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964章

作者:漫客1

  而自家这个总旗,是当年自己收藏了一支,侥幸没有被收缴去。

  这总旗爬到高处之后,用望远镜看向山海关的关城。

  关城上,大陈军士正严阵以待,一面硕大的凌字军旗,正迎风飘摇。

  这总旗离得太远,看不太真切,他揉了揉眼睛,再一次拿起千里镜的时候,只见山海关城墙上,那面凌字旗,正在被缓缓换下来。

  随后,在这总旗不可思议的目光中,另一面更大的大旗被换了上去,被风吹的猎猎作响。

  这总旗吓得一个激灵,手中的千里镜,都掉落在了地上,他连忙从树上跳下来,捡起千里镜,心疼的擦了擦,又收在怀里,然后对着附近的手下打了个手势。

  很快,这一小队人集合了起来。

  “撤退……”

  这总旗脸色发白,低声道:“立刻后撤。”

  下面的斥候们有些好奇:“头儿,你瞧见什么了?吓成这样。”

  “山海关,易帜了……”

  这总旗深呼吸了一口气,努力咽了口口水。

  “姓沈的来了……姓沈的到山海关来了!”

  他这话声音压得极低,但是在众人听来,却震耳欲聋!

  姓沈的,这三个字在朱里真人之中,可太响亮了!

  即便这一队人里,只有总旗一个人经历了十年前的事情,但是他们所有人,都是从关内被撵出来的。

  更准确的说,他们全都是被沈某人给撵出来的!

  听到这句话,所有人都沉默了。

  这总旗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以最快的速度,报上去……”

  这消息,被一层一层报了上去,没过多久,就传到了盛京城里,传到了身居帝位的北齐天子赵玄耳中。

  此时的这位北齐新帝,年号宣元,今年是他登基的第十一年,也就是北齐的宣元十年。

  不过,这会儿的北齐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庞大的北齐了,他的年号,只有辽东的人记得,关内绝少有人知道,更不会使用这个年号。

  天下人都知道,今年是大陈的洪德二十九年。

  当初,赵玄离开燕京的时候,还是个少年人,十年时间摸爬滚打下来,他也成了年近三十的成熟皇帝,或者说成熟的首领。

  这十年时间,赵玄可以说是卧薪尝胆,先是努力让这个小朝廷安定下来,然后又摘掉了那个舅公郎琰的兵权,并且熬死了大将军诺勇,成功掌握整个辽东的所有权力。

  从这一点上来看,赵玄是个相当不错的君主,至少是比他的父亲赵楷,要有能力的多。

  不过现在,这位辽东天子,也有些慌了。

  他甚至派人,将已经赋闲在家的大将军郎琰给请到了皇城之中。

  看着已经白发苍苍的舅公,赵玄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大将军,沈毅来了。”

  郎琰已经数年不理会事情,听到了赵玄的话之后,他也有些动容,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问道:“他到哪了?”

  “在山海关,凌肃的军中。”

  说到这里,赵玄忍不住说道:“您前几年不是说,沈毅为了自保,不会再进犯辽东么?即便是生出冲突,也只会派下属做做样子,不会亲自过来,怎么这一次,他……他……”

  提起沈毅,郎大将军眼皮子跳动,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摇头苦笑:“皇上,老臣从来都看不透他……”

  “大将军,那现在应该怎么办?”

  “防守罢。”

  郎琰默默说道:“辽东是咱们的老家,这里咱们熟悉,沈毅就算是神仙,在这里也不可能横行无忌。”

  赵玄左右看了看,低声道:“朕听说,姓沈的这十年,又弄出来了不少新的火器,用在了东瀛战场上,朕担心……”

  “皇上,担心也没有办法。”

  郎琰开口道:“不可能因为担心,沈毅就不来了。”

  赵玄微微眯了眯眼睛,没有说话了。

  郎琰忽然抬头,看了看这个甥孙,他忽然明白了什么:“皇上您的意思是,让老臣再出去领兵……”

  “是。”

  赵玄默默点头道:“须得舅公出面,振奋一下士气人心了。”

  郎琰想了想,忽然露出了一个笑容:“这个时候,老臣想要振奋人心,恐怕只能是死在战场上了。”

  当初北迁,主事之人就是郎琰,郎琰虽然被赵玄逼得退到了二线,但是他威望依旧是极重的,他如果死在了前线,宣元帝再借此“炒作”一番,多半就能够让整个小朝廷同仇敌忾,聚成一团。

  宣元帝没有说话,静默不语。

  郎琰站了起来,低头道:“老臣明白了。”

  “老臣尽量……遵从皇上的圣意……”

  ……

  山海关大营。

  沈老爷下了马车,看了看军中已经挂起的沈字旗,又看了看前来迎接他的将领们。

  众将领齐刷刷半跪在两边,低头叩首:“末将等,拜见沈公!”

  见到这个情景,即便是沈毅,也忍不住心神激荡,他先是将凌肃与张猛扶了起来,然后抬手笑道:“都是老兄弟了,用不着我一个一个去扶了罢?”

  众人这才站了起来,个个都是喜笑颜开,围了上来,一口一个沈公,很是亲近。

  这些,几乎全部都是淮安军旧人。

  倒不是说凌肃念旧,不愿意提拔新人,实在是凌肃这个人的根基也在淮安军,他的麾下全部都是淮安军人,他没有办法提拔旁人。

  当然了,现在这山海关大营里的将领,有一些还认沈毅,但是另外一些,多半已经是凌肃的亲信了。

  毕竟十年时间,再发展不出几个死忠,凌肃的能力就太差了一些。

  沈老爷拍了拍张猛的肩膀,叹了口气:“几年时间没见,老兄弟的头发也白了。”

  张猛双目噙泪,恭敬低头抱拳道:“沈公您,风采依旧。”

  沈老爷看向众将,又抬头看了看飘扬的沈字旗,呵呵一笑。

  “老兄弟们。”

  他声音平和,但是极富有号召力。

  这种号召力,是凌肃一辈子也学不来的。

  “十年没有大仗了,兄弟们手生了没有?”

  众人包括凌肃在内,都齐刷刷低头抱拳。

  “末将等,听候沈公调遣!”

  沈老爷轻轻点头。

  “十多年前,咱们跨过淮河来到北边,十多年之后,老兄弟们是时候跟着我。”

  沈侯爷笑容平和,但是也带了些难得的意气风发。

  “去山海关外看一看了。”

  这话一出,这些平均年龄接近四十的将军们,个个热血沸腾,尤其是张猛,神色激动,深深低头抱拳,大声道:“誓死追随沈公!”

  他这么一喊,所有人都跟着他大喊了起来。

  “誓死追随沈公!”

  “誓死追随沈公!”

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南争北战

  建康城。

  赵相公府上。

  神色窘迫的宋应,站在了赵昌平面前,深深低头,躬身行礼:“岳……岳父……”

  赵相公依旧低头写着什么,仿佛没有听见。

  宋应都快要哭出来了,他颤抖着声音,再一次开口道:“岳父……”

  赵相这才抬起头,看了他一眼。

  “听见了,说事。”

  宋应扑通一声,跪在了赵相公面前,低头叩首,然后开口道:“岳父,沈毅他为人太过专横,只因为他到建康这半年时间,小婿代他处理了一些事情,他就因此恼恨小婿,逼着小婿上书辞职,他兵权在握,小婿,小婿……”

  “不得已回来了。”

  赵相公放下了手中的毛笔,看了一眼自己的女婿,淡淡的说道:“说完了?”

  宋应低头,咽了口口水:“岳父,沈毅是不是在您那里,说小婿什么坏话了,您……您……”

  赵昌平默默低头,看了看宋应,然后缓缓说道:“这四五年时间,你在北边做了什么,子恒已经原原本本的写信跟老夫说了,他在信里说,为了防止你难堪,相应的证据就不送来了。”

  “老夫如果不信,他立刻就派人将证据送来。”

  “收受贿赂,私养外宅。”

  赵昌平狠狠地看了宋应一眼,然后闷声道:“你跟在老夫身边二十年,老夫才放心放你离开建康,没想到二十年本本分分,竟都是装出来的。”

  宋应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低头道:“岳父,这些都是小婿一时糊涂,再说了,您老人家位列中书,应该比谁都清楚,诸省巡抚之中,哪一个不是比小婿贪过十倍……您……”

  他低头垂泪道:“小婿至多是有些对不住秀英,但是从未对不住朝廷,岳父大人,请您明鉴……”

  赵昌平默然道:“撇开这些事情不提,子恒不在北边的这半年,你做了什么?”

  “半年时间,你上书朝廷,意图动北直隶三个知府的位置,子恒临走之前定下来的政令,也被你否了个四五成,你想干什么?”

  说到这里,赵昌平也忍不住拍了拍桌子,闷声道:“要不是老夫这张老脸还有些用处,你能不能从燕京活着离开,都还两说!”

  “岳父大人,小婿是北直隶巡抚,做一些职分之内的事情,又有什么了?而且不是您给小婿的信里说,朝廷将要北迁了么?”

  宋应低头咬牙。

  “小婿正是在为朝廷北迁,做一些该做的准备!”

  “可结果呢?”

  “你自作聪明。”

  赵相公冷声道:“你递到陛下那里的辞呈,上午递进去,没到中午陛下就允了,你真以为你跟陛下一条心了?”

  “你真是愚不可及!”

  赵相公再一次忍不住拍了拍桌子,咬牙切齿:“把你安排到北边去,让你做封疆大吏,就是为了让你在背后算计他的?”

  “你这些蠢事一干,子恒心里未必不恼我,未必不恼我们赵家。”

  “老夫与子恒,二十多年的感情,你做事情之前,问过老夫了没有?”

  宋应再一次跪在地上,低头叩首道:“岳父大人,咱们家毕竟在朝廷里,小婿以为,恼了沈侯不要紧,只要让陛下见到咱们家的忠心就成了。”

  “至于小婿个人前程……”

  他咬牙道:“不足挂齿。”

  事到如今,即便是宋应本人,也已经想清楚了,他这些事情搞下来之后,必然会捅到朝廷里,有了这件事,哪怕皇帝陛下心里喜欢他,但是只要沈毅一天还在朝廷里,皇帝就必须要顾及沈毅的想法。

  他……在沈毅倒台之前,绝不可能再被重用了。

  “说你蠢笨,你还不信。”

  赵相公面无表情道:“你怎么知道,陛下与子恒,一定是在较劲?”

  宋应抬头看着老岳父,满脸愕然。

  他想不明白,以现在这种局势,以陛下之英明,怎么可能不跟沈毅较劲?

  “退一万步说,即便陛下真的在跟子恒较劲……”

  老相国冷眼看着自己的女婿:“你自作聪明,提前动手,打乱了陛下的布局,引起了子恒的警觉。”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