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
顾陆也是看了不少读者和书评人的评价,确实是,冰菓不说和小王子比了,和福尔摩斯先生细腻的描写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mm杂志要翻译小王子,那能不能把冰菓一起翻了?这样说不定还能像和地球一样被京阿尼动漫化。”顾陆心里嘀咕。
京阿尼可以说是原著拯救者,无论是《紫罗兰的永恒花园》还是《中二病也要谈恋爱》,甚至是这个冰菓,都是比原著更好的存在!
“文抄要谨慎,前后作品书评差距太大,真的会被书评人炮轰的。”顾陆在心中默默的说,即便当前书籍的销量在持续走高。
三本新作火热售卖中,而顾陆刚上学四周不到,班主任就通知下周一要考试。
月考月考,惊起一群古猿。
“盖亚”“怎么刚开学没多久又要考试”“完了,世界末日又要降临了”……
无论如何叫唤,考试时间都无法改变!
月考的卷子,或现成的一套,或是自己学校老师出,八中是前者,月考卷一向是用“攀九中”试卷。
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摘的文章是莫怀戚的《四个人三张照片》。
莫怀戚身为重庆作协副主席,也选入过教科书,文章投的《川省文学》杂志,因此攀九中出卷引用这篇新鲜的文章很正常。
可这让顾陆很懵圈。
提问:在卷子上看见自己的名字,请问是有什么感想。
答:还蛮刺激的!
当前借由汪曾祺老爷子,转向了文学领域,也不知道,顾陆在大学毕业之前,能不能在考卷上瞧见自己的名字。
文章同莫主席以前的文差不多,四五百字,小巧精干。省略了拍摄原因和前缀,主要写拍完后,众人的反应。
浏览了一遍文,身为亲历者,感觉有点小小区别。
提议合影的是店老板老雷,但文章里变成了诗人涂谅,或是因为莫怀戚对涂更加了解,又或因为店老板只是普通人。
整篇文章店老板老雷的戏份都极少,其次是顾陆和老涂,吴渡的反应描写占据最大篇幅。
“这是要把吴渡老师钉在耻辱柱上啊,哈哈哈。”顾陆感觉有点好笑。
身为亲身经历的文章,这题目不是手到擒来吗?!
顾陆很有信心。
第210章 我也摸不准了
信心满满的顾陆看向题目。
[10、简析“无法描述的后悔浸透全身”这一自然段,吴渡的“后悔”。
……
14、综观全文,分析作家、诗人、老师、店长这四个职业对应着人物什么形象的特点。
15、文章的结尾部分“同是那张合影,吴渡比三人更贫瘠。”,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
顾陆脑子里出现问号,但他觉得这不是他有问题。
他发现自己居然无从下手,特别是十四题,他作为四个职业里的作家,对应了什么特点。
平常心,要保持平常心。顾陆在心底对自己说,又把文章看了一遍。
做阅读理解的小技巧,先看题目再看文章,因为这类题目是不需要“你对文章”的理解,而是你理解出题人,因此带着问题去阅读是最好的。
两个半小时之后,考试结束。
顾陆伸着懒腰走出7班教室,刚走几步,身后就有人冲过来拦住。
“卧槽,轱辘哥今天考试题目里的作家顾陆不会是你吧?然后老师吴渡,是我们树人文学社的指导老师。”李古圆颇为激动。
“低调。”顾陆嘴角抿了抿。
“牛逼啊,真的牛逼,说不定有一天我能在课文上看见你的名字。”李古圆说。
这個就有点难了,人教版的教材,五年才改一次……等等也不算没机会,好像新版本已经在2012年开始,16年会投入使用。
如果能在这几年名气能大一点,还是也是有点希望的。
“好吧希望不大。”顾陆心里说,他太年轻了。
倒不是排资论辈,因为修订委员会的成员不是五十年代出生,也是六十年代的人,他们肯定会更偏向自己那个时代看的作品。
“有了!”李古圆突然一句话,把沉思的顾陆惊醒了。
“?”
“我以后没灵感,就写和著名作家顾陆发生的事。”李古圆好像是发现了写作密码。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行,不是因为写了我,而是因为作家是莫怀戚老师。”顾陆说。
“有道理,诶,可恨名气太小,我现在才过稿了19篇文章。”李古圆唉声叹气。
不开玩笑说,高一学生,过稿快二十篇,这简直是万中无一,顾陆夸奖,“这已经是天才了。”
当然,李古圆肯定知道自己很好,但他也就是想兄弟肯定两句。
两人说笑着走到教室。
都知道无论是防火门,亦或是防盗门都有门槛,顾陆另一只脚还没来得及踏入教室——
“轱辘轱辘,题目上的作家是你吧,这个阅读理解是想表达什么?我看了半天没看懂。”吕平当即问。
不单单是他没看懂,班上好多同学皆如是。
“是不是友情不会在乎外表?因为吴渡是觉得自己出门没怎么整理,所以才没照片。”黄露说出自己观点。
黄露就是引起吕平和窦科差点起矛盾的女同学——这么说也不恰当,因为吕平压根不知道有人把他当情敌。
“友情?应该不是吧,我感觉是抉择,有的事错过了就不再有。”田笑说。
“啊?难道这文章的主题,不应该是倒数第二句话,好像是什么路人的眼光不会为陌生人停留,大概是这个意思。”戚采薇说,“我写到主题是作者借由合照,来表达要坚定自己,不要在意他人目光。”
奈斯,三个同学,三种答案,顾陆回答,“我也说不准……”
“轱辘,这不是写伱的故事吗?作者你也应该认识吧,为什么说不准?”吕平说。
“莫怀戚老师我确实认识,可是这题目我也很迷茫啊。”顾陆一点信心也没有了。
等会还有考试,顾陆也没在教室呆多久,走向七班教室。
月考比期末考的时间更密集一点,或许主要原因是期末考更重要,所以要保证学生休息够。
两天就结束。
自从上了初中,顾陆就基本没再通宵,因为第二天要上课,没曾想在高中实现,他通宵了一晚。
具体做什么事了,暂时按下不表,反正是正经事。
接下来的几日是等待月考出成绩的时间段,同时也是三本书宣传最猛烈的时间。
顾陆向学校请了三天假期,因为要去上海搞新书发布会。
与此同时,也到了《科幻世界》最新一期发布的时间,距离上一期科普期也过了两周。
“我要一本《科幻世界》和一瓶矿泉水,一包中华,多少钱?”
“谢谢您嘞。”
拿上杂志和香烟,首先是把烟点燃,冯景元瞧着把杂志夹在腋下,往车站走去。
老冯是津门最早开专栏的作家,十六岁就开始写诗词,天才之名是被臧克家认同的。
千禧年之后,冯景元就将创作重心移到了电视剧和专题作品剧本上,并担任《通俗报》主编,曾兼任津门文学杂志社的副社长,不过精力跟不上,就卸任了。
当前坐火车前往北京,就是参加作协举办的活动。
川渝作协不分家,北京和津门作协基本也是不分的。
抵达火车站,老冯在候车时,并未翻开杂志阅读,因为购买这本杂志,主要目的是旅途打发时间,毕竟他六七十岁的年龄,玩手机什么的,也不是他的习惯。
为什么会选择《科幻世界》呢,纯粹是个人爱好,老冯小时候就对科学特别憧憬,他那时候连收音机都是高科技。
检票入站,做到自己位置,火车开始启动,老冯拿起杂志。
“乡村教师?推荐语:拯救世界的押题?”
“土斯星纪事,推荐语:高地蚁的奥秘已经嵌入你的体内,是一件礼物?”
冯景元也没注意,从头开始看,并特意避开封面推荐的两篇文章。
钱钟书把人分为两类,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冯景元就是把好吃的葡萄留到最后的人。
津门到北京的时间也不长,一本杂志刚好够看。
大概半小时左右,冯景元默默点头,这本杂志里文章的质量还是很好的。
开始看好的了,不过冯景元会后悔在公共场合看乡村教师的……
第211章 乡村教师
《乡村教师》看作品名不太像科幻,看开头更加不似。
开篇是乡村教师的最后一课,剧烈的肝疼,让他没有其他力气,从后续描写能看到,教师得了食道癌。
冯景元皱眉,倒不算内容写得不好,只是出乎他的预料。
“为什么开篇要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这个小山村。”冯景元心里默默想到,儿时生活在农村的他有种疏离感。
是这样的,看见熟悉的东西,人要么感觉到熟悉,要么感觉到陌生。
小山村在着重描写之下,跃然纸上,整个山村都“废”了,壮劳力外出打工,山村就剩下老人和留守儿童。
学生家庭也各有各的难,刘宝柱母亲卷钱跑路,父亲颓废天天喝酒赌博,对孩子非打即骂,有一次差点就打死;郭翠花的母亲是疯子,白天拿着刀乱砍人,晚上要放火点房子……
确实,每个偏远山村都有一两個疯子,有男有女,女性居多,具体为什么疯原因多种多样,不展开细说。
整个村子的人,都不劳动,因为他们知道县里面会管他们。
这作者用词非常精确,“他所在的山区,是这个国家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穷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里的人们对现状的麻木。”
村里的人把包产到户分下来的拖拉机给“分尸”了,你一个车轱辘,我一个方向盘,是在拖拉机还活着可以下地干活时分尸的,残忍的事还不单是这样,还有工厂来扶贫,免费安了一个水泵,结果全村人把水泵卖了,只换得一千五百块,大吃一顿就没剩什么了。
这一桩桩事,让冯景元对这乡村有了基础的印象,麻木的村子,麻木到已经不管下一辈有没有前途。
不单麻木还愚昧,因为要修村头的老君庙,就要把学校的房梁给掀了,要知道很多学生离学校很远,吃住都是在学校,掀了屋顶,学生们拿什么遮风挡雨?
“这作者是会写的,用学校的房梁去修葺老君庙……”
“我以前呆的小山村,有机会送孩子上学也不送,因为送了,家里就会损失一个壮劳力。”
“为什么穷还多生,因为生育几乎不需要成本,大一点的可以帮忙照看小的,更大的可以帮忙干活,越穷才要越生。”
冯景元闭上眼睛,残酷真实得让人不忍直视,数秒后才重新睁开眼。
教师以前在村里还有个女友名叫秀秀,但后来跟了同村的二蛋,因为二蛋挣了钱。不过秀秀死于难产,因为二蛋舍得花大价钱办酒席,但舍不得把秀秀送去医院,因为村里人都这样,生产从不去医院。
[后来他听说,比起二蛋妈来,她还算幸运。生二蛋时难产,二蛋爹从产婆那儿得知是个男娃,就决定只要娃了。于是二蛋妈被放到驴子背上,让那驴子一圈圈走,硬是把二蛋挤出来,听当时看见的人说,在院子里血流了一圈……]
“这篇文不应该发在《科幻世界》,应该发在《花城》《收获》吧,实在不行发我们《津门》文学也成。”冯景元心里想。
好的文笔有一个标准,可以通过语言让读者感受到多多种表达的世界,毫无疑问冯景元感受到了那山区里,愚昧麻木的村民。
乡村教师是食道癌早期,只需要两万块左右差不多就能治好,但他微薄的工资,都用于给孩子们补贴了。
虽然没弄懂这篇文为什么要发科幻,目前为止一点也不科幻,但弄清楚了这位乡村老师,为什么连命都不要,也要教学生。
一来,曾经他的老师也是一位乡村教师,带他认识了新的东西,并且救了他的命。
二来,如果他不教,这些学生可能这辈子也接触不到这些知识。
“时代背景应该不是现代,更早一点,零几年左右。”冯景元简单对物价进行了分析,也是转移自己注意力的方式。
很快,冯景元知道了这篇文章为什么是科幻。
视角一瞬间就跳到了星际大战去了——
对,非常夸张,距蓝星五万光年外,持续了两万年的星球大战!
碳基生命联邦与硅基帝国的大战,最终结果是碳基联邦获得胜利,把硅基帝国驱逐到了银河系第一旋臂顶端,也是银河系最荒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