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423章

作者:羽卿书

  而其他几个郡守,就连云志也是不太清楚汉部落最早和鑫部落的恩怨纠葛,毕竟当初游伏去抢商长老玉米的时候,汉鑫两个部落还没有互派使者,正式建交呢,当时两个部落唯一的交集只有草原这个‘白盐市场’。

  至于卫山郡的鲁光柱,他是东南那边噜部落的人,也就是目前唯一一个驯养家猪的部落,加入汉部落的时间算是比较晚的了。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当初我们部落没有加入汉部落时,过得还是野人的日子,现在都成了汉部落的族人,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有衣服穿,有吃不完的食物,有安全的房子,现在又有了这么厉害的耕种机器,那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挨饿了。”鲁光柱闻言也是接话说道。

  云志似乎也被勾起了回忆,想了想才接话说道,“当初我们部落就生活在浏阳郡东边大湖的沼泽里,冬天最难熬的时候,每个族人只能吃存贮的菱角度日,一晃这么多年,好在当初加入了汉部落,要不然也过不上这样的日子。”

  罗冲听完笑了笑,对他们几人鼓励道,“大家以后还需更加努力,争取为我们的族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让大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不仅不会挨饿受冻,还要过得有滋有味,那样才对得起百姓对我们的信任啊!”

  几人听完也是不停的点头,随后他们又跟着收割机走了一会儿,直到收获的玉米装满了第一辆拖拉机,太阳也越来越晒的时候,他们才骑着马离开,回到了农场那边的基地里。

  第一批运回来的玉米已经摊在晒谷上进行晾晒了,现在的玉米还不够干燥,不能立刻脱粒,不然很容易把玉米粒弄破,所以只能趁着天气好先晒一晒。

  罗冲则是让人带了些新玉米,拿到了农场临时居住的小院,让詹荧给他们煮了一锅玉米棒子。

  这个季节,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比痛痛快快的啃一顿棒子更让人感到幸福的了。

  中午的时候,罗冲和几个郡守一边吃着棒子,那几个郡守也是立刻询问起了关于收割机的事宜。

  “首领,如今这机耕和机收作业都已经算是完善了吧,我看效率还是挺高的,也没出什么问题,那这样的机械以后我们要不要在各地推广一下,另外就是怎么推广?”

  问这个问题的是云志,要知道他目前所在的汝阳郡,可是也有大片肥沃平原的,而且汝阳郡临近汝水河,又不缺水源,如果再有了农用机械坐镇,说不准他们也可以搞一个类似的农场出来,机耕农场是什么?这就是政绩啊,身为郡守的他又怎么可能不想在自己的治下做出一些成就?

第1053章 食品工业

  此时此刻,听到提问的罗冲却是皱眉沉思了起来。

  要知道云志问的问题并不是什么新鲜问题,而是早在开春之前,他们刚知道有拖拉机的时候,就在一起讨论过,那个时候罗冲也表示过,说这些农用机械短时间不会推广。

  但,此一时彼一时。

  罗冲成立这个机耕农场的初衷,实际上是为了给那些北方的战俘和百姓提供粮食,好让北方的战争可以无忧无虑的打下去,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原本需要大量粮食的北方,因为奴隶被送了下来,那些奴隶所需的食物也就不用再往北边送了。

  虽然说这三万名奴隶从北方转移到南方,还是需要汉部落的粮食来养活,但现在的情况是他们不少人都已经有了自食其力的能力。

  那一万多的奴隶少年目前就在开荒种地,他们自己产的粮食就足够他们使用了,女奴隶们目前也在制衣厂里面给汉部落干活儿,虽然她们没有直接生产粮食,但同样没有白吃饭。

  其他的青壮男奴隶就更不用说了,根本不可能有吃闲饭的存在。

  虽然他们抵达各地后依然需要汉部落的粮食供给,但实际上因为他们自己的劳动产出,已经缓解了汉部落大量的压力。

  北边的粮食不用送那么多了,只需运够自己百姓所需的口粮就行,各地的奴隶又可以从各地的仓库就近补给,没必要非得从浏阳郡这片地里出。

  也就是说,这片机耕农场里的产出,此时大部分都可以直接存贮起来,并不是十分着急着运往各处。

  压在农场肩上的担子突然一轻,那么势必就会造成以后粮食暴增,而需求减小的局面,如此一来,如果还继续在各地推广这种机耕农场,那么只会造成存粮剧增的情况。

  粮食多了有什么好处?那当然是不用再担心饿肚子的情况发生。

  但多过头了也不是没有坏处,吃不完就只能存起来,存起来还是吃不完那就只能烂掉,这是因为汉部落目前是没有粮食出口市场的。

  当然,他们还可以向草原出售粮食,不过这么做的后果就是草原的牧民不再缺少食物,而导致的人口激增,甚至将来会成为草原上的一个祸害。

  这样一来,与其让粮食烂掉,或者用来‘资敌’,那还干脆不如不种,省的那么麻烦。

  当然,上面这些都是比较消极的看法,罗冲自然不会做这种把粮食烂在手里的事情,就算粮食激增,他也有办法把这些粮食消化掉。

  既然主粮太多,那么就可以通过调整种植品种,多种一些用来做副食品的杂粮,就算是主粮,也可以通过工业手段将其转化为其他的副食品。

  比如多种玉米和高粱,用玉米来喂猪,用秸秆来喂牛羊,增加汉部落的肉食产量,肉食多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才能强壮起来,高粱自不用多说,可以用来生产白酒,或者医用酒精,也是非常有用的副食品,而且如果汉部落不施行限酒令的话,那么白酒还会成为消耗量极大的副食品。

  说到酒,就不得不提到另一种作物,也就是青稞,或者说大麦,大麦是制作啤酒最好的材料,而汉部落目前还没有啤酒,如果能把大麦啤酒做出来,那可以预见的未来,啤酒一定会成为比白酒更加热销的饮品。

  这一点从现代市场就能看的出来,而一旦啤酒形成产业化,就意味着汉部落需要生产更多的大麦才能维持供应,同样的,那些麦秸也是喂养牲畜的优质饲料,又可以为汉部落增加一波肉食。

  除了酒之外,主粮也有其他的吃法,比如小麦制作的面粉,可以预制成干燥的挂面出售,甚至可以做成油炸方便面,进行工业化生产,或者做成饼干、沙琪玛之类的面点零食,为汉部落的百姓在每天的正餐之外增加一些副食的选择。

  哪怕是大米,也可以做成爆米花,花米团之类的小零食,不过这样的消耗就比较小了。

  大米作为汉部落目前最容易储藏,且贮藏时间最长的主粮,还是老老实实的当主粮比较好。

  那么如果加上以上这些副食品的消耗方法的话,在各地多办一些机耕农场和大型养殖场,然后再弄一些配套的副食品加工厂,多出来的粮食似乎也不是没办法消耗,反而还能促进汉部落的食品工业发展,这就形成了一个互补的作用。

  想到这里,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干就完了,再多的粮食罗冲也能想办法给它消化掉。

  “唔,在各地推广也不是不可以,之前我总是担心以后的粮食会多到吃不完,但真要到了多的吃不完的时候,我们也能想些其他的办法消化掉,比如多酿酒。

  “不止高粱酒,什么果酒,还有麦酒到时候都可以搞一下,同时我们也能在这些酒厂收税,嗯,而且酒类的税收还不能太低,不对,不是收税,而是官营,就像盐铁那样,以后酒水也必须全部官营。

  “我们部落官方负责生产和批发,具体的零售可以放给百姓,但是酒厂必须都是部落的,这方面以后将会是部落财政收入非常大的一部分。”

  罗冲沉思了一会,立刻就对身旁的几个郡守规划起了未来的工农业布局,汉部落目前有盐铁两项巨大的财政支柱,如果能再增加一个酒水,那国家的财富无疑会更上一层楼。

  “那首领的意思是,我们以后在各地推广的农场里,多种高粱和麦子?不种水稻和玉米了?”云志听着罗冲的话,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玉米当然还是要种的,就算人吃不完也能用来喂牲畜,给百姓提供更多的肉食,至于水稻,水稻就不用了,我们官营的农场里不种水稻,一是目前的水稻机耕技术还不成熟,只能种一些旱地的作物,二是因为水稻是主粮,主粮就应该让百姓们来种,我们来做一些副食就好了。”罗冲想了想再次说道。

  “那首领的意思是,我们不用向之前说的那样,只在各地官署采购一两台拖拉机向百姓出租了?而是各地自行承办一个和这个农场类似的官办农场?”鲁光柱那边也出声问道。

  “没错,可以在各地搞个综合性质的大型农场,要集种植和养殖为一体,养殖为种植提供肥料,种植为养殖提供饲料,这叫资源循环利用。

  “在各地自行筹建农场的同时,还要规划出一个食品工业区,为以后的副食生产做准备,不过这个不是眼下的重点。”

  罗冲想了想,在脑海中分析了一下大局,再次对几人说道。

  “想办这样的农场的,先派人去找地方,把地方规划好,机耕作业需要方便的灌溉条件,以及大面积的肥沃平原,还有,自己辖区要有一定的人口基础,人太少的话就不用考虑了。

  “打定主意的,先把书面的申请报告递交上来,我会派出专员前去核实调查,调查结束,审核通过之后,上面再给你们配发驾驶员和所需的农用机械,以及技术指导。”

  顿了顿,罗冲再次说道,“你们不要觉得这样很麻烦,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防止你们胡乱申请,要知道有些郡县是不具备这样的资格的,就像是东薪郡,那边全都是挖矿的,周围的农业基础也并不好,水利设施的发展这些年也是比较滞后的,目前并不适合申办这样的大型农场,不过东薪郡那边过两年也要开始转型了。

  “再有就是,就算你们现在就把报告递交上来,我也没有多余的农机和驾驶员给你们,实话告诉你们吧,新钢郡那边各种车辆上半年的订单都已经排满了,都是主抓工程机械类的,如果完成的顺利,再加上下半年开始扩产,说不定才有机会给你们生产一些农机。

  “总的来说,就算下半年能把农机造出来,你们今年也赶不上农时了,冬天把车给你们送过去,你们也什么都种不了,如此一来,你们要是还一心想办农场,倒是可以在水利建设和规划开荒方面提前做做准备。”

  不得不说,罗冲说的这个申办流程十分繁琐,但后面的那些说的也是实话,汉部落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永远都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或者说实际的推进速度赶不上新计划的出现,往往第一个计划的目标还没完成,第二个计划就已经提出来了,那么大家就只能继续玩命赶计划进度。

  但是话又说回来,罗冲前世两个唯二使用计划经济的政体,都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的发展计划,国家的发展才能突飞猛进,一个五年计划就能完成工业化基础的布局,那个世界似乎也只有苏联和新中国两个政体做到了。

  这就是计划经济的恐怖,尤其是仅仅花了三年半时间,就提前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新中国,简直是苏联一众小弟里的头名大弟子。

  几个郡守也听懂了罗冲的意思,简单点说就是想办农场的先回去准备,今年没有资源可以支持你们,但明年有了资源,到时候就看谁准备的最充分了。

  看到了大型综合农场取得的价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几个郡守没有继续在这里耽搁时间,农场的好处他们都已经看见了,但凡有点野心,想要搞出点政绩的人,就没有不想申办的,那就只好立刻回去做准备了……

  罗冲这边倒是不着急,他继续带着一家在农场这里住了几天,一直等着地里的玉米全都收完,拖拉机小队开始轮耕种植下一块地的玉米之后,他才准备回家。

  不过在回家之前,他又下了一项命令。

  在农场这里的空地上大面积种植土豆。

  之前汉部落有些土豆,不过都种在温室房里了,现在几个月过去,第一批的土豆早已收获,数量已经翻了好几番,收获了几千斤,不过想拿来在全部落进行推广,那还是有点不够看,所以只能继续官方育种,等足够多的时候,再进行推广。

  这次除了第一批收获的几千斤,还有之前罗冲让游伏从白屋族那里购买,准备送往北方给游野的那批土豆,足有好几吨重,虽然信里说是告诉游伏给他弟弟准备的,但罗冲还是很霸道的直接扣下了一半。

  毕竟北方的河源郡才多少人口,相比之下肯定是罗冲这边的推广更加重要一些,他才扣下一半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吧。

  有了这加起来上万斤的土豆作为种子,这次农场这里一下子就种植了二十五亩的土豆田,每亩用种两百多公斤,平均每亩四千株,相信等到今年秋天又可以收获一大批,搞不好还能再种一季,毕竟现在也才四月底。

  罗冲倒是不指望汉部落以后会把土豆当作主粮,而是准备把土豆当作蔬菜来进行推广,要知道土豆做菜也是很好吃的。

  不要求以后每家每户种多少,哪怕每家只种一亩地呢,好歹家家户户都有种子和种植经验不是,那么等到什么时候遇到了不可想象的灾年,汉部落的百姓也能依靠种土豆活下去。

  等安排完农场这边的事情,罗冲就带着小蝶詹荧和孩子们回到了家中,不过他倒也没闲着,而是和詹荧一起开发起了之前想到的各种副食,比如啤酒和方便面,还有爆米花等食品,要是能把这些东西做出来,那以后的食品工业化才有了真正的基础。

  当然,啤酒和方便面都不是简单的东西,相比之下饼干倒是容易一些,调制一些面糊烤一烤就行,在院子里兴建了一座烤炉之后,詹荧很快就弄出了这种被罗冲称作饼干的食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罗冲这边也根据回忆思索起了酿制啤酒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以及步骤。

  说到啤酒,就不得不说到啤酒的口味了。

  最初的啤酒被称作麦酒,那时候的啤酒口味发酸,喝起来总有一种变质的感觉,其实就是发酵的味道,直到后来德国人在酸味的麦酒中加入了啤酒花这种东西,麦酒才变成了现代人所熟知的,那种带着些许苦味的清爽口感。

  而这个些许苦味的来源,就是啤酒花,同时加了啤酒花的麦酒,还能延长保质期,可以说已经成了啤酒不能没有的一项重要材料。

  然而这种啤酒花它在中国还是一种中药,正好汉部落这里也有,而且就在罗冲家的花园里,那就是汤瑶当初从汤部落带来的众多药材其中的一种。

第1054章 啤酒和方便面

  酿造啤酒这个活儿罗冲是真的没干过,他一个研究国防工业的机械狗,怎么可能会去酿啤酒,不过没干过却不代表没听过,要知道二十一世纪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种技术的传播也非常方便,这就导致了各种技术的泛滥。

  比如自制口红,自制蜡烛,家酿啤酒等等,罗冲就曾听人提起过这家酿啤酒的过程,而且还记住了,不是因为他记忆力过人,而是啤酒的酿造太过简单。

  总的来说,就是挑选麦芽,碾碎麦芽,再把碎麦芽扔到水里浸泡,这一步好像叫什么糖化,然后就是过滤掉渣滓,把麦汁转移到另一个干净的桶里,加入啤酒花煮沸,然后再进行冷却,冷却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加入酵母,最后密封发酵就可以了。

  在发酵的过程中,麦汁会自行生成酒精,并释放出很多的二氧化碳,于是就形成了啤酒中特有的气泡,喝起来像是碳酸饮料一样。

  泡麦芽,过滤麦汁,加花煮沸,降温发酵。

  讲道理,啤酒的酿造工艺总共就这么四个步骤,简直比白酒简单太多了好吧!白酒还需要酿造、蒸馏、勾兑等等步骤,简直麻烦的一批。

  找到了思路,罗冲很快就行动了起来,如今已经到了四月底五月初的初夏时节,日常温度二十多度,非常适合酿酒发酵,于是他很快就让人找来了大麦芽,还让人定做了几个新的木桶,以及用来煮麦汁用的铁桶,酒花和酵母都是现成的,这个家里就有,倒是不用他准备。

  看到罗冲要下厨房,詹荧立刻就凑了过来,还以为罗冲要整什么新菜,然而等她过来一看,却只看到厨房里放着的一麻袋麦芽和几只木桶,顿时就迷糊了起来。

  “夫君这是要做……麦芽糖?”

  麦芽糖以前罗冲做过几次,家里的孩子也很喜欢吃,不过汉部落现在已经有了正经的红糖和黄砂糖以及冰糖这些糖类,所以麦芽糖并没有像是前世那个世界的麦芽糖在古代那么受欢迎,说简单点就是汉部落并不缺甜食。

  罗冲摇了摇头说道,“不是麦芽糖,而是我准备用麦子作为材料,酿造一种新酒。”

  “用麦子酿酒?麦酒?”詹荧有些惊讶的问道。

  “差不多吧,也可以叫麦酒。”罗冲点着头应道,但手上却没闲着,他们家的厨房里有一个脸盆大小的小石磨,平时用来磨豆浆什么的,此时罗冲却已经把干麦芽悉数投了进去,然后开始磨起了麦芽来。

  詹荧见状赶紧上前帮忙,罗冲在那里推磨,她就在旁边不时的舀起一勺麦芽加进去,一边跟着罗冲转圈还一边问道。

  “咱们汉部落不是已经有米酒和高粱酒了吗?夫君为何又想起了制作麦酒,这有何区别?”

  “区别?那区别可大了,高粱酒是白酒,性烈,暖身,但喝多了容易上头,不宜多饮;米酒和米汤一样,连汤带米喝起来还有股甜味,更似小吃,或者酒味的米粥,其实和酒关系不大。

  “所以我这才想有没有可能用麦子制作一种新酒,酒精度不要很高,喝起来不是很醉人,但是口感清爽的低度麦酒,适合在炎炎夏日畅饮的酒类饮料。”罗冲闻言立刻就说起了自己的打算,不过却是没说这新酒和未来的食品工业化有什么关联。

  詹荧不疑有他,白酒,她也不是没喝过,自然明白罗冲的意思,那高粱白酒夏天喝起来确实很上头,喝完浑身燥热不已,米酒更像是小吃,甜丝丝的颇受小孩子喜欢,汉部落还真没有什么适合夏季,喝起来口感清爽去火气的酒,既然首领都发话了,那就帮忙好了。

  因为是做啤酒的缘故,并不需要把麦芽磨成粉状,只需碾碎,方便释放里面的麦芽糖即可,所以两人很快就把一麻袋的大麦芽磨完,不过到了浸泡麦汁这一步骤就比较犯难了。

  罗冲是知道啤酒的酿造过程没错,也知道用水浸泡麦芽叫做糖化,但是用多少水泡多少麦芽,他却是完全不知。

  不过不知道材料的比例也没关系,好在罗冲家大业大,些许材料还是浪费的起的,不知道比例那就挨个实验好了,总能把合适的比例试出来。

  数了数让禁卫定做来的小木捅,一共十只,容积和桶装水的水桶差不多大,于是罗冲立刻模拟了十种不同的水麦比例,然后分别浸泡糖化,浸泡大概一个小时后,再过滤加酒花煮沸,最后晾凉降温加酵母,搅拌均匀封到木桶里发酵。

  之后他又让詹荧到书房写了十张字条过来,分别把不同比例的麦汁贴上标记。

  然而实际上,这些不同水麦比例调制出来的麦汁,也正是啤酒包装上常说的那个麦汁浓度,如果罗冲有心的话,一定会在前世的那些啤酒包装上发现这个比例,只不过他从来没在意过这些,所以才不知道罢了。

  当然,不知道也无所谓,而且麦汁浓度这个东西,它本来也不是固定的,不同品牌的啤酒追求不同的口味,啤酒的麦汁浓度这个东西,从八九度到十四五度的什么样的都有,反正都能喝,并没有具体的标准,唯一就看人们喜欢什么口味了。

  啤酒的发酵时间少则三日,多则十天,一般情况下通常是一个星期,发酵时间短就意味着生产周期短,这也是啤酒适合工业化的一个原因,不过也有精酿啤酒,有的需要长达一个月到四十多天的发酵期,据说开罐的时候麦香浓郁,但那显然不适合工业化的操作,所以罗冲也没想过发酵那么久。

  啤酒的具体发酵程度,还是跟起沫程度有关,想到这一点,罗冲不禁有些后悔,早知道弄几个大玻璃罐子用来发酵了,现在用木桶根本看不见里面啤酒的状态,只能到时候提前倒出来一些看看了。

  把啤酒封装起来暂时等待发酵,接下来就是另一项食品工业化的重要项目了,说起二十世纪的食品工业,怎么也绕不开方便面这个发明,二十世纪那么多发明,要说方便面肯定不是什么伟大的存在,但却是影响快餐界的一道丰碑。

  它是二战后由一个泥轰籍弯弯人发明出来的,当时泥轰正处于战后的衰败期,正是国家重建的时刻,而且各种资源极度匮乏,米国为了把泥轰变成他们另一种意义的殖民地,也给了不少的物资援助,其中就有大量的粮食。

  可惜和泥轰人吃大米的饮食传统不一样,人家米国人都是吃面包的,大米没有,援助的面粉倒是一大堆,正巧泥轰喜欢吃拉面,而且战后连面摊都十分短缺,人们忙碌的工作一天,发现连吃个拉面都要排很久的队,于是才有了方便面诞生的温床。

  方便面这个东西的制作工艺其实并不复杂,大体可以分为那么几个步骤,和面、压面、切面、高温蒸熟、油炸定型、烘干保存。

  其中最重要的步骤是油炸,油炸不仅是方便面冲泡即食原因,更是方便二字的精髓,没有经过油炸的方便面,是不可能拿开水一泡就能吃的,另外油炸还关乎方便面的保质期。

  说到方便面的保质期,作为早期食品工业的代表,那时候的工业食品,类似罐头,方便面这些东西,并不是靠各种添加剂来延长保质期的,罐头保存时间长靠的是高温杀菌和密封罐装,而方便面保存时间长靠的就是油炸。

  当然,用的不是普通的油,而是棕榈油,一种用棕榈树的果实榨取的植物油。

  植物油的种类有很多,至于为什么偏偏选中棕榈油,首先是棕榈油的抗氧化能力很强,抗氧化能力强就意味着保质期长,再有就是棕榈油的耐煎炸特性,说白了就是可以反复利用,这一点十分利于工业化用途,毕竟反复利用的消耗率小啊!

  可惜汉部落并没有棕榈树,汤部落没有,拓海郡没有,琼州岛上更没有,所以棕榈油什么的就不用想了,其他的植物油倒是可以试试,保质期什么的先不说,先能做到炸完用开水能泡开再说吧。

  烘干的脱水蔬菜倒是简单,肉干什么的也容易做,酱料就更简单了,这东西就是用动物油配以各种佐料熬制出来的,就像超市卖的火锅底料一样。

  动物油有个特点,那就是低温或者常温下会凝固成固体,比如说猪板油,黄油等等,火锅里用的牛油也是一样。

  当然,这些配料什么的都不是重点,重点还是在油炸上面,只要把油炸这一道工艺吃透,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想到就做,罗冲先是画了幅压面机的图纸,其实就是几个联动的辊轴,用来挤压面团,倒不是很复杂,交给禁卫后,就让他们找木匠定做去了,先定做一个木制手摇的,如果可行的话,以后具体工业化的时候再造钢铁材料的压面机。

  接下来他又让人搜罗来汉部落现在能够找到的所有种类的可食用植物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稻米油、芝麻油、亚麻油、苎麻油、茶籽油……

  还别说,不找不知道,这一找还挺多,其他的像是桐油、漆草籽油倒也是植物油,可惜那玩意儿有毒,不能食用。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