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
“既然琳琳她同学那么熟悉,肯定不会出问题吧。”靳茜说。
“对对对,她不愧是我女儿,会交朋友这一点完全是随我。”周父这样说。
周父老实了……
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先说说好消息吧,《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完稿,并发送给新青年出版总社。
当然是把原书背景从瑞典改为芬兰,主角欧维和朋友之间的汽车矛盾,从原著的沃尔沃和萨摩,改为维美德和丁尼格菲。
还有些许小细节不赘述,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顾陆全部搞定。
坏消息是顾陆忘记给出版社的编辑说一件重要的事儿了。
作为出版社在去年就确定好的S+级,汪社长收到后,直接忙开了。
三审三校,顾陆的肯定不用走三审的,但校对依旧需要,首先是文字和标点问题的纠正。
这方面,经常看实体书的小伙伴就会发现,实体书基本没有引号,对话直接是人名后面用逗号,就接对话。
从小学到大的标点规范,这样做无疑是有问题的。但从作家到编辑都好像默认了一样,正是为了信息量和简洁。
用引号肯定就要另起一段,十几句话就要占半页。而不用引号,对话可以挤一堆,便于排版。
顾陆写的都是畅销书,大多还是使用引号的,除此之外,二校检查格式和图表编号。三校是终稿通读,当然,此外确定字体插图和封面都是火速推进的。
安排好了这一切,已是四五点,快下班了,汪社长才有时间好好看看正文。
“这书名挺有意思的,有点保罗·科埃略《韦罗妮卡决定去死》的味道。”汪社长心想,也就是阅读量大的趣味,可以联想到很多东西,甭管作者有没有这意思。
保罗是巴西著名作家,所著《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挺出名。
[他每天一大早就四处巡视,搬动没停进格线的脚踏车,检查垃圾是否按规定分类,抱怨谁家的草坪还不修剪,诅咒那只掉了毛的流浪猫。没完没了。
他想自杀。
……]
芬兰和瑞典,或者叫大多数北欧国家都一样,严格的垃圾分类,且必须定期修理草坪,甚至芬兰邮局还还开通了待剪的服务。
看简介故事也和《韦罗妮卡决定去死》差不多,都是决定自杀,遭遇一些事之后,救赎了自身。
开始阅读的汪社长突然被打断。
“汪社长,有一个要紧事,”接待处小贺找来。
“嗯?”汪社长示意对方继续说。
“是外交宣传部门打来的电话,他们部门正式告知,因为新作《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的特殊性,所以宣传方面需要配合国家。”小贺说。
第472章 地位的直观提升
小贺感觉到自己说得不够清楚,留下一句稍等,一溜烟跑回,马上打印出外交单位发来的邮件。
“社长,这是外发来的注意事项,有点长,三个注意事项,四十八条细则。”小贺说。
非常正规的邀请协助的信函,汪社长瞥了一眼,表情沉默,他也见过大风大浪,本身作为新青年出版总社,肯定会有需要配合国家单位完成什么情况。
可是让国家单位这么正式的,绝对是第一次。
汪社长还是黑省青团子的一把手,充分知道“四十八条细则”代表什么。代表划分职责,如果出现意外,也还判定是谁的责任。
也就是说,《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的重量达到外交部门都需要谨慎对待的地步。
“我知道了,回复消息,我们出版社保证配合。”汪社长说。
当小贺离开办公室,汪社长心中更加高兴。为什么呢?虽然会麻烦点,但换句话说,本书有国家支持啊!
这代表什么?代表宣传和销量!
“这么大的事儿,小顾怎么也不说一声,是想着给我一个惊喜?”汪社长心想。
他年龄大了,都不刺激孩子汪半了,经不得这样的惊喜。
继续看书。
没有故弄玄虚,开门见山的就展现出主角欧维的性格“欧维五十九岁。开维美德。看到不顺眼的人,他会像见了贼一样指指点点,食指宛如警用手电——他就是这种人。”
描写给人的画面感非常强烈了。
特别是用食指比作警用手电,换成其他物品就没这么强烈的画面感。所以说某位自杀了的文豪说得对,“作家的天赋,通过比喻的意象就能看出来。”
汪社长这次看书有点急,都没按照习惯倒杯茶水慢慢品了。
“我还以为一开始就会直接是自杀画面,我喜欢这种不慌不忙的推进。”实际汪社长这话有点双标,因为若是普通作家这样写,他可能会感觉啰嗦。
终究是笔名加大了对阅读的期待感。
“一个人真正的品质,是通过他的行为来体现的,而不是他所说的话。”
“规律的生活,总是有盼头的感觉,让人感到安心。”
“当矛盾持续太久,就无法再化解了,因为没人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或许他们无法原谅自己,因为没有给自己深爱的女人最想要的东西。”
……
欧维为何自杀?他和妻子如何相爱?伴随着汪社长的阅读,全部展现在眼前。
特别是欧维和索雅在芬兰的街道上第一次约会时闹出的笑话。还有两人在冰天雪地中的出门采购。更有在蓝天之下,欧维为自己的孩子制作摇篮床。
即便早知道“索雅会死”,也会不自觉沉浸感受欧维和妻子的爱情,汪社长都没注意到自己眼眶里有点泪珠打转。
这和被《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刀人不同,本书是真真的治愈向,泪水更多的是满足和感动。
“当一个厉害作家决定好好的描写一个女性角色,那么就会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魅力,如《飘》中的斯嘉丽,《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索雅简直是理想中的妻子角色,无论是东方审美,还是西方审美。”汪社长喃喃自语。
在他这里最加分的是,索雅知道男友欧维不会说话,是典型理工男性格,直接坦荡地说“我们这是在一起了?”“我要你向我求婚。”
从恋爱到结婚,都是索雅主动。
看完一遍之后,汪社长平复心情了十几分钟,再翻翻。这次就不是看故事了,而是看感兴趣的内容,以及琢磨书籍用的技巧。
技巧方面,汪社长认为要超过《来自新世界》,他也大致明白为什么这本书会被外交单位如此看中了。
一查询,果不其然,今年是中芬建交七十周年。
长篇不比得短篇,短篇可以节选国外某一个瞬间,好比顾陆以往的外交系列。但长篇不能如此,撑不起十几二十万字的篇幅。
顾陆就很聪明,写物不如写景,写景不如写人。为何稻米会赶赴长白山十年之约?为何书粉会想去瑞典苏黎世看看?地方不重要,因为张起灵,什么山都行。因为叶修,什么地方参加邀请赛都行。
同样,日本二次元的圣地巡礼,都不是因为景,都是因为角色来过这里。就好比重庆八中参观还需要在APP上提前预约,吸引人们到来是因为多个动漫角色的原型顾陆曾经在此处读书。
有欧维,有索雅,有这个故事,绝对是给芬兰加分的。遑论还顺手宣传了芬兰的汽车行业。
“这本书的销量,肯定比来自新世界高。”汪社长判断,新世界有门槛,特别是前面的铺垫过长,四成都会弃书。
“爱上一个人就像搬进一座房子,一开始你会爱上新的一切,陶醉于拥有它的每一个清晨……经年累月,房子的外墙开始陈旧,木板七翘八裂,你会因为它本该完美的不完美而渐渐不再那么爱它。然后你渐渐谙熟所有的破绽和瑕疵。天冷的时候,如何避免钥匙卡在锁孔里……这些都是会赋予你归属感的小秘密。”
记得顾陆也没结婚吧?汪社长不知道对方有没有谈恋爱,但借索雅之口表达出对爱情的看法,非常的精辟。
回忆中的亡妻绝对是最好的,而索雅的形象,是通过欧维的回忆展现的,却又避免了女主角完美得不像人。
如此便是的技巧,因为通过欧维的回忆,能够收集到索雅是有小缺点的,比如说贪吃,比如说睡懒觉……
“这些小习惯,不会是小顾依照自己女朋友来写的吧?那么这本书还有一个用意是让女朋友向索雅学习?”汪社长笑了笑,打消了自己的胡思乱想。
汪社长联系姚小驹,之前就加上了联系方式,因为这本书可能要十多个版本联合发售。
英西日韩葡挪法俄等多国语言版本,同时也在十几个国家市场进行销售。
阵仗比当初《来自新世界》大多了。
难度也是指数级上升。瞧瞧销售部门的萧经理,都快忙碌成陀螺了,不停的转转转。
痛苦并快乐着的萧经理。
不过当下情况又复杂了一点点,毕竟牵扯到外交单位,汪社长也给萧经理打去电话……
“喂?”
“好好好,需要在机场接受一个采访?”
“不会影响机场的秩序吗?”
顾陆抵达东京,接到这么一个电话。对方是《空港新闻》的记者,他思考着日本空港那么小……太容易造成拥堵了。
“请稍等,我先考虑一下,五分钟之后回应。”顾陆挂断。
看向旁边的赵叔。
按照智库的安排,赵叔是安排给顾陆的文事助理,而身后人高马大的解叔是安全助理,当前只要出国,顾陆都有这待遇。
“顾专家,您的一切行动,完全不用询问我们意见。”赵叔说,“如果有危险情况,我们会给予顾专家最专业的意见。”
总之一句话,两人是不会干涉顾陆活动的。
“主要我们一行三人,商量着来也方便一点。”顾陆说,“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赵叔说,“空港采访是日本针对他国领导人,以及非常著名的他国名人进行的一个程序。也是表明重视的一种,顾专家接受采访也正常。”
实话实说,在赵叔看来,国家都安排他们来了,有这么个排面实属正常。
原来如此。顾陆想了想,好像是能见到日本新闻发布某某大人物来访,空港接受采访。
回电答应下来,然后顾陆坐上摆渡小火车,来到B区航站楼,就瞧见两波接待人员。
第一波是霸权社的工作人员景口,第二波是《空港新闻》的工作人员。
情况是霸权社的人先稍作等候,顾陆一行人跟随着记者来到一间“重点旅游休息室”。
和头等舱VIP休息室不同,隐私性更强,并且整体装修是和式风格,就进门要脱鞋的榻榻米。
顾陆本人对脱鞋文化很不习惯,即便他没脚气,可公共场合这样做,还是不太能接受。
踩在榻榻米上,顾陆能感受到更软活一点。
桌面有茶水和茶点,据说茶点大有来头,是什么百家老店的点心。
采访记者自我介绍,名叫——顾陆没听清,对方中文有点奇怪,听起来名字像煤球怪?
梅丘瓜太郎半跪,腰部直挺挺的,对顾陆进行采访。态度是相当谦卑的,毕竟被多个国家“争夺”的顾陆,绝对是名作家,毫无疑问。
还经过了几分钟的寒暄,瓜太郎努力的找话题,但效果不怎么好。
前戏结束,前两个问题比较公式化。
”顾陆老师,您来过东京许多次,对于东京的印象是什么?”
“《借东西的小人》成为日本本月最畅销的书籍,对于小读者有什么寄语吗?”
比较与众不同的是第三个问题。
“顾陆老师,请问您作为世界第一天才,对于日本当代年轻人不出去工作,留在家里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空港新闻》本意是什么呢?想通过世界第一天才,号召年轻人多多出去工作。毕竟顾陆在日本是真有不少簇拥。
顾陆回应,“其实如果不是参加书籍的这种活动,我也喜欢待在家中。”
呃?瓜太郎马上找补,“顾陆老师在家中是为了写作,艺术创作比起工作更加的难。和在家中不社交,也不工作的人群截然不同。”
“这类人多吗?”顾陆问。
“我们给这类人取的名字为蛰居族,根据2019年内阁府公布的调查数据,共有一百二十多万人。”瓜太郎说。
“不出去社交,不出去工作的蛰居族,在主流媒体和家庭环境中肯定是备受压力的。”顾陆说,“我很好奇,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顶着如此庞大的压力,依旧选择这样做?”
进行反问。
瓜太郎当然知道原因,但不能说。见对方没按照预想中的回答,也不强求了,简短的空港专访结束。
从和式房间出来,顾陆松了一口气,倒不是对方有脚气,主要是他深切的感受到了,自身影响力的提升。
至少在日本主流媒体看来“顾陆是个巨大的意见领袖”,如此一来顾陆提醒自己,以后接受采访,别掉坑里。
“对顾陆老师能够亲自来东京,我们Wit Studio非常欢迎顾陆老师。”
如果说《空港新闻》的工作人员是有礼节,那么霸权社的景口都有些“跪舔”了,真不是顾陆的错觉。
比方顾陆就咳嗽一声,景口马上关切的询问一堆,是否感冒,是否嗓子不舒服。
太过殷勤,以致于顾陆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