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
这次安田还自觉提高了版权费,上涨到两百五十五万円,顾陆就喜欢这种明事理的人。
况且,能在日本打开名气,好大一部分功劳还是安田帮忙。
另一封来自新翻译大江胜彦。
[顾陆桑,成为作家是我一直以来的目标。为此在上学期间,我就加入了文学社,希望有一天可以作为作家正式出道。
但天赋有限,所以投稿一直未中,这次观看顾陆桑的大作《鸱鹗男》和《花草便当》,看到了都市传说的新写法,所以斗胆借用顾陆老师思路,将以前的作品进行修改,把都市传说和推理进行结合。
《巷说百物语》这部拙作,顾陆老师如果有时间指点一二,如果有时间不胜感激,如果没有,真的非常抱歉打扰。]【附件】
“第一个翻译有个当漫画家的梦想,第二個翻译有作家的梦想,怎么的我是传说中的汪峰圣体?有梦想的都往我这边来?”
顾陆忍不住吐槽,最关键的是安田一熊居然笔名还叫伊藤润二,他在地球也对富江系列有所闻名啊!
“难道这大江胜彦也是什么名人?”顾陆沉思,“《巷说百物语》?没听过。”
日本比较传统的“都市传说”写法就是神神叨叨。
互联网有个对比,说日本的恐怖片和国内的有什么区别。
中国的鬼讲究因果,大多数都是复仇类型,或者是前世孽今生还;而日本的鬼杀人只是因为你碰见了,类似于贞子、伽椰子。都市传说一贯的写法就这样,也不给个合理解释。
《猫头鹰男》把都市传说平民化,《花草便当》把都市传说合理化,顾陆看到的《巷说百物语》就是日本版的走近科学,
故事的背景是村子械斗不断的江户时代末期,主人公百介游历各藩国,就为了收集妖怪的传说。
特别说明,这部是推理题材,会用较为科学的手段解释,顾陆看的有些不得劲。
故事还比较有趣,能够支撑顾陆看完整本书,吸引顾陆注意的是故事里主人公偶遇三名奇人,“诈术师”又市、艺伎阿银善操木偶戏、海盗治平善乔装。
里面的文字有这么一段描写:
[“备中屋?根本没这家商店。这个老头其实名叫治平,真正的身份是个无赖。他常在夜间对将街道上的酒鬼勒索,和夜间啃食老鼠的猫头鹰一样,所以有猫头鹰男这臭名昭著的绰号。”
“喂,别管我叫无赖好吗?”昨晚自称德右卫门的中年男子抗议道,语气与昨夜判若两人。“其实你这家伙也好不到哪儿去。别看他现在一身僧服,一副潜心礼佛的模样,之前却是江户首屈一指的大骗子,人称诈术师又市。”
由此可见,又市是个专以甜言蜜语招摇撞骗之徒,而治平并不抗拒被人称呼为猫头鹰男。
顾陆穿越前看过很多网文,各种妖怪题材什么都有,但他没用后世的眼光来看,给予了赞许。
不过也提出了疑问,这猫头鹰男,着实让顾陆绷不住。
一直到晚上十点左右,大江胜彦才回复了消息,当时顾陆是下午放学,在家中都洗漱完,并且吃完饭了。
大江胜彦首先上来先是大篇幅的道歉,讲述自己作息和普通人不一样,所以回复非常不及时。
最关键的信息,只有邮件后面两三百字。
总结归纳就是,治平这角色的外号猫头鹰男,以及擅长乔装的特性,都是在致敬顾陆让他翻译的作品《鸱鹗男》。
“如果顾陆桑不喜欢,我会马上修改。还包括(盐之长司)篇章中对《花草便当》的致敬。因为这两部作品,对我启发太大。如果有冒犯,我愿意付出十二分的道歉。”大江胜彦在邮件里这样说。
第204章 居然敢改写聊斋?!
盐之长司是百物语后续的篇章,顾陆看不懂日语,因此大江胜彦是把自己的作品,前两篇“洗豆妖”“白藏主”翻译成中文,再请顾陆指点的。
好家伙,真是致敬。
“我是知道猫头鹰男在地球被翻拍了,然后花草便当获得了日本通俗界最高的直木奖,但影响力有这么大吗?”顾陆挠头。
很典型的思维,因为不在日本作者圈混迹,所以对两部作品的含金量不清楚。
用一个网文圈通俗易懂的比喻吧,《猫头鹰男》+《花草便当》在2012年日本作家界,就好像梦入神机的《佛本是道》之于网文圈,直接开创了洪荒流!
“致敬就致敬吧,《巷说百物语》也没听过,故事也是走近科学的风格,七分吧,很大可能根本发布不了。”
因此顾陆是继续鼓励大江胜彦,朱川凑人还有几篇文章需要翻译呢,可不能把好不容易找来的新翻译打击得道心破碎。
语言的力量是非常庞大的,大江胜彦在顾陆两次鼓励之下,决定就用“京极夏彦”笔名向讲谈社投稿。
小屋漆黑,由于大江胜彦一起来就瞧见顾陆的邮件,忙着回信去了,就没和往常一样,来到厨房的水龙头喝水,自然就没拉开窗帘,外面街道的路灯都照射不进来。
他在大阪租赁的公寓,采光通风全靠厨房窗户。
“如果百物语系列能够成功,那么……”大江胜彦看着自己电脑,他电脑里还有另一本书的大纲。
这本书也是推理作品,暂时被他命名为《姑获鸟之夏》,大江胜彦从商业的角度认为百物语系列更容易成功。
夜晚给了大江胜彦创造的灵感,而顾陆第二天还要上学,肯定是不能熬夜。
当晚睡觉时,顾陆还在回忆魏娇的事,当然并不是担心熊猫,关系真没那么好。
他思考的地方是为什么会有一上来就否定魏娇,认为她的思绪绝对是小事,没什么大不了,这种傲慢的态度。
顾陆不喜欢这种态度。
“难不成是因为我文抄出名了,下意识觉得高人一等了?”
很快,顾陆就否定了心中的这个猜想,并找到正确答案,是因为穿越!
准确说穿越前过的二十多年苦日子,大概心里活动是,“那么苦的日子我都过来了,你还是学生,遇到的这点小事才算是什么?”
“别这样想了,这样想很傻逼好不好,自己受过了很多苦,不等于别人比不过你,就不算。”顾陆心头纠正自身想法,心满意足的睡下。
第二天,顾陆留心观察了,熊猫在教室里和平常没任何区别。
都说小孩子情绪容易被发现,也不尽然。
“有的人的情绪在嘻嘻哈哈里就崩溃了。”顾陆收回目光,他想到一件事,情绪也不好了。
上周说了,本周社团活动日要进行身体大摸底,看看一个寒假之后,有没有退步。
今天就是星期三啊!大摸底什么的,顾陆在上学期就体验过了,当时他是被吕平搀扶着回教室的。
“我后悔了,我寒假期间不应该那么懒惰,就该老老实实跑步。”顾陆内心活动非常丰富。
一晃眼,就到下午。
“轱辘轱辘快救我一命,吴渡老师疯了,要我们……”
顾陆打断李古圆的话,他现在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二月份的尾巴是双鱼座,顾陆也算是在摸鱼,《科幻世界》新一期还有一周才发布,mm杂志才刚发布,一时之间,市面上都没顾陆的短篇刊登了。
也和顾陆最近抽到的都是大长篇有关。
最近的文章还在《人民文学》邮箱里。
《人民文学》杂志的审稿过程和其他刊物没什么区别,初审责编、复审审编、终审主编。
唯一不同的或许是责编更加的专业,等等不对,说专业不恰当,应该是文化素养更高。
就好比b组的责编刘勇,虽说名字普普通通,但正经清华毕业,毕业后曾在《上海文学》担任过责编,并且自身也在报刊杂志发行过不少文章。
文学性是真有保障,瞧瞧刘勇的头发,三十多岁的他已有那么多白发,这就是强者的象征!
当前人民文学的责编分为abc三個组,对应六个栏目:a光的赞歌和八〇后、b短篇和中篇、c散文和诗歌。
“差一点,这文章发省级刊物发表没问题,但要上人民,对不起差了火候。”刘勇又刷下来一篇。
并非严不严的问题,而是国内含金量最高的刊物,要求就这么高。
“眼镜度数又加深咯,刘哥,要不要出去抽支烟?”旁边同是b组的寸头责编问。
“不了,起来有点腰疼,我再坐一会。”刘勇说。
“以前读书就爱看这些书,看的眼睛都近视了,还感觉挺骄傲,现在想想那时候挺天真。”寸头责编说,“现在毕业后,工作才知道……”
刘勇已经习惯了,他同事是经常性的悲风画扇,“怎么?想念校园生活了?”
“工作了才知道,工作比读书轻松得多,哈哈哈谁爱去读书谁去。”寸头责编说完就快步离开,估计是烟瘾犯了。
工作比校园生活更好吗?刘勇问自己,没有答案,他也没再停顿,继续审稿下一篇,即便编辑部的负责初审的责编很多,但全国投给《人民文学》的作者太多了。
“《双灯》《瑞云》,作者顾陆……”刘勇开始看。
开篇第一句话就让刘勇一怔,[改写自《聊斋志异-双灯》],再往下看看,第二篇瑞云同样是改写。
嚯!还有人敢改写聊斋。
就《聊斋》的故事和文笔,那太容易翻车了。
“幸亏不是文言文。”刘勇心中默念一句,因为他很讨厌现代作家写文言文来投。
并不是文言文讨厌,而是很多人的文言文水平不过关,就是一通瞎写。
还好,这两篇文章不是那么更大的问题来了,翻译成大众语,那么度如何拿捏?对比原文的翻译,能拿出怎样的区别。
刘勇还掏出手机,很轻松就搜索到了双灯这一篇原文,毕竟《聊斋》这一类是早就进入公版的书籍,互联网上的版本太多。
“有意思,真的有意思。”刘勇看了开头。
第205章 这两顾陆不是一个人!
“这作者详细的描写了魏二小家里是具体是多贫穷,原著就是[后式微,不能供读]七个字,比较简练。”
“关键是作者,文笔真流畅。”
[天边的余光退尽了,南山的影子模糊了,星星一个个地出齐了……一年一年,二小长得像個大人了,摸样很清秀,因为家寒,还没有说亲。]
没任何罕见的成语和字词,不说多优美,主要是看起来真心流畅。
特别是刘勇因为长期审稿的关系,看书脑中会有声音读出来,读着更流畅。
就这个开篇,刘勇就对后面内容有期待了,与此同时也萌生出疑惑,为什么把原著里主人公的名给改写了。
原著主角有名有姓曰魏运旺,结果在顾陆这个作者笔下变成了魏二小。
“魏二小,应该就是魏小二的变种,之所以不是小二,因为毕竟主人公读过两年书。”刘勇分析得七七八八。
一个短篇里,把主要角色的人物模糊化,好比日本喜欢a君b君等字母君,国内是小二张三李四。
本质是为了让主角代表“大多数人”,或是剥离代入感,让读者能站在上帝视角看故事,也不知这故事是为了达成什么目的。
继续阅读,接下来的故事线和原著相同,魏二小在一天夜里,瞧见了一帮子人,前面两人是丫鬟挑着双灯,后面是貂皮绸缎富贵打扮的书生,领着漂亮女郎,是狐狸精。
书生说自己妹妹和魏二小有缘,说完不给主人公任何反应的机会,就领着两个丫鬟离开,只剩下美若天仙的妹妹。
女郎顾笑曰:“君非抱本头者,何作措大气?”
原文的翻译是:“您又不是靠啃书本的读好书人,怎么会有失意的书生气?”
而改写是:“你不是念‘子曰’的,怎么那么书呆子气!”
配合流畅的原文看,别有一番风味。
刘勇发现这篇改写明明背景是古代,但用词很现代化,最关键是居然一点也不违和。
“《人民文学》光靠文笔,是没办法上的。”刘勇心想着,文学始终还是要内核的。
原著双灯的故事是,这样每天和狐女夜晚幽会,直至半年后魏运旺正在和妻子讲话,狐女突然前来告别,原因是“缘自有定数”。
聊斋这篇故事,你很难用一个思想概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故事,或是缘分天注定半分不由人,又或是和夫妻之间的缘才正。
电脑里改写的版本后面只用极小的改动,让故事核心完全改变。
首先改写开篇就说了因为贫穷魏二小并未说亲,其次狐女离开的原因虽然也是“缘尽”,但此缘已不是天注定了。
“什么是缘?”“缘就是爱”“我喜欢你,我来了。我开始觉得我就要不那么喜欢你了,我就得走。”“你忍心?”“我舍不得你,但是我得走。我们,和伱们人不一样,不能凑合。”
小小改动,故事内核完全变了。
简练的短篇。
和人不一样,不能凑合。这话就像一口辣椒,单独吃让人直咳嗽,又火辣辣,但配合着佐料一起,就能炒出美味。
佐料是改写的前文。
刘勇又看一遍,“和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不同,改动非常小,填充描写丰富故事,小改动改变内核,有大家水准!”
迫不及待开始看第二篇,因为瑞云这篇故事很长,字数来说是双灯的两三倍,故事情节也更加曲折,这样改动之处可以更多。
他是先看完蒲松龄原著,再看改写的。
看完的刘勇怅然若失,但也不得不感慨,“这篇《瑞云》改写的结尾,相比原著,真是神来之笔!”
文笔和文章自己的价值都有,在刘勇这里是过关的,两篇通通过。
“两篇文章应该能通过终审。”因为刘勇有种意犹未尽之感,想再瞅瞅其他聊斋故事能改写出什么花,这类感觉在他审稿生涯很少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