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 第149章

作者:浙东匹夫

田贵妃死后,崇祯辍朝三日,大病一场,八月份才稍稍缓过来,随后才有点回心转意,允许周皇后侍疾。

周皇后也不贪欢宠,她知道自己已经年老色衰,能够在皇帝身边多露露脸,侍奉汤药,她就很满足了。

说句题外话,历史上,田贵妃死后,田贵妃的父亲,外戚田弘遇为了维持家族在宫内的影响,在当年年底就广为搜罗美女,想送进宫中取代女儿原先的地位、得到皇帝宠幸,这才找到了陈圆圆。

当然如今这一切早就被沈树人的蝴蝶效应彻底搅碎了。陈圆圆已经被沈树人收入后宅长达两年半,什么花样都玩遍了。

周皇后来到文华殿时,本想直入内殿,不过却在门口遇到了崇祯的心腹宦官王承恩。周皇后好奇,便问道:“王大伴何以在此?莫非陛下又熟睡了么?”

王承恩见是皇后,连忙行过礼,这才说道:“娘娘来得正好,陛下刚刚倦怠,又睡过去了,奴婢本不敢打搅。

不过兵部陈尚书送来了湖广杨阁老的‘遗表’,杨阁老似是已病在危笃,但这表的内容,却着实是捷报,陈说安庐巡抚沈树人击溃张献忠。

斩杀张献忠旗下伪都督王尚礼、张化龙、马维兴,歼敌数万,光复长沙、衡州,生擒降将尹先民、何一德。

还另有被俘贼将回报,说张献忠本人也在衡州之战中,为官军火器伤及颜面,容貌尽毁、削去一耳,更受铅毒,这都是大喜之事呐。奴婢故而踌躇,不知当不当惊扰圣驾通报……”

周皇后神色一喜,随后又是眉头一皱,先摆了个姿态:“王大伴,说过多少次了!本宫不过一介女流,后宫不得干政,外朝之事,以后就别提起了!”

贤后的姿态摆完之后,周皇后又换了副稍稍和蔼的脸色:“不过这次就算了,本宫太了解陛下了,这般睡在御案上,如何能得安稳?半夜醒了,怕是又要自责少处理了政务,最后还得折腾。

不如喊起来把这喜报说了,陛下一高兴,倒能放下政务,安安稳稳回寝宫睡一整夜。本宫先进去送汤药,叫醒之后,你再说正事儿吧。”

周皇后太了解崇祯了,知道丈夫这样提心吊胆也睡不好,不如给他一个喜讯,让他爽几天。

而有了喜报加持之后,周皇后连走路的姿势都硬气了,款款大方地踱进内殿,亲手抚摸了一下丈夫的额头,看丈夫身体微动,这才轻声细语地说:

“陛下若是乏了,便回寝宫歇吧,在这也不舒坦。国事操劳,更要保重龙体。来,先喝了这碗药膳宁宁神,田家妹子在天之灵,一定也希望陛下永远康泰。”

崇祯迷迷糊糊之间,下意识张嘴,周皇后已经亲手拿着银挑子喂了他一口,温润暖意入喉,崇祯才愈发清醒了些。

他对周皇后同样太了解了,看她眉目含春,很有底气,一点也不怕他被吵醒而发怒,便试探着问:“莫非是又有什么好消息了?急于让朕知道?”

周皇后心中一凛,她也没想到丈夫居然反应这么快,或者说老夫老妻彼此太熟悉对方的做派了,居然就被看穿了。

周皇后连忙忸怩娇羞:“哪有,不过刚才倒是看到王大伴在殿外候着,不敢惊扰,说是有捷报,臣妾也不懂外朝的事儿,就没细问。陛下有精力,喊进来问问也成,若是乏了,直接回去歇着吧。”

崇祯也不点破,老夫老妻,稍微打听一两句战况,也算不得干政,于是他就轻轻揭过,喊了王承恩近前,问起正事儿。

王承恩口风很严,略过刚才和周皇后的对答,只字不提,只是简明扼要把杨嗣昌的遗表内容说了。

崇祯听着,瞳孔忽然就缩放了几下,双手也如枯瘦的鸡爪子一般佝偻地伸出:“速速拿来朕看!兵部有核验过么?”

王承恩连忙又递上一个折子:“这是兵部陈尚书,刚才值夜时临时核验的战功。杨阁老的遗表,还随表送来了一些贼将的首级、一些俘虏,兵部都验过了。只是尹先民、何一德还未抵京。”

能送到崇祯这儿的奏折,当然不可能是随随便便就递进来的,各环节各有关负责部门都会层层查验,确保没有虚报,兵部陈新甲那边当然也熬夜加班了。

崇祯瞪大了眼睛仔仔细细看得分明,许久才合上被他揉得皱巴巴的奏折:“张献忠狗贼!你也有今天。可惜,可惜,沈树人怎么就没追击到底,趁着张献忠主力尽丧,一网打尽呢!为什么要撤兵北返!”

王承恩等人在旁,听皇帝只顾着惋惜感慨,也就只能干着急,不好帮着外臣说话。

倒是周皇后没有勾结外臣的可能性,她见皇帝心情没有彻底舒坦,便小心地说:“陛下,地方督抚撤兵,总该另有任用调动?杨阁老没写么?”

崇祯又仔细看了看,才从后续那些跟捷报无关的文字里,找到了几条理由:“……原来沈树人也是早就跟杨嗣昌约定了,击退张献忠后要抽兵对付李自成,那真是可惜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河南战局如此糜烂,朕要是在襄阳,绝对会让河南百姓再忍一忍、让沈树人把张献忠彻底赶尽杀绝、先灭一家再说……”

旁边无论周皇后还是王承恩,听了这话都不敢吱声,暗忖:明明逼着杨嗣昌孙传庭不惜一切代价集中一切兵力、加紧围攻李自成解救河南,就是您之前下的旨意……

怎么到头来,听说张献忠有被追杀斩首的机会,就忽然听一出是一出了?

崇祯感觉到氛围有些冷场,也回忆起确实是自己朝令夕改了,连忙吩咐下去:“罢了,看在杨嗣昌遗表情真意切,也总算有些微功挽回前过,就准他所请吧。

方孔炤被下狱后,湖广确实也乱不得,急需一人顶上去。沈树人既有大破张献忠、光复三府、连斩三伪督的功劳,就让他改任湖广巡抚。然仍如前兼抚信阳、九江、安庐池太。具体过几日朝会的时候,再跟周延儒、陈新甲商议后,再明发天下吧。

这沈树人,真是我大明的擎天巨擘,忠义楷模啊。希望他升迁之后,能帮着杨嗣昌挽回颓势,遏制李自成东进南下吧。”

沈树人的官职名称虽定为湖广巡抚,但可以兼抚相邻三省与湖广接壤的六个府、都是位于大别山区周边一圈的险要贫穷之地。

第二百三十六章 阁老之明鉴,过于张苍。陛下之仁德,不亚汉文帝

因为沈树人带来的捷报,崇祯当晚心情大好,也就不再用假装勤政来惩罚自己、而是神清气爽直接回后宫歇息,非常理直气壮。

崇祯这人的勤政,虽然有七八成是真的,但毕竟还有那么两三成,是因为施政成绩太差,而不得不用勤政来麻痹自己,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

就好比一个差生,已经考得很差了,再不好好学习熬夜,良心都会过意不去,觉得自己是个人渣。

但也正因如此,当他某天忽然考了个高分、觉得成了优等生,当然要好好奖励自己,想玩就玩、想睡就睡!

自从田贵妃死后,崇祯这一个半月本来就在伤心和禁欲中度过,现在有了喜报,当然要趁机发泄一下。

回到寝宫之后,周皇后原本还想服侍他安安分分睡下,谁知崇祯忽然来了性致。

周皇后又羞又喜,嘴上却还只能摆出贤后的口吻劝道:“陛下连日操劳国事,还是保养龙体为上,臣妾并不图枕席之欢……”

“让你伺候就好好伺候,朕难得想要,别扫兴!”崇祯板着脸只训了一句,就让周皇后半推半就没再吭声。

次日一早,崇祯自然是操劳过度,起晚了,好在不是朝议的日子,也没什么大不了。

而周皇后仗着先醒,回味着昨晚的收获,忽然心生一计。穿戴整齐之后,就借故招来王承恩,酝酿了一下借口,款款说道:

“以后外朝再有沈树人的捷报、喜报,传达给陛下之前,也知会本宫一声——放心,本宫不想干政,只是关心陛下心情……”

王承恩当然也知道,这种事情并不违背祖制,娘娘又没打算对政务指手画脚,只是知道一下而已。

何况,田贵妃才刚死一个多月,此前因为田贵妃受宠,王承恩也不得不对后宫几个娘娘都比较巴结,现在正需要向皇后示好。

于是他心领神会地低声说:“娘娘不必解释,其实……田贵妃在日,也曾打探沈巡抚捷报、喜报,让老奴有沈巡抚的消息,就先知会一声……”

周皇后心中一凛,牙齿不由自主咬了一下。

那个狐狸精!原来她早就学会这一招了!她早就知道,凡是有沈树人送来的消息,肯定是喜报,当晚皇帝肯定会心情大悦,然后就……

原来这已经是崇祯后宫,一个公开的秘密了。凡是崇祯的妃子,谁不想在皇帝得到沈抚台捷报喜讯时,刚好恰巧出现在皇帝身边,成为皇帝发泄愉悦的对象呢。

周皇后内心忍不住懊悔:“这沈树人也太年轻不懂事了,会不会做官?明明立了那么多功劳,为大明做了这么多事情,怎么就学不会在陛下面前多吹嘘讨好几次呢?

要是一件大功劳,拆分成三五次汇报,光复常德报一次,光复长沙再报一次,光复衡州再报一次……那就能让陛下开心三回了,可惜了。

以后得多关注一下这沈树人的消息,只要有好事儿,就在陛下耳边多提提,也让陛下多圣心愉悦几次。”

周皇后为了自己受用,竟不知不觉想到以后要多帮沈树人说好话,这也是一种共赢,毕竟谁不希望皇帝心情好呢。

周皇后并不知道,她美滋滋幻想的机会,很快就会到来。

而崇祯因为狂欢一夜,早上起晚了,荒怠了政务,还有点内疚,好在是当天没有朝会。

他也算知错就改,此后两天都没有再近女色,晚上也很早就休息了,到了有正式朝会的日子,更是一早卯时正就起来了。

……

九月初六,清晨。

正式朝议的日子,满朝在京文武,当然都不敢怠慢。全都一早就起,最晚也不会晚于卯时初刻。

吏部尚书、内阁首辅周延儒也不例外,提前在府上侍女的伺候下,穿戴整齐,准备出门上车。

而对于今天朝议上要讨论的几个问题,他心里大致也有点数。

昨天陈新甲已经跟他通过气了,周延儒也知道杨嗣昌的遗表上写了些什么,也了解湖广最近反攻张献忠的胜利、和各场战役的功劳、斩获。

陛下估计会正式讨论新一任湖广巡抚的人选,以及对沈树人的赏赐。

除此之外,当然还会有一些其他议题,不过都没这个事儿大。

周延儒刚刚收拾齐整,门口忽然有个管事进来通报:“老爷,门外有访客求见,拿的是安庐巡抚沈树人的帖子,还说有湖广战事的内幕冤情申诉。”

周延儒乍一听,眉头就骤得很深,差点儿想开口训斥管家。不过听到沈树人三字后,还是忍住了,他知道肯定是跟今天要讨论的正事儿有关联。

而且沈家人出手阔绰,周延儒略有深意地看了自己的管家一眼,估摸着这厮肯定也是拿了不少好处,才这么急着帮忙通传的吧。

“先伺候咱上轿!让他们一路跟着轿子边走边说!天色这么早,城门都没开呢,总不可能是一早进的城吧!若是昨晚进的城,怎不当时就求见!也是个办事不靠谱的!”

周延儒还要上朝呢,也怕耽误事儿,当然不会单独抽出时间坐下来说。

管家应承了,这就出去安排。

几分钟后,周延儒就施施然地出门上轿。走到轿边时,就看到几个头戴束发巾、身着素色书生袍服的年轻人,拉着马辔恭敬侍立在轿旁。

周延儒年高眼花,加上四更半的天色,还非常昏暗,他也看不清楚对方容貌,只当是沈树人派来的普通信使,没当回事。

而对方见了他,立刻手持折扇,以扇骨托着一份信笺,拱手下拜:

“小女方子翎,见过周阁老。家父乃原湖广巡抚,因张献忠陷长沙而获罪,然此战始末另有隐情,其中细节,已在家兄这封陈情函中备述。

小女子久闻阁老正直高义之名播于天下,恳请阁老明镜高悬、存亡继绝,小女子全家俱感大德。”

周延儒身形略微顿挫,听了这婉转之声,讶然回首,凝神细看,这才注意到对方形貌,果是一个妙龄女子。

周延儒回忆了一下,不由问道:“你是方孔炤的女儿?那你兄长是……他为何不亲自申诉?反让你一介女子抛头露面?岂不是有违孝道?”

方子翎恭敬应答:“正是,家兄乃武昌知府方以智,他原本也想亲自辞官、进京为父申冤。

然武昌乃湖广军备重镇,至此军务倥偬之秋,沈抚台方南平张献忠、又蒙杨阁老急招,调兵北击李自成,后方军需日费万机,家兄不得不以国事为重,不敢以私废公。却非贪慕富贵、恋栈不去。

小女虽才疏学浅,窃慕缇萦救父之古义。且闻阁老之明鉴,过于张苍,今上之仁德,不亚汉文。纵小女口拙,词不达意,有阁老主持,定能拨乱反正。”

方子翎说这些话的时候,也是有些不适的,但她也只能如此。

她提到的张苍,是汉初一位丞相,也以清静无为著称,汉文帝因缇萦事件提议废除肉刑时,就是丞相张苍负责带领群臣议定。

她说周延儒的明鉴过于张苍,又把崇祯比作汉文帝,这样的高帽一戴,还说得如此言辞恳切,周延儒都有点不好意思不帮她做主了。

周延儒只好点点头,先接过了信,自言自语道:“方孔炤生了个好女儿啊,方以智是忙着帮沈树人办差,难怪你能拿到沈家的拜帖了。你先跟着吧,待老夫看了信再说。”

沈树人跟他的合作很深,每年会给他家十几万两织机生意分红那种,属于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加上沈树人地方实权派的身份,但凡拿着沈家拜帖来,周延儒都还是给面子接待的。

方子翎也点到即止,亲手帮周延儒把轿子一侧窗洞的帘子打起、挂在钩上,然后才跟侍女上马鞍辔而行,跟在轿窗边,以备周延儒随时盘问。

周延儒在轿中坐定,拆开方以智书信的火漆印,就凑到方子翎掀开的窗洞处,借着天光快速浏览起来。

方以智的信写得来龙去脉很清晰,毕竟是两榜进士,文笔绝对差不了,言辞也很是恳切。周延儒很快就看明白了,又问道:

“事情老夫已经知道了。对了,你们是何时进的城?”

方子翎:“昨夜关城门之前进的城。”

周延儒:“那为何昨夜不来府上求见?如今如此紧迫,若是老夫无暇处置呢?”

方子翎感激道:“昨夜初到京城,一时人生地不熟,找到阁老府邸时,已是深夜,唯恐搅扰阁老歇息。何况小女子所求,事无不可对人言,并非求人徇私,实不敢夤夜拜访损害阁老清誉。

另外,小女子昨夜到京,还需要先查访情况,摸清与此冤情相涉的尹先民、何一德等贼是否有押解到京。否则仓促来见阁老,却连人证近况都未搞清,岂不是耽误阁老时间。”

周延儒一愣,这才想起方以智信中提到的人证,连忙问:“这么说,你现在已经查清尹先民、何一德行程了?”

方子翎应声答道:“确已查明,沈抚台派兵押解的尹先民、何一德昨日就已到京,然因他们原先为朝廷将领,且尚未立案,所以兵部职方司与刑部还在推诿,尚未确定由谁受理,如今暂时押在兵部。”

周延儒听了,愈发对这个小姑娘挺满意。看样子她办事还很利索,都是把案子做好了喂到上官嘴边,直接开吃就行。

这种什么事情都打探清楚,再找大领导汇报的办事员,还不用耽误领导晚上休息时间,谁都会觉得用起来轻松。

周延儒已经敏锐地注意到,今天这事儿利用好了,又能敲打敲打刑部那边的人,至少问刑部尚书徐石麒一个御下不严、推诿塞责。

朝中重臣、封疆大吏有冤案,送来涉案降贼罪将,居然因为他们罪行还不明确、原先没有接到通知立案,就先放在兵部自查?刑部要是都这么办事儿,以后各部护犊子的事情不就越来越多了?

想到这儿,周延儒对于帮方子翎和方孔炤出头,又多了几分动机,毕竟他也可以借机作筏、趁此整顿一下其他部的办事效率。

他又问了方子翎一些要害关键,包括长沙等几场战役的始末,方子翎也对答如流,显然是出发之前问沈树人和方以智充分做过功课。

周延儒听了内心不由啧啧称奇,一个封疆大吏家的闺阁女子,读过书有文采,这并不稀奇,

不过连军事、地理上的事儿都能说清楚,还不用看地图,足见此女读书不少,而且涉猎广博。

这是大实话,别说是明末的闺阁小姐了,便是21世纪的新女性,还有很多是离了地图就是两眼一抹黑、脑子里什么地理常识都没有的。

周延儒在心中默默整理了一下腹稿,已经想好朝会上要如何伺机提起这事儿了。

第二百三十七章 二分天下

周延儒对湖广战局的内幕细节,有了第一手的了解后,上朝时自然能准备充分,有的放矢。

不过他也不会鲁莽,他知道方孔炤的案子只能算是小事。今天朝议的主题,肯定还是对湖广诸将和督抚的总体奖惩,他完全不用急着一上来就提。

随着时间到点,众臣依次而入,崇祯也在王承恩的搀扶下践祚而上,垂拱端坐,朝议正式开始。

崇祯也不含糊,一开场,就直接向周延儒、陈新甲提了前天看的杨嗣昌遗表,让众人议议。

“诸卿,杨嗣昌有表,言及湖广战事斩获、光复州府、重创张献忠。其中功过赏罚,大家都议一议。陈新甲,你最了解情况,跟大伙儿先转述一下。”

朝臣当中,陈新甲是最早知道对张献忠作战的大胜的,所以他也是精神抖擞,当着众多同僚的面,把湖广最新战况转述了一遍。

说的时候,他也是满面红光,精神抖擞,与有荣焉,把杨嗣昌奏表中每一个细节,都毫不遗漏地描绘了一番。

似乎这件大功,连他这个兵部尚书也有份儿似的——虽然严格来说,兵部尚书还确实有份,至少有统筹调度、选贤任将之功。

上一篇:影帝他不想当太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