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枪炮与穿越异界的工业党 第149章

作者:晓木生

  就在这时,门口响起侍卫的声音:“欧文·施罗德大人到——”

  亨利高兴地说:“施罗德骑士终于来了。保罗,你也真是的,竟然让自己的士兵在城外面住,施罗德的脾气也是古怪,非要和大头兵们呆在一起。你看,找他商量个事儿都不方便。”

  保罗摇摇头反驳:“驻扎在城里面会消磨他们的战斗意志,不可,不可,万万不可。”

  两人说话间,施罗德进来了,他身后还跟着两人。保罗和麦隆都不认识,倒是亨利一下子站了起来:“这不是守望者军团的副司令哈尔·杜克爵士吗?您怎么到森特来了?”

  保罗和麦隆对视一眼:“守望者军团?”

  他们知道,这是一支驻扎在王国东北部内罗丹大谷地的军团,直接效忠于国王陛下。守望者军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防御来自大草原的兽人入侵。

  施罗德向保罗三人行了一礼,转向保罗和麦隆两人说:“是的,这两位是来自守望者军团的杜克爵士和他的侍从阿瑟,杜克爵士是我在守望者军团服役时的好朋友。”

  然后又想杜克介绍了保罗等人。

  听了施罗德的介绍,保罗想起来了,施罗德以前就是在守望者军团里任职的,从以前的闲聊中得知,他貌似是因为和东北部诸位领主关系搞得有点僵,不得不选择归隐家乡。

  哈尔·杜克领着侍从向保罗等三人行礼,他先是向亨利和麦隆问好,最后转向保罗:“保罗·格莱曼伯爵,虽然已经从施罗德口中听说了,但是看到您这么年轻还是让我很惊讶。”

  “哈哈,谢谢你的赞赏了。”

  亨利请施罗德、杜克坐下,阿瑟则站着杜克的身后。

  保罗说:“请杜克爵士捎带一会儿,先说说我们这边的事吧,马上就好。是这样的,公爵大人觉得曼达有很多骑士和军队跟随马尔茨叛乱,不可信任。他打算新创建一支部队,在此之前先借我们一批兵保护领地的安全,我原则上不反对,你觉得呢?”

  施罗德略一思考,回答说:“我赞成,新兵练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只是这补给……”

  亨利插话说:“这个请放心,阿尔达军队在此地的补给由我解决。”

  保罗又问:“那就选出两个营来,一千多人,怎么样?”

  施罗德点头:“可以,公爵大人您觉得呢?”

  亨利有点牙疼地说:“一千多人,够了够了。”

  保罗和他谈过阿尔达军队的伙食待遇,不过为了自己的安全,认了吧!他一个堂堂公爵还是供得起一千多人吃喝的。

  于是,三人就驻军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讨论。

  讨论完驻军的问题后,亨利这才看向哈尔·杜克。他带着一丝敬意问:“请问杜克爵士来到这里是为了什么事情呢?”

  哈尔·杜克首先向亨利祝贺他上了新公爵,然后说出来意:“我此行是为了确认您对我们守望者军团的看法而来。”

第313章

  相对于大陆上的其他势力,奥尔多王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横亘在王国北方的是数千公里的落基山脉,这道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阻挡了草原上的兽人势力大规模南下,而在王国东部,又有一条日落山脉(这个名字是从另一边传过来的,对于山脉那边的人而言,日落山位于西方)挡住了东方诸势力对王国领土的觊觎,

  日落山脉大体呈南北走向,该山脉的走势在北方向拐了个弯,与更北的洛基山脉相交,在两条山脉的交汇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谷地——内罗丹大谷地,这个谷地连接着奥尔多王国东北部领土和大陆的腹地,所以人们更喜欢称呼它为【内罗丹走廊】或者【东北走廊】。

  假如北方大草原上的兽人或者东方的伽贝拉帝国想要入侵王国东北领土,内罗丹谷地是必经之路。这里说得是大规模入侵,只有内罗丹谷地能够为成规模的部队行军和后勤运输提供足够的交通条件。如果是少量人马还是有其他途径进入奥尔多王国的,不过靠这种方式渗透进来的人马往往成不了什么气候。

  每年冬天都会有草原兽人的小股部队通过翻山越岭的方式进入王国东北诸领,袭击村庄城镇,劫掠过冬物资和人类奴隶,再通过相同的方式返回草原。如果条件支持,王国军队也经常通过内罗丹进入大草原的边缘地带驱赶兽人部落。

  尽管双方常年以来处于这种【互杀】的状态中,边境贸易却也时断时续地展开着,兽人需要人类的铁、布匹、粮食、食盐,人类也对兽人驯养的牲畜有巨大需求——特别是用于组建骑兵的良马。

  奥尔多王国的历代统治者都对这里十分重视,内罗丹大谷地归于王国政府直接管辖,并在这里驻扎着一支强大的军队——守望者军团,常备规模在2至3万人左右,军团司令甚至还对东北部诸位领主拥有一定的节制权力。

  “我此行是为了确认您对我们守望者军团的看法而来。”

  军团副司令杜克爵士向新的西北公爵亨利·费迪南德说明了来意。

  “态度?”

  在场三人明白杜克爵士的意思,东北诸领长期到兽人袭扰,守望者军团在募集粮草补给和招兵时不局限于自己的驻扎地附近区,西北海湾特别是靠东且相对富庶的公爵领曼达也是守望者军团重要的补给采购地以及兵员募集地。

  国王陛下向北方诸领发出诏令,要求领主们为守望者军团提供便利。毕竟守卫的是王国的东北大门,在唇亡齿寒的现实威胁下,领主们大都老老实实地遵守国王的诏令,守望者军团在北方的领地里或者可以低价收购物资,或者可以免税通过关卡,或者享有募兵或者征召劳役的权力。

  但是这些便宜或者权力是随着当地领主的意志所起伏的,所以搞好与众位领主的关系尤为重要,特别是那些位高权重、领土广袤的大领主,比如西北公爵费迪南德这样的。

  作为费迪南德家族的人,亨利自然是知道这些事的,守望者军团在费迪南德家族的领地里每年可以凭借公爵府的开具的凭证半价购买一定数量的物资,免税通过沿途关卡。

  “嗯……”

  亨利摆出公爵的派头,捻着小胡子故作沉吟了一番。

  然后缓缓说道:“你们知道的,最近我们这里刚刚打了一场大仗,商路断绝,老百姓们活得都不容易啊!所以……”

  杜克爵士倒是没什么反应,他身边的那个侍从脸上却浮现出紧张的表情以及一丝丝的不满。

  亨利话锋一转:“不过,你们守卫着王国的大门,支援你们也是国王陛下的诏令,因此……我们即使再困难,也要尽自己一份力量。那就这样吧,今后仍然延用我哥哥在位时定下的策略。”

  杜克爵士暗中松了一口气,很多领主都这个样子,先说自己如何如何困难,然后再说自己仍会提供帮助,仿佛他们给了天大的恩惠一样。

  “那我就替军团里的诸位兄弟谢谢公爵大人的仗义相助了。”

  正事谈完,众人谈起了内罗丹谷地内外的局势。

  作为守望者军团里的前成员,施罗德自然是很关心昔日的战友,“近来军团的压力怎么样?”

  杜克公爵叹了一口气:“老实说吧,压力还是挺大的,去年冬天大草原上遭了白灾,大批牲畜死亡,兽人们拿不出东西来贸易,肯定是要抢的。天冷的时候最猖狂,最近一段时间虽说安分了不少,不过还是时断时续的。”

  保罗问:“单单守住内罗丹走廊不行吗?”

  杜克摇摇头:“小股人马可以穿越洛基山脉过来,特别是北方的大片森林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掩护,有些兽人来自擅长渔猎的部落,他们直接就在森林里住了下来。我们时不时地要组织人手清扫,但他们行踪不定,也是大海捞针啊。”

  一旁的侍从阿瑟说道:“还是去年的时候,王国因为南方的叛乱抽调了一批兵力南下,搞得我们压力陡增。其实按照我的观点,大草原上的兽人比什么贪狼大公威胁大多了,晶耀的大人物们都是些短视之人。”

  在场众人一阵尴尬,这个年级轻轻的侍从说话也太口无遮拦了,估计是某个大家族的子弟,送到守望者军团里历练的,要不也不会跟着军团副司令。

  杜克爵士喝道:“住口阿瑟,军国大政也是你能妄议的。”

  侍从阿瑟闭了嘴,虽然还是一脸不服气。

  杜克接着说道:“不过阿瑟说得倒有几分道理,近年来白狼氏族迅速崛起,已经成为大草原上的头号势力,酋长血手称得上是一代雄主,继位以来软硬兼施吞并了不少部落。”

  “各种消息显示,血手怀有统一大草原的志向,如果真让他实现了这个愿望,统一后的兽人肯定会成为全人类的大敌。”

  杜克的话让在场的众人心里一凛,这可比领主叛乱之类的麻烦棘手多了。

  昨天没及时更新,十分抱歉!

第314章 “电报”实验

  真是一个凶险的时代啊,怀揣着这种思绪,保罗乘船返回湖心镇。

  兽人、叛军……以前他以为都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但是随着自己所接触的人和事越来越多,突然间就有一种近在咫尺的感觉。

  湖心镇的最高建筑——领主城堡出现在他的眼前,然后就是整个镇子的全貌……或许不应该叫镇子了,各种人口不断涌入湖心镇,包括阿尔达本地的工人、做生意的常住商人、从南方招募来的各种人才以及被安置在此的部分流民,湖心镇的人口已经过万。

  原先位于维斯湖中的岛子自然容纳不下这么多的人口,所以南岸正在大兴土木,一片片样式简单的住宅被建造出来,湖心岛其实并不位于维斯湖的正中心,而是和维斯湖南岸靠得较近,通过一座新建的联拱桥与陆地相连。

  在南岸住宅区的更外围部分,则是仍在建设中的几座新工场,随着西北海湾战争的结束,各条商路的恢复,政务院适时地增加了各类商品的产出。

  一个初具规模的小城正在渐渐成型,看着那一片片的新房屋,保罗的心渐渐平静下来,这就是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家啊,无论外面是多么的惊涛骇浪,这里总是自己可以避风的港湾。

  这次返回湖心镇,只有施罗德陪他一起回来,经过商议,军队在曼达留下了第二步兵营,其他部队会陆续搭乘海军的战舰返回阿尔达,将要返回的还有在战争期间征召的民兵,他们将被解散回家,在当地征召的辅兵也一并解散。

  阿尔达军队最终将会保留5000人左右的规模,包括6个步兵营,一个独立火炮连,一个独立运输连,以及1000多人的海军部队。

  老总管福特率领政务院诸人在码头迎接他。在与众人寒暄了一阵子后,贝蒂满怀激动地来到他的跟前。

  “保罗!保罗!”,整个领地也就她这么“没大没小”地直呼领主的名字了。

  “看你这么兴奋,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好事吧?”

  “对对!我跟你说啊……”

  艾琳现在的表情就像是考了满分等待家长夸奖的孩子一般,“我们的第一条扬旗信号线路建成了!”

  “哦!那太好了!”

  这倒真是个意外之喜,自从西北海湾的战争第二次开打后,他就没怎么关注过【查普电报】的建设,一股脑地推给艾琳和老福特。保罗的性格属于那种三分钟热血的人,搞搞总体的计划、概要的设计还凑合,一旦具体到计划的每个环节、工程实施的详细步骤,他的热情立马就降了下来。

  按照计划,第一条通信线路是【富兰港——湖心镇——布图雅】。

  保罗急切地问道:“好用吗?用来传递过什么消息吗?”

  艾琳双手提两侧裙摆,轻轻鞠躬,向保罗行了一个提裙礼,含笑说道:“我们内部已经测试通过了,不过还是要等您这位伯爵大人回来公开演示一遍。”

  保罗搓了搓手,喜滋滋地说:“深得我心,深得我心啊。”

  ……

  两天后,湖心镇的领主城堡外面的小广场上聚集一大群人,民众们得到通知,领主大人要公开实验一种远距离通信手段,用不同的信号代表不同的文字,通过一座座的高塔接力向远方传递过去。

  与此同时,富兰港市政厅附近新建的一座高塔周围也是人头攒动,人群中有镇长西奥多、顾问彼得、海军司令奥斯汀,还有托德、葛德文等大商人和工场主,他们都在等待着西北海湾第一次远距离信号通信实验。

  湖心镇的信号塔就是领主城堡上那座塔楼,作为计划中整个通信网络的枢纽,也为了尽量减少获取紧急消息消耗的时间,保罗当然是让【基站】靠着自己越近越好。

  在万众瞩目中,保罗走出了城堡的大门,站在台阶上大声向民众喊道:“想必各位已经知道我们接下来要干什么,为了测试这种新的通信手段,我左思右想做出如下决定——”

  “由在场的诸位提出建议,我们应该传什么消息——”

  保罗话音刚落,广场是就轰地一声炸锅了,远距离通信实验的第一句话,提出的人说不定能名留青史呢。

  所有人都开动脑筋,苦思冥想自己所能组织起来的最有逼格的话,整个广场上议论纷纷。

  侍从摆出一张桌子,上面放置羽毛笔、墨水和白纸。保罗继续喊:“实验过程是这样的,我们先把消息传递到富兰港,然后由富兰港那边原封不动地传递回来,由消息的提出者确认传回来的消息与原始消息是否有差别。那么,谁来提供第一条信息呢?有人想好了吗,想好了就过来写在纸上。”

  出乎他的意料,广场上的人群竟然缄默了。

  在开始的激动过去后,人们想到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实验,万一说错话被领主怪罪怎么办?

  一旁的汉塞尔向保罗行了一礼建议道:“在这里伯爵大人的地位是最高的,如果您自己不写,那么也应该由您指定的人来写……”

  保罗说:“好吧,汉塞尔,那我就挑一个人。”

  他的眼光在吃瓜群众里扫了一遍又一遍,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影,于是往前一指,大声喊道:”莫里森!你来!”

  挤在人群中围观的修道院副院长愣住了,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我?”

  保罗确认:“对!就是你!”

  围观群众立刻把莫里森推搡到桌子前面来,看得出,副院长先生有点紧张。

  该写一句什么样的话呢?这句话必须有意义,随便胡诌一句岂不是有失自己的身份?莫里森抓耳挠腮。

  突然间他灵光一闪,拿起笔写下一句话。

  很快这张纸被送到了领主府的塔楼上,围观的人们凝声屏气,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塔楼上那根高高耸立的信号臂,它在发报员的操作下被连续摆出不同的形状。

  终于,信号臂停止了摆动,接下来就是等待富兰港那边再传递回来——如果发出的消息能顺利抵达的话。

  广场上再次议论纷纷,人们开始猜测莫里森写下了那一句话,或者消息能否按照预期巡礼抵达。

  从信号臂停止摆动起,约莫过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城堡的大门里突然跑出一个侍从,他举着一张纸兴奋地大喊大叫:“回来了!回来了!”

  广场上热闹起来,然后又很快沉寂下来,人们静静地听侍从念出纸上的信息:

  “如果成功,你们将很快沐浴在崇光之中!”

  莫里森大叫起来:“一字不差!”

  轰地一声,广场上沸腾了。要知道,在湖心镇和富兰港之间跑个来回,就算骑着马也得需要差不多一个白天的时间。

第315章

  光学通信试验大获成功,保罗向众人宣布,他将这玩意儿命名为【电报】——顾名思义,如同闪电般迅速。他同时宣布将电报向民间开放,民众只要舍得花钱,就能享受到用电报通信带来的便利,当他们的信息抵达目的地后,会有专人将其写到纸上并送到收信人的家门口。

  保罗的话通过【电报】传达了出去,不仅到了富兰港,这一次还向东传递到了拜尔丁的首府布图雅。

  在保罗的计划中,【电报】的使用权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是军情,与军事相关的信息在大部分情况下都要被优先传递,而且是免费传递。

  第二是政务部门的信息,大小官员们可以用电报与湖心镇交流一些短、快、紧的消息,但必须是与公事有关的,而且还需要花钱——由自己所在部门报销。

  以上两类消息需要区分保密等级,对于涉密报文,发送和接收的基站不得留档。而且涉密的军情报文和政务报文在编写时经过特殊的加密处理,在不知情的人看来只是满纸乱七八糟的字母、单词或者不通畅的语句,甚至连电报基站的发报员都看不懂,他们只要严格按照规定将信号臂摆成与一个个字母相对应的形状就行了。

  为了降低密文被破解的几率,加密规则需要不定期地变更,这个还得依赖人力将新的加密规则送往各地。除了共用一套加密规则外,某些特殊的地区或者特殊的部门与湖心镇之间存在独有的加密规则,这个视情况而定。

  当然现在的加密手段还是非常原始的,只是简单地按照某种规则打乱或置换报文中的字母或单词,不过在现在这个年代应该是够用了。

  第三等级就是平民们的信息了,只有在电报线路空闲的时候,才会传递他们的信息,而且要花上一笔不小的费用,一般人估计是用不起的。暂定的价格是一个字母1枚铜币(发信人和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也计算在内),花上一枚银币(等价于1000枚铜币)也只能传送区区200个单词左右,他们写信的时候可得好好斟酌斟酌了。

  以军械厂的铸炮总负责人马洛先生为例,他刚来的时候每月薪水只有区区800枚铜币,不过那会儿整个阿尔达都不怎么富裕,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马洛先生多次被提拔,他的薪水涨到了3枚银币,就经济水平而言已经是阿尔达乃至湖心镇的中上层人士了,如果马洛先生想用电报传达对朋友的问候,稍微热情点就得花掉他近三分之一的月薪。

  但是对于那些把市场信息看的无比重要的商人和工场主而言,一条高价值的消息即使花上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信息传达的速度很可能决定自己是赚是陪。【电报】在民间也主要是瞄准这类群体。

  民间的信息必须使用明文发送,而且收发时是需要留档的,公共安全部和情报部会定期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什么不安定因素。不过很多人可能会用一些暗号、隐语来传达一些不想让其他人知道的私密信息,特别是某些商业机密,这个就没办法一一鉴别了。

  几天后,保罗以政务院的名义通过电报向富兰港和布图雅发出信息:湖心镇机械厂将要举行一场“产品发布会”,展示新研制的几款产品,主要是围绕农业和纺织业,欢迎这两个行业的相关认识前来观摩。

上一篇:各位,又活了一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