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141章

作者:庄不周

魏杰也是扶风乡党,沮俊则与士孙瑞、魏杰共进退,没什么好隐瞒的。

士孙瑞听完,抚着胡须,半晌没有说话。

魏杰、沮俊也大感惊讶,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天子这么做,究竟是出于对士孙瑞之前行事的反感,还是有不得已的原因,谁也说不清楚。从种种迹象来看,前者的可能性更大。

天子降了士孙瑞的官职,但这件事还没有过去,甚至可能永远过不去。

士孙瑞示意魏杰、沮俊继续商议,他送宋果出了大帐。

“是贵人送来的消息吗?”士孙瑞问道。

“是的。”宋果点头说道。在魏杰、沮俊面前时,他没有提宋都。“贵人随天子出城,现在就在我的营中。”

“你回去告诉贵人,下不为例。”士孙瑞严肃地说道:“否则我第一个弹劾她。”

宋果大惊。“士孙君?”

“后宫不得干政,这是制度。宫闱交通外朝大臣,更是大忌。”士孙瑞横眉怒目,声色俱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238章 曲线救国

宋果大惊失色,手足无措。

他没想到士孙瑞会是这样的反应,而且如此激烈。

“君荣……”

士孙瑞抬起手,打断了宋果。“费了那么多心思才清除阉竖这个毒瘤,绝不能让他们死灰复燃。”

士孙瑞叹了一口气。“我个人的得失无足轻重。陛下有意归权外朝,这是百年不遇的好机会,绝不能因为一时疏忽而错过。”

宋果面红耳赤。“君荣,这可不是为了我宋氏,而是为了整个关中……”

“陛下既然要解决凉州之患,关中自然会得到应有的重视。你我尽力辅佐天子即可,不必考虑太多。”士孙瑞看向远处,眼神中有些落寞。“我们都是年过半百的人了,还能征战几天?平定天下,终究还是要看他们的。与其越俎代庖,不如看着他们去闯,必要时扶一把。”

宋果无奈地点点头,拱手告辞。

士孙瑞回到帐中,魏杰、沮俊看了过来。虽然没说话,眼中的关切却溢于言表。

士孙瑞摆摆手。“伯俊,元英,我们可能要调整训练方案。”

“怎么调整?”

“天子出征,北军必然随行,但步卒跟不上骑兵的速度,所以我们只能防守关塞,随时准备接应。从即日起,改为关塞攻防。尤其是射声营,务必要提高射中率,尽可能减少箭矢的使用。你们用的箭矢要求太高,不能就地取材,运输的费用高,禁不起太大的消耗。”

沮俊点头表示赞同。“我也正有此意。并州户口少,几年内都没有出击冀州的可能,当以防守为主。弓弩箭矢正是用武之时,射声营责无旁贷。只可惜营中没有高明射师,射士的水平提高太慢。”

士孙瑞、魏杰也很无奈。

这个问题不是射声营一个营的问题,而是整个北军的问题。

中兴以来,北军便失去了设立之初的本意。兵力不断削减,能人材士流失,剩下大多是洛阳周边的子弟,训练不精,以交游为务。如今天下大乱,北军根本承担不起拱卫天子的任务。

天子要北征,三个骑兵营只能挑出一千人。

而这一千人有大半还是刚从西凉俘虏中选拔出来的,原本就属于北军的屈指可数。

“尽人事,听天命吧。”士孙瑞说道:“你挑几个射艺堪用的,届时转入羽林,随行保护天子。”

沮俊点头答应。

“伯俊,你从各地赶来从军的百姓中挑一些熟悉地理的人,了解一下河东有哪些地利可用。”

“喏。”

——

刘协连续奔驰三十里,完成了今天的训练科目。

战马已经开始喘息,和之前预计的基本符合。

即使是最好的凉州马,也不可能连续急行军。一人多马,日行千里不是不可能,但损耗将非常惊人,很多战马会因此倒毙。

一日一夜两百里,大概是战马能够承受的极限。

刘协跳下马,由史阿牵去放松、啃草。

早就接到命令,在路边等候的杨奉快步迎了上来,拱手施礼。

“陛下,臣恭候多时了。”杨奉举手相邀。“臣略备薄酒,为陛下洗尘。”

刘协跟着杨奉走到路边的高台上,落了座,看着远处的盐池,不期然的想起了刘巴的建议。

以盐铁为质,向河东大族借粮,这个方案看似可行,却不能让他满意。

明明是这些人侵占了朝廷的户口、土地,现在却还要朕向他们借粮?

他之所以没有否决刘巴,除了想看看刘巴能做成什么样,也有根基不稳,不能急于求成的考虑。

士孙瑞先斩后奏,其他大臣以沉默表示支持,说明激烈的手段不得人心,不能操之过急。

“白波谷有回复了吗?”

“有,他们随时恭候陛下的驾临。”

刘协满意地点点头。为了避免引起大臣们的注意,与白波谷的联系一直是通过杨奉进行。

“白波谷现在有多少人?”

“男女老少加起来,大概有两万三千多户,十余万口。”

“据你估计,河东现在总共有多少户口?”刘协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户口损失真有大半?”

“怎么可能。”杨奉“嗤”的一声笑了。“那都是为了少交赋税而已。真正逃难或者饿死的人,臣估计不会超过两万户,剩下的人不是落草,就是依附大族,做了大族的部曲。”

刘协在心里暗自算了算。河东户口最多的时候有九万多户,五十七八万口。按杨奉所说,逃走或饿死的人只有两万多户,那剩下的户口应该还有六七万户。

但河东郡的上计簿上只剩下三万多户,有三四万户被大族侵吞了。

王邑这个混蛋,真该死。

但杀了王邑也解决不了问题。

荀彧接任河东太守后,就算不知道具体的数字,也知道大族侵吞户口的事实。但他一句不提,显然不赞成直接从大族手中抢人。

即使是刘巴,也只是建议以盐铁为质,向大族借粮。

不管他们是出于持重的考虑,还是从内心里就反对抑制豪强,总之指望不上。

所以他只能另辟蹊径,招安白波军,让他们去占据那些抛荒的土地,成为朝廷能够控制的编户。

既然账面上有大半的户口逃亡,那抛荒的土地就是无主之地,可以由朝廷收回,重新分配。

谁敢站出来反对,谁就是自曝其短,与朝廷做对。

在此之前,刘协要确定的是这些白波军能够接受朝廷的控制,而不是成为不稳定因素。

“你不是想要教师的么?朕给你带来了一个。”刘协叫过伏德。“这是皇后长兄,在卫尉营里做了几天教师,颇受将士欢迎。本来右将军是不肯放人的,你要得急,朕只好亲自出面,给你带来了。”

伏德上前施礼。

看着温文尔雅的伏德,杨奉又惊又喜,一边还礼,一边乐可不可支的说道:“陛下,这让臣……如何过意得去?”

大儒之子,皇后之兄,又是天子出面从后将军营中抢来的,这个面子太大了。

“真要是过意不去,下次朕请将军你出战的时候,不要推三阻四就是了。”刘协半真半假的说道。

杨奉尴尬得无地自容,连连拱手请罪。

“陛下,臣再也不敢了。”他倒了一杯酒,双手举起。“臣自罚三杯。”

第239章 知人善任

“读书是为了继承前人的智慧,明白做人的道理,能够读写军书、公文,不为人所欺,而不是咬文嚼字,皓首穷经。那是博士们的任务,不是你们的。”

刘协不紧不慢地说道,表面上是说给杨奉听,实际上也是说给伏德听。

伏德的性格和伏完很像,温顺而随和,习惯于听从安排。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会激烈的反对。

刘协不担心他的性格,却担心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别看杨奉急赤白脸的请求配备教师,但他只是出于虚荣心,并非真心向学。

如果伏德一本正经地教他读经,用不了几天,他就烦了。

杨奉小鸡啄米式的连连点头。

他觉得天子说得太对了。真要让他做博士,他会疯的。

伏德站在一旁,一言不发,却将天子说的听在心里。

杨奉不是董承,这可是白波贼出身的将领,又做过李傕的部曲,粗鄙无文。惹恼了他,会有性命之忧。按照天子的安排教书,就是最安全的安排。

他看得出来,杨奉在天子面前温顺得像只小羊,发自内心的敬畏。

“你不仅要自己读书,麾下的将校也要读,将来每个士卒都要能读写军书、战报,这样传递命令时,才不会出现失误。”

“唯,唯。”杨奉连声答应。“可是,只有伏君一人,怕是教不过来吧。要不,陛下再安排几个?”

“哪有那么多人。那二十名教师也不是只为后将军一营准备的,将来也是要分到各营的。你从军中挑一些聪明伶俐的出来,跟着他学,学成了,再去教其他人。”

杨奉咂咂嘴,虽然有点遗憾,却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刘协转头又对伏德说道:“教书重义理,不要太拘泥于文字、训诂,能让他们认识两三千常用的字,写出通顺的文书就行。如果有人潜心向学,你再择优而教,甚至将来推荐他们入学也无妨。”

伏德躬身答应。

两三千字不是问题,郡县录用书吏都要考七八千字呢。

常用字也简单,《论语》《孝经》里大多是常用字。读完这两部书,基本就能满足常用的读写要求。

“至于书写用具,也不必太拘泥于笔墨、简册,折根树枝,在地上划写,也未尝不可。大道至简,搞得复杂了反而不好……”

刘协絮絮叨叨,交待了很多细节。这都是杨修等人积累的实践经验,他是现学现卖。

杨奉很感激,一一铭记在心。

得到天子的亲口教诲,比太尉开讲有面子多了。

刘协关照杨奉、伏德的时候,十队骑兵陆续到达。杨奉拿出准备好的酒食,款待刘协及诸将。

刘协命人将杨奉特地为他准备的酒食分给所有的将士,以示同甘共苦,君臣一体。

天子示范,诸将也不敢吃独食,纷纷将自己的食物分给部下。

虽然每人只能分到一点,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将士们还是很开心。

见那些刚刚投降不久,甚至连髡头还没长好头皮的西凉将士对天子如此热情,杨奉钦佩不已。

他在李傕麾下几年,也没能和西凉人真正打成一片。

就连李傕本人也没能将所有的西凉将士都变成自己的嫡系。

天子却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做到了。

吃完饭,刘协留下伏德,率部返回安邑。

杨奉目送刘协远去,感慨不已。

“真圣天子也。”

——

傍晚时分,刘协回到卫尉营。

宋都在营外等他,心烦意乱地走来走去,脚上的小皮靴不知道踢飞了多少土块。

看到刘协归来,她飞奔着迎了上来。

“陛下。”

刘协勒住坐骑,看了宋都一眼,脸上却没有笑意。

一看她的表现,刘协就能猜到她大概干了些什么。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还做不到不动声色,所有的情绪都摆在脸上,瞒不过人。

宋都下意识的低下了头,瑟瑟发抖。

“看完了?”

“看……看完了。”

“那你自己先回城去吧。朕还有事,要晚一些才回去。”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