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676章

作者:天子

张佐露出讳莫如深的笑容:“张翰林,陛下从登基伊始,无论推行什么,在朝中都遇到不少阻力,尤其是在翰林院……以后不管什么事,只要不妨碍您的仕途和名声,您尽可能相助便可!”

不单纯为一件事,而是以后所有事你都要坚定地站在皇帝一边。

这样才不枉费皇帝破格拔擢你。

张邦奇一下就听明白了,自己到了翰林院,就是为了跟翰林院中很多“清流”为敌,那自己这活可不好干啊,如果说翰林院中没人相助的话,岂不是我一个人要跟天下读书人为敌?

不过再一想,好像有个帮手,就是被委派进翰林院当检讨,却到现在都还没履职的唐寅。

但真要指望唐寅?

开什么玩笑!唐寅本来就是个举人,就算曾是皇帝的老师,但在翰林院中能有多大话语权?

随后张邦奇又想到一个问题,直言不讳地问道:“那朱敬道,现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不是深得陛下信任吗?何以会在吏部员外郎这样不痛不痒的职位上?为何不将他调回翰林院呢?”

又是个“好问题”。

张佐发现,这个张邦奇总是能发现直指核心的问题,有时候还真难招架。

张佐微笑摇摇头:“有关朱先生的事,不可说,也不能说。您要想得到答案,多问问朱先生本人便可。”

“嗯。”

张邦奇点头,“那意思是,在下可以随便见他是吧?”

“啊?”

张佐又是一怔,随即意识到张邦奇为何会这么问。

朱浩的立场更为尴尬,一向被认为亲近正统文官势力,也就是杨廷和派系,而朱浩又是孙交的女婿,现在孙交在朝中文官中地位凸显,张邦奇很想知道,他跟朱浩是否能正常相处,需不需要隐晦什么。

张佐笑道:“您跟朱先生渊源颇深,就算见他又如何?朱先生跟唐先生间的交际,也未有避讳过,您放心就好。”

张邦奇点头表示会意。

心里也在琢磨。

朱浩这小子可以啊,一边跟新皇保持良好的关系,还能在杨廷和等文官那边获得不错的名声,左右逢源,皇帝没有失去对他的信任,杨廷和派系也把他当自己人……这是如何做到的?

换作我来,在翰林院中站到皇帝的立场上,岂不是把整个翰林院的人都给得罪光了?

“好。”

张邦奇应承下来后,便随张佐出宫,路上不再发问。

……

……

张佐送走张邦奇,回到乾清宫。

发现朱四正对着一份东厂密奏生闷气。

张佐走上去,不敢吱声,伸出手要为朱四斟茶。

朱四这才留意到张佐回来,随口问道:“送走了?”

“是,张翰林出宫时,问了很多问题。”张佐不敢隐瞒。

朱四道:“问什么了?”

张佐大概一说,连他自己的回答也如实相告。

朱四起身道:“这位张提学真是的,问那么清楚干嘛?装糊涂不好吗?就像敬道所说,这世上之人多是难得糊涂……不过也好,让他了解目前的朝堂格局,也就不会乱来了。”

“是,是。”

张佐赶紧应声。

见皇帝不怪责他把一些秘密说出来,张佐也就放心了。

张佐一向都这么谨小慎微。

朱四指了指桌上那份让他生气的密奏,道:“回头你把这东西,交给敬道看看,让他拿主意。”

张佐赶紧走过去,将密奏收拾好,不敢打开来看。

朱四道:“张家外戚实在太过分了,真是给他们一点颜色,染房他们都不开,直接作死!朕为有这两个过继的舅舅而羞耻。”

张佐心想,听起来怎么这么别扭呢?

过继的舅舅?

明明是你过继到别人名下好不好?

张佐急忙道:“陛下请息怒,张氏一门一向都是这么目空一切的。”

到现在张佐都还不知道,张家兄弟又怎么招惹到朱四,或者说是干了什么为非作歹的事情,但料想还是那一套,不是强抢民财,就是带人殴斗,甚至死伤人命的事都能做出来。

“交给敬道,到时你们再好好斟酌吧。朕相信敬道能处置好,让他直接调遣东厂和锦衣卫办事,朕不想再听到张家人的消息!”

……

……

张佐这边又马不停蹄出宫。

同时他把黄锦叫上了。

虽然密奏还没看,但从黄锦的讲述中,张佐也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他们两个外戚也是,刚执掌京营,就闹出这么大的乱子?居然敢倒卖军械?真是……胡作非为啊。”

张佐听完也觉得不可思议。

张家两兄弟没脑子吗?

还是说你们这么缺钱,连军械都敢倒卖?关键是卖完了,兵部和工部那边都不敢呈报,却要靠东厂给皇帝打小报告,感情那些文官自诩为大明清流,遇到张家兄弟为非作歹,就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也太双标了吧?

黄锦道:“这还只是其中一项。”

张佐摇头苦笑,原来倒卖军械居然只是张家兄弟最近为非作歹的一个方面,可能最坏规矩且罪名巨大,其他普通的殴斗和强占民田等估计都已经不算什么稀罕事了。

“好,到了朱先生那儿再详细说,不过现在杨阁老刚退下去了,朝中上下一切都求稳,只怕连朱先生也不能对张家外戚如何啊!”

……

……

张佐的担忧是多余的。

等他见到朱浩,等朱浩看过那份密奏后,所带来的反馈,大大超乎张佐的预料。

“……挺好,寿宁侯和建昌侯这次总算是开窍了。”朱浩道。

“嗯?”

张佐一时懵逼。

这叫开窍?

朱浩道:“他们不闹事,京城就太平静了,只有他们鼓捣点什么,才能把这潭死水给打破,陛下如今算是正式掌控朝局,必定要做点事出来震慑朝中的牛鬼蛇神,就拿他们兄弟开刀好了。”

张佐一听,大概明白了。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皇帝之前虽然已算亲政,但直到杨廷和退了,才算真正开始把朝中权力拿回来。

毕竟之前六部中有四部在杨廷和控制下,另外两部皇帝也没法全盘掌控,而之前内库的收入全被杨廷和限制,朱四想干点什么,都要靠自己赚钱。

皇帝亲政,也需要先放三把火。

第892章 回不去了

张家兄弟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新皇亲政后首先惩治的目标。

两兄弟还在家里数银子呢。

他们对于所得的银子数量并不是很满意,毕竟变卖军械能挣几个钱?

加上最近一系列为非作歹,也就赚了不到三千两的样子,比他们高峰时一年进项数万两可差得远。

但就是这般“寒酸”,东厂和锦衣卫的人还是冲进了他们的宅院。

兄弟俩当时正在吃火锅,属于自家熬制的麻辣火锅,食材什么都是现成的,两兄弟一边吃一边还在数落年景不好,说钱不好赚,结果这顿饭都没吃完,两兄弟就沦为了阶下囚。

“好大的胆子,不知这是什么地方吧?哎哟,这不是东厂厂公黄公公吗?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张延龄最近可是圆滑世故了很多。

本来想朝来人好好展现一下自己的官威,谁知看到都是厂卫的人,心就有没底气了,等看到黄锦亲自前来,他的气势顿时弱了不少。

这两年被锦衣卫惩治得不轻,心里都快有阴影了。

黄锦走上前,行礼道:“两位侯爷,很冒昧前来打扰,只是涉及到京营私贩军备的案子,需要请两位回去问话。”

张鹤龄怒道:“啥意思?冤枉好人?”

生气归生气,但现在说话的方式跟以往不太一样,以往是“老子做了又咋地,你们能奈何老子”?

而现在则是“打死都不承认是老子干的”。

黄锦道:“两位,实在没办法,现有确凿的证据,说是两位主使,目前军营内有关人等都已被拿下法办,是他们将两位招供出来的,现在咱家不得不做事……请吧。”

“我看谁敢!”

张鹤龄朝涌上前的锦衣卫大声吆喝。

张延龄有些发怵,朝张鹤龄嚷嚷:“都怪你!别动手!我们认栽!先说好了,我们是大明的侯爷,别对我们无礼!”

“你!”

张鹤龄没想到弟弟这么快就认怂。

正纳闷弟弟这是要闹哪样时,已有锦衣卫准备过来押人。

黄锦道:“没听到建昌侯的话?不得对两位侯爷无礼,请他们回去问话,又不是定罪下狱,好生招待!”

“是!”

东厂番子做事顿时恭敬了许多。

张鹤龄还想回房间收拾东西,但被勒令起行。

张延龄找了个机会靠近黄锦,低声问道:“如果本侯检举揭发兄长行为不端,是不是可以免于追究责任?”

黄锦被问得一怔。

随后他以公事公办的口吻道:“这恐怕要等陛下下旨。”

张延龄笑道:“那就没事了,本侯功勋卓著,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落罪,本侯才拿了不到两千两银子,那能叫钱吗?走了走了!”

黄锦心想,这位爷还真是个不怕死的货色。

你出去抢占别人的财产,得银两千两,跟你变卖军械拿到两千两,罪名能一样?

虽然说大明保护民财,但很多时候,民不与官斗,抢你也就抢了,官府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你是抢到了官府的头上,甚至是抢到皇帝头上,危害的是京营安稳,破坏的是大明京畿防务。

就这样还觉得自己只是犯了点小事?

难怪这前三把火,第一把就烧到你们兄弟头上了!

……

……

张家兄弟暂时被看押在锦衣卫北镇抚司衙门,仍旧是单独的房间软禁,还有好酒好菜招待。

兄弟俩都已经驾轻就熟,自从朱四登基以来,这地方他们都已经很熟了,就像回到了自己家一样,纷纷提出要求,带自己的小妾来,没事找点乐子什么的,就算不能听戏,也要请个人来讲评书。

而锦衣卫这次全都爽快答应,一切都体现出皇帝对张家外戚的宽容与仁慈。

张太后当天就得知此事,急忙派人去传话,让过继子朱四去仁寿宫见她。

但朱四这边推搪说有事,一直挨到下午临近日落时,才出现在仁寿宫。

“……陛下你也是,你两位舅舅刚上任,什么都还不熟悉,有什么事不能等他们把差事摸清楚后,再好好论?不就是卖一点军械?他们是不守规矩,让他们补上窟窿就是,把他们拿问,还要看押起来,有什么亲人的脸面在里边?你赶紧叫人把他们放回去!”

张太后可不讲什么朝廷法度,一心维护两个弟弟。

见到朱四,她说的话,说明她已经知晓两个弟弟的所作所为,甚至她这个做姐姐的还不觉得两个弟弟犯了罪,只当有点小过错。

朱四道:“太后,倒卖军械,可是从土木堡灾祸后,军中从未有过之事,却是这两位国舅好像是第二次犯错了吧?”

张太后面色不善。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