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梓钧
他抿嘴微笑,抬头望天,又眺望北方。
他似乎明白了,李宝为啥坚持抗金。甚至在投靠岳飞之后,认为岳飞按兵不动太窝囊,毅然带着几十个兄弟,潜伏回山东打游击。手里只有三千两浙兵力,就敢跨海奔袭山东,主动进攻七万敌军!
朱铭心潮澎湃之际,李宝却觉得没啥意思。
什么葵丘,什么行宫,什么三官祠,李宝从小就看腻了,觉得这些卵用都没有。他小时候,甚至爬上三官祠的围墙撒尿,被家中长辈给吊起来打。
李宝的注意力,都在聚宝盆身上。
在获得朱铭许可之后,这厮立即牵马回家,一脸傻笑着看马儿配种。
三日之后,朱铭继续赶路,队伍里多了个李宝。
前方是乘氏县,也就是菏泽。
继续往北,便是临濮和雷泽。这两个县,都属于朱铭的管辖范围。
雷泽有雷神,是舜帝打渔地方。
县城东边,有尧王墓,传说尧帝埋葬于此。
朱铭没有惊动雷泽知县,一路微服私访探查民情,顺便去凭吊雷泽湖遗迹。这个湖泊,晚唐就已近乎干涸,现在只剩几处小湖,其余都变成了村庄和农田。
又骑马前往县城东部的谷林山,这里漫山遍野长满苟树,还有一条小河穿行。
还未进山,朱铭就看到大片废弃房屋。
他好奇的前去查看,发现里面还有很多石槽,以及其他的造纸设备,明显是遭废弃的造纸作坊。
而且废弃很久了,许多处房屋已经坍塌。
朱铭去附近的村落讨水喝,来到一处农家小院外,有个老妇正在院中晒衣服。
朱铭说道:“我是南方来的士子,到此拜祭尧陵,能否讨口水喝?”
老妇见他们人数虽多,却有女眷在,稍微放下戒备。但依旧不让他们进院子,回茅草屋打来一瓢水,沉默着递到篱笆墙外。
朱铭一边喝水,一边问道:“为何那边的造纸坊都废弃了?”
老妇回答:“官府不准砍树。”
朱铭有些明白:“因为尧陵?”
老妇显然不知尧舜:“说是山里埋了个皇帝,不准再去砍树,也不准进山放羊。山里的农民,也被官府赶走,只留下五户给皇帝守灵。这个样子,已经几十年了。俺刚嫁过来时,造纸作坊旺得很,人多得都成了市镇。官府让不准砍树,那些造纸坊就不成,镇子上的人也越来越少。”
尧陵搬去山西平阳祭祀,那是金元两代的事情,原因是雷泽被黄河淹了。
宋代的尧陵,便在雷泽县东。
朱铭问道:“这里距离县城不远,而且树林繁茂,连砍柴都不让吗?”老妇说道:“不准砍柴,抓到了就打板子。”
又询问几句,朱铭交还水瓢,牵马转身离去。
郑元仪问:“都已经到了,不进山给帝尧扫墓吗?”
朱铭说道:“尧陵害民,不拜也罢。”
白胜忍不住吐槽:“这两天,相公都在讲帝尧是圣君。他老人家要是晓得这事,怕埋在地下也不安生。”
邓春说道:“埋皇帝的地方,不让砍树造纸也就罢了,不准砍柴实在说不过去。”
“放羊也不让呢,”李宝用嘲讽的语气说,“俺们葵丘,就随便种地放羊,哪来的恁多讲究?俺们李庄的三官庙,里面不但有尧帝,还有舜禹,不比这劳什子的尧陵差。俺小的时候,还在三官庙撒过尿呢。”
朱铭左思右想,说道:“去雷泽县城,见一见本地知县。”
两个时辰后,朱铭来到县衙外。
守卫县衙大门的皂吏,执棍呵斥道:“县衙重地,闲人免进。来者何人?”
朱铭说道:“濮州知州。”
“濮……”
皂吏吓了一跳,这里就是濮州辖地。朱铭至此,等于市长突击视察县政府。
但朱铭实在太年轻了,完全不像知州的样子,皂吏麻着胆子问:“可有凭证?”
朱铭亮出官牌,问道:“还要看文书吗?”
“不敢,上官快请进!”
一个皂吏带着朱铭进去,另一个皂吏飞奔进县衙通报。
不多时,县衙鸡飞狗跳,雷泽县官吏陆陆续续赶来。
这里官职臃肿,居然同时拥有知县和县令。
知县叫曹元归,进士出身。估计是没有闲缺,这位老兄资历又到了,于是被扔来雷泽县过渡一下。
县令叫王畋,也是进士出身,做了好些年州学校长。
雷泽县虽然距离东京不算远,但这两位都没啥背景,政治消息闭塞,竟然没听过朱铭的大名。
二人小心翼翼见礼,却始终心存疑惑,害怕知州是假冒的。
朱铭干脆拿出任命文书:“自己看吧。”
曹元归双手接过,只扫了一眼,便惊骇莫名,低声说:“朝官。”
朝官?
王畋没有再去看文书,而是身子一缩,凭空矮了三寸,变得卑躬屈膝起来。
这么年轻的朝官知州,肯定是权贵子弟!
旁边的主簿和一众吏员,更是惶恐而好奇,偷偷打量朱铭的相貌。
王畋退后两步,把主簿叫来身边:“快去洒扫宾馆,请太守的家眷住进去。备齐酒水,要最好的!”
“不必了,寻常饭食即可。”朱铭提醒道。
主簿领命离去,虽然知州说要寻常饭食,但他却不敢真的这样做啊。
朱铭被请进去坐下,直奔主题道:“我刚去了一趟尧陵。”
曹元归连忙说:“自三年前,官家派驸马祭祀尧陵之后,本县有弓手常去谷林山巡逻。一旦发现有人樵采,决不轻饶,被杖责者二十余人。”
这特么还在邀功呢?
朱铭听得气不打一处来。
(有书友说南辕北辙在瞎走,可能是被途经东明县误导了。宋代的东明县,跟后世的东明县,方向和位置完全不同。)
第188章 贪官也想进步
(朱铭是朝官知州,上一章脑抽了,写成了京官知州。)
朱铭没有立即指责这两人,因为延续几十年的规矩,肯定是朝廷那边下达了命令。
“不准樵采畜牧,是从哪年开始的?”朱铭问道。
曹元归小心回答:“神宗年间,朝廷下令迁出山中百姓,只留五户世代供奉尧陵。那五户百姓,也严格划出耕地与柴林,不许超过范围耕种砍柴。周边百姓,严禁耕种、樵采和畜牧。”
朱铭又问:“如何祭祀?”
曹元归说:“本县长官,春秋两季各祭拜一次。若有知州上任,履职第一年会亲自来祭祀。朝廷祭祀不定时定期,官家派遣宗室或文臣前来祭祀。”
“这几十年来,朝廷派人祭祀过几回?”朱铭问道。
曹元归说:“两回。一次在神宗朝,一次在三年前。”
朱铭问道:“尧有何德?”
曹元归认为这是知州在考教学问,连忙说:“尧之德也,选贤能,施仁政,定历法,明五典,治水患,服南蛮,禅虞舜。”
朱铭又问:“何为仁?”
曹元归说:“仁者爱人。”
朱铭再问:“何为仁政?”
曹元归说:“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朱铭又看向王畋:“县令以为如何?”
王畋一直不敢抢知县的风头,现在被点名问话,立即补充道:“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朱铭问道:“百姓所欲者何物?所恶者又为何物?”
曹元归已经感觉不对劲,反复衡量之后,认真回答说:“百姓所欲者,衣食饱暖;百姓所恶者,苛捐杂役。”
朱铭问道:“不让百姓耕种,不令百姓樵采,饱暖何所得?”
“这……”曹元归说,“上古圣王之陵寝,于情于礼都不该冒犯。更何况,朝廷有令,臣子不敢违抗。”
王畋埋头不说话,知州的责问,自有知县扛着,他一个县令不便出头。
朱铭说道:“偌大的谷林山,方圆二十里,百姓皆仰其树木以薪食。如何能禁绝之?想必盗伐者不在少数。”
“确实如此,”曹元归说道,“山下之民,多有盗采者。”
造纸作坊很好禁止,但百姓砍柴哪禁得过来?
以前的官员,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否则还派人整天守着不成?
可就在三年前,宋徽宗派人祭祀尧陵,钦差发现山中有采伐痕迹。于是,雷泽县的官吏吃了挂落,知县直接被贬去广南,继任官员从此不敢怠慢。
曹元归和王畋,每隔三五天,就要派一队弓手去巡查。
他们倒没有什么坏心,只想完成任务而已。
弓手们却趁机鱼肉百姓,抓到了就打板子,不想打板子就得行贿。甚至有时抓不到人,随便指着农民的房子说,你家柴禾肯定是从谷林山砍伐的,不交粮食抵罚款便狠狠打板子。
上头随便发一个政令,下面就抓住机会残民渔利。
对于尧陵的保护,已经不是禁耕、禁采、禁牧的问题,而是基层执法者打着幌子勒索百姓。
朱铭说:“帝尧者,三代圣王,至仁之君也。他若知自己陵寝害了百姓,想必是很不高兴的。我们怎能违背帝尧的意愿呢?尧陵已不知确切方位,只需划出一块祭祀禁区。在禁区之外,当允许百姓樵采耕种。如此两相兼顾,一可敬帝尧,二可爱百姓。”
“但朝廷之令……”曹元归非常为难。
朱铭说道:“可先让弓手别去骚扰百姓,对于盗采之举,不承认,也不禁止。我会上疏朝廷,重划一片禁区,禁区之外不再干涉民众。出了事,我担着!”
曹元归看向王畋,王畋又看向朱铭。
这两位地方官,不敢违抗朱铭的命令,却又害怕朝廷怪罪。
出了事朱铭担着,这种口头承诺太扯淡。
“拿笔来!”朱铭喊道。
王畋立即起身,捧着笔墨纸砚回来。
朱铭挥毫洒墨,白纸黑字写下来,命令雷泽县不许干涉百姓樵采。
“可放心?”朱铭把字纸推过去。
这也太特么狂野了,公然违背皇命啊,很容易被政敌抓住把柄,两位县官都看得有些傻眼。
先前一番话,曹元归还以为是沽名钓誉,此刻朱铭白纸黑字写下来,他才明白朱铭是真的在为百姓着想。
曹元归仕途坎坷,早被磨平棱角,已没了政治抱负,纯粹在捞钱混日子。
但朱铭的言行,却在他心里扎了一下,不禁起身作揖:“太守之德,令人汗颜,下官定然照办。”
王畋也赶紧拍马屁:“太守一心为民,真濮州百姓之青天也!”
无私无畏者,必能赢得尊敬。
前提是,朱铭的这个命令,不会侵犯两位县官的利益。
禁止百姓采伐耕种,对他们啥好处都没有,还得浪费人力去执行,曹元归和王畋早就不想管了,朱铭今天正好遂了他们的心意。
谷树就是苟树,谷林山遍地都是苟树。
这种树木很难作为建筑材料,无非用来造纸和烧柴。而且生长极快,只要禁绝了造纸,百姓烧柴没有丝毫影响,根本不会对山林造成破坏。
朱铭说:“明日两位随我进山,重新划定一片禁区,禁区之外默认百姓采伐。你们去安排吧,我先回宾馆歇息。”
二人连忙起身,陪同朱铭前往宾馆。
回来之后,曹元归叫来押司:“立即把三年内的邸报全找来!”
不多时,押司捧来一摞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