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919章

作者:王梓钧

  以上说的是市,镇同样也在变化。

  镇最初就是军镇的意思,那是真要驻扎军队的。到了北宋,镇转化为“准行政区”,跟场、监、寨、堡一样,通通都派驻了官员。

  这些镇、场、监、寨、堡,根据各自重要性的不同,从副州级到副县级都有。

  在远离战争前线的区域,北宋的市和镇渐渐同化,开始被统称为“市镇”。但又没有完全同化,因为镇依旧保留着辖区,一般管辖着方圆五里范围。

  最牛逼的镇,管着方圆四五十里,已经跟县级行政区差不多了,而且存在有大量的镇属官吏。这种镇的主官,品级比县令还高。

  这二十年来,大明朝廷进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

  寨、堡被大量取消,当地驻军遭到缩编,多余部队迁往新收复的国土。

  场、监也消减合并,取消场监官员的民政权。相当于从原来的“准行政区”,彻底变成了国营企业或税收机构,把当地百姓的管理权归还给州县。

  镇却是被加强了“准行政区”属性,并与地方草市属性合并。少数一些经济发达的镇,被确立为副县级行政区,并且挤占了乡的生态位——乡是不设官员的。

  现在的副县级镇,朝廷会派驻低级的品官,这种镇直接吞并乡级辖区。

  一般的镇,没有行政辖区,它依旧属于某某乡。朝廷会派出税吏,但税吏不在镇上常驻,只在固定赶场天跑去征店铺的坐税,甚至不对流动小商贩们收税。

  千万不要小看这种行政改革,它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全国市镇数量激增,乡镇经济获得空前发展!

  当然,乡镇经济发展的主因,还是人口增长和农业进步。

  人类历史是螺旋上升的,这种上升也包括工农商业。

  唐宋元明清几朝,除了元朝有点奇葩之外,其他各朝的工农商业都遵循这种规律。清必然强于明,明必然强于宋,宋必然强于唐。

  你说明清的商业不如宋朝繁荣?

  那等于在侮辱明清两朝老百姓的智商!

  商业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和工业的技术进步。单位土地能生产的粮食变多,就可以养活更多人口,而城镇和农村人口的增加,又会提高商品需求和推动手工业进步。

  朱国祥不但带来了玉米红薯,而且还广置劝农官促进了原有农业发展。

  现在的大明,北方普遍两年三熟,南方普遍一年两熟。

  这种所谓的一年几熟,并不是专指主粮,也可以是油菜、大豆等重要经济作物。

  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轨迹,想要做到北方两年三熟、南方一年两熟,那必须到了明代中期才能达成目标——这种农业进步,也是明代中后期工商业迅猛发展的必要前提。

  常州知府王克家说:“从大明开国到现在,常州府成规模的市镇数量,已然增加了五成有余。好多农民不再去县城府城,而是就在老家的市镇做工。这个下邾镇就发展得很快,依托太湖养珠业,老百姓愈发富足了。”

  苏州知府陈在庭不愿落下风:“苏州府的市镇数量,却是增加了七成有余,而且工场数量尤其多。”

  “苏州本来就更富,好意思跟常州比?”王克家吐槽道。

  陈在庭反问:“为何不能比?是你不敢比吧。”

  王克家说道:“我若去做苏州知府,那里必然更加繁荣富庶!”

  他们各自带来的官员,也纷纷加入争吵,从不同角度比较两府的优劣。

  朱国祥也不去打断,笑呵呵听着官员们吵架。

  镇内镇外,鱼腥味挺重的,售卖咸鱼的店铺就有好多家。他们不仅零售,而且还对外批发,外来大主顾寻到店铺就能进屋细谈。

  还有雕刻和珠宝行业。

  这个镇其实不以雕刻闻名,近些年海外订单增多,需要大量雕刻微小神像做珍珠。而随着养殖大户订购雕像增多,就有商人带着雕刻工匠跑来常住。

  渐渐的,不但给人工珍珠雕刻神像模子,业务还扩展到其他的雕塑把件、饰品制作。

  不止下邾镇有这种雕刻店,苏州府、湖州府的临湖市镇,也有多处发展起雕刻来了,形成一个环太湖的珠宝、雕塑工艺带。

  他们一半以上的商品,都是对外出口的。

  就比如日本王室,便重金购买了一颗菩萨湖珠。那颗珠子养得特别大,而且毫无瑕疵、雕工精美,放在太湖地区也属于极品,已故的鸟羽天皇砸锅卖铁才买到手。

  现在,菩萨湖珠已成了日本的镇国之宝!

  这玩意儿甚至卖去了欧洲,极为厌恶十字军的阿拉伯商人,为十字军雇主专门定制耶稣受难珠……继而通过威尼斯等国商人,层层抬价卖到意大利,再继续转卖到法国那边。

  一颗极品的耶稣受难珠,在法国价值一座小型城堡(包含城堡附近的土地和人口)。

  朱国祥、朱铭父子鼓励工商和海贸,二十多年来释放出恐怖的工商业潜力。

第1130章 谁的盛世?

  大明当然没有什么散装江苏,长江北边是淮南省,长江南边是浙江省。

  而淮南、浙江两省,由于面积大、人口多、经济富庶,这二十多年来不断遭到拆分。

  淮南省的西北角一府,被河南省给吞掉。淮南省的西南角一府,被湖北省给吞掉。

  浙江省更惨,温州、处州被划给福建不说,南京的设立直接让浙江遭受重创。

  就连常州、江阴、宜兴、无锡、广德……都通通划归南京金陵府管辖,三分之一的太湖变成南京属地。

  太湖渔民划船撒网,指不定一网下去,就有半边网撒在浙江省,半边网撒在南京金陵府。

  常州由于经济极为富庶,一直没有撤销府级建制。这终归是不好的,它自己是府,它的上级还是府。

  朝廷已经决定了,这一任常州知府调走,常州府就会降级为州,其下辖的无锡县也会被拆走。

  朱国祥在太湖地区游玩一个多月,玩得颇为尽兴,念念不舍的继续南下。先去嘉兴,再到杭州,直接住进西湖边的一座庄园。

  浙江左布政使李文会介绍说:“此宅原是朱勔的庄园,还包括大片的湖域和农田。占地实在太广了,官府充公拍卖的时候,足足拆成了五份来竞拍。其中三份,被同一个富商高价拍得,勉强保留了朱勔园林的完整。”

  “现在归谁所有?”朱国祥问道。

  李文会说:“归杭州官府。”

  朱国祥颇觉稀奇:“它的原主人呢?”

  李文会说:“自朱勔之后,此处园林又换了三个主人。一个主人被砍头,一个主人被流放,一个主人破产坐牢。”

  朱国祥:“……”

  这座位于西湖边的园林,由于太过邪门,前后换了几个名字,目前叫做长盛园。

  取名字嘛,缺啥补啥。

  可惜长盛不了。

  第一位主人是朱勔父子,被宋徽宗亲手干掉。

  第二位主人是宋徽宗。

  后面的三位主人,全是浙江富商,通通卷进贪腐大案。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

  李文会说:“杭州府衙已将此宅挂售数年之久,一直无人愿意再出价。平时都闲置着,缺少维护保养,但经常有百姓来游玩。官府或民间士子聚会,多选在这长盛园举办。”

  朱国祥游览一番:“看来最近修缮过了。”

  “也未大修,除除晦气而已,”李文会说道,“杭州人皆言此园带煞,但上皇陛下有天命在身,自是不惧什么煞气的。”

  “哈哈哈哈!”朱国祥闻言大笑。

  他笑的是大明打击贪腐得力,一连干掉好几位杭州富商,甚至吓得没人再敢买这园子。

  眼前的李文会,是大明第一届进士。

  科举名次不高,但政绩卓著。

  他先是做御史,前后查处品官47人、正式吏员338人。接着又转为民政官,每到一个地方,都能留下“酷吏”、“清廉”的美名。

  历史上,李文会做官也是这个风格。

  当时宋室刚刚南渡,不管是主和派还是主战派,很多官员在南方并没有产业。他们到了江南之后,不管政治立场如何,反正都忙着贪赃枉法赶紧捞钱。

  身为御史的李文会,隔三差五就弹劾贪官,把主战派、主和派全给得罪了。又以副相的身份跑去剿海寇,很快就用分化拉拢的手段,逼降海寇并将其编为水军。

  刚剿灭海盗回到朝廷,李文会就被秦桧给罢相,此后十年一直隐居著书立说。

  直至秦桧病重,李文会才被启用。四年时间做了三任知府、一任知州,皆政绩斐然,向南宋朝廷呈上《中兴十要》,从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十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朝廷能够革除弊病、振兴社稷。

  不久,他就病死了。

  这个时空的李文会,是被朱铭记住了的。因为他出身御史派,把其他派系都得罪光了,遭到各派官员多次弹劾,每一次被调查都清廉无私,而且还查出他被人刻意压了政绩。

  刚开始是陈东在力保,后来直接变成朱铭亲自提拔。

  李文会能够担任浙江左布政使,也是朱铭绕开朝堂钦点的。浙江省的主官多有落马,官场风气一直都不行,也就李文会这种人能镇得住。

  李文会是朱铭内定的辅相候选人之一。

  只能做辅相,不能做首相,因为官场人缘“太差”了,不能有效整合朝廷的各套班子。

  像这样的大臣,另外还有六七个。

  有他们这类官员在,大明朝廷才能保持活力。

  看看旁边的右布政使宋勃就知道,两人虽然属于平级,但宋勃全程被压得死死的,甚至都不敢抢李文会的话。

  李文会也没把宋勃当人看,在他眼里,这位同僚的结局已定,无非是杀头或者流放的区别。

  来浙江镇场子嘛,总得收拾几个够分量的。

  他自己清廉无私,又有皇帝保着,自然不怕任何官员。

  朱国祥和老婆孩子,便在长盛园住下,时不时跑去西湖泛舟游玩。他挺喜欢这座带煞气的园子,甚至还想多住两年。

  西湖游得差不多了,朱国祥又登岸领略人间烟火。

  杭州外港繁忙得很,西湖这边的码头同样热闹。

  江南各府县的货物,经好几条河流辐辏于此,大多数运去外港出海贸易。而来自海外和闽粤的货物,也从杭州外港运到此处,经河流散往内陆地区。

  “咦,怎还有蕃人在码头做苦力?”朱国祥颇为好奇。

  浙江三司官员不可能一直陪着,早被朱国祥轰去处理公务了,他身边的官方导游是浙江提学使章衍。

  章衍也不清楚:“臣这就把人叫来问话。”

  很快,一个鬼佬苦力就被招来,跪在朱国祥面前磕头。

  朱国祥让他站起来说话:“你以前是哪国人?”

  鬼佬回答:“小民叫伊邦昌,以前是哪国人已不清楚。宋国覆灭的前几年,小民随家父来杭州定居,当时小民才六七岁年纪。”

  “做生意亏本了?”朱国祥问。

  鬼佬说道:“朝廷颁布法令,蕃夷不得同族通婚。小民当时找不到合适的妻子,就娶了一个大食女子。心想我是铁屑人,妻子是大食人,也算不得同族通婚。结果被人检举,我们夫妻两家皆被抄没财产。”

  朱国祥闻言笑了:“在大明官员眼中,哪分得清楚铁屑和大食?你好生干活,儿女可别再乱结婚了。”

  “是……”鬼佬显得很失望,他还以为太上皇要归还家产呢。

  事情非常清晰明白,一个犹太人和一个阿拉伯人结婚,两人所在的家庭全部被抄家!

  这源于大明的“异族通婚法令”,来大明定居的外国人,只能跟华夏各族通婚。

  违者抄家!

  具体实行起来,才不管你是什么外来民族,只要长得明显不一样就是异族。

  如果长得差不多,就算是异族,官府也懒得管。

  眼前这个犹太人,纯属倒霉撞枪口上了。他家经营多年的产业,居然因为一场婚姻,而被打回原形只能做苦力。

  这样的案例还不少,主要集中在南方沿海各省。

  现在已经没人敢违反法令,不管是从印度来的,还是从中东、阿拉伯来的,通通都必须跟本地人通婚。

  同阶层的汉人家庭,自然看不上他们。

  这些洋人再有钱,也只能跟贫穷汉人结亲,指望着混血两三代之后,把他们身上的异族血脉给洗掉。

  离开大明?

  傻子才离开啊,哪还找得到大明这样安定的国家?

  就拿犹太人来说,其核心聚居区已被十字军占领。十字军疯狂屠杀、压榨了犹太人数十年,直到二十年前才稍微政策缓和。

  大部分被十字军驱赶的犹太人,如今搬到了巴格达居住,在那里同样遭到塞尔柱苏丹(排名第二的苏丹)的压榨。

  欧洲那边也有犹太人。

  就拿英国来说,人口不足四百分之一的犹太人,给英国上交的税收占全国的8%。谁让他们贪婪又有钱呢?再过一百年,英国就要掀起轰轰烈烈的排犹运动。

  太招人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