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请留步 第172章

作者:携剑远行

刘益守突然来了精神。

“哦,对了,门外的京观,天亮就撤了吧,怪渗人的。”想起那个梦,刘益守忍不住一阵恶寒。

两人来到府衙大牢,果不其然,这里的狱卒都换成了自己麾下的军士。于谨已经带人全面接管了城防,至于那些守城的郡兵,直接遣散回家了。

刑讯室里的木桩上,绑着一排人,只是嘴巴被堵住防止他们串供和咬舌自尽,并未遭受到严刑拷打。王伟觉得,刘益守是个聪明,而且知道自己很聪明的人。有时候下属把事情做完了,他反而会有点不舒服。

人总是需要在不断的成功之中实现人格塑造嘛。

有时候让主公“表现一番”,也是做臣子的技巧。

“这位是?”

刘益守指着最左边一个中年汉子问道,此人他有点印象,宴席的时候有过一面之缘。不过对方很是低调,并不在起哄的那些人里面。

真是验证了那句古话:会咬人的狗不叫。

“这是济南宁氏,名叫……”

“可以了,将死之人,还不值得我知道姓名。”

刘益守摆摆手,把王伟要说的话直接堵喉咙里了。

所有被绑在柱子上的人,全都面色大变!

他略有些嫌弃的拉开宁氏某人嘴上的破布,那人大声喊道:“刘将军,我说,我什么都说!求你饶我一命!”

刘益守看了王伟二人一眼,那表情似乎是在说:就这?

好歹你也挣扎一下吧。怎么能这么快就屈服呢?

“可是,我不想你告诉我啊,私通邢杲这种事情,无所谓啦。你也看到了,我想掌控济南郡,所以就需要一些人来祭旗,震慑宵小。恰好呢,你们又跳出来了,那就不好意思了啊。”

刘益守对王伟说道:“带下去,明日斩首。三服以内的亲眷,男的杀无赦,女的嘛,军中将士没婆娘的挺多,看看哪些人想要吧。”

这么简单粗暴?

“刘都督!在下这就遣散自家郡兵,将自家田产分给佃户,只求都督饶过我一家老小。”

绑在柱子上的宁氏某男大声喊道,听语气似乎是家主。

“王伟,来给他松绑。”

刘益守笑着拍了拍那人肩膀上并不存在的尘土说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是也不是?”

“是啊是啊,都督高义,都督高义!”

宁氏的头都要点掉了。

“去府衙大堂等我,私通邢杲的事情,要好好跟我交待清楚哦。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明白?”

“明白明白,在下十分明白!谢都督大恩,谢都督大恩!”

已经松绑的宁氏,大概是因为捆得时间长了,竟然直接跪下求饶谢恩。

王伟一脸呆滞,完全不明白,这些世家中人,为何骨头能软成这样。为何刚才自己带人将他们逮捕的时候,一个个的都还很硬气,结果刘益守来了以后,反而这幅样子?

“带下去吧,不用为难他了,打一顿也没意思不是么?”

刘益守走到第二个跟前,把嘴上的破布扯了下来,“恍然大悟”道:“噢?是你啊,你不是说要我去找邢杲的晦气,不要来找你们么?”

“都督,请饶过在下,在下愿意遣散郡兵和佃户,交出家中田产,归隐山林。”

他算是看出来了,刘益守根本就不在乎济南郡的人跟邢杲有什么勾结,或者说不怕他们折腾。这位刘都督的目标,从来都只有掌控郡兵,掌控济南郡的世家。

“既然你这么识趣,也跟刚才那位一样,去府衙大堂等我吧。王伟,给他松绑。”

又放了一个,刘益守意兴阑珊的对王伟说道:“问问他们愿不愿意遣散郡兵,交出家中田产,愿意的话就让他们去府衙大堂,不愿意的话,那就按尔朱荣那边的规矩办吧。”

说完,他走出这阴暗潮湿的地牢,来到历城的大街上。不一会,王伟也走了出来,无声叹息。

“审完了?”

“没什么好审的啊,一个个骨头软得跟什么一样。”

王伟说着才明悟过来,刘益守或许早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

“济南郡地头蛇势力强大,他们暂时屈服,等我们走了以后,那些佃户们虽然得到了田地,却又会很快失去,如果没有官府来给他们撑腰的话。”

刘益守看着满天星斗,想到了很多事情。

自耕农和皇帝,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关系。自耕农纳税,而世家则利用各种朝廷规则漏洞,逃避徭役,逃避赋税,自成体系。

然而皇帝要治理地方,限于古代的技术条件,那只能依靠世家。秦朝之所以会垮得那么快,就是因为当时的郡县制太过于“先进”,将皇权与人力财力,都空前集中于皇帝手里。

这就好比说一个公司只有一个老板,其他人全部都是打工仔一点股份也没有,那么这些打工仔,在公司出事的时候,又有多少忠心可言呢?这就是没有世家豪强的坏处。

而另一个例子北魏的由乱到治,是成于孝文帝与北方世家达成妥协。它的由治到乱,亦是败于世家势力做大,导致民不聊生。

一体两面,成败转眼之间而已。

“从刚才那些人的表现看来,邢杲应该已经得手了。济南郡的郡兵,不会再回来了,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件好事,当然,也是一件坏事。”

内部被渗透成筛子了,济南郡郡兵的一举一动,自然也在邢杲的监视之中,最后会发生什么,显而易见。

当然,刘益守能伏击邢杲成功,也正是因为他并非济南郡的势力,所以属于邢杲的“情报黑洞”。正是邢杲过于相信济南郡那边传来的消息,才会在最关键的地方失了分寸。

总之,这个人还是挺厉害的,刘益守上次赢得很是侥幸。

“给元子攸写一封奏折,就说青徐之地,官府已经荡然无存,由我这边的青徐行台,来暂管政务,统一调配物资对抗邢杲。”

“主公是想调节自耕农的税赋么?”

王伟好像明白刘益守的思路了。

“没错,济南郡世家为了收买佃户,把田租定得比朝廷还低,当然,这也是林太守当初弄出来的,官府收租八成,岂有此理!

我们把田租调整回来,自己有田的好处,就会显现出来了。那些世家掌控的佃户,还有郡兵,看似铁板一块,实则不堪一击!”

原来破局的点在这里!

王伟点点头道:“这事在下会办好的。”

“还有,邢杲带着河北流民南下欺压本地人,可是这些济南郡世家中人却有很多愿意跟他合作,你可知为何?”

刘益守问了王伟一个不好回答,或者说他没有想过的问题。

“事情啊,没有一成不变的,邢杲也是一样。河北葛荣已灭,土地丰饶又百废待兴。还愿意南下跟着邢杲的人,已经不多了。”

刘益守看着天上的星辰感慨说道。

河北之乱持续几年,人口锐减,土地问题已经不再突出。现在葛荣已灭,河北大定。当地世家为了恢复生产,也会稍稍减少一些剥削压迫。

这时候,还有多少人愿意听邢杲忽悠,当流民南下青徐呢?

“主公是说,邢杲也可能转换策略,以争取青徐本地世家为主,取悦流民为辅?”

“正是如此,所以我不能像是对东平郡世家一样,收拾济南郡这边的世家,因为敌人也改变了策略。

我听闻李元忠和封隆之的人马已经到了青徐,是时候跟他们联络一下,协同作战了。”

王伟想了想,从怀里摸出一封信,交给刘益守道:“元子攸,写信让主公带着我们回洛阳宿卫,卑职感觉青徐之行已然顺风顺水,不可朝令夕改,又担忧元娘子念叨,就没有拿出来给主公看。”

元子攸让自己带兵回洛阳?

刘益守忍不住反问道:“他这是吃多了么?”

第176章 霸王回马枪(上)

济南郡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奇特的。那些世家玩的把戏,战国时田氏代齐就玩烂了,不过是“小斗进大斗出”的游戏而已。

当初田氏为了收买人心,为取代齐国姜氏做舆论和民心准备,于是借给农户的粮食,用大斗称,农户还粮食的时候,就用小斗称。一来一回,借粮食的农户自然得利不少。

于是田氏便有了“乐善好施”的名声,顺便还用借贷控制了不少农户。

济南郡世家玩的也一样,把佃户的租子弄得比自耕农还低,就是告诉自耕农,你们有田反而是累赘,不如卖给我们,给我们家当佃户,交得还少些。

这种鬼把戏不值一提。刘益守来到这里以后,很快接管了官府行政,并颁布新法,官府收租只收三成,佃户在自愿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将自己的田赎回来,新田将由官府负责发放。

田地的价格,由官府,也就是刘益守这边来定。当然,由于需要赎买的土地太多,顷刻间难以分配完全,所以踊跃参军的家庭,可以优先分配,先到先得。

一时间,本来对刘益守他们毫不感冒的济南郡穷苦人家,顿时开始踊跃参军,积极配合官府各项工作!同时,还有很多人自发的向刘益守他们提供情报。

比如说哪家私通了邢杲的,哪家准备背后搞事的,这年头谁都不傻,免费可以拿的好处,你拿着心里踏实么?

然而,当济南郡的事情顺利推进的时候,刘益守也遇到意料之中的烦恼。

历城府衙后院的书房里,刘益守皱着眉头,看着桌案上摆着的三封信,长叹一声。

第一封信是元子攸写来的求援信,上面说杨椿在睢阳大败于梁军主将陈庆之,损失了十万人马。现在洛阳前面顶用的就一道荥阳防线,能不能顶住,真是个大问题。所以希望刘益守带着本部人马宿卫洛阳。

第二封信是一份战报,刘益守派出的斥候,想跟带兵出征的林太守联系上,不过最后却找到了郡兵战斗过的战场,被废弃的梁邹城内,死尸遍地,恐怖异常。

于是他们便将战报带回,推测济南郡出征的郡兵已遭不测,全军覆没。

第三封信,则是今天刚刚收到的。李元忠和封隆之等人,一直在河北行军,从北面而来。他们现在屯兵黄河北岸的聊城,离碻磝城不远。

他们麾下的兵马只有两万,但都是精兵,而且是来自家乡的私人部曲,其中族人甚多,非常团结。

这封信估计是担心被人截获,所以具体的没有多说,只是说希望尽快回复,然后具体的作战计划,陈元康会来历城详谈。

很显然,青徐的局势已经恶化到要颠覆的程度,李元忠等人,根本没有跟刘益守耍套路的心思,现在不是说要不要联合作战,而是,如何联合起来作战,形成合力而不是被逐个击破!

“林太守果然完蛋了,这算是典型的本地户联手把外来户做掉了。”

刘益守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其中的关节,这招借刀杀人,世家中人一向都是玩得很开心的。丘林氏作为外来户,而且是跟着孝文帝一起南迁的鲜卑外来户,跟河北世家出身的邢杲,那是天生的不对付。

因为魏国失去执政合法性,那么林家也就会失去对于济南郡的掌控,这是邢杲开不起的价码,林源必须要跟邢杲硬扛!

但是济南郡的其他世家,在得知葛荣被灭以后,就知道邢杲不可能再继续他原来的那种接着河北的力来打压青徐的套路了,因为河北的流民,都随着葛荣的覆灭,而在本地安定下来。

他们已经不需要乔迁到青徐!

很多事情看起来偶然,实则里面有着难以分割的必然。

“要怎么选择,还真是伤脑筋啊。”

刘益守忍不住感慨了一下。

去洛阳当然是作死的行为,可是,这未尝不是一条“时间回溯”的路。因为一旦邢杲势大,哪怕自己联合李元忠也搞不定对方的时候,退回洛阳,反而是一条好的退路。

而且,将来邢杲迟早得跟北伐的陈庆之打起来。这是元子攸的命令,对内对外,都有交代。

只是这样刘益守觉得很不甘心。拿以后的未来换现在的一时安稳,哪怕是逼不得已的,也令人感觉扼腕叹息。

回到洛阳,难免会受到尔朱荣的控制,上贼船容易,下来就难了。

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呢?嗯,以元子攸的猖狂与无谋,他一定会异想天开的要把尔朱荣干掉,到时候能借力的还会是谁?

想想都让刘益守后背发凉。

可是这心眼比针尖还小的元子攸,你不理他也不行啊,万一这厮发了疯宣布东征青徐的这支军队为叛逆,后面就不好借题发挥了。

“先跟老康见一面再说吧,他当初给的那两百人,还真是非常顶用。”

刘益守将三封信收好,他脑子里有一个疯狂的想法,还不是很成熟,需要酝酿一下。如果赌赢了的话,就能改变青徐的战略局势。

……

一天之后,历城东面的博平城派人来报,说在乐盘山以东,发现邢杲军的踪迹。于是刘益守让韩贤带着敢死营为后队,让刚刚赶来历城的宇文泰,领着济南郡新招募的兵勇为前队,列阵于乐盘山到博平城之间的官道上,列厢车阵。

而他自己则是和于谨率领最精锐的人马埋伏于乐盘山山坡,与之随行的,还有刚刚被刘益守任命为济南郡太守的房象。

这一幕好似时空逆转,回到从前那一幕。稍有不同的是,山下领兵的人由前任太守变成了宇文泰和韩贤,山上领兵的人由房象变成了刘益守和于谨。

“济南郡的郡兵,颇为骁勇。更何况济南父老,很多子弟死于邢杲之手,此战我军必胜。”

刘益守看着山下,面无表情的说道。

房象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老神在在的于谨,找了个借口开溜。等他走了以后,于谨这才笑道:“没多久之前发生的战役,居然在同样的地点出现,邢杲这是在玩我们呢。”

可不就是故意派人过来“送”一场大胜么。

“之前那次,我一直不确定到底是林源很能打呢,还是邢杲故意放水。今日阵前都是没配合过的新兵,如果邢杲不能击败宇文泰和韩贤的话,那么我大概就能摸清楚他用兵的思路了。”

明知道这条路不好走,很容易中埋伏,还故意走这条路,刘益守觉得,邢杲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只是他肯定不知道,上一次战斗,自己跟于谨二人全程观摩了一遍。

战斗终于开始,邢杲军突得很凶,一度冲破了厢车阵,造成了大缺口。但后继乏力,冲在前面的人渐渐被韩贤的敢死营顶了回来,双方拼杀开始陷入焦灼,战线居然稳固了下来。接着就是邢杲军去突袭博平城……

乐盘山的山坡上,刘益守和于谨二人面面相觑,虽然是意料之中的结局,但邢杲玩得实在是太假了,简直令人无言以对。

“你看,跟上次一模一样。按游戏规则,我们现在应该发动伏兵了,然后这些人就被打得大败,一路败退。然后我们就获得了出济南郡的信心,将来会适当的出击,然后……没有然后了。”

刘益守摇了摇头,怎么说呢,再好的套路,一旦被识破,也就那样了。

“下令总攻吧,不陪他玩了。”

上一篇:智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