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驾驶员开始 第998章

作者:盛木在林

  刚才她说的话,全是假的,故意骗贾张氏的,没想到还真骗成了。

  不过逼着贾张氏做好也好,能让火柴厂负责人多放出点火柴盒出来让贾张氏做。

  一举两得。

  反正累的不是她自己。

第726章 顺利报告 教新人

  次日。

  新的一周。

  今天的事情比较多。

  一是认识认识材料科的人。

  前天就见了赵小海、刘科员几人,钱科长也没给他介绍一下,还有几人没见过面。

  二是将之前说好的报告提交。

  最后确认一遍报告在手,李开朗这才放心去轧钢厂。

  材料科。

  赵小海几人早得到通知,早来了一会就等着李开朗的到来。

  “来了来了!李副科长来了!”

  赵小海眼尖,从窗户上一眼就看到另类的李开朗。

  实在是他那健硕的肌肉和鹤立鸡群的身高,想不注意都难。

  顿时,材料科的几人立马从窗口看去。

  “没想到咱新来的副科长这么壮,这一拳头下去不得把人打死啊!”

  “是啊,瞧瞧这手臂都有我两个大,惹不起惹不起。”

  “可不咋地!这身板!”

  三三两两的说话。

  钱科长也出现在众人身后,轻咳两声。

  “科长。”

  “人要来了,刚才我跟你们说的规矩记得吧?”钱科长看向赵小海、王会计等人。

  前天对他们警告的话,自然让他们传给其他当时没在场的人。

  “放心吧钱科长,我们知道该怎么做。”刘科员点头应道。

  “是是,我们都还记得。”赵小海连连点头。

  其他几人点头附和。

  钱科长不由地点头:“明白就好,不过我还是要再重申一次,没事别给我惹他。”

  “人就在咱这呆俩月就走,惹出什么事别怪我不顾情面不帮你,到时候求我也没用。”

  几人一言不发,都是点点头。

  意识到气氛不对,钱科长拍拍手笑了笑:“行了,都准备准备,都精神点,迎接咱们的新副科长吧。”

  气氛顿时好了不少。

  没一会,李开朗就进到材料科。

  “欢迎李副科长!”

  刚一跨进门,顿时一道异口同声的声音响起,还伴随着热烈的掌声。

  李开朗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吓一跳,但随即笑了笑。

  “谢谢!谢谢大家!”

  钱科长适时地出现在身旁。

  “李副科长,今儿个咱们材料科的都到齐了,我给你介绍介绍人。”

  “这你知道,赵小海。”

  “李副科长好!”赵小海上前一步,挺胸抬头,腰板绷得笔直,声音格外响亮。

  但近距离站在李开朗身边,那巨大的体格落差带来的压迫感让他有点小怵。

  “你好你好!”李开朗笑着应道。

  接着,钱科长又介绍下一个,一个约莫四十岁上下,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

  “这是老刘,刘富贵,咱们科里的老资历,管着部分日常账目核对,人送外号“刘慢条”以后你就知道为啥叫这外号了。”

  这位正是前天见过的刘科员。

  刘慢条道:“李副科长好!承大家的厚爱,在科里干了几年,以后你就叫我外号就成。”

  “好的,以后还请多多指教。”李开朗自然不可能一上来就叫。

  钱科长又立马介绍下一个,经常弄着算盘,戴着眼镜,手指关节略显粗大的中年女人。

  “这位是王会计,主管咱们材料科的账目核对和统计,以后有什么账目问题,找她就是。”

  李开朗不懂她为什么叫王会计,材料科又不负责出纳和费用账单,取这个事什么意思,但他没多嘴去问。

  “王会计,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哪里哪里,我还得跟您学习学习。”王会计谦虚道。

  下一个叫张伟,看着和李开朗差不多大,性格看起来比较沉默,跟赵小海宛如极端。

  接下来的其他人也都一一介绍,各有各的表现,有略显拘谨的,有强装镇定的,有眼中带着探究的。

  一圈介绍下来,李开朗心里大致有了谱。

  钱科长看了眼手表:“成,时候不早了,李副科长咱们去开会吧,每周一都有厂务工作例会。”

  “开会?我去吗?”

  以往在运输队都是张金武去,他都没去过,他顶多参与过队里的调度会。

  这冷不丁要去参加厂级会议,还真有点不习惯。

  钱科长一脸理所当然:“那是当然啊!李副科长,您现在可是咱材料科堂堂正正的副科长。”

  “放心吧,会上不会有啥重要内容,有重要的事都轮不到跟咱们讨论,带个纸笔过去装装样子就成。”

  李开朗心下了然,点点头:“成,我明白了。这就准备。”

  一路上,看到不少陌生的领导,不只是他,就连钱科长都感到陌生。

  “我的个乖乖,这领导班子少了多少人啊,这一小半都不认识。”

  钱科长不由地感叹道,这场肃清风波威力可不小,连他都感到陌生。

  他也没打算跟人说话的心情,转头看向李开朗:“咱们进去吧。”

  大会议室里烟雾缭绕,长条会议桌旁坐满了各科室的头脑们。

  李开朗跟着钱科长在材料科的位置坐下。

  不少人也是头一次来参加厂会,或探究、或好奇、或完全漠然的目光环顾这个会议室。

  没多久,杨厂长等一众厂领导便走了进来,顿时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杨厂长看着台下的一众新年面孔,心中不由地点点头,这么一番肃清下来,虽然损失惨重。

  但也能重新营造朗朗晴天的轧钢厂,顺带清理掉一批蛀虫也挺好。

  轻咳两声,杨厂长便开口:“.…同志们!过去的一周,咱们厂经历动荡.”

  “.好在咱们顶住了苦难,在座的各位要辛苦一段时间.”

  “我们厂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大家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上下一条心……””

  空话套话为主,夹杂着几个口头表扬与批评。

  钱科长显然深谙此道,听得眼皮子打架,他象征性地在本子上划拉着一些听不清的词句。

  李开朗瞥了一眼,疑似鬼画符,头一点一点的。

  只有当杨厂长的目光似乎扫过材料科这边时,钱科长才猛地惊醒,故作认真地提笔记上两笔。

  反倒是李开朗听得认真,并非内容本身多有价值,而是头一次参加,比较新奇罢了。

  冗长沉闷的一个多小时后,会议终于结束,众人如释重负地起身。

  钱科长打着哈欠站起来:“走吧,咱们该回科里工作了。”

  李开朗正打算跟钱科长走,却看到杨厂长对着自己招招手:“小李,过来一下。”

  见此,李开朗看向钱科长:“钱科长,厂长找我,我先去了。”

  “去吧,别让杨厂长久等了。”钱科长羡慕地看着李开朗背影。

  “杨厂长。”李开朗招呼道。

  杨厂长点点头,示意李开朗跟着:“怎么样?去材料科如何?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材料科挺好的,钱科长今早还带我认识一下科里的大家,目前为止还没遇到啥问题,都是看看文件啥的。”

  杨厂长点点头:“你刚来材料科,多学多看少说话,这一周先熟悉熟悉,在这科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你目前的重心还是要放在学习上,顺利毕业上,其他事情都能放一放。”

  “好的杨厂长。”李开朗点头应承。

  在说了两句便让李开朗回去工作。

  材料科。

  李开朗回来后,拿上报告直奔钱科长办公室。

  “钱科长,这是上周您安排我写的报告,我已经写好,你过目看看?”

  钱科长瞥了李开朗一眼,眼神有些意外,没想到他还真做了,接过报告。

  “说说这报告的核心。”

  李开朗言简意赅地汇报了报告的核心内容,主要提及在“质检应急预案”、“质检记录标准化”两项近期可推行的措施。

  尤其强调了“质检应急预案”上,不能再让质检员各管各的事。

  他措辞谨慎,只点出现象,避免指向个人。

  “嗯,李副科长考虑得很周到,是经过深入调查和思考的。”

  钱科长率先肯定,随后话锋转向他真正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这个质检备岗,非常必要!”

  “咱们库房人才济济,老林师傅德高望重,经验没得说,就由他坐镇,老刘也是从质检员升上来的,他也能做一个备选。”

  紧接着话锋一转:“但咱材料科也得有人会,只是要做到像你这样,需要培养。”

  “咱科里的赵小海、张伟几个倒是年轻能学,就是你方不方便一起教他们?”

  钱科长这话将决定权转交给李开朗,要是他答应,接下来就有的事情做。

  要是不答应,他这报告做了也是白做,浪费时间。

  可李开朗怎么会让自己的心血白费:“方便,反正我也没什么事,正好顺带培养也没啥问题。”

  听到李开朗都答应了,钱科长还要说什么。

  “成,我这就把赵小海他们叫来。”

  “等等,还有问题没解决,预案内容该怎么处理?”李开朗追问道,这是他报告的重点之一。

  “备岗人员需要快速进入状态,必须明确启动条件、授权范围、应急流程、以及与生产部门的联络机制等。”

  “这些细则需要明确,形成书面指引。”

  钱科长面露难堪:“唉,李副科长,这事可就麻烦了,规矩定死了,到时候情况一变,反倒束手束脚。”

  “不过,你说的也对,规矩嘛,还是要有的。这样,李副科长,你先拿个初稿出来,核心几条原则定好。”

  “具体细则.咱们以后再细化!原则就是:保障生产,灵活应对!之后再让库房照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