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枪炮与穿越异界的工业党 第231章

作者:晓木生

  教会对书籍的封禁措施就是焚烧,就跟烧掉女巫一样。

  然而不仅仅是这本书被烧了,焚书还影响到了其他大批书籍,一本书只要被人举报有对教会的批评或者不满的言论,甚至仅仅是有影射的嫌疑,就会同样被加入到封禁名单中。

  随着封禁的持续,这个名单越来越长。

  角湾各城镇的大街小巷中都飘扬着书籍焚烧后的灰烬。

  一些极端宗教份子甚至号召信徒们家里只留下一本《圣典》,把其他的书籍都烧掉。

  他们认为,一本《圣典》已经能够满足世人的精神需求了,多于的精神探索活动是可耻的堕落,是信仰不坚定的表现。

  角湾教会开始愈发干涉到普通人的生活。

  原先的猎巫运动,由于旷日持久,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和民生,现在越来越多的限制一条又一条地压下来,角湾人民的怨气已经积蓄到了极点。

  人们开始质疑角湾教会的正当性,质疑这组织能否代表光明之主在世间的权威。

  然而即使如此,《冤情实录》还是在不断地冒出来,而且它的内容是在更新的,越是后面冒出来的,里面的内容越是“丰富”!

  这让大主教埃尔维斯大人十分抓狂,接连不断地下令加大力度。

  剧烈的高压之下,终于出现了反弹,独立领弥赛亚发生了暴乱。

  在教职人员焚烧一批禁书并宣布要惩罚禁书拥有者时,一枚臭鸡蛋砸到正在大声宣讲的教职人员头上。

  教会骑士立刻拔剑喝令投掷臭鸡蛋的人站出来接受惩罚。

  然而这枚臭鸡蛋和骑士的喝令仿佛导火索一般瞬间点燃了人们的不满情绪。

  大量的石块、烂蔬菜等垃圾,纷纷向教职人员投掷过去。

  怒极的教会骑士在冲突中动了手,制造了流血事件。

  冲突在很短的时间内演变为全城暴乱,连当地的领主都弹压不住,各个区域的教堂都遭到了攻击,弥赛亚所有的神职人员面对汹涌的全城民众在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许多神职人员在攻击中受伤和丧命,还活着的人则遭到了扣押。

  部分神职人员吓坏了,向光明之主发誓将优先忠于自己所在的城市而非角湾教会。

  这部分人得到了释放,然后那些仍然忠于角湾教会的人则在被毒打一顿后遭到了无情的驱逐,离开了弥赛亚。

第483章 教廷使者

  在弥撒亚出现了第一起针对教会的大规模暴动后,位于柯林斯的角湾教会总部反应迅速,立刻从各地抽调武装力量组成护教军前往弥赛亚进行镇压。

  彼时,沿海国家与教会尚未正式敌对,教会的军队在各国中尚可以自由通行。

  于是教会的的军队轻而易举第抵达了弥赛亚的主城,闻讯的弥赛亚主城民众匆匆出城与教会军队作战。

  但是此时弥赛亚能派出的武装力量仅仅是一支由少数对教会不满的骑士为核心,大部分人员为征召民兵的军队。

  威望最大的反教会骑士——理查森爵士,成为弥赛亚一方的主心骨。

  弥赛亚独立领的领主,因为一边是愤怒到失去控制的民众,一边是强硬到直接派兵的教会,觉得两边都不好得罪的他带着心腹跑到别的地方避难去了。

  但是一支临时建立起来的军队如何能与常年用来围剿女巫的教会军队对抗,更何况沿海国家的军事力量更长于水上作战,而教会军队的人员则大都来自柯林斯能内陆国家,精通在陆地上搏杀。

  弥赛亚主城的外面,双方军队在交手两个小时后就分出了胜负,弥赛亚一方大败,匆匆向城内撤去。

  但是由于组织度低下,撤退很快变成了溃退,惊慌失措到已经完全不听指挥的溃兵甚至把城门口给堵了。

  见到如此情景的教会军队冒着可能被埋伏的风险下令全军压上。

  他赌对了,这不是弥赛亚人的计谋,就是实实在在的败退了。

  弥赛亚的城门都没来得及关上就被教会军队夺了下来。

  在这个时代,城门易主基本上就可以宣告攻城战接近尾声了,弥赛亚很快就全部落到了教会军队的手中。

  教会军队对全城进行了大搜捕,逮捕了大批参与暴乱的人,然后拉倒广场上公开处刑。

  特别是指挥军队的理查森爵士,他的头颅被砍了下来挂在广场的立柱上直至被晾晒到风干。

  连弥撒亚领主联合临近几个国家的当权者写信求情都没用。

  集体处刑的那一天是角湾历七月十九日,因此也被称为七月十九日大屠杀。

  弥赛亚人民的心灵遭到沉重的打击。

  虽然第一把火被扑灭了,但是余烬中却藏着点点的星火,一旦有了合适的环境,它又会重新燃起。

  高压下的角湾暗流涌动,各种不满教会的异议组织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已经不在世的理查森爵士成为了这些组织共同的精神领袖。

  “记住理查森,记住七月十九日!”

  这句话也成为了他们共同的口号。

  在这种局面下,教会原先的巫师狩猎活动已经完全丧失了民心基础,加上《冤情纪实》的推波助澜,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教会仅仅是想通过所谓的猎巫来打击异己和夺取无辜之人的财富。

  伊顿公国第一个站了出来,表示教会在其领土之内的任何行动都要经过大公政府的批准和监督,否则就是违法的,这其中就包括对巫师以及异端的调查、审判、处罚等一系列活动!

  大主教埃尔维斯大怒,当下就表示要调集军队对伊顿公国重复一遍在弥赛亚的行动。

  然而第二个、第三个国家也连续发表了声明,表示要与伊顿公国采取相同的措施。

  最后连角湾最强大的国家——角湾同盟也占到了伊顿公国一边。

  巨大的矛盾甚至引起了教会内部的分裂,大批出身于沿海国家的神职人员开始与教会决裂,公开表示不再服从角湾教会的指示。

  他们彼此串联,互相支持,按照原先教会的内部形式重新建立了组织,对外称自己为新教,并将原先的教会称呼为旧教,以表示两边已经决裂。

  这个新教派的首领就是第一次掷出窗外事件时的核心人物——角湾同盟尼斯堡主教安杰洛。

  那一次正是以他位代表的尼斯堡教士反对将什一税的九成运往柯林斯,教会使者决定逮捕他到柯林斯接受惩罚,得知消息后愤怒的尼斯堡民众冲入大教堂把教会使者扔出来窗外。

  这种局面是埃尔维斯所想不到的,本以为只是有个别刺头挑事,没想到有这么多的国家联合起来反对教会,甚至连一大批神职人员都站到他的对立面。

  当然,在主教大人看来,什么见鬼的新教派,通通都是异端,都是污秽不堪的存在。

  但是否对伊顿用兵,埃尔维斯陷入了两难的选择困境。

  也恰在此时,教廷再一次派出了使者抵达角湾。

  ……

  “重拳!对付这帮偏离天父教导的异端,必须重拳出击,才能沿海的愚民们回归正道。”

  “埃尔维斯大人,请率领我们向这些异端开战吧!”

  在角湾教会的议事大厅能,坐于埃尔维斯右手边的一位头戴王冠的人大声嚷嚷道。

  他是柯林斯的国王——塞戈维亚二世。

  柯林斯是角湾内陆国家中最主张对沿海国家采取强硬手段的国家,国内上至贵族下至平民,开战意愿相当强烈。

  柯林斯作为角湾教会总部的驻地,人人都以自己居住在天父荣光直接照耀之地为荣。但柯林斯因为地理上的限制,又不如沿海国家富裕。

  精神上的优越与物质上的落后导致了柯林斯人强烈的心里错位,他们视沿海居民为粗俗的暴发户,暗地里却对他们巨大的财富垂诞三尺。

  “陛下,请稍安勿躁。”

  坐在埃尔维斯左边的神职人员当中,有一位站了起来。

  他面相忠厚,头发花白,满脸皱纹,胡须有些稀疏。

  “教廷派我和安东尼来角湾的目的,正是想做最后一次努力。战争——是谁都不希望发生的。战争一旦爆发,会有多少母亲失去她们的儿子,会有多少妻子失去她们的丈夫,会有多少孩童失去他们的父亲。”

  刚刚抵达柯林斯的教廷使者——利百特,一边环顾众人,一边缓缓地诉说自己的观点。

  “世间又会增加多少无谓的苦难和悲剧,我想这是仁慈的天父所不想看到的。”

  “所以,我将和安东尼一道前往沿海国家,祈求和平的延续,阻止战争的爆发。”

第484章 教廷使者2

  “尊敬的使者阁下,我不同意您的话!”

  见教廷来的使者还要去谈判,柯林斯国王情绪十分激动,他挺着胸膛,眼珠子瞪的滚圆,气鼓鼓地站了起来。

  然后用洪亮的嗓音说道:“我们曾以最大的耐心去等待沿海国家的回心转意,但是一次次的忍耐与退让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羞辱。现在已经是最后的时刻,也是我们后退至悬崖边缘的时刻,如果我们再后退一步,就势必会坠落到悬崖之下,连同光明之主的荣光也必将从光辉的至高天坠落到黑暗的无底深渊。”

  听了柯林斯国王这番话,教廷使者利百特差点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当场就想喷回去——去你那见鬼的忍耐与退让。

  他很想问塞戈维亚二世一句。

  你!还有你们的大主教埃尔维斯,你们的所作所为能称得上是忍耐与退让吗?

  猎巫运动的主旨应该是让人们时刻保持对巫术的警惕,应该以教育和警戒为主——不是无休无止的烧人。

  这种东西讲究的就是一个度,适可而止就行了,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扩大化。

  好好的一个角湾,原先的贸易中转站,人人都知道的繁华之地,现在被你们搞得乌烟瘴气,无论是外地商人和本地商人无不人人自危,噤若寒蝉。

  沿海哪个国家不是靠着贸易吃饭的?现在你砸了人家的饭碗,人家能不跟你拼命吗?

  范围扩大一点也就罢了,谁让你们去动那些当权的贵族了?好家伙,你们连伊顿大公爵的妻妹都敢抓,不知道即使是教廷也都一直在谨慎地处理和实权贵族之间的关系吗?

  你们所谓的忍耐和退让,无非就是一次次地下通牒,在人家眼里分明就是严重的挑衅。

  动不动就用颐气指使的语气,动不动就用居高临下的态度,任谁看了听了都不爽。

  事实上,现任的教皇冕下压根不想搞什么猎巫运动,在持续上千年的打压后,魔法巫术什么的早已成为乡野传说,偶尔的零星报告,其中大部分的真实性也往往令人怀疑。

  当然,身为教廷中掌握秘密最多的一批人,教皇冕下和众高层们对巫术的的确确存在这个事实还是很清楚的,也知道在世间的角落处躲藏着为数不少的巫术操弄者。

  但是,只要那些巫术操弄者老老实实地一辈子呆在角落里,老老实实地一辈子戴好面具,教皇冕下也不想费力气去把他们揪出来清理掉,细细论起来,老鼠和蝗虫给人类造成的总损失可比巫术大多了,人类也没办法把老鼠和蝗虫给清剿绝啊。

  若是有哪个不开眼的巫师敢跳出来搞事,就让附近的宗教裁判所悄悄处理掉,控制好事态影响的范围。

  知道的人越少,教会处理起来就越简单,知道的人越多,教会处理起来就越麻烦。

  这样保持一个默契多好?

  但像埃尔维斯这样的大张旗鼓地搞,生怕别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原先,那些巫术操弄者都是单打独斗,孤狼很容易对付,现在如此高压之下,他们势必会结成组织,携力来对付教会的威胁,狼群就对付起来就很麻烦了。

  但教皇又不能明着反对角湾教会的动作,因为对巫术的否定是教廷的立身原则之一,贸然下令让角湾教会停止其自发性的猎巫会引起大陆各地教会的思想混乱,甚至会动摇教廷的权威。

  埃尔维斯在角湾发起运动后,教皇只能连续派了好几批人去“指导”角湾教会怎么甄别巫师和普通人的区别,竭尽所能地避免殃及到普通无辜之人。

  然而就像是有什么幕后黑手在推动似的,局势总是在趋于平缓之后再度迅速高涨——当然,以埃尔维斯为首的本地教会那几乎摒弃一切理智的宗教狂热为局势的反复提供了温床。

  现在令教廷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猎巫的扩大化已经引起了世俗政权和民间的反感,人们会怀疑教会这么做的动机,进而动摇光明之主教会在人类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

  唉!

  利百特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虽然他很想将心里的不满说出来,但是身为教廷的使者,他还是要保持必要的涵养,当然不可能在这种场合大吵大闹。

  他开口道:“塞戈维亚二世陛下!”

  然而还没有继续说下去,就被坐在首位的埃尔维斯打断了。

  “好了!不要争论了。”

  他的胡子微微颤抖,似乎在用极大的力量克制自己的情绪。

  “我同意利百特阁下的意见,让他去为角湾的和平作作为一次努力。但是……”

  他的眼光变得阴鸷,与其大主教的身份十分不符。

  “这真的是最后一次了,如果沿海诸国不能立刻重归于光明之主的荣光之下,那么他们就只能等待光明之主降下的怒火了!”

  说完话的大主教扔下众人拂袖而去。

  塞戈维亚二世不满地看了利百特一眼,也站起身来走了。

  利百特向众人告退一声,也离开席位往自己的住处起来。

  会议的重要人物都走了,剩下的人也三三两两地离开了。

  与利百特一道作为教廷特使的枢机司铎安东尼,匆匆站起身来,向利百特追去。

  安东尼追上利百特,和他并肩走在一起。

  压低声音说:“利百特阁下,真的有必要去这一趟吗?我感觉是于事无补。”

  利百特同样压低声音回答说:“说实话,这一趟我也不抱太大的希望。但是去还是要去的。”

  安东尼疑惑地问:“为什么?”

  “最主要的是要表明态度,在教廷和角湾教会之间划上一条线,让其他人知道,我们是我们,他们是他们。哪怕教廷最后还是被角湾教会拖入了战争,也要为后面的谈判预留一条通道。”

上一篇:各位,又活了一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