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 第249章

作者:浙东匹夫

接到属下汇报时,刘良佐震惊莫名,甚至都没注意到,他提及明军时,不由自主又用了“朝廷”这个词,而不是“南蛮子”。

足足宕机了几十秒后,他才一拍大腿,不由发出惨叫:

“不好!昨夜陈绍宗带着孔少将军去运送弹药,怕是也中了敌人的计了!明军怕是早就知道我们要过江!快!派人打探接应,看看昨夜过江的船队如何了!

还有,立刻分派快马勇士送信!去淮安向孔有德求援!去凤阳向尼堪贝勒求援!”

明军骑兵来得再快,倒也确实不可能一夜连过六合、仪征,刘良佐想送信还是能送得出去的。

但这点时间,也仅限于送信了,要等来尼堪或者孔有德增援他,那是断断不可能的。

当天午前和下午,东西两个方向上绕过坚城奔袭而来的明军,就先后合围了扬州城的两侧。

到了这一步,刘良佐唯一能指望的,也就是骑兵不能攻城,他暂时应该不会有生命危险。只要多耗几日,孔有德和尼堪来救,还有机会打破明军的骑兵包围圈。

然而,到了当天傍晚,更惨的噩耗再次传来,重创了扬州清军的士气。

按说应该已经被多铎干掉的郑成功,居然亲自带兵出现在扬州城南,从金山寺渡江来瓜州渡,还轻松以猛虎下山之势,把瓜州渡那部分清军水兵肃清了,水寨也被明军夺取。

郑成功的打法非常迅猛,反正就是直接红夷大炮开道,对着码头建筑猛轰,然后登陆强攻,奋迅突进。

清军从来没想过瓜州渡这种地方还需要严密防守多造工事,也没料到明军会陆上反击,瓜州渡一共两三千人,被郑成功神速彻底吞掉。

拿下瓜州渡,郑成功的战船就直接兵逼扬州城南侧水门,并且分兵登陆开始部署攻城阵地,当天深夜就架设好了第一批攻城炮兵阵地,开始用红夷大炮轰城。

只是夜晚观测视野不佳,炮轰也没什么战果,只是偶尔开几炮以壮军威,吓吓扬州城里的守军,让刘良佐睡不着觉心力交瘁,将士们也都士气低落。

对刘良佐来说,生命中最漫长的一天总算熬过去了。

随着又一天日出,时间来到腊月十五。就在刘良佐担心自己能撑多久、援军能不能早点抵达时。明军那边摆出强攻的架势后,居然又耍了一条歹毒的诡计。

曹变蛟的骑兵,在这天一早,到扬州东门外耀武扬威,曹变蛟还亮出旗号,亲自在城头清军弓弩火枪射程外巡视了一遭,并且让骂阵手们喊话,还拿出了不少战利品信物。

“城里的软骨头听着!朝廷念在你们只是被将领裹挟,无知误入歧途,不忍斩尽杀绝,这才给你们一个投降的机会!

否则,以朝廷天兵灭杀多铎的余威,想早日收复扬州还不是轻而易举!看清楚了,伪王多铎首级在此!前几天金山寺那把火,其实是国姓爷二十万大军赶到、合围全歼了多铎!要不朝廷大军能轻松大举渡河来扬州?

你们现在杀了当初谋划主导当汉奸的主将、上司,以首级来献,按朝廷法度,还算是‘被裹挟剃发的难民’,虽不如义不屈节的义民,却也终究不会被刑罚严惩,还能折半计功!弃暗投明仅此一个机会,一旦打破城池,再想自证清白就晚了!”

刘良佐当时也在城门上,听得这番话只觉得浑身冰凉,连忙声嘶力竭狂吼让身边部将别信这些鬼话:

“王爷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就……就不幸,这都是明军的诈术,你们不可轻信动摇了军心!敢传谣者斩!”

曹变蛟这番话,倒也确实不可能让城内清军都相信,但动摇清军的心态,却是绰绰有余。

只能说,朱树人利用江南江北清军消息隔绝的信息差,已经是利用到了极致。他将来还打算用“江北清军完蛋了”去打击江南清军的士气,那现在就先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尝试用“江南清军已经完蛋了”来先打击江北清军的士气。

一鱼三吃算是被朱树人彻底玩明白了。

清军果然因此大乱,而随着天色彻底放亮,郑成功的炮兵也开始全力轰城,其他方向准备强攻。

没过半个时辰,随着明军的压力,以及流言的发酵,城北清军最先出现了试图弃暗投明的,刘良佐麾下一个守备,虽然没机会接近刘良佐本人、刺杀刘良佐献投名状,却也想办法跟曹变蛟取得联系,火线谈好了献门换取属下活命、重归朝廷编制。

北门被献了之后,曹变蛟的骑兵总算找到了发挥机会,直接冲进城内,跟刘良佐的兵马巷战。

很快,西门也在混乱中被黄得功夺取,另一路铁骑直接杀入城中。

到了这一刻,城里的汉人士兵,无论是清国汉军旗的,还是原本刘良佐、许定国麾下的前明军后来降清的,统统都失去了抵抗意志,全部望风而降。

刘良佐只带了几百近千个银子喂饱的家丁亲军、加上城内一个满编甲喇的满人镶白旗部队,加上一个甲喇的蒙古兵,誓死肉搏抵抗,试图突围。

这两个甲喇的满蒙兵,是多铎当初留在扬州城里见识刘良佐的部队,毕竟刘良佐是新降的汉人,多铎对他也谈不上绝对信任。

考虑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让满蒙兵监视新附汉军,也是清国的一贯操作。

这些满蒙士兵知道他们是没机会投降活命的,自然要誓死一战、死中求活。

但在汉人士兵已经大面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的情况下,这三四千满蒙兵加一千刘良佐家丁,一共五千人,根本翻不起浪来。

“狗鞑子受死!”曹变蛟的骑兵,从梅花岭杀入城北广储门,沿着长街一路杀伐,正遇率先突围的镶白旗甲喇额尔布特。

说来也是宿命,这扬州北门梅花岭一带,便是后世的史公祠所在,也就是历史上史可法战死后衣冠冢的所在地。而广储门内的这段长街,据说便是历史上史可法战死之地,但尸骨无法辨认,才只能留衣冠冢。

但如今形势却恰好调转了,这条长街,竟要成为刘良佐和额尔布特等人的葬身之地。

曹变蛟勇武非凡,身着精良铁甲,手捻钢刃长达尺二、介于铍槊的精良骑枪,对着额尔布特便是狂捅。

他背后数百骑也是层层叠叠,霸满长街,直接对着清军狂冲对撞,狭路相逢。

额尔布特奋力招架,挥舞着大刀狂砍猛剁,大开大阖,却依然被曹变蛟荡开,直接一个心窝捅挑落马下。

“杀光狗鞑子!”曹变蛟长枪一招,继续势如疯虎杀穿长街,刚走到一半,就看到斜刺里黄得功也是马脖子上挂了一大圈蒙古兵人头,已经杀穿了半城。

“我等愿降!我们是被刘良佐逼着降贼的!我们报国无门啊!”

仗打到这个地步,连刘良佐身边的家丁出身的亲信部将都开始反水,终于有人从背后偷袭,一刀背刺捅死刘良佐,然后宣布阵前投降。

可惜他动手晚了点,想要立功受赏怕是不行了,这个时候才动手,最多也就是赦免本人前罪而已。

第三百九十三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

明军奇袭扬州之战,最终以累计歼灭满蒙兵四千人、汉军旗与汉奸新降军数千的战果,实现了完美收关。

扬州府地界上的清军总数,当然远不止这么点,但剩下的都是原刘良佐、许定国麾下的汉奸军,这些部队本就从贼不久,刘良佐又被杀了,麾下部将反正,普通士兵自然也是一股脑儿直接投了,响应了大明朝廷的号召。

可以说,当初因为福王之乱,被裹挟着当了汉奸的明军武装,如今只剩下许定国嫡系一部,以及李成栋一部还在坚持当汉奸,剩下的不是被杀,就是重新反正归还朝廷了。

明军能打得这么顺利,一方面是曹变蛟、黄得功两路穿插合围迅猛,确实打得好。

郑成功随后运来火炮助战攻城,也功不可没——而且郑成功的功劳还不止于此,有细心的看官一定会发现,扬州攻城战时,郑成功比黄得功曹变蛟晚来了一天多。

这一天多的时间差,郑成功当然也没闲着,他其实就是带着大明水师,在长江江面上截杀此前被刘良佐派去给多铎运输物资和援军的孔庭训部。

在有内应通报孔庭训渡江时间、地点情报的情况下,后续的水面战斗部分实在是没什么可多说的。有郑成功这种一代水军神将出手,布好口袋等着孔有德的儿子往里钻,这还能有悬念?

孔庭训的死状自然是惨得不能再惨,也算是提前帮孔有德先绝了后(上一章有书友质疑孔有德无后。说明一下,孔有德有儿子,历史上只是他和其他家人都一起在桂林被杀灭门了。只有女儿孔四贞当时不在桂林,才没被李定国杀。)

而孔庭训带去的那部分扬州清军水兵和物资船队,自然也是被杀的被杀,物资能缴获的都缴获。

古代战争,船只没那么容易被击沉,基本上只有火药船发生殉爆或者自爆才几乎必沉。所以扬州清军为多铎送去的补给物资,除了那些火药船损失较大,其他基本上都是投降或者把人杀干净、把物资抢了。

这等于是把过去大半个月,清军从后方筹措集结到扬州、为征服江南而搞的军事战略储备,直接大半便宜了朱树人。着实算是大功一件。

但扬州战役的核心首功,众将都毫无疑问心悦诚服,认为应该属于国姓爷的运筹帷幄、英明神武指挥。

那反复横跳把敌人玩弄于股掌之中的诈术,那利用长江两岸信息断绝反复欺骗乱敌军心,瓦解敌人抵抗意志的妙招,才是最决定性的因素。

当人心崩盘时,再强的物理战力也发挥不出来。

……

明军是腊月十五日初围的扬州城,十六日傍晚便破了城,随后一直肃清残敌抓捕敌军藏匿逃兵花了几日,十八日城内零星战斗才渐渐平息。

十九日一早,扬州城内的曹变蛟部便开始重新渡江南撤,准备参加即将开始的对多铎的最终野战决战。

而黄得功部则被留下了一部分,分兵协助防守扬州城,以阻止清军可能出现的反攻。

郑成功的水师也被分出了一部分,从南岸的金山寺移镇北岸的瓜州渡,帮忙占住这个要害的码头小岛,与扬州城内的黄得功部守城军互为犄角呼应。

对于朱树人的这个部署,他麾下大多数的将领们自然都不会有想法。

国姓爷已经带大家打了那么多大胜仗了,这威信早已如日中天。简直比当年南宋后期、贾似道在鄂州击退忽必烈时还权威。

不过,跟随他最久的左子雄,因为对朱树人麾下其他故旧老人都比较了解,还是私下里劝说:

“部堂大人,我观众将都是担心阎应元不能持久,所以扬州之战刚打完,就急着对多铎最后一战。

但你我都是了解阎应元能耐的,他战前还得了不少火器补给,以他的守城之能,再多守一个月都绝无问题。就算部堂要在年内诛杀多铎,如今也还剩十几天呢。

曹将军的骑兵往返渡江两次,战斗三日,多歇息三五天,说不定就能多恢复一两成战力,还能让多铎愈发疲敝,何不再缓缓?”

朱树人平时是一贯力排众议,主张拖延消耗的,此时却一反常态:

“从江南局部的军事角度考虑,确实再多拖几日也没什么成本,敌我战力也能彼消此长,状态恢复得更好。

但是,自从扬州那边雷霆得手后,我们再看问题,就不能只看江南一隅了,要学会眼观天下——试想,扬州失守之前,江北清军就算有人怀疑多铎在江南、消息断绝半月有余,是否会进展不利,但他们也绝不会大胆到揣测多铎有覆亡的风险。

而且,人心都是趋利避害的,以扬州刘良佐、淮安孔有德等人原本的脾性,纵然暂时与多铎失去联系,他们也会先捂盖子、对北方隐瞒真实情况。希望战局能自行好转,如此他们也可以避免被清廷责罚,对仕途有利。”

左子雄脑子从来不往这些官场龌龊上想,他就是个纯粹的军人,哪怕这几年刻苦学习,军事谋略有所长进,但政治上的谋略依然是一窍不通。

朱树人从政治角度如此分析,立刻就让他豁然开朗,果然还是国姓爷看得高远。

朱树人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继续说道:“如今,扬州失守,刘良佐被杀,淮南清军再想捂盖子,便绝对不可能了,哪怕他们再惧怕多尔衮,现在也要尽快报忧。

如此,我们必须提防清廷从河北进一步调兵过来增援,更快一点的话,淮西河南阿济格部也会被抽调。

如今我只留黄得功的一小半兵力,加上郑成功,防守扬州府。他们挡住凤阳尼堪、淮安孔有德是绰绰有余的,但要想挡住清军从河北河南新调来的大批精锐援军,就难了。

所以,我们要在河北河南清军主力抵达淮安前,就把多铎的首级拿到!一旦到时候清军援军知道多铎已死,他们拼死救援的决心也就会受到重创,不至于不惜代价跟我们玩命。

而且只要让他们知道江南清军已经彻底覆灭,清廷高层自然也会冷静下来,重新评估敌我实力对比,如此,我们才可以以战止战,得到休整消化战果的时间。”

最后这半段话,朱树人已经不只是说给左子雄听的了,也顺带着说给其他几个刚刚进来请示部署的将领们一起听,也算是一半解释一半战争动员,让大家都意识到快速解决多铎的政治意义。

“部堂大人果然神算,经部堂如此剖析,我等才知速灭多铎,竟有如此重大的额外意义。确实,咱要跟清廷抢时间!

不能让他们从后方调来救援多铎的大军赶到江北发起总攻!要在这之前就灭了多铎!顺带也是灭了新援清军的威风士气,让他们白白跑个空趟!”

众将统一思想后,战意自然更为爆棚,各部都紧锣密鼓准备起来,从思想到物质,都做好了最终决战的部署和准备。

……

朱树人对敌人反应速度的估算,还真就非常精准。

如前所述,扬州城十六日城破,城池被围前其实刘良佐就给尼堪和孔有德送信了。

不过当时尼堪和孔有德还没有觉得事态严重到需要请示朝廷的程度,他们依然觉得靠着两淮地区的清军,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曹变蛟的渡江,在他们眼里,也还被定性为明军的一拨试探性偷袭,说不定明军只是想来扰乱江北、捞一票就走,打打海盗战。

要是把一场海盗战就直接当成大威胁上报多尔衮,最后却发现闹了个乌龙,那对于他们的仕途升迁可是大大的利空,谁也不想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然而,这种轻视,最终随着两天半之后、孔有德的援军抵达淮扬之间的高邮县时,被彻底更正了。

腊月十七下午,孔有德援军行军到高邮湖畔,眼看无法继续连夜赶到扬州,就想先进高邮县驻扎休息一夜,免去野外扎营之苦。

结果就在进入高邮县不久,扬州失守的消息,也陆陆续续传来了,孔有德确认再三无误,才知道事情真的大条了。

而且,逃回来的败兵带来的消息中,还有很多满天飞真假难辨的谣言。比如朱树人让曹变蛟喊话的“江南战役已经结束,多铎已经被明军所杀,江南清军全军覆没”之类的话,也都被扬州清军溃兵带了出来。

孔有德在扬州失守的铁证面前,再加上这许多利空叠加,简直一时被吓懵逼了,再也不敢思考仕途前途问题,眼下他只想保命稳住局面。

“快!六百里加急!不,八百里加急!立刻向京城报急!等等!光向京城报急还不够,再派一路加急,去淮西河南找英亲王!英亲王离得近,说不定能弃攻南阳分兵来救!”

为了防止信使半路出意外或者被截杀,孔有德还不惜马力,往每个方向都派出了三个信使,这样就算有使者出了意外,剩下的也能把信送到。

信使连夜出发,两天后的腊月十九日傍晚,就送到了西边的阿济格手上。

又过了一天多,腊月二十一日凌晨,就送到了北京城。当天一早卯时三刻,多尔衮刚起来准备办公,就得到了十五弟危急的消息。

第三百九十四章 准备万全,对多铎的最后一战

收到十五弟率军深入江南后,终因冒进、助战水师覆灭,而被重重围困、生死不知的噩耗,多尔衮自然是非常震惊的。

当时他正在用早膳,震惊得筷子都掉地上了。

“什么?这不可能,十五弟可是带了三个旗的主力,还有汉蒙军助战,他手头的兵马,可是占到了朝廷全部兵力的三成啊!”

多尔衮根本无法想象,素来战无不胜的他大清,居然还能有如此规模的雄师,被那些懦弱不武的南蛮子围困得难以脱身。

此时此刻,来负责帮多尔衮参谋军机的,乃是降臣洪承畴,洪承畴不无忧虑地说:

“王爷,孔有德与尼堪贝勒确实不知道豫亲王的近况,但明军能在江南跟豫亲王交战的同时,还分兵偷袭反攻江北,形势之严峻可见一斑呐!

或许豫亲王确实英勇无敌,哪怕没了水师助战,他数万铁骑依然能搅得江南一片稀烂,但他至今无法突破江防送回消息,也是实情。

说明明军至少坚壁清野做得非常成功,哪怕有府县被我天兵攻克,他们也能在城破之前撤走战船,或是烧毁战船,这才让豫亲王哪怕得地不少,也暂时无法筹出战船北渡联络。”

洪承畴这番话,也是尽量往好处想了,也是在给多铎脸上贴金,顺便给多尔衮一些台阶下。众所周知,多尔衮和他几个同胞兄弟,还是多铎的关系最好,这点还是要文过饰非的。

若非如此,多尔衮也不至于把规模最大的一支出征军队,交给多铎了。

好在多尔衮也是知道轻重的,他很快缓过神来,意识到眼下面子不面子的不重要,关键是立刻发兵增援。

“如今北直隶、山东还有多少兵马可以调遣?让左近的兵马立刻去淮扬,就算缺船渡江,至少先收复扬州,把敢重回江北的明军彻底碾碎!这样多少能吸引消耗一些明军兵力,为十五弟争取时间突围。

然后,让各部尽快设法以小股快船冒死南渡,跟十五弟取得联络。他这人也是,就算暂时打不过明军水师,在江南设法派小船回来联络也好,难道真就围得如此严密、数百里江面连一叶扁舟都偷过不得?”

洪承畴一一应诺,记下摄政王的指导思想,然后才慢慢细化筹划,回禀道:

“北直隶兵马南下,怕是迁延日久。恳请王爷准许各部换防,让山东的朝廷在旗兵马,包括汉蒙军旗一律南下淮南增援豫亲王。

我北直隶兵马,再逐步接防山东兵马南下后空虚的防区,如此,可多争取十余日的整备、行军时间。

上一篇:影帝他不想当太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