低声音咒骂。

  “真是越渴越给盐!外汇…这可是天大的外汇任务.真要出点事可就麻烦大了。”

  “钱科长,现在还是想想该怎么安排吧。”李开朗提醒道。

  钱科长也只是吐槽两句:“这样,你去趟库房,留下几个质检员,其他质检员带去,尤其是林老师傅要带上。”

  “我去趟办公室,把刘慢条叫上,对了小孩和张伟要不要带上,年轻人手脚麻利。”

  李开朗摇摇头:“不行,他们太年轻,学了也没多久,经验太浅,让他们处理常规物料库房轮值还行。”

  “现在这情况,他们托不住底!必须找经验丰富、能稳住的老师傅,让他们去库房帮忙,缓解一下压力。”

  “成!按你说的来,一会干部楼下集合。”

  两人就此分开。

  李开朗直接去库房,先把林老师傅叫上,之后又叫上其他经验丰富、能稳住的质检员。

  几人听到是紧急任务,立马收拾东西。

  钱科长回到材料科,科里气氛因刚才万慎的出现,变得无比凝重。

  众人各自在座位上,紧张地看着门口。

  钱科长进门就吼道:“刘慢条,收拾东西跟我出去外检,十万火急,立马到楼下集合。”

  “赵小海、张伟,你们俩现在去库房,帮忙质检。”

  两人想问些什么,可钱科长没有给他们问话的机会。

  刘慢条闻言,面上波澜不惊,但动作可不慢,有条不紊地将所需物品收拾好,背上挎包直接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