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248章

作者:羽卿书

  不过关于游伏所说的这些问题,罗冲其实早就想过,改进倒是很容易,但是他现在没时间,反正现在和鑫部落的交易量还小,暂时先用那些大船顶替一下足够了,过上两年在发展专用的航海型船只也不晚,于是就听罗冲说道。

  “海船的改进暂时没有时间,下次再去的话先用三桅的大船代替吧,反正也用不了几艘,至于你之前在信中提到的,需要大量的海用捕鱼船,这个我倒是已经设计出了新船型,是一种二十米的小船,有双桅和单桅两种型号,吃水更深,圆头圆尾,两头空心的设计,容易在大浪中抬头,破浪性能好,舱室也设计成了翻板式的水密隔舱,可以分开储备渔获。

  不过想从海边把鱼获运到咱们这来的话,目前只有三种方法可行,一是腌制晾晒鱼干,第二是加工成海鲜罐头,第三则是用冰镇冷藏的方法运输,这个比较麻烦一点,只能等明年后年再说了。”

  听到罗冲这么说,游伏先是感到一阵失望,他还以为首领会继续研发更大的船呢,没想到就弄了个二十米的小船,本来还打算下次去捕杀那个大海兽来着,现在看来是没戏了,不过当听到罗冲说可以把海边的鱼获运回来时,他又瞬间被这个话题吸引了注意力。

  “首领,腌制鱼干我懂,但是那个罐头和冰镇是什么东西啊,能不能跟我们说说?”游伏好奇的问道。

  “罐头就是用坛子把煮熟的鱼连肉带汤一起密封起来,因为隔绝了空气的原因,所以保存的时间会长一点,放上几个月应该不成问题,至于冰镇,你们应该很熟悉。

  冬天的时候即使把鲜肉直接放在外面,因为环境很冷的关系,肉也会被直接冻上,整个冬天都不会腐坏,冰镇也是一个意思。

  我们可以在冬天把湖里的冰凿开,切割成冰砖存放在地下冰窖里,等到来年夏天就可以从地窖中把冰砖取出,这样在船舱里倒上冰块,等捕到鱼后直接处理一下扔到冰堆里,也能防止鱼肉腐坏。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吃到新鲜的海鲜,但是也有麻烦的地方,比如咱们这里距离海边太远,两三个月的时间冰块肯定会化开,那么想要冷藏运输的话,就只能在沿途多设几个冰窖,让船只在路上都可以就近补充消耗的冰块才行。”

  众人一听就明白罗冲的意思了,对于罗冲的分析也是十分认同,冰镇海鲜当然最好,但也是三种方法里最麻烦的一种,光是沿途设置冰块补给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不过吃够了海鲜的游伏显然对那些小玩意不怎么感兴趣,他对海鱼回运也不是很赞同,于是就听他说道。

  “首领,我觉得没必要做海鱼罐头和冷藏运输,这一路太远了,运回来也很不划算,成本会增加很多,有这个运输的钱,咱们部落的族人想吃鱼完全可以就近在淡水湖里捕鱼,或者到江河里捕鱼也行,怎么看都比吃海鱼便宜,实在想吃弄点鱼干也足够了。

  咱们发展海船捕鱼主要还是要依照就近原则,先把沿海郡县的百姓养起来再说,然后可以发展一下特色的海洋渔业,比如专门捕捞那些稀有的鱼类,或者有特殊价值的海兽。

  首领,我们第一次出海的时候,就遇到过一种特别大的海兽,那怪物的体型比我们的双桅帆船还要长一倍,嘴巴和船宽不相上下,专门吞吃大小鱼群,一口就能吞下几千斤的海鱼,要是咱们能抓到这玩意儿,说不定真的会有什么特殊作用也说不定,只可惜咱们的船太小了,哪怕是咱们部落现在最大的船,也顶多和海兽差不多大,想要用这样的船制服或者抓捕那种海兽,我觉得还是有些困难。”

  “呵呵。”罗冲十分意外的笑道,“你还敢跟那么大的海兽较劲,不怕翻船了全都葬身鱼腹吗?”

  “怕,当然怕啊,首领你是没有亲眼见过那东西到底有多吓人,我们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所有人都抱着船上的栏杆打哆嗦,连话都不敢说,生怕那东西会把我们的小船掀翻,然后再拿我们打牙祭。”游伏似乎是有些喝多了,说起话来也更放得开了,什么糗事都敢主动爆料,引得在座的众人哈哈大笑。

  游伏也不介意,抿了口酒继续说道,“我怕那东西没什么丢脸的,你们是都没见过,等你们见的时候肯定比我害怕,再说了,我怕那东西是因为我们船小,我要是有一艘怎么撞都不会被掀翻的大船,我就敢亲自带人去找找那大家伙的晦气,说不定真的能将那东西捕回来。”

  “对,要是有那么大的船,我们都敢试,就算抓不来,也定要在它身上割几斤肉下来。”游伏手下的几个船长一听老大说捕猎海兽的事,顿时也跟着闹腾起来。

  一旁的牛尾则是脑子晕晕的听着他们吹牛,他还是第一次喝酒,以前连米酒都没喝过,酒精耐受有些差,这会正扶着桌子来回点头呢,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睡着了。

  云志则是和游伏小声讨论着海兽的事,主要是云志在闻,游伏在讲,没办法,实在是太好奇了,别说没见过那么大的动物,云志是压根连听都没听过,如果不是看在首领都相信的份上,他一定会以为游伏是在吹牛。

  罗冲则是笑看着他们没有发表意见,而是在脑中快速思索着鲸鱼的用途,如果真的利益巨大的话,他倒是不介意弄个捕鲸船出来玩玩。

  鲸鱼的肉好不好吃对罗冲来说并不重要,因为别的海鱼也有的是,如果只是为了吃肉的话,干嘛非要吃鲸鱼呢,这个理由说服不了自己。

  剩下的好处吗,鲸须算是有点用处的东西,可以用来做衣服的龙骨,可惜汉部落的汉服不需要束身衣,更不需要夸张的裙撑;鲸须还能用来做梳子,可惜汉部落已经有木头梳子和羊角梳子了,这方面也没啥吸引力;鲸须还能用来做伞骨,但是汉部落有更便宜的竹子和木头,用鲸须做雨伞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鲸油也是个好东西,主要用来做蜡烛或是油灯,点起来要比普通油灯亮的多,甚至一度成为灯塔的常用燃料,传闻在一些帝王古墓中,也经常使用鲸油来做长明灯,不过现在这情况对于汉部落来说,着实有点鸡肋了。

  要是汉部落还没有电石灯的话,罗冲真会考虑一下鲸油的问题,但是现在有了电石灯,鲸油就毫无用武之地了,唔……也不能这么说,不是还能做肥皂吗。

  这么算了一圈,罗冲有些自闭了,他竟然找不出一个可以说服自己捕鲸的理由,既然鲸鱼对汉部落那么没用,那干嘛还要捕杀它呢。

  想到这,罗冲对游伏摇了摇头,“你要是想抓那海怪,下次我给你四艘三桅的大船,让你去围猎一头,不过我估计那玩意儿没啥用处,那么大的东西,围猎也不容易,有那功夫还不如多捕些别的鱼呢。”

  “嗯,首领放心,下次再去我一定尽力捕获一头海怪回来。”游伏喝大了,显得有些激动,虽然罗冲没有答应给他造更大的船,但是四艘四十米长的三桅帆船,用来围猎巨鲸也不是全无可能,反正他自己对此是充满了信心。

  不过罗冲已经把这茬扔到脑后了,海鱼的品种那么多,为什么非要盯着鲸鱼看,两米长短,一条几百斤,长的比猪还重的金枪鱼不香吗?

  ‘月光族’的刀鱼,‘摇滚派’的大黄鱼,哪样不是容易捕捞的品种,干嘛非要和鲸鱼过不去,有那功夫研究研究‘敲梆诱捕’的节奏,或者整个‘集鱼灯’啥的,晚上往海里一照就能把鱼引到网里,那收获不比捕鲸实在多了。

第671章 兽牙传道

  大船当然还是要建的,但是不用那么着急,汉部落完全可以慢慢建造。

  现在游伏已经打通了去往竹岛的海路,不管是新建海港基地,还是给鑫部落出租渔船,汉部落都需要建造大量的小型船只,尤其以双桅帆船为主,但是这些船不可能全让浏阳郡的造船厂来生产,那样会严重拖慢汉部落造大船的进度。

  所以罗冲的打算是,逐渐把小船的生产订单下放出去,先在沿海的基地弄个造船厂,然后分一部分工人过去,浏阳郡这里的造船厂就开始专心制造大船,研发新船型。

  新的船型当然还是以渔船为主,而且要足够大,这样才能保证每次出海的收获,为了尽可能的提高载重量,罗冲把初步的目标定在了八十米长,十六米宽,上面最少要装六根桅杆,型深四米以上,满载排水量超过两千吨的大家伙。

  这样的船比汉部落目前最大的船只还要大一倍,但对于现代的远洋渔船来说,仍然只能算是个弟弟,不过罗冲不着急,毕竟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一下子把目标定的太大的话,到时候就会暴露出各种问题,造不出来还是好的,造出来结果出了事那可就只能哭了,这样的一艘大船载员几百人,这要是出了事那就相当于汉部落直接损失了一个县城,这样的损失汉部落真的承受不起。

  而且从小船向大船过度时,很多连接部位的工艺都需要做出改变,最起码也要增加大量的钢铁构件,才能保证船体的坚固程度,最起码不能让一个大浪就把船拍散架才行,幸好现在的炼焦厂和炼钢厂都步入了正轨,汉部落本部这里还真不缺钢铁,所以考虑到原材料的问题,大船的建造也只能放在汉部落本部这边。

  一艘八十米的大船大约需要四千棵高大的橡木或是杉木,这要是放在别的部落,光是砍伐、运输和处理这些木材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也就是汉部落这种体量的超级部落,再加上足够的牲畜运力和自动锯木机,才有可能完成这么伟大的工程。

  关于木头方面的事情,罗冲现在还不是很担心,因为这个时代的自然环境开发极低,到处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汉部落到现在建造的船只大大小小加在一起超过两百艘了,但是周围的山林依然看不出怎么减少,而且森林还是一种可以自己恢复的东西,只要不是把树根挖断,还是可以很快生长出来的。

  正当罗冲在老家绞尽脑汁策划怎么安排汉部落的造船产业时,兽牙领着剩下一半的使团成员和大量游伏船队留下的工匠,也开始了竹岛的制造业开端。

  兽牙当初刚到鑫部落的时候就承诺过要把笔墨纸砚的制造技术当作礼物送给鑫部落,这也是罗冲交代的,现在使团已经有了自己的驻地,也就开始正式的传授技术了。

  鑫部落对这次的技术传授很重视,直接弄了五个长老过来亲自学习,器长老作为鑫部落科研团队的老大,是这次负责接收技术的主要责任人,他还专门领了一票鑫部落自己的工匠,一边学习技术一边帮使团干活,算是基本解决了使团人手不足的问题。

  而专门负责铜器冶炼铸造的金长老,他倒是没有什么具体的事务,而是被鑫统领派来学习的,他也不需要学习什么专用的技术,就是整天围着使团的那些工匠聊天打屁,实际上则是在偷看工匠们使用的各种工具,以及工具的使用方法,每天看过之后再回去记录下来,等着全记完了就拿回去用铜合金尝试仿制一批工具出来,尤其是各种木工用具。

  筑长老作为鑫部落长老团中唯一的一个亲汉份子,他是主动要求留下的,而他的理由也非常给力,跟鑫统领说汉部落的使团正在大兴土木,他主动带人来帮忙,顺便还可以学习一下汉部落的建筑施工技术,将来好给大统领建个大房子。

  而鑫统领本来就觊觎汉部落的各种技术,听到筑长老这么说,当然就痛快的答应了。

  另外还有一起来的米长老和豆长老,他们俩不是来研究笔墨纸砚的,而是来专门学习种植的,罗冲当初派兽牙过来的时候,就让他带了一些种子,主要就是小麦和花生,还有不少的苎麻籽,打算用这些低产的粮食和非粮食作物侵占鑫部落的大面积农田,让他们造成粮食危机,现在这些东西终于在罗冲的计划下开始种植了。

  苎麻的生长很快,八九月份的天气十分炎热,洒在地里两天就出芽了,生长速度更是一天一个样,但是鑫部落想要现在就开始自主生产麻布,那还是无法做到的,一是苎麻还没有长好,二是第一次种植的产量也太低,无法提供大量的原材料。

  不过这难不住迫切想要学习纺织技术的鑫部落,也难不住迫切想要消耗竹岛劳动力的使团,双方一拍即合,各自出了一种解决原材料的方法,以便快速完成纺织技术的输送。

  “汉使,既然你们说的这个苎麻还要再长上一段时间,而且还要慢慢扩大种植,那不如我们就先用别的材料练习纺线织布吧。”负责这次技术对接的器长老乐呵呵的询问道。

  兽牙有些好奇,难道鑫部落还掌握着别的纤维原料,而且数量还十分庞大?

  不怪兽牙会做出这样的判断,因为据他所知,鑫部落目前根本没有什么可以提供大量纤维的作物,现在对方的长老主动提起,他怎么可能不感到好奇。

  “你们除了刚刚种植的苎麻,难道还有别的作物可以提供大量的纺织原材料?”

  “有啊。”豆长老一脸得意的笑了起来,“难道汉使忘了,当初我们鑫部落可是在草原上弄到了汉部落毛布的,嘿嘿嘿嘿……”

  “……”

  兽牙无语的一拍脑袋,他这阵子整天研究着用什么作物替代苎麻,还真把毛布的事情给忘记了,不过既然要教纺织,那再加一个毛布也没什么,正好可以趁着这段麻草生长处理的空窗期做点事情。

  “嗯,好,那就这样吧,你们负责组织收集原料,我们使团来出织机和工匠,很快就可以把这里面的技术学会了,其实织布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兽牙对豆长老解释道。

  “哎,等一下,我听说汉使这段时间也在想办法寻找苎麻的替代品,不知道汉使找到了没有,如果有的话,还请汉使不要藏私。”米、豆两位长老见兽牙直接想要拍板走人,连忙把他拦下,开始询问起了汉部落这边的解决办法。

  兽牙倒是也没有瞒着他们,好整以暇的对两人说道,“我的办法是找别的麻草,苎麻只是众多麻草中的一种而已,而麻草这种植物又是很常见的东西,竹岛上就算没有野生的苎麻,那别的麻总该有一两种吧。”

  “什么?你说我们鑫部落有自己的麻草?”

  “是什么麻草,汉使可找到了吗?那些麻草在哪?”

  听到兽牙的回话,米、豆两个长老都失声尖叫了起来,他们实在太惊讶了,原来可以织布做衣服的麻草并不是只有一种,而且这东西还就在他们的眼皮子下面生长着,这,这还真是身在宝山不知宝啊。

  惊叹过后,两人自私自利的德行瞬间显露了出来,连忙问起了麻草的出处,要是能把这些宝贵的资源笼络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那岂不是白捡了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吗。

  兽牙可没他们俩想的那么多,很随意的说道,“就在这周边就有,分别是亚麻和汉(大)麻,那东西我经常看到,不过以前并不知道那也是麻草的一种,直到前几天我们首领发来了另外几种麻草的资料,我这才知道原来那也是麻草。”

  “你说麻草就在这附近?”米长老表情有些古怪问道,这和他想的有点不一样啊。

  “对啊,不过麻草本来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我想竹岛应该到处都有才对,使团对竹岛的地理不太熟悉,人手也不够充足,那么关于采集羊毛和麻草的事,就有劳两位长老来操办了。”兽牙再次对两人安排道。

  米长老顿时像吃了虫子一样恶心,兽牙的话就像是一记暴击,准确无误的戳在了他的要害上,如果麻草遍地都是的话,那他们还怎么做独门生意,还怎么捞钱。

  不过旁边的豆长老眼睛却突然一亮,连忙答应下兽牙的安排,然后拉着米长老就走。

  “豆老头,你拉我干什么?”

  “嘿,你没听那家伙说吗,他让咱们俩去竹岛各地收集羊毛和麻草,懂了吗?”

  “哦——嘿嘿嘿嘿,一起去一起去……”

  两人嘀嘀咕咕的走了,兽牙这边也连忙给各个小组的工匠们交代了工作任务下去。

  造纸的师傅带着一票鑫部落安排的学徒去找材料了,想要把竹子变成纸,首先要寻找合适的材料,要挑那种已经成材,但是又不算太老的竹子,一般两年左右的嫩竹就好,然后将竹子砍伐下来,修去枝桠,再破成竹条,捆扎起来坠上石块,放进小河中浸泡,这个过程大约要持续三四个月,直到把坚韧的竹子泡的发白,组织全部分解,软的像面条一样,这个时候才能捞出来进行下一步的捶打等加工步骤。

  造纸师傅给学徒们安排好了这项工作,就先放着不管了,然后又带人寻找合适的竹子作为材料,教他们怎么蒸煮竹篾,再用处理过的竹篾开始编细密的凉席,也就是抄纸步骤用的那种特殊工具,接着又是打浆步骤用的踏碓,抄纸的纸浆池,焙纸用的火墙,虽然原料还没弄好,但是准备工作已经有条不紊的进行了。

  还有一组人手则是跟着当地的土著向导去寻找石灰了,石灰是很常见的东西,竹岛这里也有,以前对他们来说可能没什么用,但现在却必不可少,比如洗涤羊毛,给羊毛脱脂的这个步骤,最好的脱脂剂当然是肥皂,但是鑫部落没有,那就只能用石灰代替了,好歹也是碱性物质,用来去油还是没问题的,不仅如此,造纸的打浆步骤也要用到石灰,第一是可以作为催化剂加速材料的分解,第二则是漂白用的,也可以让做出的纸更加平滑。

  制墨的师傅也带着土著学徒去挖松烟窑了,还有一部分则是去寻找松树,砍伐一些含油的松枝准备当作原料,采集的松脂就用来当作揉墨用的粘合剂。

  毛笔就比较简单了,汉部落的一个师傅加上几个学徒,总共就不超过十个人,这是简单的手工艺活,也不需要用到什么大型器械,所以鑫部落安排的人也很少。

  砚台这种东西倒是没什么科技含量,直接给鑫部落当地的陶艺匠人讲解一番,就让他们自己去鼓捣了。

  兽牙所在的使团驻地这里,则是专门负责纺织方面的技术传授,台式的手动穿梭织布机还在制作中,但是简单的腰机却已经弄了出来,纺纱机方面,汉部落给出的技术是单轮单锭的脚踏纺纱机,脚踏驱动,一次只能纺一根线的那种,不过放眼世界也是比较先进的了。

  当脱脂后的羊毛在钉板上手工梳理成纱条,然后送进纺纱机被扭转成毛线的那一刻,围观的鑫部落众人都惊呆了,几个长老更是啧啧称奇,大呼汉部落的科技高明。

  几天之后,攒足了毛线的纺织组正式开始织布的尝试,这次闻风前来围观的人更多,毕竟如果这次成功的话,那可能就会亲眼见到鑫部落第一块布的诞生,众人当然热情高涨。

  传统的腰机需要平坐在地上,两腿前伸用脚蹬住纱轴,但是使团做的这种腰机略有不同,他们把传统的腰机固定在了一张长凳上,凳子的一头就是纱轴,这样就可以不用脚蹬了,人直接坐在长凳另一端,将布轴系在腰上,就可以开始织布了。

  这种腰机是最原始的织布机,受限于织机的结构,只能织出窄幅的布料,最多半米的宽度,顶多也就用来做个麻袋,做衣服被子的话则需要很多拼接,而且上面也没有踏板提纵器,分经线还需要用手翻动一块木板来完成,但哪怕如此落后的技术,看着汉部落大师傅手中不断变长的布料,还是让鑫部落的众人觉得非常先进。

第672章 货币推广三部曲

  竹岛这边的技术传授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种成果不断传到鑫统领的耳朵里,让他心情颇为舒畅,不管接下来的跨海大桥是否建成,他这个一代明君的头衔是跑不了了,别的不讲,最起码鑫部落在他这一代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就比如现在,他就已经用上了自己部落出产的毛笔,墨锭,砚台等产品,纸虽然还没做出来,但是却可以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已经比之前的‘刻字’要方便多了。

  有了这些自主生产的书写工具,鑫统领每天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抄写使团赠送的汉礼和汉律。

  学习汉部落的文字,鑫统领并没有什么思想包袱,现在可没有什么民族国家等概念,大家都是同样的人,都是差不多的部落,谁家东西先进就学谁的,还没有文化保护的意识。

  鑫部落虽然也有自己的甲骨文,但是数量很少,有的只能用‘符号’这个概念来定义,说是文字就有点自欺欺人了,因为完全不成体系,既不像字母文字那样可以重复组合,也没有汉字那种上下左右偏旁部首的精密结构。

  既然汉部落的文字那么实用,可以表达出任何想要表达的事物,那就直接拿来学习呗,而且学习汉字不仅只是单纯的为了学字而已,还能通过汉字学习汉部落的先进知识,比如部落的管理经验等等。

  汉礼这本书虽然主讲礼仪,但是吃透之后你还可以从中看到汉部落对阶级的划分,有意的用功爵制度来控制自己的百姓,并通过这一整套晋升的规则来调控百姓的行为。

  就拿其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汉部落为什么科技这么发达,以前鑫统领还想不明白,但是当他看到汉礼中记录,只要有实用的发明成果就能在汉部落得到爵位赏赐,就能得到比别人高的社会地位,还有直接跟财富挂钩的土地赏赐,这么大的诱惑摆在眼前,而且晋升的渠道还是合法的,那谁还不想尽办法为部落搞发明啊,汉部落的科技要是发展慢了那才是没天理。

  当然,鑫统领是真的误会了,汉部落之所以有如今这么丰硕的成果,完全是罗冲一个人带动的,不过像他这么理解也没什么问题,罗冲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如果所有的百姓都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那才是好事。

  “原来还可以通过制定规则来促进部落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真是学到了。”

  “怪不得我们鑫部落死气沉沉的,看不出什么活力,是因为族人们没有上升渠道吗,不管怎么努力也只能和大家一样,所以失去了进取心?”

  鑫统领一边学习汉字,一边从汉礼中汲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反复思考着部落的管理方法。

  俗话说职业不一样,看事情的角度就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鑫统领不愧是个人才,身为大部落首领的他首先就从汉礼中看出了管理部落的方式,而大多数汉部落的学生还做不到这一点,这就是职位的不同导致的变化。

  比如让一个汉部落的小商贩来读汉礼,那么他肯定最先看到的就是商机,什么时候又要过节了,过节需要准备什么东西,看来自己要提前囤点货了;而那些即将毕业的少年,只会在汉礼中关注结婚的种种礼仪,并从中歪歪出很多少儿不宜的画面,这即是身份带来的视角变化,每个人对同一样事物的关注点都是不同的。

  如获至宝的鑫统领最近很开心,一开心就吃的多,几周不见人都胖了一圈,针对汉部落使团在竹岛的活动,他也是越来越放的开了,给多很多以前都没有放开的权限。

  至少现在是这样的,因为到现在为止,鑫统领还没发现汉部落对他们有什么不好的企图,他认为汉部落已经把自己的目的放在了明面上。

  汉部落为什么这么积极的帮助自己的部落,无非是想垄断竹岛的海盐出口贸易,因为汉鑫两个部落的众多交易中,鑫部落唯一值钱的硬通货币就是白盐了,为了得到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物资,鑫部落只能拿出每年所产的全部白盐用于交易,这样就切断了鑫部落和草原的来往。

  不管事实是不是这样,反正鑫统领觉得他已经看明白了汉部落的战略,切断竹岛与草原的来往,再加上今年汉部落在草原筑城屯兵的情报,综合这些情况来看,不难猜出汉部落即将在草原上搞事情。

  不过汉部落搞什么都跟他们鑫部落无关,就算有关系鑫统领也不想管,因为他觉得汉部落的首领已经给了自己足够的暗示,那就是汉部落愿意用技术来换取鑫部落的袖手旁观,只要自己不插手草原事务,就能得到快速发展的机会,鑫统领当然是乐得看戏了,有这么好的机会不抓住那就是傻子,他认为这是罗冲摆在明面上的阳谋。

  不过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揣测而已,罗冲反正是什么都不会承认的,他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既定计划走下去就行。

  而在另一边,失去了鑫部落这个合作伙伴的冒顿也非常的不好过,没了鑫部落,他们就失去了大量的白盐,也失去了获得金属武器的渠道,自从鑫部落的商队从草原消失以后,整个草原上连竹子箭杆都成了稀罕物,牧民们都舍不得轻易放箭了。

  因为卖箭杆是鑫部落商队的专营业务,汉部落压根不卖那东西,现在草原的游牧部落们如果想做新箭,那只能自己寻找材料来制作了,这就给了他们很大的困扰,搞的现在草原上连箭矢的制作材料都涨价了,而且还是有价无市。

  罗冲当然不管这些,整个草原所有的牧民都解除了武装他才开心,牧民买不到箭矢更好,他现在只关心自己的生意,别的也懒得管。

  汉部落在草原湖边建立的新城已经初具规模,经过几个月的建设,最起码内城是已经建好了,先期过来的工匠奴隶和军队现在都已经住进了内城,终于不用再提心吊胆的睡觉了。

  随着草原新城的内城竣工,这个目前距离汉部落本部最远的城池也正式挂牌设郡了,开源郡,这是罗冲给草原新城取的名字,看名字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这是汉部落新开的一个收入来源。

  开源郡的生意非常好,因为卖的都是牧民们急需的生活物资,而且因为鑫部落的退出,在整个草原这生意都是独一份,想买别人家的也没有,垄断生意,就是这么霸道。

  并且汉部落还借此正式推出了自己的货币体系,开始尝试用货币系统来控制所有的游牧部落。

  推广货币这玩意儿,说难也难,但是说简单也简单,汉部落实行的不算是纯信用货币,因为铜币和银币本来就是有价值的东西,不像纸币一样,纸币才是真正的信用货币,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和无数保证金在后面站台,那钞票就是一堆废纸。

  再加上罗冲的种种手段齐出,汉部落的货币在草原推广的就很顺利。

  铜币和银币本身就有自己的价值,就算这东西不做成钱币,也能用来铸造成工具或者器物,这就是它的价值,所以当汉部落用这种货币拿来交易的时候,那些草原的牧民们抵触情绪并不是很强烈。

  当然,困难还是有的,不过都被罗冲提前预料到了,也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了预案。

  如何让没接触过钱币的牧民愿意用货币来做交易?

  这个问题很大,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是要在牧民中确立货币发行者的信用。

  关于这一点,罗冲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建城,没错,就是建城。

  这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在罗冲的眼里其实关系很大。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