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263章

作者:庄不周

黄猗笑道:“正是,使君不远千里而来,怎么也没提前通报一声?”

韦端也认出了黄猗,倒不敢怠慢。袁术的女婿不足贵,但他是江夏黄氏子弟,这身份可比他们父子高出不少。

韦端尴尬地打了个哈哈,避而不答,却问道:“你这是……做什么?”

“兵法课业。”黄猗看着自己的手,有点不好意思。“他乡遇故知,一时激动,没洗手,失礼了。”

“你们学兵法,还要会弄泥?”韦康的神情间有些不屑。

黄猗看得清楚,却也没当回事。他在汉阳时,杨修就关照他不要和韦端父子交往太多。韦端的名士习气太重,很难适应当前的形势。

“天子的御帐在湖对面,使君可以乘船过去,快一些。”

“这么远都来了,不差这一刻。”韦端淡淡地说道。

黄猗微微一笑,没有再说什么,拱手告别。

韦端摇了摇头,停住脚步,让人将车赶过来,重新上了车。

绕湖半圈,总算到了天子御帐前。天色将晚,云霞满天,韦端站着看了片刻,忽然有些心酸。

自己的晚景也能如此绚烂吗?

“韦休甫?”旁边传来一声惊呼。

韦端转头一看,也大为惊讶。来人竟是代行太尉事的大鸿胪杨彪。杨彪身着长衫,但衣摆掖在腰间,袖子也卷得高高的,露出两条手臂,看起来不像是四世三公的大臣,却像个力伕、杂役。

“文先兄,你这是……”

杨彪低头看看自己,不禁哈哈大笑,一边将袖子、衣摆放下,一边说道:“习惯了,这样方便。与蛮夷往来,不得不便宜行事。你这是……有事?”

看到熟人,韦端倒也不掩饰。“来向天子请罪。”

“天子陪贵人消食去了,还有一会儿才能回来。你先到我帐里坐一会儿,喝口水。”

韦端求之不得,连忙拱手称谢。

第457章 难得糊涂

韦端父子跟着杨彪进了帐,见帐中简朴,除了案席之外,再无容身之地,不禁面面相觑。

杨彪也反应过来,哈哈一笑。“外面坐,外面坐,外面宽敞。”

韦端父子退了帐篷,杨彪也跟了出来,叫来侍从,就在帐前生起了火。得知韦端父子还没吃饭,杨彪又命人宰羊,要请韦端父子尝一尝真正的好羊肉。

韦端很感激。他与杨修同城而治,杨修都没这么热情。

杨彪架上壶,烧水煮茶,动作熟练。“休甫,你刚才说请罪,请什么罪?”

韦端叹了一口气,将自己的来意说了一遍。杨彪虽然只是代行太尉事,但天子对他们父子的信任不减。如果杨彪能为他说几句话,也许能涉险过关也说不定。

杨彪静静地听完,看了韦端一眼,脸色不太好看。

“休甫,你迟迟不来见驾,着实不妥。”

“是,是。”韦端尴尬地应道。

“令郎今年几岁?”

“二十。”

“今年才二十?”

韦端的额头沁出了汗珠,不敢作答。

“京兆太守是谁?我要弹劾他。”杨彪说道,声音不大,却非常坚定。

韦端低着头,一声不吭。他万万没想到向杨彪求助会是这个结果,早知如此,他就躲着杨彪走了。

韦康十五岁为郡主簿。对外说,这当然是韦康少年聪明。可是在杨彪这种老臣眼里,这点鬼花样根本瞒不住人,就是京兆太守想讨好凉州牧韦端,这才让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做太守府大吏。

“你不说,我也查得到。”杨彪提醒道。

韦端被迫无奈,只得说道:“河东张时。”

杨彪态度坚决,他躲不掉,不如主动交待,至少落个态度好。

杨彪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知道张时,印象还不错,没想到却是这么一个趋炎附势之辈。仔细想想,那时候他也在长安,有一段时间还担任司徒,却没听到一点风声。

“你待罪吧。”杨彪说道:“多吃点,好好休息。”

“喏。”韦端强忍着,没有哭出声来。

韦康呆若木鸡,小脸煞白。

——

刘协陪着荀文倩遛完弯回来,当值的卫觊便送过来一份奏疏。刘协接过一看,竟是杨彪弹劾京兆太守张时的,不免有些好奇。

“你认识张时吗?”

“认识。”卫觊说道:“不过没有什么往来。”

刘协也没当真。杨彪素以出手稳准狠著称,他既然要弹劾张时,就意味着证据确凿,张时的仕途到此为止了。在这种时候,卫觊就算和张时有交情,也不会承认。

再者,他们年龄相差不小,就算有交情,也是卫固的交情。

刘协看了一遍奏疏,也不禁眉头轻挑,怒火中烧。

狗日的张时,简直是胡搞嘛。十五岁的少年做郡主簿,他承担得起那样的责任吗?主簿可不是皇帝,可以垂拱而治,甘心做傀儡。那是要管事的大吏,而且是一大堆事,成年人都未必能做得好。

张时是有多想拍韦端马屁,竟干出这么离谱的事?

怪不得卫觊主动划清界限,这种人谁惹谁倒霉。能在京兆太守任上做这么久,已经是很奇怪的事了。

刘协压制着心中的怒火,将奏疏丢在案上,挥了挥手。

卫觊会意,退出了大帐。

刘协靠在案上,眼珠转了转,深吸两口气,让自己平复下来。

这件事看起来简单,但仔细一想,又绝对不简单。

首先是杨彪就在这里,而且已经到了两天。之前不提,现在突然提,肯定是收到了什么消息。能将消息直接传到杨彪的面前,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其次,大司农张义就在关中。虽说主要事务是屯田,但其他事务也有管辖的权力。要弹劾,也应该由张义弹劾,不必杨彪亲自动手。

最后,这个时机太巧合了。韦康是初平二年做郡主簿,现在才被免,从时间上看,应该是韩遂平定宋建之后的事。

刘协叫来当值的曹昂,让他去查一查,今天有没有谁来。

时间不长,曹昂回来了。

不仅有人来,而且是正主,韦端、韦康父子俩。他们先见了杨彪,然后就被杨彪关了禁闭。

刘协听完,暗自苦笑。

杨彪此举果然别有目的,要是仓促决断,就出笑话了。

刘协让曹昂去请杨彪来。请杨彪入座,刘协将他的奏疏推了过去,静静地看着杨彪。

“杨公是在考校我么?”

“不敢。”杨彪面色平静,眼中却有一丝欣慰。

“那你说说,这件事该如何处理?”

“罢免张时。”

“仅此而已?”

杨彪沉默了片刻。“陛下,关中乱不得。”

“关中会乱吗?”

“会。”杨彪说道:“张时在这个时候主动罢免韦康,就是感觉到了凉州人的压力。关中初定,不少关中人回迁,这时候又有凉州人迁入,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冲突也在所难免。如果让人觉得朝廷被凉州人挟持,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不仅对朝廷不利,对凉州同样不利。”

刘协心里咯噔一下。他想到了这件事不简单,却没想到处理不好会影响这么大。

“杨公是说,这是韩遂父子主动挑衅?”

杨彪摇摇头。“臣不觉得这是他们有意为之,而是形势如此,让人很觉得可能如此。”

刘协皱起了眉头。他知道了杨彪的意思。这未必是哪个人故意要去挑起关中人和凉州人的冲突,但双方发生冲突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稍有见识的人都意识到了冲突的可能,甚至觉得不可避免,而且凉州人肯定会占上风。

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他对凉州的格外重视。

张时主动罢免韦康,韦端自觉危机,主动请罪,都是这种心理的反应。

这是他看到的,那他看不到的呢?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韦康父子一样,有机会到御前请罪。更多的人受了委屈却无处伸冤,只能忍着,却将怨气积在了朝廷的身上,将他看作还是那个被西凉人挟持的傀儡。

以违规辟除大吏的理由,罢免张时一人,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影响。

郡主簿虽然可以由郡太守辟除,却需要得到司徒府的认可。当时大权都在董卓手中,司徒王允也是听命于董卓。现在追责张时,等于追责董卓和王允,反正与他无关。

不得不说,杨彪这个方案看似糊稀泥,其实最稳妥。

但,这不是刘协想要的结果。

第458章 背道而驰

“韦端能代表关中百姓吗?”刘协问道。

杨彪犹豫了片刻。“韦氏是关中著姓,少为名士。”

“既是名士,不知十五为郡主簿荒唐?”

杨彪沉默了。他听出了天子的不悦,也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和天子的初衷背道而驰。

韦端能代表关中百姓吗?或许是的,但这个百姓不是天子说的百姓,而是大姓豪族。

韦端身为凉州牧,不可能不知道张时辟韦康为郡主簿的用意所在,但他欣然接受,这和受贿有什么区别?

既然如此,那只处罚张时,不处罚韦端就不合适了。

“关中发生冲突的可能的确存在,不能掉以轻心。诏大司农张义度田,务必公平分配。关中百姓是大汉子民,凉州百姓也是大汉子民,不宜有所偏颇。”

“唯。”杨彪额头沁出一层冷汗。

天子要借此机会在关中度田,或许对关中百姓来说没什么影响,却那些趁着战乱大肆侵吞土地的大族却是迎头一击。如果他们敢反抗,或许不用天子下令,刚迁入的凉州百姓就会砍死他们。

“张时要处理,但不仅仅是违规辟除韦康。这件事,张时的确有错,但司徒府同意了,就应该由司徒府担主要责任。请赵公移镇关中,清查张时在任时的政绩。”

“唯。”杨彪又道:“陛下打算如何处置韦端?”

“等朕见过他再说。”刘协恢复了平静。“或许韦康真是少年天才也说不定呢,对吧?如果是人才,朕自然要用他,不能因为他出身大族就贬抑。那样的话,关中就真的要大乱了。”

杨彪神情尴尬,拱手欲退。

刘协叫住了他。“杨公来,不会是专门为韦端说情吧?”

杨彪如梦初醒,连忙重新入座。

他从美稷赶来,是为了汇报北疆的情况。去年年初,天子大破扶罗韩。今年年初,荀攸主动出击,奇袭弹汗山,步度根匹马而逃,轲比能俯首称臣。鲜卑人接连遭受重创,纷纷远遁,大批汉胡百姓入塞,愿为编户。

北疆地广人稀,但耕地有限,无法安置太多的农户。但北疆有大量的草地,适合放牧,所以不少入塞的百姓选择了熟悉的放牧。

放牧是好,但不方便管理。杨彪赶来,就是想和天子商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他的方案是将北疆划分成不同的牧场,安排专人管理,将行踪不定的牧民变成在一定范围内放牧的牧民。

刘协觉得这个办法可行,至少可以试一试。

但是他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控制人口和牲畜的数量。放牧也好,耕种也好,北疆的土地承载不了太多的人口,否则水土流失,难以为继。

所以,逐步将人口内迁势在必行。在内迁之前,推行教化刻不容缓。

此外,将牧民组织起来,设立牧苑,正逢其时。朝廷需要大量的马匹,仅靠缴获战利品和互市是不行的,必须要有朝廷直接控制的牧苑。

杨彪也有此意,与天子一拍即合,反复讨论后,最后决定先在西河、上郡、北地、安定等郡设立牧苑。

依朝廷制度,牧苑归太仆管,但太仆韩融是士大夫出身,不懂这些,而且年已七十,吃不了那样的苦。

刘协决定由呼厨泉出任太仆丞,掌管牧苑。

呼厨泉虽然打仗不行,毕竟出身匈奴,对养马之类的并不陌生。考虑到苑牧里的人大多来自塞外,又以胡人为主,由呼厨泉为太仆丞,也能让那些胡人看到朝廷的诚意,安心做事。

杨彪赞同刘协的决定。呼厨泉曾经跟着赵温读书,效果还是不错的,可以用一用了。他又提出,仅靠呼厨泉是不够的,还要安排一些汉人为掾吏,协助呼厨泉管理,同时将养马的技术进行整理、提炼,形成制度。

裴潜在铁官做的那些事,已经证明了读书人对技术提升的作用,完全可以推广到各行各业。马政是大事,更应该加以重视。

刘协很欣慰。杨彪不愧是务实的老臣,还是很敏锐的。

商量之后,杨彪告退,刘协召来了呼厨泉。

呼厨泉跟着天子巡边一年,开了眼界,也感触颇深,对刘协更是佩服之至。刘协虽然年轻,做事却沉稳,将韩遂那样的诸侯都驯得服服贴贴,中兴大汉绝非虚言。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