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287章

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

  新一届的叶圣陶杯审稿开始了。

  北大我们文学社的复审也开始了,都是审稿,虽然前者场面更大,但主要说说后者。

  文学社正文主题的是“悦动青春”,审核评委团队通过海报公布了出来。

  海报蓝底,四个黑色剪影,排版简单,字体一瞧就是印刷黑体。

  北大最大的文学社之一,肯定不能够在该挥洒创意时敷衍。社团原定的海报是一个系列,拍摄N多学生照片洋溢的笑容,有点类似某联拍摄的难民营宣传海报。既有跃动青春,又有“我们”文学社的宗旨。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参与拍摄的同学突然有部分不想露脸,反悔了。你得尊重肖像权吧。商议无果,时间又紧急,就拿临时方案改了改,真别说,有种苹果手机更新迭代的美感。

  “应该就是这里吧。”顾陆来到楼下。

  对方也发了定位,但学校、商场这类地方导航就瞎胡闹了。有一说一,北大是真大啊!

  “找对了,”顾陆瞥见海报。

  [李亮平(中文系讲师)、夏骁(我们文学社社长)、贾须(我们文学社外联组长)、顾陆。]

  前三个名字都有括号表示身份,但最后一个名字就是个孤零零的存在。不用任何介绍,名字就是名片。

第368章 马腿

  我们文学社社团办公室坐着几人,低垂着脑袋,因为聚精会神审稿,脑袋抬也不抬。更别说讲师李亮平,本来就瘦,这下子好似那丰满的麦穗将要压断麦茎。

  非常安静的环境里,发出一点声音就好像有问题。顾陆抬头,预备伸懒腰的动作硬生生卡住了。目光扫视周围一圈,只看见后脑勺。再往后看看,社办整体布局像教室小班,十几个座椅板凳安放,显得空荡荡的。墙壁上帖子各种各样的鸡汤和俏皮话。

  四个评委交换打分,不比得叶杯打分之前并不交流。眼下是会交流自己喜好的。

  “《眺望》这篇文真不错,我感觉可以得第一。”李亮平开口,“你们给了多少分?”

  夏骁说,“确实是让我印象深刻,我给的九十九分。扣一分怕他骄傲。”

  “什么是英雄所见略同,这就是。二十篇进入复赛的作品,《眺望》也是我的最高分!”贾须说,“满分100分。”

  “是不错,这学生应该非常喜欢卡夫卡。对故事中我眺望远方看到了不该看之景所带来的眩晕的描写,有变形记的高尔变形为甲虫从床上醒来的味道。”顾陆说,“我给了一百分。”

  三人的打分都很高。

  “我也给了九十五分,虽然好但也有进步空间。”李亮平说话时摸了摸耳朵。

  摸耳这行为是李亮平很不自在时才会做出的小动作,因为某些人在紧张和不舒服的状态下身上会无缘无故的痒起来。

  为什么会不自在呢?因为想当爹的心思控制不住了。

  早知道有咕噜在,李亮平都不会答应参加这评审团。因为他喜欢给人一定的指导建议。

  按照常理来说,来参加社团组织的活动,肯定有部分的权威性吧。

  偏偏顾陆存在……李亮平再自信,也不敢说教这学生写作。说话时李亮平就比较注意,不能说满,要留有空间。

  李老师这分数给得有点太低了,关键还有进步空间的扣分理由太模糊了。

  包括顾陆在内的三个学生看着李亮平。

  “《眺望》也是我心中的头奖。”李亮平干咳两声,继续说,“之所以打这分数,不是写得不够好。我想着你们这征文比赛只是第一届。第一届的头奖文章分数都这么高?那以后几届怎么办?”

  所以说是为了后面的文章压分?顾陆能够理解,但不赞同。

  “所以我感觉我还年轻,想事一点也不周到。”贾须说,“老师想得真是周到。”

  我们文学社社长夏骁说,“如果不是有打分了不能更改的规则,我也想改得更严厉一点。”

  社团的两评委都支持,不过李亮平目光看向最重要的一个同学。

  “老师的生活经验就是比我们多很多。”顾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的确要为后面的同学留下空间。但这个空间也不能是压缩第一批参赛者的分数得来。”

  顾陆说,“否则第一批和第二批差不多水平的文章,就因为是第一批就比后面的低一两分,是不是不太好?”

  “我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一开始就上调整体的评分标准。”顾陆说,“我举个例子,佳作是90分至94分,要上九十五分就必须是眼前一亮的惊艳作品。后面的更高分,要求就更高。”

  “因为征文活动的评委可能会不同,所以肯定是各有各的欣赏水准。我们只需要有个大概框架就行了。”顾陆完整的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张了张嘴,李亮平有点下意识想要否定学生的毛病,但这次因为对象不同就忍住了。

  “怎么样?”顾陆环顾其他三位评委。

  “社长!你看看,我觉得我们我们文学社的征文活动要火啊,你看看李老师,还有我顾神,纷纷完善规则。”贾须立刻说,“这就是走向成功最结实的一步。”

  夏骁也起身说,“非常好,非常好,那么我们就订一个评分的框架,然后评分稍微严格一点!李老师你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他又不是李元芳,对方计划和狄仁杰一样完善。李亮平摸了摸耳朵,点头赞同。

  于似乎推翻重新评分中!

  …………

  “瞧瞧我看见了什么,”副主编刘勇有些小激动,内心活动甚至都变成了翻译腔。

  十几分钟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感慨万千。

  刘勇敲响了主编办公室的门,里面说了请进,他才走进去。康社长正看着资料,按照他的做事习惯,编辑们进来有事说事,根据事的严重性,他再决定抬头与否。

  可半晌过去,都没一点声音,怎么一点也不懂事?又是新入职的实习生?康社长暗忖,抬起头居然是刘勇。

  他自持身份不同,所以刘勇要等主编抬头之后才开口。

  “康社长,你的选题有着落了。”刘勇没头没脑的发言,但社长GET到了。

  对人民文学这个国内含金量最高的文学杂志稍有了解的小伙伴应该清楚,茅盾担任主编时是巅峰时期。毕竟届时茅盾是国内文坛毫无争议的一把手,后面《人民文学》主编的地位下降。可再怎么,也是作协SJ处的书记。因此抛开审稿的事,康主编还要完成作协的任务。

  当下作协什么任务呢?很简单“知名作家成长中,对意向描写的改变”。

  每个作家都有喜欢用的意向,卡夫卡喜欢用动物和动物的异化来描写;加缪更是经常用大海和阳光,而这世界不存在的余华,更是爱用“天”作为意向。

  “老天爷,你下屌吧,操死我吧”来自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唤》,而这声呼唤是农民遭逢大旱的呼唤。余华中“天”“老天爷”是同一个意向。这一点在顾陆抽中的《活着》里,也比较明显。

  研究作家和研究写作技巧,是作协的任务之一。别以为作协好像不干实事……好像真的是,咳咳,但偶尔研究整理,以及做这些报告对文学推动是有益的。

  “你说说。”康主编手指捏拿笔记本的动作更用力了,纸张捏出褶皱,就像是眉宇间的不耐烦。

  “这两篇《一寸法师》和《侏儒》,就非常典型。”刘勇递上去了平板电脑。上面左右并排着两篇稿件。

  “谁的作品?”康主编对两部作品都不熟悉。

  毕竟顾陆抽到的人间椅子系列基本都发表在《故事会》上,日本的影响力更大。你指望一直从事严肃文学的人了解,那要求太高了。

  “顾陆老师的作品,前者大概是顾陆老师五年前创作的。”刘勇介绍,“后者是最近才创作的。昨天才投稿的。因为我们杂志今日不是开办了活动吗?所以我邮箱的内投稿件太多,今天才审到。”

  副主编的言下之意是,昨天审到,昨天就发过来了。

  康主编肯定认识顾陆,实话实说,哪怕几年没新作品,圈内人也不可能忘记他。

  “四五年的距离——太短了。再加上是从少年到青年,变化是不够强烈的。”康主编说。报告是要两个意向差距特别大的,而刘勇介绍的作家成长时间不够长。

  “侏儒这类变换人作为意向真的很不同。”刘勇感觉自己跑马屁怎么拍马蹄上去了?

  “没想到小顾老师重新投稿我们杂志了。我记得上次是《聊斋新义》吧?非常的精彩。”康主编说,“《侏儒》这篇文章,和聊斋新义比较如何?”

  “类型完全不同。”刘勇说,“我看到聊斋新义时,会因为语句的准确,和句子的优美像鼓掌。但《侏儒》是以内容取胜。”

  有变化是正常的,就十几岁能写出小王子的人,怎么可能几年还没进化。

  “那这篇稿子,我们人民文学肯定要给顶格的价格。”康主编说,

  人民文学是基于稿费最高的杂志,且没有之一。17年就已是每千字500-800元,《侏儒》一万多字,顶格的话,税前有小一万。

  刘勇也不傻,能脱颖而出成为副主编的人怎么可能是傻子。康主编转移话题证明,真的拍马腿上了。

  那么下一步是拿回平板吗?可康主编又没有完全的拒绝。

  脑子一瞬间有八百个心眼,刘勇决定不提平板的事,找理由离开了社长办公室。

  社长目送着刘勇的离开,办公室的门轻轻的掩上,康主编才收回目光。对方也是好心。

  可好心不一定能办好事,康主编用手把笔记本的褶皱抚平,可无论如何,那淡淡的痕迹肯定是一直存在的。

  康主编埋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挑选,选了两位。一位是“Shut up”的刀意向,一位是文学圈的大刘。都挺好,只不过没什么新意就是了。

  有了大概,康主编才放松的看起了顾陆的文。毕竟他也是非常欣赏这位天才少年的。

  作为边缘人的侏儒,可以说是影视剧最常用的角色。因为本身受歧视的特性,很能表达东西。《一寸法师》的内容在他预料之中,被歧视的疯狂,内容也是比较老套的。

  唯一比较有新意的地方是,那惊悚的描写,有点让人发憷。

  “和小王子截然不同的风格,这作者是真有意思。”康主编看起第二篇。

  第二篇也不出他的所料,等等这个开头怎么有点不对?

  [巴纳布恩马戏班里有一个矮子丑角,到他三十五岁这年,居然又开始长起个子来。学者们为此大伤脑筋,因为他们早有定论:人一过二十五岁,绝不会再长身体。所以,他们千方百计要压下这件事……]

第369章 狠毒啊!

  跳舞的一寸法师中,侏儒阿绿是受歧视的,甚至把脑袋当成屁股坐。谁都能进行恶作剧。且这恶作剧不是小玩笑,而是就让阿绿出丑的恶意。

  当前这篇里的侏儒矮丑,境地截然不同,受老板“器重”,受同事们的“喜爱”,女马术师热尔米娜还经常把矮丑抱到怀里,高兴时甚至会在额头上亲一口。

  为什么康主编要打引号呢?因为矮丑的待遇来源于另一种恶意——“物质化”。

  老板巴纳布恩先生为什么器重?因为他是逗笑观众的工具。同事为什么喜爱呢?因为又矮又丑的人根本就没有威胁性。包括美丽的马术师,根本就没把矮丑当做一个男性。

  “欧美历史上的确有畸形秀的文化,难怪故事设置在国外。”康主编心想着,凡是把这故事套在亚洲国家,都不合……不对,泰国挺合适。

  《侏儒》的故事剧情是如何发展呢,突然有一天,矮丑长高也变帅了,生活却变得更坏了。

  书中原文交代“矮丑可用不着这一套。大象托比登台,就凭它是大象;同样,矮丑就凭他是矮丑,根本用不着去迎合观众。”

  以前上台,又矮又丑就很滑稽,现在高大帅气,也无法掌握厉害的技巧,马戏团再也没有他的位置。

  朋友和工作全部都失去了……康主编把手指反复摸索着笔记本一角,仔细瞧就能发现,办公桌上的笔记本和本子的边角有些毛躁。他看书时手上就喜欢做点小动作,特别是内容值得深思时,手指动作就更频繁。

  或许这内容,会让人感觉,长得帅,干什么不能挣钱?又不是非要在马戏团——可这是故事魔幻现实主义的地方,马戏团代指生活的世界。

  确实,相比聊斋新义文笔没那么娟丽,可更有内容。康主编评价:“矮丑,一开始把侏儒的名字行为矮丑,就逐渐锋利了。像我们生活中会自然称呼外卖小哥、快递员等。”

  越想越觉得设计很精彩,矮丑和阿绿,光是名字,前者就上升一个内涵。

  “以前不认为以职业称呼人有什么问题,直到这个矮丑……工作中称呼没什么,就怕工作和生活再也分不开。忙碌的社会把人彻底物化。”康主编把纸张的一角搓卷又打开。

  以马戏团老板对旁人的话语结尾,将故事的完整性和张力达到顶峰:“对啦,罗瓦亚尔先生,我还没有告诉您呢……矮丑已经死了。”

  失去侏儒身材,失去丑陋的面容,更准确说失去了赖以为生的能力时,就社会性死亡了。

  “这进步有点夸张了吧。”康主编难以想象,从一寸法师到侏儒,只用了五年!

  并非是一寸法师水平有多低,相反,故事里文字的运用,以及对画面感的描写优点颇多。

  只是那是通俗领域的,而当前的《侏儒》,在严肃文学领域也是很能打的。

  进步得这么快,不要命了?

  “以前只是描写侏儒这一类边缘人,但现在是以边缘人为最锋利的切入点……如果继续以这样的水平写下去,获得鲁迅短篇文学奖都可能的。”

  康主编突然意思到,是自己说话太大声了。意向改变的完美,还有什么比这更完美的?

  关键是其他人的稿件,都是非常重复的那一类。而顾陆是新东西!

  广外陈教授不知道,他顾学家最大的对手要出现了……

  可刚刚自己才拒绝了副主编。正所谓好马不吃回头草,除非是主动塞嘴里。

  康主编走出办公室的大门——

  “啪啪啪。”主编通过鼓掌,把所有人的目光全部吸引过来。

  “最近我们加班时间是长了一点,但再坚持坚持,胜利距离我们已非常进了。过这几天……就好了,我们就轻松了。”康主编说。

  还以为说过了几日就有大红包,亦或是带薪假期什么的。结果什么都没有,画饼又小又生硬。可编辑部还是传来了阵阵应和之声,好像打了鸡血似的。

  工作是这样的,必须给领导提供专业技能和情绪价值。

  “好了,继续工作吧。”康主编拿着iPad走到刘勇身边。

  以归还平板电脑为由头,可以好好说说话,“刚才你说的两篇文,我……”

  这是拿话在点我?刘勇马上回应,“康主编,是我的问题,我考虑的确实不周到。您说的对,小顾老师的创作时间确实太短了。不足以成为鲜明的代表。”

  “?”康主编面对自己刚才的话,总不能自己反驳自己吧。

上一篇:五行劫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