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 第250章

作者:浙东匹夫

山东驻军原本是肃清运河沿线残敌贼寇、并提防登莱刘泽清的。想来寒冬腊月,刘泽清也无力进取,这厮本就只想当个军阀,搜刮地方。暂时放着不管也没事,他要是敢冒进,等北直官军抵达后,自会将其殄灭!

另外,若是担心山东兵马不足使用,还需行文英亲王部,酌情放宽对南阳、襄阳攻势,转而增援淮南,或就近移攻信阳、合肥,以分江北明军之势。”

多尔衮一一准奏,又计点了一番各处兵马规模,心中微微生出一股捉襟见肘的局促感。

他忍不住问洪承畴:“若是此番我大清主力,真遭遇了什么伤筋动骨,除了以各旗各户增补正丁从军,怕是还要再想别的法子补充军力了。洪先生可有妙策?”

历史上,清军在江南征战数年后,也渐渐发现随着战争全面持续,光靠八旗和汉军旗也有点不够用。于是顺治三年开始,就筹备了绿营,以区别于原本的汉军旗,给更多想投军的汉人一条新的上升通道。

如今,却是因为多铎的提前危急,竟机缘巧合让多尔衮不得不提前琢磨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后世有很多看官,一直误以为清朝入关前,只有六七万满人主力部队,这其实是一个误解——

之所以有“六万”这个深入人心的数字,主要来源于八旗最初的定义:三百户一牛录,五牛录一甲喇,五甲喇一旗,所以一个旗是二十五牛录七千五百户,每户出一丁作为常备军,一旗自然是七千五百骑兵,乘以八就是六万。

但实际上,六万人只是奴儿哈赤时期最初齐民编户的结果,就好比任何朝代一开始都要清查人口算清户数,后来如果几十年不做人口普查,根本不知道涨什么样了。八旗的一线正规常备军,经过多年增长,也早就突破了每旗一万人的编制。

清早期的民政自然是稀烂,所以奴儿哈赤加黄台吉,相当长时间里没有核定编户。满人百姓为了少当兵,自然也不会去分户。

所以不管人口繁衍成多大一家子,往往一直到顺治入关时,几十年前编八旗时那一户,如今还是一户,实则父母甚至祖父母辈都老死战死完了,下面的兄弟甚至堂兄弟还算在一户内过日子。

如今多尔衮也知道这种情况,他也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想贸然强行改变。他对这些不分户的旗民唯一的要求,就是“某一户的正丁战死了,或者老得不能从军了,必须从该户其他非正丁里出一个顶替兵役”。

所以,今年多铎出事之前,满八旗实际上一共有八万多正规军骑兵,还有大约每户至少两个非正丁的“预备役”,也就是大约十五万人。

把全族青壮健康男丁、正规军和预备役都算上,满人可以拉出二十多万兵役。如果再算上老弱病残,全族男性人口能有四十多万,再加上妇孺,满人全族大约是八十到一百万人。

从这个角度看,多铎哪怕丢掉几万精锐正规军,多尔衮还是可以从预备役里抽人口补齐的。但要是再来一两次,满人统治绝对要崩盘,多尔衮不得不提前开始琢磨绿营的事儿。

但不管怎么说,也是远水不解近渴了。

多尔衮是腊月二十二下的令,河北清军根本无法直接用于去南方援助。而山东清军二十四接到命令,还要准备开拔,至少腊月底才能启程了。

大军调度,可不比八百里加急信使,集结行军都是很缓慢的。从山东日行八十里甚至百里南下,一千二百里总路程就得半个月到扬州。

阿济格那边也差不多,估计至少明年正月初十能有大批援军紧急赶到扬州。这中间还夹杂了年关,肯定会让无数将士怨声载道。

多铎显然等不了那么久了。

……

话分两头,腊月二十四这天,也是曹变蛟部骑兵重新南渡长江、机动到位后,又经过了三四天的休整,差不多恢复到了全盛时至少八成以上的战斗状态。

北方多尔衮的援军令,才刚送到山东清军将领手上呢,江阴战场这边,多铎终于要迎来明军的全面进攻了。

毫无疑问,过去这十天,多铎还在江阴周边蹉跎,深陷泥潭。

此前朱树人就评估过,南京之战,耗费了至少多铎三成的军火弹药。后来镇江金山寺之战,虽烈度不大,但持续时间更久,一度绞肉消耗。

这江阴之战,前后也强攻了半个月了,还花了大量物资精力在摧毁阎应元设下的外围三角堡工事上。光是几次爆破,每次至少填埋黑火药数千斤,甚至更多。

所以,多铎军中哪怕把火枪部队的全部储备火药,都挪给炮兵部队,也依然是不够用。腊月二十四还没到,多铎部的火药就彻底打光了。

或许多铎也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野战,但他想的也许是:火药就是拿来攻坚的,野战没火药也无所谓。既然只剩一点点了,要是还攻不下江阴,以后也不可能去别处打攻坚战了,不如孤注一掷,不成功就只能流窜作战了。

火药用尽后,清军的火炮炮弹虽然也差不多打光了,没怎么浪费,但那些火枪部队预留的铅弹、铁砂等子弹,却是彻底浪费成了摆设。

火药被挪用,火枪全成了烧火棍,小铅弹也只能丢着玩了,或者期待军中出几个“没羽箭张清”型的投掷物高手。

除了被废掉的火器部队,清军箭矢弓弩损耗也非常厉害,箭矢虽未射尽,却已经有大量掺杂战场回收的二手箭了——

江阴攻防战这些天,每天矢如雨注,城内明军的反射也一样犀利,城外好多地面都跟芦苇荡子一样,刚打完的时候白茫茫全是尾羽,清军就从泥地里拔二手箭甚至三手箭回射。

这些箭矢的铁簇部分倒是不易损坏,土地泥泞的情况下,拔出来还能射。但尾部的翎羽却是损坏最快的,会严重影响射击精度,所以也就只能作为覆盖抛射之用,想给射术精良的射手做精确射击用,绝对是会误事的。

想不明白这一点的,完全可以想象一下,连后世的羽毛球多打几次,都会因为炸毛而兜风乱飞。

箭矢飞射时的速度比打羽毛球不知快了多少倍,翎羽的损耗速度也至少相当于飞行速度倍数的平方。

而就在这样几乎可以说是弹尽粮绝的环境下,朱树人拿来了扬州守将刘良佐等人的首级,他还准备在决战之前,拿着这堆人头,火线再打崩一下多铎的士气。

这天傍晚,江阴大营内的多铎军斥候,便向多铎汇报了明军的最新异动:

“王爷,今日午后探得,明军主力忽然用不知什么手段,造成了我丹阳县守军内乱兵变,随后明军便夺取了丹阳县!

随后明军马不停蹄,三面虚围武进县,并绕县继续东进,已经逼近我军了,如今距离我军大营还有六七十里,明日定然要跟我军装上了!”

被连续三场失败的攻坚战折磨到心情沮丧的多铎,难得眼神里闪过一丝赌徒的光芒:“朱树人这是吃错药了?他终于敢跟孤野战了?

今夜全军加餐!让将士们好好养精蓄锐!让武进县守军中的骑兵突围来与我军会合!把南蛮子勾引过来!朱树人肯追那就最好!明日四更造饭,全军饱食出营迎敌!”

第三百九十五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

决战之前的最后这一天,朱树人的突进速度可以说是很快很突然,这才让多铎几乎生出了猝不及防之感。

事实上,但凡对着地图稍微多看一眼,世人都会惊叹于朱树人的雷厉风行、提速果决。

原本清军哪怕一再被压缩战略腾挪空间,但好歹还控制着丹阳、金坛、武进三个县的地盘呢,多铎也正是因此,一开始误判决战不至于来得那么快。

明军总不能一两天之内连落数县、直接突破缓冲区,杀到多铎面前吧?

但朱树人偏偏做到了“半日光复丹阳”,而后又对武进绕而不攻,一天多就来到了多铎面前。这其中,自然也是有些曲折的。

丹阳县的光复,说到底还是一次攻心的奏效,让当地清军产生了内乱——腊月二十四一早,明军就一改此前的围三缺一,彻底困死丹阳,随后发起总攻前的火力准备。

武力施压的同时,朱树人让曹变蛟拿着刘良佐的人头,又到城外晃了一圈,还找了一堆用木质喇叭的骂阵手齐声喊话,把“江北清军援军覆灭”的消息进一步添油加醋宣扬,各种制造守军混乱。

城内满人武将虽没被蛊惑,但那些原明军降卒却出现了动摇。

另外,多铎此前还把大量南京战役时逾墙投敌的南明汉奸文官,留在了丹阳、武进二县,这些人如今也发挥了不小的猪队友作用。

毕竟王铎、钱谦益等人年纪大了,体力不支持随军吃苦,多铎也不觉得这些腐儒有参赞军机的价值,就把他俩一个留在了武进,一个留在了丹阳,算是先养老安置,以后大清得了江南再另行拿来当个招抚人心的幌子。

过去这一个月,钱谦益实在是把肠子都悔青了。

尤其是他投敌当汉奸后第三天,就听说了国姓爷带着十几万湖广勤王之师抵达南京、击退了豫亲王的围攻南京兵马。

每到夜深人静,钱谦益都忍不住脑补“当初我要是相信史可法说的话,不多心觉得他是想骗大伙儿一起尽忠殉国,再咬咬牙,不就挺过来了么,如今咱也是中兴阁臣之一了”。

这次遇到明军终于围城,还各种攻心宣扬鞑子要完蛋了,钱谦益就动了心思。

利用他在那些汉人投降文武当中还有点面子,上蹿下跳忙活了半天。一伙人抽空在午饭时分,请了一个满人城门守备喝酒,然后偷偷杀了趁乱献门。

明军入城之后,朱树人固然是意气风发,亲自摆拍露脸。

钱谦益也被人提溜着拎到他面前,丢在跟前十几步外,而后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只是连声求饶:

“国姓爷,罪臣猪油蒙了心,错走一步,错走一步啊!看在罪臣幡然悔悟,重新弃暗投明献门的份上,饶罪臣一命吧!”

朱树人还没发话,他旁边的曹变蛟就先气不打一处来,啐了口唾沫:“呸!无耻老儿!”

钱谦益也不敢躲,他也不知道曹变蛟是不是帮朱树人干脏活,把朱树人想出气又不想脏了手的心思发泄出来。

对方都献门了,确实不好杀,朱树人想了想,沉声宣判:“尔等小人,不过势穷来投,本官没总攻前,怎不见你主动献门?最多留你一命,等着流放大员吧!”

朱树人也就随口一说,如今大员当然还在荷兰人手上,两年前荷兰人刚刚从大员北上,把西班牙人占据的鸡笼也攻下了,控制了全岛。

等朱树人将来腾出手料理掉,自然能把大员作为新的罪官流放地。

朱树人说完后,他身边也有个别幕僚觉得是不是稍微重了点。

顾炎武便说:“咱倒不是为钱谦益开脱,只是天下未定,不给降人以利,将来不利于招降。”

朱树人淡然道:“谁说我不给降人以利了?对于武将,我很宽容。只是对这些文学之臣不宽容罢了。

一个王朝到了沉疴已极时,最不缺的就是他们。宋明皆科举两三百年,填词作文之人车载斗量。哪怕犯了一次错就永不叙用,剩下想填补上来的人都用不完。”

稀缺型、专业型人才,才需要给机会改过自新。

那种用一个扔十个都扔不完的,还用给机会?后世公务员考试怎么不用给犯罪纪录的人机会?

不就是因为做官是最容易的事情,排着队能做的多了去了,再掐尖挑挑拣拣不把人当人都不怕选不到人。

……

朱树人破丹阳,一路前行,中间稳扎稳打休息了一夜,次日上午,终于抵达了武进县和江阴县之间的决战战场。

多铎也已经提前整军前移,把部队往西回撤了二十多里路,离开了江阴城外的低洼地带,挪到相对适合野战决战的战场上。

此前阎应元为了守城,大量开挖运河放水阻敌迂回空间,导致江阴城外的地形非常不利于大兵团作战。多铎早已对此苦不堪言,决战时当然不能留在那种地方。

而这最终的战场,便大致在后世的常州市区和江阴县城之间的大片无名荒郊野外。

这片战场,其实也还不是非常适合骑兵大兵团穿插,但已经是附近百里相对最好的了。

战场上依然有水网纵横,北塘河、横塘河两条常州府境内与运河连通的天然小河,把战场分割成了三部分。

战场南端,还有宋剑湖为主的一大片沼泽湿地,让双方在南线都没法实现迂回。

一个湖泊湿地加两条河,这样的地形,双方的骑兵实在是很难大范围迂回冲起来,最多也就是搞点儿正面硬碰的骑兵冲锋,绝不可能玩出弓骑兵放风筝的帕提亚战术。

但受限于双方兵力实在是太多,再小一点的战场根本摆不下,也就只能容忍这种横跨两河的大战场了。

随着天色渐亮、两军对峙,双方的兵力规模,也逐渐透明起来。双方主将都装备了望远镜,登高眺望一下,就能大致估算出对面的人数。

最终的决战,多铎带来了五万状态还行的可战之兵——此前他移攻江阴时,便号称还有“六七万可战之兵”,但这半个月的消耗下来,又有一两万失去了战斗力。

倒不是说清军攻江阴便死了那么多,这里面还有伤病。

多铎考虑到后方还要人守营,还要留一点总的战略预备队以防不测,也要提防阎应元突然杀出城来,跟明军主力前后夹击,所以他把大部分伤病员都留着守营,还留了一两个甲喇督战,剩下的全部拉到正面,勉强够五万人。

朱树人这边,他原本从湖广带来的援军足有十万之众,但此前的战斗也略有消耗,加上他带来的水师没法参加决战,还得一直在侧翼的长江江面上巡逻封堵。

所以,哪怕把南京城内最精锐的李辅明部也补充到决战部队中,朱树人带来的野战兵力,也就是九万人左右——战损、分兵、巡江一共去掉不到两万,李辅明补给他大几千,一来一去十万大军刚好剩九万。

后方南京城、句容县、丹阳县当然还各有后军预备队,都是南直隶地区原本史可法麾下的武装。

但那些都是老式明军,武器没升级,战力也不行,只能拿来守城,朱树人怕带上他们野战反而添乱、动摇友军阵脚,索性就不带了。

朱树人执掌南直隶兵权,也就是最近一个月的事儿,眼前这一战打完,战后消化整合战果的休整期,他才有精力把这些旧军队也加以整编改造、彻查清理空饷缺额。

另一方面,也是战场确实狭小,明军这边九万,清军五万,加起来十四万人堆叠在这么一片南北宽三十里地的战场上,已经比较拥挤了。朱树人兵力再多,也只能作为预备队,没法直接投入。

三十里的宽度,按正面两个士兵占一丈宽度,那都只能站一万个人。实际上还有大段大段沿河和低洼湿地、矮树丛林芦苇荡没法部兵。

……

兵种构成方面,多铎的五万人中,满八旗的比例还是挺高的,他带过江两万多满人骑兵,此前历次血战,虽然也有双重铁甲的满人死士带队先登,死伤惨重,但那毕竟是少数。

三场攻城战,死伤最惨的是仆从军,汉军旗,谁让这部分部队步兵比例高,适合攻坚呢,再下来才是蒙军旗。

如今,多铎依然能凑出大约一万五千人的满人骑兵,这也是他最大的倚仗了。

除去满人骑兵外,剩下三万五千,大约一万多的蒙军,最后两万三四千步兵,都是汉军旗和仆从军。

朱树人那边,九万明军当中,骑兵总数倒是不比多铎多,也就是曹变蛟为主的湖广四川明军骑兵主力,满打满算两万人。

所以纯对比骑兵,明军骑兵还是比清军骑兵少了将近一万人。不过明军骑兵有其中两千人装备了马上火枪,包括转轮手枪和后装双管喷子。

甲胄方面也颇为精良,至少装备了水力锻锤锻造的整片式锻钢胸甲和钢盔。那些精锐的马上火枪手还有更精良的其他部位强化甲胄。

清军骑兵虽然过江时也有普遍铁札棉甲,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但三场攻城战,清军凡是让满八旗死士套双重铁甲、三重铁甲先登攻城,都会导致大量铁甲遗落在城下,被打扫战场的守城明军缴获。

此前南京攻城战,多铎就损失了至少五千副铁札棉甲,江阴之战也不下于此数。好多死士都是临时从战友那儿借调多余的铁甲冲阵登城,死了几千死士,却折了一万多铁甲。

最终导致满八旗骑兵铁甲不够用,只好去侵夺剥蒙军旗的甲胄。如今多铎麾下的蒙古骑兵,基本上都没有铁甲了,都被更大爷的友军匀走了,汉军旗步兵更是缺乏重甲。

就这样,多铎才保证了一万五千满人骑兵,依然有齐装满员的铁札棉甲。

如此纸面数据看下来,双方的骑兵规模、装备战力差不多是一个水平。而明军的步兵部队,明显要强得多了。

朱树人剩下的七万部队,都是步兵,对面清军却才两万三四千人的步兵,足足差了三倍。

朱树人的七万人马中,有大约五千人装备了今年新出的“武昌造”新式火枪,还有一万多前些年朱树人军自造的鸟铳、鲁密铳、斑鸠铳,外加数千南直隶明军的库存鸟铳。

加起来一共是两万火枪兵,一万弓弩手,四万近战步兵。

这个比例也能比较完美地契合西班牙方阵远近结合的需要,后期的西班牙方阵基本上能做到长枪兵和火枪兵一比一,朱树人现在则是远近比例三比四。

未来军功产能进一步走上正轨、整个南方朝廷的资源都可以由朱树人调度,火枪率自然还能快速攀升。

“数年不见,南蛮子的新军,火铳手居然如此之多了。怕是步军当中的弓弩火铳能占到一半了,久闻蛮子朝廷积贫积弱,朱树人哪来的那么多银子打造火器?”

在望远镜里看清敌情后,多铎也是第一次生出了忐忑,他难得对大清骑兵野战无敌的信念,生出了一丝动摇。

但箭在弦上,他早已没法回头。如今两军之间也就间隔最后两三里地了,两翼有些比较冲动突前的部位,甚至都远程交上火了。

多铎也只能硬着头皮,指挥各部有序接敌。

“让蒙军旗的骑兵尽量往北迂回,看看能不能捞到痛击明军侧翼的机会。南线的新附军步卒,沿着横塘河死守即可,不要让明军冲过来。

中央的汉军旗步兵稳扎稳打推进,我八旗骑兵随时准备策应,要是明军骑兵敢对我汉军旗步兵冲阵,就让我八旗骑兵反冲!”

多铎评估了战场形势,意识到南边有宋剑湖沼泽,横塘河一直注入宋剑湖,就让他麾下最弱的新降军堵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即可。

蒙古骑兵被他剥削了大部分铁甲,如今是轻骑兵为主,硬冲肯定是不行的,只能把最绕远路的迂回任务交给他们。

上一篇:影帝他不想当太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