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163章

作者:庄不周

田丰不死心,再次提出迎奉朝廷,只不过议题变成了袁绍入朝执政,匡正社稷。

几乎没有人响应他的提议,连许攸都懒得理他。

审配几次目视田丰、沮授,也没得到响应,只得亲自出马,提议袁绍出兵渡河,攻取东武阳。

臧洪据东武阳而叛,而且拒绝了袁绍的招降,必须予以平定。

袁绍正中下怀,随即调兵遣将,准备南下。

面对此情此景,田丰也无可奈何。

如果审配说的是南下兖州,他还可以反对。平定臧洪的叛乱,他没有反对的理由。

而一旦袁绍的大军到了兖州,再想让他回来,可就难了。

会议结束,田丰出了门,仰天长叹。

第275章 郭嘉进计

一骑快马,将一封来自邺城的诏书送进了许县,送到了曹操的面前。

臧洪据东武阳而叛,袁绍将亲率大军南下平叛,命曹操率部配合。

曹操看完诏书,头痛不已。

诏书中对他的称呼不是镇东将军,也不是兖州牧,甚至不是兖州刺史,而是东郡太守。

这是当初袁绍给他的职位。

简而言之,这是袁绍要他表态,在他与朝廷之间做一个选择。

如果他选择朝廷,那就是与袁绍为敌。袁绍的目标将不仅仅是东武阳的臧洪,还包括他曹操,以及整个兖州。

他刚刚攻克雍丘,拿下陈留,其他诸郡还没来得及平定,但袁绍却只需要一封书信,就能将大半兖州收入囊中。

济阴太守吴资,陈相袁嗣,济北太守袁遗……眼下兖州诸郡国的守相几乎都是袁绍的支持者,或者直接就是袁家人。

在他和袁绍之间,那些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袁绍。

朝廷能给他的,只有诏书和印绶。

曹操一个头两个大。

左思右想,曹操也没想出解决之道,不得不召集部下文武议事,顺便试探一下众人的意思。

不出他所料,看完袁绍的诏书,众人大半变色,表示双方实力悬殊,不堪一战。

若是拒绝,必然玉石俱焚。

看到众口一辞的要投降,曹操心灰意冷,连死的心都有了。

他很想念程昱。

当初袁绍要迫他送质时,就只有程昱坚决反对。

可惜现在程昱担任东平相,在范县,不在许县。

这时,郭嘉起身,走到曹操面前,取过那封袁绍的诏书,用力一撕。

“嘶啦”一声,帛书被撕成两半,声音清脆。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了过来,诧异地看着郭嘉。

有人眼中露出不屑之意。

郭嘉也不看他们,不紧不慢的将诏书撕成碎条,然后扔进了火盆。

“奉孝,你这是……”曹操不解。

郭嘉摇摇手。“主公,我军刚刚收复雍丘,粮食断绝,哪有余力去攻东武阳?且臧子源(臧洪)本是袁本初旧部,如今据城而叛,当由袁本初去平定,何须主公出力?难道拿下东武阳后,袁本初会将东武阳还给主公不成?”

曹操苦笑。

东武阳本是东郡的属县,但是在大河之北。吕布入兖州,东郡也跟着反了,只剩下河南的鄄城、东阿、范三县。袁绍派兵协助他平叛,其中就包括臧洪进据东武阳。

臧洪拿下东武阳后,并没有离开,显然没有归还之意。

如今臧洪据东武阳而叛,袁绍统兵亲征,攻克东武阳后,能将东武阳还给他?

显然也不可能。

所以,就算他肯向袁绍低头,这个东郡太守也只是一个羞辱。

他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他只是没有实力与袁绍翻脸。

“既然主公无力助阵,也没有收回东武阳的可能,理他作甚?袁本初若能拿下东武阳,那就自取。若不能,这诏书与破布何异?”

曹操点头不语。

有人起身。“祭酒撕了袁盟主的诏书,主公如何回复盟主?若盟主遣使问罪,为之奈何?”

郭嘉嘿嘿一笑。“诏书是我撕的,大家都看得清楚。若是袁本初遣使问罪,自然由我一肩担之,诸君不必担心。其实我这么做也是为袁本初着想,袁本初若是足够睿智,必能理解。”

曹操不解。“奉孝,为何如此说?”

郭嘉扬扬眉。“主公,他这封诏书上可有年号?”

曹操听了,恍然大悟。

众人面面相觑,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天子在安邑立都,改元建安,诏书已经发往各州郡。许县已经收到诏书,邺城自然也收到了,但袁绍的诏书上用的就是建安年号。

既然用了建安年号,就表明袁绍承认朝廷。

那袁绍以诏书自称就有问题了。

以前天子为李傕所制,不能自主,袁绍不承认朝廷的诏书,以车骑将军自居,承制矫诏,还可以说是权宜之计。如今天子脱困,又没有明确的诏书授权,袁绍还以诏书自居,自然不合礼仪。

虽然大家都清楚,这可能是袁绍有意试探,但郭嘉这么说,你也不能说他错。

反正郭嘉愿意承担责任,就算袁绍问罪,问郭嘉就行了,与他们无关。

他们更关心曹操的反应。

如果曹操与袁绍翻脸,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利益。

郭嘉随即提出,曹操不必出兵协助,就在许县屯田,坐观其变。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就算袁绍能集兖州之力,想拿下东武阳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攻城向来不易,臧洪也不是普通人。若非如此,袁绍也不会让他统兵进据东武阳。

只是谁也没想到,袁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臧洪居然反了。

当然,口头上可以声援袁绍,毕竟大家还是盟友,而臧洪反叛也是因为曹操攻杀他的故主张超。

众人觉得此计可行。

只要曹操不和袁绍翻脸,暂时就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散会之后,曹操留下郭嘉。

郭嘉刚才的举措只是解决了表面的问题,并非治本。

郭嘉毫不讳言,直接问了曹操一个问题。

“主公,在天子与袁绍之间,你选择谁?”

曹操捻着手指,半天没说话。

要让他选,他肯定愿意选天子。

天子拜他为镇东将军,领兖州牧,器重之意很明显——哪怕这只是权宜行事。袁绍却直呼他为东郡太守,又不打算真让他做东郡太守,威逼之意甚明。

就算他愿意称臣,袁绍也不会把他当回事。

问题是天子能战胜袁绍,平定天下吗?

如果不能,最后还是要向袁绍称臣,又何必多此一举?

“主公,是不是不太好选?”

曹操嗯了一声。“奉孝可有良策?”

“等。”

“等?”

“等天子美稷平叛的结果。”郭嘉眼神凌厉起来。“如果天子真能以三千精骑平定匈奴叛乱,则大汉天命未绝,尚有中兴之可能。主公当奉天子,与袁绍争衡,将来不失为云台之功。若天子平叛失败,则大汉气数已尽,主公当另谋他策。”

“还有他策可谋吗?”

“有。”郭嘉吁了一口气。“袁绍爱幼子,冀州人也不愿意拥立袁谭,将来必有内乱。纵使袁绍代汉,一统天下,主公仍有腾挪之地。”

第276章 不如归去

曹操写信回复袁绍。

大战之后,陈留荒残,兵寡粮尽,无能为力。我愿驻留许县,一则屯田,一则为盟主阻击袁术。

话说得很好听,兵是一个也不派,反倒命驻守范县的程昱加强防范。

尽管如此,形势依然很严峻。

正如曹操担心的那样,济阴、山阳诸郡先后向袁绍效忠,或是派兵,或是送粮,支持袁绍围攻东武阳。就连属豫州的陈国也不甘落后,陈相袁嗣直接向袁绍效忠。

没人把曹操这个朝廷封的兖州牧当回事,连知会一声都没兴趣。

就连夏侯惇为太守的陈留郡都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

对此,曹操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看不见。

之前杀边让,兖州人就已经背叛了他。如今又杀了张超,屠了雍丘,兖州人恨他入骨,哪里还有忠诚可言。

他将主力收缩到颍川、陈留一带,忐忑不安地观望着形势的发展。

正月末,袁绍亲率大军,包围了东武阳。

他再次派人劝降,希望臧洪能够不要固执己见,玉石俱焚。

臧洪再一次拒绝了他。

袁绍本以为自己亲自赶来,给足了臧洪面子,东武阳会不战而克,随即便可以渡河,席卷兖州。不料被臧洪撅了面子,也有些恼羞成怒,随即命令攻城。

很快,袁绍就后悔了。

臧洪的准备比他想象的充分,东武阳城固若金汤,接连击退了十几次进攻,袁绍损兵折将。

袁绍骑虎难下,越发暴怒,下令猛攻,并召青州、徐州、兖州诸郡助阵。

——

得知袁绍攻城受挫,曹操心中稍安。

攻城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若不能一击见功,必然是一场坚苦的围城战。

这时候,有消息传来,袁术派大将桥蕤进攻陈国。

陈相袁嗣本是袁术所置,袁术也一向视陈国为自己的地盘。袁嗣向袁绍投降,袁术觉得很没面子,派桥蕤率部来夺。

袁嗣本是书生,哪里懂行军作战,而且知道袁术不讲理,没等桥蕤入境,他就跑了。

曹操正中下怀。

他一面率部进入陈国,一面传书袁绍。

请盟主安心进攻东武阳,陈国有我,必不能让袁术前进一步。

数日后,曹操在陈县与桥蕤相遇。一场恶战,桥蕤大败而走,曹操不仅拿下了陈国,还顺势攻取了大半个汝南。

袁术闻讯,气得大骂,却不敢再发兵与曹操对阵。

左思右想之下,他派人赶往徐州,联络吕布。

——

小沛。

赤兔马像风一般掠过草丛,吕布张弓搭箭,弦声未绝,羽箭已经命中猎物。

一头肥鹿中箭倒地,在地上打了个滚,抽搐了两下,就不动了。

吕小环策马赶了过去,飞身下马,见吕布这一箭从鹿的左耳射入,右耳射出,不禁拍掌称赞。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