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677章

作者:天子

当初张家兄弟被剥夺十二团营的提督职位,也是因为上次他们担当重任时,各种中饱私囊,只是那时还是她儿子当政,当时事情闹得比现在更凶,最后朱厚照不得已才让两个舅舅远离京畿军权。

而当时恰好也是江彬崛起时,从那以后,外四家开始成为京畿守备核心力量。

张太后没答话。

朱四继续道:“朕本来想好好器重他们,如太后所言,他们是朕的亲人,应该想的是如何守住京城厚厚的围墙,而不是只想如何挖自家墙角,但太后看他们到底做了什么?现在朝堂上对他们的非议非常多,朕没有亏待他们,若是太后不信的话,派人去查问就知晓。”

张太后道:“你不为难他们,抓他们干什么?”

朱四道:“总要给他们一点教训吧?也要给朝廷上下一个交待……太后,这是朝堂的规矩,朕有时候也没办法。”

张太后给儿子讲亲情,而朱四则向便宜老娘讲法度和规矩。

张太后发现自己根本劝不动这个儿子,好像在杨廷和走后,儿子的态度比之前生分了许多。

当时来通知她杨廷和要走时,朱四可不是这样子。

张太后急切地问道:“那……陛下你到底要怎样才肯放过他们?”

朱四摇头道:“儿不会为难他们,只要朝廷把此事查清楚,最好找个替罪羊,把事给圆过来,朕就放他们回去,甚至可以继续对他们委以重任,只是太后也要劝说他们不能再乱来了,不然的话……”

张太后有些不耐烦,摆摆手道:“那行,五天之内,你必须放人,哀家也会提醒他们!你下去吧!”

……

……

朱四告退出来。

嘴里有些不满,嘀咕道:“还朕下去吧,真当自己是太后?现在太后可好端端在清宁宫住着呢!”

张佐急忙提醒:“陛下,现在要怎么跟朝中的文武大臣提这件事?”

“早朝的时候再说,要让朕吃哑巴亏,想得美!朕不把他们的皮扒下来,朕不姓朱!等等,敬道那边怎么说的?”

朱四正要放两句狠话,才想到,这件事从始至终都是朱浩在设计。

自己说对张家兄弟要杀要剐,万一跟朱浩的计划不符呢?

朱浩的计划,一定比自己更加完善。

张佐想了想,摇头道:“不知道朱先生到底是怎么个意思,但既然是要立威,想来是要好好惩治他们了!”

“嗯。”

朱四点头道,“那今天你就去听敬道那儿候着,他让你干嘛,你就干嘛!”

张佐本想提醒,有厂卫的人听号令还不够?非要我这个司礼监掌印亲自去?

但现在好像皇帝很重视这件事,朱四让他去,他还真不好回绝,只能硬着头皮前往。

……

……

思贤居内。

难得一下子涌进很多人,连唐寅和蒋轮都来了。

只是这次比以往多了些生面孔,除了京泓外,还有刚从永平府回京的陆炳,以及朱浩带来的关敬。

现在朱浩给关敬委命了个新差事,不属于朝廷任何衙门,而是“思贤居护院领班”。

说白了,以后关敬就负责思贤居的安保工作,而在关敬之下,有十几名锦衣卫直接听候调遣,虽然现在关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锦衣卫,但只要他未来挣得丁点功劳,甚至在武举中有任何一点进步,都可以直接升锦衣卫总旗,甚至是升锦衣卫百户。

张佐前来,先单独请朱浩出去,到了院子里,赶紧问询朱浩的计划。

朱浩道:“公事公办吧。”

张佐迟疑了一下,问道:“那就是,要对两位侯爷治罪?”

朱浩道:“罪是必须要治的,但惩罚的度要把控好,京营的差事不交给他们,罚他们去戍边,让他们戴罪立功。”

张佐一怔,随即笑着点头:“这样好,不伤和气。”

既要惩罚张家兄弟,给朝廷上下一个交待,还要拿出皇帝的仁慈,显得皇帝对张家还是礼遇的。

就让张家兄弟以守备勋臣的身份,去西北或者东北戍边,正好之前张延龄就因为在随军戍边的过程中获得过军功,你们兄弟俩不是一直争取有个机会建功立业吗?

正好这次就趁机让你们去锻炼锻炼。

“可是朱先生,要是太后那边……不同意呢?”张佐随后想到一个问题。

不是说皇帝让张家兄弟去戍边,就能成的。

张太后难道不觉得这样会让两个弟弟太过折腾?再说,军功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吗?

朱浩笑道:“太后不同意也要同意,这是朝廷的法度,陛下让他们戍边戴罪立功,已是格外开恩。太后还以为自己有改变现状的实力?再也回不去了!”

第893章 不能让他们得逞

用完则弃!

张太后在有杨廷和为其政治盟友的时候,她在朝中有一定影响力,现在杨廷和退了下去,张太后等于是羽翼被剪除,之前最大的凭靠是能把朱四的皇位给废黜掉,现在这权力没了,那张太后就任人宰割。

不是说朱四和朱浩要故意跟张太后为敌,而是张家兄弟撞到枪口上了,正好拿张家兄弟练练手,杀是不用杀的,但要割他们的肉,让张家人痛彻心扉,行事有所收敛就算成功。

张家兄弟被捉拿,在朝中引起不小的轰动。

时间点很特殊。

杨廷和这边刚走,估计一行还没离开北直隶地界,这边张家兄弟被抓了,要说是故意针对张家,也不能这么说,毕竟张家兄弟为非作歹对世人来说司空见惯,先前皇帝也针对过张家兄弟。

只能说张家兄弟没有眼力劲儿,这时候非要往枪口上撞。

翌日早朝。

众大臣没人出来为张家兄弟说情,连内阁几人都没有提有关张家兄弟的事。

还是朱四主动提出来。

“……寿宁侯和建昌侯,私卖军械,暗中纵容府上家奴为非作歹,强抢民田,做出祸国殃民之举,朕念及亲情,本不想与他们一般见识,甚至给予重任,但他们却变本加厉,非要闹到天怒人怨的地步,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臣们面面相觑,皇帝这是要杀鸡儆猴吗?

不用皇帝解释,谁都知道张家兄弟是什么货色。

最近这两年,张家兄弟已算消停,能捱到今天才重新闹事,很多人还觉得张家兄弟进步了呢。

皇帝是为了惩前毖后才抓人吗?

分明是想拿张家兄弟震慑朝中王公贵胄、文臣武将啊!

“刑部!”

朱四打量刑部尚书金献民,“对此恶行,刑部认为该如何处置?”

金献民出列。

他想了一下,说什么法办之类的,好像不能体现出他这个刑部尚书的威严,也不能说什么把兄弟俩小惩大诫放了,那有失文人体统,不如……

“陛下,此等事应当斟酌为之,毕竟寿宁侯和建昌侯也算有拥戴大功,他们先前更曾立下军功。不如……卸下他们的军职,严加劝导。”

此言一出,在场大臣似乎都把握住了风向。

跟弘治、正德朝时不一样,张家兄弟从政治对手变成了难兄难弟,现在绝对不能对张家兄弟落井下石,毕竟下一步文官集团要针对的,不再是为非作歹的勋贵,而是眼前这个急于集权的小皇帝。

杨廷和不就是在跟皇权的斗争中失败的吗?

我们文官可要吸取经验教训啊!

朱四脸色一沉,问道:“劝导?私卖军械,换作普通人,应该是剥皮抽筋的大罪吧?强占民田,怎么说也应该下狱问罪,综合起来,朕就算杀了他们也不为过,怎么……就一个劝导就完事了?金尚书,你不是跟朕开玩笑吧?”

皇帝着恼了。

以前朕跟你们讲事情,你们总喜欢讲规矩,现在朕要跟你们讲法度,你们口中的规矩却变成了摆设?

再说了,张家兄弟又不是你们的党羽,维护他们有何意义?

兔死狐悲吗?

朱四又看了看玉阶下默不做声的孙交,问道:“孙卿家,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先问刑部尚书,再问户部尚书,显然朱四现在最看重的大臣意见,全都放在了六部这边,没往内阁那边咨询,如此体现出皇帝对内阁顾问和参政权限的限制。

好不容易把杨廷和逼走,总不能再栽培第二个宰相吧?

孙交也是人精,他看出自己受皇帝器重,如此会让他陷入风口浪尖中,不如把矛盾往别人身上引:“……陛下,老臣认为,此案应当详查。以往蒋阁部有过刑狱方面的经验,对于勋臣犯事很有见地,陛下可以问问他的意见。”

主动让皇帝问内阁首辅。

意思是那么个意思,但在外人听来,太过矫揉造作。

皇帝要问首辅意见,还用得着你孙交来提议?

你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吧?

朱四却顺着孙交的意思,望着蒋冕道:“蒋阁老,你的意见呢?”

蒋冕道:“臣并无意见。”

孙交想把事往蒋冕身上引,让蒋冕代表文官出来表明态度,到底是要保张家兄弟,还是顺带踩一把……结果蒋冕表现出两不沾的态度,意思是张家兄弟犯事,跟我们文官有什么关系?

现在又不是三法司拿人,而是厂卫,那就让厂卫自己查办呗。

朱四叹道:“你们这是在推诿吗?朕现在都不知该怎么跟太后讲此事,太后劝朕,要对两位国舅格外开恩,但大明法度不容亵渎,朕想问你们的意见,你们却如此敷衍,朕真的很失望……好吧,朕会派专人调查此案!”

又要委派专人?

众大臣看出来了,皇帝在登基后,很喜欢设一种衙门体系外的职务,去负责某些事。

开矿时如此,大礼议时也喜欢这样搞,处置朝中事务也要派类似钦差的职位去办,好像任何事到皇帝这里,都可以脱离朝廷阁臣和六部九卿的限制。

以往还有杨廷和,以及杨廷和授意之人出来反对,但这次皇帝说要派专人办案,在场连个反对的声音都没有。

就在于先前蒋冕表态了,文官要隔岸观火。

眼下首辅大学士都表明明哲保身的态度,别人还有什么道理出来硬碰硬?

再说素来以脾气大著称的林俊已经致仕,别人可没林俊那么勇猛,什么事都喜欢跟皇帝犟。

“既然诸位卿家没意见,那就指派个人负责吧,官职不需要太高,但要有一定声望和经验,诸位卿家给个人选。”

看似很在意大臣的意见,但其实是在向在场大臣传递信号,那就是他这个当皇帝的早就有了心仪的人选,只是让大臣提议一下……或者说接下来要提议之人,本来就是皇帝属意的对象。

可是好一会儿都没人出来说话,朱四皱了皱眉,问道:“孙卿家,你认为呢?”

孙交再次被提问,似乎证实了很多人的猜想,这不就是在暗示这个人是皇帝提前定下的?

不会是唐寅或是张邦奇吧?

出乎意料,孙交显得很不配合,语气淡漠:“臣不想过问谳狱之事,请陛下问询法司中人意见吧。”

朱四略微有些不满,却还是望向一旁刚被他训斥过的金献民,问道:“刑部可有好人选?”

金献民道:“臣不知该提议何人。”

皇帝,你就别装了!

你想让谁来办此案,就直说吧,我们再讨论一下此人是否合适。

这么假模假样问我们意见,我们说了不合你心意也是白搭,为难我们作何?

朱四手抚下巴做沉思状,好一会儿才道:“那就让吏部员外郎朱浩干这件事吧……他曾任永平府知府,查过锦衣卫,可说是有胆有识的年轻才俊,朕想看看这次他是否还能一往无前,秉公处置!”

在场大臣一时摸不着头脑。

朱浩?

前科状元朱敬道?

不是说这人已被朝廷两大势力抛弃了,成为一颗弃子?不是说连他的岳丈孙交都准备放弃他了吗?

一个闲散的吏部员外郎,居然出面调查张家兄弟的案子?还是皇帝亲自提出?

不合常理!

但也没人会反对,因为谁都知道,查张家兄弟,那绝对是出力不讨好的差事。

谁都知道张家兄弟为非作歹,这种事还用得着查吗?张家兄弟作恶的证据一大堆,就看谁来查、怎么查的问题!

如果说锦衣卫是难啃的骨头,但至少锦衣卫明面上还要讲规矩,不能破坏皇帝的名声,而张家兄弟是什么货色?他们有讲理的时候?其实他们讲理与否倒不怎么担心,毕竟负责查案的官员有朝廷撑腰……

但问题是,他们有个不讲理的太后姐姐,这个太后是朝官能随便招惹的吗?连皇帝都不敢开罪啊!

仔细想想,皇帝哪里是举荐自己人查案?分明是把朱浩推出来送死!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