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
当前是实体文学最后的辉煌年代,杂志百花齐放,有《少年文摘》《读者》《格言》《意林》等知名读物。
社团里有两位也刊登过文章的同学,加上方才的李古圆,一共才三位。相比较下来,成为两本杂志签约作家的顾陆,属实过于逆天了啊。
到底是什么神仙?
“是真的吗?吴老师。”万白说,“我不是不相信,主要是……”
“我懂,别多说,我懂。”吴渡打断万白的话,他的眼神表示的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百分之百真实,这是校方给我的资料。正是这些原因,顾陆才被八中特招。”吴渡给予肯定的回应。
那开学典礼的新生代表为何不是顾陆?万白想,不过下一刻自己想明白了,八中还是要以升学率和学习为主,中考成绩741分入学的周琳确实更合适。
“所以你说,该不该邀请顾陆入社?”吴渡说。
“的确应该!”万白斩钉截铁,树人文学社请来这尊神仙,肯定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甚至万白思考,如果邀请不成功,是不是要加以利诱?
去年校庆,树人文学社排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广受好评,今年校方要求原创,可不单单是指导老师亚历山大,万白作为社长,也是相当焦急的。
“惨了,忘记把社团的手册给新生了。”万白回过神,眼角余光瞥见旁边放着厚厚的一叠小册子。
那是社团内部手册,讲述社团的规定,以及社团主要活动和方向,写得很清楚,新生看完后基本就能有个大致了解。
“万白同学,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指导老师吴渡让万白淡定。事到如今,先吃晚饭。
不过后者还是急冲冲的抱着小册子离开,万白手里有新入会的二十多人名单,所以挨个班送去就行,花费不了多少时间。
吃饭不积极,脑阔有问题!
踏入八中食堂,映入眼帘的是非常亲切又熟悉的连体座椅,深蓝色的塑料桌面和凳面,下面是涂着黑色油漆的金属支撑。
一张桌子可以坐四人,多数情况都是同班关系好的凑一块,跨班陌生的凑桌比较少。
学生们排队打饭,队伍好像泥鳅,歪七扭八。
只能说这一届新生真没礼貌,吃饭跑得溜溜快,排前面的基本是高一新生,高二和高三落后咯。
“娇娇你说,顾陆会不会是走作文竞赛上来的?”戚采薇突然出言,她推测道,“我们十班是创新班,学生都是搞竞赛的,有可能他获得过作文比赛大奖,所以文学社的老师才会问。”
很有道理,魏娇说,“薇薇你如果好奇的话,可以直接问他,他就在我们前面。”
放眼看去,顾陆就排在她们前面七八位的样子。
第83章 直接一搜就知道了
“多吃点,长身体呢。”食堂阿姨不但没手抖,反倒是给顾陆打了好多肉。
黄豆烧肉,肉居然比黄豆还多,包伙食就是好,顾陆打了两道荤菜,刷的是教职卡,这是学校发给他的。
“谢谢阿姨。”顾陆道谢,端着不锈钢六格快餐盘,找了个空位。
小伙伴蝌蚪和转笔大王也不知道跑什么地方去了。
由于来得足够早,顾陆能在食堂找到空位。
“顾陆,请问我们可以坐这边吗?”
头顶传来女声,顾陆抬头,班上的戚采薇和魏娇两人端着饭菜,俏生生地站在桌前。
周围空位还很多,顾陆环顾四周,不过仍旧点头,“方便,请坐。”
戚采薇和魏娇坐下,有一点挺让人在意,前者盘里的饭菜很少。
坐下后,三人埋头吃东西,也没谁说话,气氛一时尴尬。戚采薇是外向活泼的性格没错,可距离自来熟还是差点。
于是乎,戚采薇同学用脚尖碰了碰更“外”的魏娇,暗示出言问问刚才文学社的事。
魏娇做出了一个你放心的眼神,她问:“你刷的卡怎么跟我们不一样?”
她眼神真够好,普通学生的校园卡是深紫色,卡面是扭曲的数字“8”,而刚才顾陆刷的卡是白色。
谁叫你问这个啊!戚采薇干咳了两声。
顾陆对魏娇的初印象是有一张大嘴,不是贬义,甚至可以说是褒义,魏娇笑起来非常明媚,有点前世那明星……叫啥来着,是谋女郎,和同福客栈的老板娘名字相似。好吧记不起来了,前世的顾陆本来也不追星。
“可能我的校园卡是限量版。”顾陆随口回应。
“校园卡还有限量版?你说儿豁。”魏娇关注点完全跑偏。
“你们找我是有什么事吗?”顾左右而言他的,顾陆想。
戚采薇也不藏着掖着了,开门见山问,“你是不是因为写作文参加了什么比赛,然后被学校特招的?”
“全国一等奖,所以被特招。”关于叶圣陶杯的战绩,是上了《少年先锋报》的,顾陆也没啥好隐瞒的,况且本来他也不会锦衣夜行。
果然如此!
戚采薇嘴角勾起一道笑容,她当前的表情似乎在说,伱瞧瞧我机智得一逼。
“那为什么不参加文学社?明明很有写作天赋。”戚采薇问。
因为想长高所以加入篮球社……实话实说?顾陆不要脸面的?
顾陆反问,“你很喜欢写作吗?”
“很喜欢,因为写作可以把平时说不出口的内容,借由写作表达出来。”戚采薇说,“把内心的话放到文字中,又担心被人发现,但又想被发现看见,虽然感觉羞耻,但更希望找到共同感受的人。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会不喜欢!”
“那你一定一定要坚持下去。”顾陆从话语里感受到对方的炙热。
“肯定的,一定会的。”戚采薇斩钉截铁地回应。
说话间,顾陆已经把饭菜吃完了,不浪费,吃得干干净净。
“你们慢慢吃,我先走了。”顾陆端着空盘离开。
等人走了,戚采薇才回过神来。问半天,好像她什么都没问到。
看上去眉清目秀老老实实,没想到大大的狡猾,戚采薇心想。
戚采薇扭头看着魏娇,也一脸思索,刚想开口,就听到后者说,“我真的怀疑那张校园卡是不是真的限定版,他刚才盘子里的肉比我多两倍,是不是真的有特权?”
“……”戚采薇心中叹气。好吧,没关系,她都习惯了,娇娇的脑回路一向很特别。
也就是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招新大会,才这么悠闲。
平时晚餐时间只有15分钟,18:00至19:25是晚读时间,八中特产——晚读!
不过顾陆也是上了一周才清楚,晚读并不强制六点到,只是越早越好。周一和周日的晚读则是放国际新闻,开拓学生的眼界。
别觉得学校社团多活动也多,八中的升学率能保证,足以说明这里可不是实施快乐教育的地方。
八中就好像拿着玩具引诱小朋友的怪蜀黍,高三的星期六和星期天只放一晚上,国庆只放两天半都只是常规操作,休息只会越来越难得。
“薇薇不好吧,万一……”魏娇两股战战。
为什么战战兢兢呢,因为两人在做坏事,戚采薇来寝室偷偷拿出了藏在书里的手机,八中是不允许携带任何电子设备的,无论住校和走读都不行。
就是把书里掏出一個刚好能放下手机的,然后再把这本书放在一堆书的中间,藏木于林。
“不要慌,你帮我看着宿管老师,给我一首歌的时间。”
戚采薇在做什么呢?她要用手机搜索一下顾陆的资料,既然是得过全国奖项,那么肯定是上过报纸的。
关键词[顾陆]和[作文比赛]。
紧接着出现一串信息——
[青春活泼的三七学子中,涌现出许多或学习上拼搏进取,或赛场上摘金夺银,或积极参与志愿工作,或用多彩才艺为校园添彩的奋进身影,而2012级5班的顾陆同学就是其中一位。
他的文采斐然……]
这条消息来自三十七中的官网,华龙网还有转发,而华龙网就是重庆的互联网宣传口子。
“原来是叶圣陶杯全国一等奖,重庆首个,含金量真高。”戚采薇喃喃自语,后面的新闻说,顾陆成为第一届“影响三七”的年度人物。
[影响三七]就是三十七中自己弄的一个颁奖仪式,用来表彰毕业或在读的优秀学生,第一届除开有顾陆之外,还有三十七中射击队,首次被重庆体育局评选为“体育道德风尚运动队”。
不过这篇报道有关射击队的报道不多,基本都在说顾陆。
并且还有关于顾陆的初中各科老师评价。
[数学闫老师:“顾陆这孩子我知道,非常安静的小孩,并且很聪明,最关键是他对自己未来有规划。”
英语邰老师:“非常聪明,虽然有时候不把聪明用在学习上,但在关键时候有自己的判断,是个好学生。”
语文黎老师:“从初一开始就展现出了很不错的写作水平,作文写得很好,一般都是满分或者只扣一两分,并且爱看书,基础积累非常好。”]
紧接着是《少年先锋报·先锋号》报道,这采访就让戚采薇奇怪了,明明顾陆在采访中说自己未来的梦想是当个作家?
还有下一篇新闻,也是《少年先锋报》,关于顾陆家庭的采访。
第84章 都是主角
[据记者了解,顾陆是单亲家庭,父母……]
戚采薇感觉到这报道很奇怪,文章标题是“瞧瞧作文全国一等奖父母是如何培养的”,可记者通篇阐述顾陆本人的努力,对于家长的描写甚少。
[顾陆母亲实施的教育方针是让幼苗自由生长],这么一小段,戚采薇都很难说这真的是夸奖。
“是我错觉吗?还是什么……总感觉记者想骂人。”戚采薇摸到一点新闻里的文字情绪。
互联网上的这篇文章也是来自华龙网的转载,《少年先锋报》也没电子版,或许和主要面向人群是学校中学生有关。
关于这篇转载的报道,下面还有几个网友评价。
“进来学习教育经验?结果?单亲家庭,父亲一个人带孩子很辛苦的,为什么不提提父亲?”
“我上网搜了搜,全国十佳小作家很厉害,因为这个十佳是高中组和初中组一起评的。所以能获奖,证明孩子是厉害,但再厉害也有父母的帮助吧,单亲家庭更是有父亲在后面支持,我就是单亲爸爸,为了让我孩子在吃穿住方面不受委屈,我可以说是起早贪黑,回到家还要监督孩子学习,不要无视单亲爸爸的辛苦啊!”
“少年先锋报这篇新闻有问题,即便没时间管孩子学习,但没有他爸爸的生活保障,早就饿死了。”
“只能说孩子天赋挺好的。”
……
留言的基本都是家长,戚采薇自言自语,“感觉似乎顾陆的家庭环境不算好,所以记者才没办法写?否则说不通啊。”
要不怎么说上网是为了发泄情绪呢,上头的留言,分析力连十几岁的高中生都比不上。
“薇薇!”传来一声低喊,是魏娇的声音。
闻言,戚采薇好像是被踩着尾巴的狸花猫,立马把手机关机归置放回原位,动作极快!
“做什么?”
“我们上来拿书,晚自习上课要用,但我不知道放哪去了。”
“找到就快点去上课,一般来说午休和晚上放学之外,不能待宿舍太久。”
……
从宿舍到教室要跑好几分钟。
“什么能力,开玩笑,我一去直接就进了,根本不需要什么考核。”
“下周三,我要拿出我精心雕琢的作品,我本来打算再战《萌芽》的。”
同学们分享着自己刚入的社团,都有些小激动,准备大干一场,只是李古圆的声音特别大。
能进入八中创新班的五十名同学,在某個方面都是“别人家的小孩”,是自己故事中的主角。
吕平想在练田径的同时,顺便把八中校队带上巅峰;卢艺想通过练舞让自己自信点,不要再弯腰驼背,变得好看点;李古圆想的是高一成为社团骨干,高二成为副社长……
“诶,顾陆你……参加了什么社团。”李古圆本来想问你为什么那么牛逼?后来一想这样也挺奇怪的,所以换了个方式。
“篮球社,以后车轱辘我罩着。”吕平回应,“篮球社,无兄弟不篮球!”
没问题了,李古圆下周回复指导老师,就说顾陆更爱篮球,完美!
学生们吵吵嚷嚷时,老师却很安静。
“这一届新生是真有意思,”高老师看着10班报名表,全班五十人有三十七人加入社团。
当班主任好几年,高老师有点经验,近两年学生入社团的比例是上涨的。
“文艺委员戚采薇参加文学社,班长卢艺参加舞蹈社,顾陆参加篮球社……都反过来了。”高老师看见颠倒的报名,认为很正常。
当了多年老师她知道,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按部就班,好像跳舞、练田径以及学习,好多都是惯性选择,或是听家长话,知道自己为什么学的同学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