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387章

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

  当他这样想着,姚小驹也开始分析,“小顾哥,你去年创作了嫌疑人和来自新世界,两个大长篇,共计四十多万字。”

  “今年只有欧维刚二十万字,借东西的小人不到十万字。”姚小驹说,“蛤蟆先生更是只有几万字,加起来也只是基本和去年的创作量持平。”

  半年一个长篇,这创作速度是不快的,只是能保证这个速度的作家,无法保证本本都是精品。

  “我考虑一下。”没其他事要讲,顾陆就先挂断电话。

  顾陆每年两本的速度是习惯了的,他是个习惯了什么,就不想更改的人。哪怕这习惯并不是最佳选择。

  不过……话说回来,今年几乎没进行短篇连载了。去年至少还有黑镜系列。

  “把写短篇的时间增加些,好久没有抽到短篇了。”

  顾陆从U盘里点开这部,几年前就写好了。当时名气和社会地位没这么高,所以时间还挺多,抽到就能先写出来,不需要等排期。

  “谨以此书,送给CC的心理学科普书。

  此外,虽然书中人物的基本设定来自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经典著作《柳林风声》,但只是借用了书籍的人物形象。如果你没有看过《柳林风声》,也绝对不会影响你。……”

  这是开篇导言。顾陆想了想,删掉了第一句。没必要了。

  两本童话书,再来两本科普作品,也互相对应。

  依靠小王子和借东西的小人,在童话领域地位是稳固的。

  平面国和蛤蟆先生,在科普领域,应该更加稳固。

  况且当前不发表,好像以后机会也少了。

  很快,顾陆接到一个电话,是汪社长的来电。

  还以为是欧维出版的事,没想到是——“小顾啊,还说你不会演讲!”

  “啊?”顾陆诧异。

  “前面邀请你来黑省共青团给我们讲讲,还说自己不善言辞。”汪社长说,“小顾,你对世界文化史,非常有研究啊。”

  “你在北大和元空老师的交流视频,在互联网上人气非常高。”汪社长又说。

  之所以打来这电话,是汪社长依旧想邀请对方来一趟黑省。

  兼任黑省共青团一把手的汪社长,太知道顾陆在中国的重要性了。

  诸多省级青团子之中,要想脱颖而出,不弄出点不同的东西,怎么行?

  哦对了,有件事忘记说了,总社扩招了。倒不是因为欧维这部作品,准确说是本来就缺人,这次书籍的火爆更是彻底拉爆。

  新青年出版总社新入行的职员小康,小声地询问,“感觉汪社长平时不怎么在公司啊。”

  “汪社长可是我们出版社的定海神针,你懂什么!”老编辑说,“汪社长可是黑省共青团一把手。”

  “哦。”小康点头,他并不知道这职位的含金量。

  “汪社长还是黑省作协的副主席。”老编辑继续说。

  “那是挺厉害的。”小康说。

  “……顾陆老师你知道吧?”老编辑说,“就是我们汪社长挖掘的,说一句是伯乐也完全没问题。打电话称呼也是小顾。”

  “卧槽?!”小康当前有深刻的体会了。

  严格来说,黑省青团子一把手>黑省作协副主席>顾陆伯乐,但来自于个人认知方面的问题,小康的惊讶是阶梯上升的。

  汪社长口中的视频,并非学生摄影,而是元空老师到北大的讲座,校方本就会录制视频。

  完整的视频两个小时左右,在北大官网安安静静地躺着,没什么人气,但经由学生切片的十几分钟视频,却点击量非常高。

  《顾陆和元空新老作家的交替之谈》

  《我来把写作分个等级吧,顾陆的硬核划分》

  《你支持元空,还是支持顾陆?》

  《为什么顾陆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

  等等标题,再加上欧维正热销,不吸引眼球才怪。

  通过视频,也可以看具体的情况。

  视频里元空在讲堂上分享着,对自己刚刚即兴创作话题进行一个总结。

  “今天,我所讲的即兴创作的利弊,只针对普通人,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元空指着自己。

  台下的学生们就不相信了,能在中国成为顶尖作家的人,怎么可能是普通人。

  当真是马云说自己当老师是自己最开心的阶段。

  前面举手的镜胖男嘀咕着,“这个逼装得一点都不好,我给零分。”

  只听元空继续说,“天才的世界是我们不能理解的。我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顾陆。”

  “顾陆老师是我们北大的学生,也是我们国家著名的作家,各位应该很熟悉吧?”元空说。

  此起彼伏的回应,很熟悉!

  在座都是九五后,完全是从小听着顾陆的姓名长大的。

  七嘴八舌地说着。

  实话实说,即便是北大校长,也没办法频繁上官媒。

  但顾陆,两次新闻联播(法国那次和俄罗斯这次),三次参考消息,四次环球时报专访(更多的顾陆婉拒了),N多次人民日报头条。

  “顾陆可是我好哥们,还曾经指导我写!”镜胖男嚎一声,吸引来不少目光。

  “?”身旁的顾陆。

  被顾陆指导过的网络?好像有点吸引人哦。座位附近的几个同学开始询问的名字……这小胖子是会宣传的。

  “你们知道顾陆为什么被称为天才吗?”元空也没想等同学们回应。

  他自己说,“十五岁写出小王子,十六岁参加国家文化交流团写出《不朽的逃亡者》,这些都只是基础。”

  “我站在一个作家的角度,更惊叹的是顾陆老师的学习能力。”元空说,“我曾研究过顾陆老师的作品,我就非常地费解,看了五部长篇,五部长篇的笔锋全不同。”

  “你们知道这代表什么吗?”元空说,“这夸张得就像个外星人。”

  元空意识到自己有点激动了,手赶快地伸向保温杯。他之所以激动,是因为曾经也试过……自己尝试之后才感觉到,一本书换个笔锋是多么变态!

  看台下同学们眼神里透露着迷茫,水也喝不下了,他必须要让同学们清楚其中的利害。

  “广外教授提出了一个理论,认为作家对知识的累积和利用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顾陆,另一类是排除顾陆以外的其他作家。”元空说,“我起初看到这说法,也认为非常的夸张,但阅读了教授的理论,关于依恋型和依赖型创作的提出,我认为非常有道理。”

  “顾陆就是很顶尖的,看完一本书能够马上构思出一个故事,这种天才本身就一直在进行即兴创作。”元空说。

  好吧,他的得例子还是没有接地气,同学们感受并不强烈。老编辑的距离是有效的,元空是无效的。

  “其实我个人一直想和顾陆老师进行交流。”

  没错的,哪怕元空新书七出祁山的销量被挤压,但他本人是非常敬佩顾陆的。不谈畅销书,光续写托尔斯泰的遗作,就是难以想象的事。

  “元空老师,其实今天顾陆老师也在台下坐着。”第一排的武副校长找同学拿起话筒,突然发言。

  “嗯?”元空登时错愕,喝口水压压惊。

  “那让我们鼓掌,邀请顾陆同学上台给我们说两句。”武副校长说。

  啪啪啪啪——

  掌声是非常热烈的,元空本人也在鼓掌,他内心稍微后悔,早知道顾陆在,就准备点更有营养的内容了。

  我是来当观众的,为什么要上台?但顾陆还是起身了。副校长的突然点名,让顾元两人都有些懵圈。

  哦——伴随着顾陆起身,听取学生们惊呼声一片。

  就做身旁的镜胖男表情最夸张,双眼和嘴巴瞪圆,“哦?!顾陆老师你看看我,我是在哔哩哔哩请教您问题的[固拉多不会飞]。”

  嗯?固拉多不会飞,好熟悉的ID,顾陆回忆了一番,前几个月,是有个网友作家非常有礼貌地请教一些写作问题。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顾陆熟读了太多名著,故此,在写作方面给予了一点意见。

  所以镜胖男的作品还真是受过他指点,对方真没乱说。

  镜胖男很后悔啊,写作方面的偶像坐他旁边,怎么都没能发现,错亿!

  顾陆和镜胖男比了个手势,示意自己记得,随即走上台。

  “元空老师好,元空老师的作品我非常喜欢。”顾陆进行商业互夸,“今天以司汤达举例的即兴创作,也让我受益匪浅。”

  “言重了,早知道顾陆老师在台下,我也就不发表浅薄的看法了。”元空的年龄可以当对方叔叔了,但甭管其他,没多少作家第一次面对顾陆不紧张的。没办法,国家背书给的滤镜太大。

  台上气氛有点尴尬,元空主动打破尴尬,“顾老师要不要讲两句?”

  “我也没准备啊。”顾陆实话实说。

  没准备好啊,很合理。因为元空自己准备也是不足的。

  “既要跟着陆教授为汉语添砖加瓦,又要承接与国外的文化交流,顾陆老师是非常忙碌的。”武副校长开口说,“顾陆老师今天是忙里抽闲,给我们讲两句吧。”

  是不是感觉副校长的行为有点迷?站在顾陆视角是这样的,但站在北大副校长的立场,他这行为也比较正常。

  “那我就顺着司汤达讲两句吧,”顾陆说。

  司汤达我懂啊,元空对司汤达颇有研究,所以主动把麦克风递过去,作洗耳恭听状。

  “司汤达、卡萨诺瓦、托尔斯泰,我会将其排列三位作家。”顾陆一开口就透露着不同。

  这三个名字,司汤达和托尔斯泰同学们都熟悉,但另一位……

  元空阅读量非常广泛,但连他都没听过这名。

  “卡萨诺瓦,这名字大家都比较陌生吧?”顾陆说,“那唐璜是否要熟悉的多?唐璜是西方的一个艺术形象,代表着的是风流浪子,沉迷女色之人。唐璜是艺术形象,但贾科莫·卡萨诺瓦是真实存在的,十八世纪意大利作家,更为人熟知的是他追寻女色的风流才子形象。他比唐璜更厉害。”

  说到唐璜大多数人都知道了,台下学生们的认知度也调集了起来。

  “卡萨诺瓦并不算个作家,因为他最出名的作品《我的一生》,就是回忆录。但他同样也为欧洲留下了丰富的素材,他写了十八世纪的士兵和国王、亲王和有教皇、流浪汉和赌场骗子,还有阉人,驱赶妓女者、歌手、哲学家等等,后世有太多的欧洲歌剧的人物底色都来自于这本书。”

  顾陆说,“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这三个名字,这三位作家,我认为是代表着写作的三个阶段。排名是分先后的。”

  给已故名人排序?元空咂舌还真大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更何况很多作品因为其历史贡献加层,文学性是无法估量的。好比欧洲四大名著,现在看至少有两本是不知所云。

  元空看着侃侃而谈的顾陆,你不是没准备吗?怎么一上来就开大?

  “这三位作家,代表作家创造功能的自我提升。首先卡萨诺瓦是最持久的,也最不需要技巧的,比我的厨艺还要质朴。”

  “之所以是初级,是因为卡萨诺瓦那个时期,只是简单的自身经历和外部环境联系在一起,如同他的代表作《我的一生》,非常自白的讲述自身荒唐的生活,以及经历重要事件。卡萨诺瓦并不对这所有一切研究,也不下结论。”顾陆讲述着。

第486章 短篇第一

  也只有卡萨诺瓦,人生经历足够传奇,所以才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元空思索,自己的一生除了成功就是成功,一点波折都没,唉完全不合适!

  顾陆本来不想秀的,被迫的,都是被迫的。

  他继续开口:“第二个阶段是心理学的阶段,是元空老师所谈及的司汤达,是自我表现达一个较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作家不再满足简单的复述,而是进行解剖和研究,寻找为什么行动,和为什么放弃行动的实在动机,如此就达到了角色内心的戏剧性。”

  “我把司汤达放在中间,并不是一种小觑,相反第二层的创作是写作最重要的阶段。‘我过去是什么人?我现在是什么人?我无法说清楚。’借用一句《亨利·勃吕拉的一生》中的这句话,来表达司汤达的写作生涯。他一直在解剖自身,以自身研究世界。”

  颇为激进的理念,法国文豪司汤达一直在写自己……元空想年轻人还是有点年轻。

  可静下心仔细想来,似乎也有道理,因为司汤达自己都说过“我最喜欢的是戴上一个假面具和改变我的名字。”

  再思索一番,为何司汤达即兴创作如此厉害,就是写自己

  通了!

  “司汤达开始了一种新的自我观点:自我作为主、客体,进行双重观察,达到内心和外部的双重描写。”

  “双重观察是对自身的审判,审视与检查自己的情感。多说一句,托尔斯泰被我放在写作最高处的原因也是这个原因。托尔斯泰的自我观察,加入了伦理学的和宗教性的审判,所以就达到了观察的最高阶段。”

  开始了,如果一开始没认真听的学生,已有点听不懂了。

  别说学生了,在座的老师教授也意识到了,顾陆所开口,都能够开一堂课了。

  不愧是我们北大的杰出学生,难怪阮副校长一直把这学生挂嘴边。武副校长心里想着,卡萨诺瓦是意大利作家,司汤达是法国文豪,托尔斯泰是俄罗斯大文豪,能够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三个作家捏在一起,本就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

  “多说一句,在续写托尔斯泰剧本遗作《光在黑暗里发亮》中,我表达了托老的痛苦。核心原因就来自大文豪的最高级观察,观察着生活中每一句话的真实性,观察着每一个意象的纯洁性。”顾陆说。

  这可不是顾陆自圆其说,因为这完善的思想体系,本身就来自世界公民茨威格。同时他自己对续作也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何晚年妻子的一个欺骗就会成为托尔斯泰离家出走的导火索。更准确地说,是托尔斯泰对自己的审判,来到了极点!

  “自我描述超越了好奇的自我研究,变成了自我审判。”

  “那么听到这里,可能同学们心中有疑问,审判形的自我描述,难道比卡萨诺瓦事无巨细的质朴自我描述更真实吗?”顾陆抛出问题。

  大兄弟,在座没人问啊!

上一篇:五行劫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