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93章

作者:漫客1

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视耻辱

  沈毅当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裹入了朝堂的大变局之中。

  他听说了北齐遣使的消息之后,便立刻找到内卫,交了稿子,然后就回家装死去了。

  没办法,他心里多少也有些害怕。

  毕竟他是真真切切得罪了北齐的公主。

  不得不承认的是,北齐,就是当今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而且北齐的使者已经到了建康,如果这些齐人真的不怕丢脸,拿这件事情出来说事,那朝廷对他是个什么样的态度,还真是未知之数。

  好在小皇帝是个强硬派,沈毅心里倒也没有那么担心,毕竟大老板心向着自己,即便表面上受罚受苦,事后也就云开雾散了。

  上交了初稿之后,沈毅在家待了一天,第二天他刚想出门,门口就被两个衙差看住,这两个衙差年纪都不算小,敲开沈毅的房门之后,亮出了自己腰牌,然后对沈毅拱了拱手,问道:“是江都府沈毅沈公子么?”

  沈毅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这会儿多少还是有点紧张,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微微点头:“在下江都沈毅。”

  这个衙差点头,开口道:“我家府尹老爷,请沈公子到衙门问话。”

  听到这句话,沈毅默默点头,开口道:“好。”

  他伸出双手,问道:“要上枷么?”

  两个衙差摇头,开口道:“不必,沈公子跟我们兄弟走一趟就是。”

  说着,两个衙差指了指胡同口的一辆马车,笑着说道:“老爷说了,要让公子体面一些,因此我们还叫了一辆马车来。”

  见两个衙差这个态度,沈毅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建康府态度不错,说明他获罪的可能性不是很高。

  于是乎,沈毅跟着两个衙差一起上了马车,到了府衙之后,被两个衙差带领着,一路进了府衙大门,然后在府衙了走了盏茶时间,才来到了一处书房门口,衙差走到门口,躬着身子敲了敲门,语气恭顺无比:“老爷,沈公子请到了。”

  此时的建康尹,乃是晋王李睿。

  本来以晋王爷的身份,比一个府尹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府衙里的这些衙差,应当称呼他王爷才是,不过晋王爷到任之后的第一天就规定,一切按照官职称呼,因此衙门里的人依旧称呼他为老爷,或者是府尹老爷。

  过了一会儿,里面传来了一声醇厚的声音:“带他进来罢。”

  衙差恭敬点头,把沈毅带进了书房里,对着主位上的中年人拱手行礼。

  “老爷。”

  中年人放下手中毛笔,默默点头:“你们下去罢,本府与沈公子单独说几句话。”

  听到“本府”这两个字,沈毅心里一惊。

  他本以为,建康府衙的人带他到府衙来,是府衙的衙差问话,了不起也就是府衙里的官员,顶天了也就是两个少尹来问话,但是听到了“本府”这两个字,眼前这个面相威严中年人的身份,已经不言自明。

  建康尹李睿,大陈的晋王爷!

  撇开晋王的身份不提,建康尹这个职位,也已经是正儿八经的朝堂大佬,比起六部侍郎有过之而无不及!

  沈毅深呼吸了一口气,对着中年人深深低头,拱手道:“江都沈毅,见过晋王爷!”

  晋王出任建康尹的事情,建康城里已经人尽皆知,况且沈毅与晋王府还有一些关系,他自然也知道此事。

  李睿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背负双手,走到沈毅面前,上下打量了一眼沈毅,微微低眉道:“你我虽然有些渊源,但还是第一次见面罢?”

  沈毅在晋王府住过一段时间,但是始终没有见过这位晋王爷一面。

  就连那一次高明到晋王府宣旨的时候,沈毅因为没在晋王府,也没有能够见到晋王,只见到了晋王世子李穆。

  沈毅恭敬低头道:“回王爷,小民的确是第一次得见王爷尊容。”

  李睿看着沈毅,微微点头:“倒是个懂礼的少年人,只是……”

  他看着沈毅,微微叹了口气:“为什么要去招惹北齐公主呢?”

  沈毅心里“咯噔”了一下,然后再一次低头道:“回王爷,小民一介草民,本来无论如何也不敢对北齐公主无礼,只是当日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出此下策,惹恼了齐人的公主。”

  晋王爷默默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看向沈毅:“明日朝会,陛下要在朝会上讨论如何处理你,这件事既然发生在建康城里,本府多少有些责任,今日叫你过来,就是想听一听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咱们之间,还算有些缘分,今日你就当着我的面,把这件事说清楚,说明白。”

  晋王爷缓缓说道:“如果你有你的道理,本府明日朝会,一定会替你向陛下与诸多朝臣分说清楚。”

  沈毅点了点头,大致把这件事情跟李睿前前后后说了一遍。

  说完了之后,沈毅低头道:“王爷,那个北齐公主不太干净,她一定与建康城里的齐人谍子有联系,那日在东市街,她先是让护卫在东市街惹事,引我上茶楼,而后又想在茶楼上毁我!”

  “小民虽然身份低微,但是自认是一个堂堂正正的陈国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给齐人做爪牙,更不可能对齐人俯首帖耳,当日一时激愤之下,才做出了那个过激的举动,请王爷明鉴!”

  晋王爷坐在主位上,抬头打量着眼前的少年人,缓缓说道:“假使你说的都是真的,可是现在齐人来使要寻你的麻烦,还以刀兵相要挟,如果朝廷需要处理你,给齐人一个说法,你心中屈是不屈?怨是不怨?”

  沈毅愣在原地,许久之后才低头道:“王爷,沈毅一介草民,前不久才侥幸中了生员而已,如果朝廷要加罪,沈毅无屈可叫,无怨可鸣,只是……”

  他抬头看向李睿,缓缓说道:“如果朝廷真的因此处理沈毅,真的软弱至斯!那么我大陈恐怕永远也无法报当年南渡之仇了!”

  晋王爷的脸色骤然沉了下来。

  “你可知我姓李?你敢在我面前说这种话?”

  南渡这两个字,是李家人心里永远的痛,在任何宗室面前提起,都多半会让宗室恼羞成怒。

  而眼前的这位建康尹,就是宗室,而且是很近的宗室。

  沈毅吐出了一口浊气,低头道:“王爷,正视南渡之变并不丢人,只有正视甲子之前的那场大变,大陈才能有扬眉吐气的一天。”

  晋王爷沉默了。

  他坐在建康尹的座位上,久久没有说话。

  不知道过去多久,这位大陈的王爷才挥了挥手,似乎已经没有了力气。

  “你且回去罢。”

  “你的事情,明日朝会之后,就见分晓了。”

第一百七十六章 各怀心思的大朝会

  次日,德庆殿大朝会。

  大朝会十日一次,是朝廷规模最大的朝会,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与朝会。

  不过大朝会说是议事,实际上大朝会更多的是宣布决定,或者是官员政斗的地方,真正决定朝廷事务的会议反而是中书省议事堂,或者是在皇帝的小书房里。

  而今日朝会,依旧像往常一样进行,小皇帝在高太监的陪同下,大咧咧的坐在了帝座上,群臣跪拜,山呼万岁。

  皇帝陛下早已经习惯了这种场面,淡定的挥了挥手,开口道:“平身罢。”

  文武百官统统起身,小皇帝面色平静,不再说话,一旁的高太监向前走了一步面向文武百官,声音悠长:“诸位臣工,有本上奏。”

  这是个常规流程,高明喊了一嗓子之后,底下的文武百官就开始纷纷奏本,不少是先前早已经定下来的事情,奏上来只是起一个公布的作用。

  小皇帝处理这些事情,已经驾轻就熟,很快把这些奏本处理完毕,然后这位皇帝陛下看向左侧站着的几个相公,缓缓说道:“诸位宰相可有本奏?”

  几个宰相不约而同的看向头发花白的宰相杨敬宗,杨相国默默上前,对着皇帝低头道:“回陛下,臣等无本奏。”

  皇帝点头,淡淡的说道:“这么说,诸卿已经事毕了。”

  他扫视了一眼文武百官,淡淡的说道:“诸卿事毕,朕却有一件事情,要与诸卿商议。”

  听到皇帝这句话,几个宰相都露出了思索的表情。

  因为他们这些宰相,总揽朝政,除了内卫递上去的东西之外,理论上来说所有的文书这些宰相们都应该看过,但是今日皇帝要说的事情,这些宰相里除了宰相张敬之外,其他宰相并不知情。

  皇帝陛下,甚至没有提前跟他们通过气。

  就连唯一知情的宰相张敬,也没有透露只言片语。

  中书此时有五位宰相,除了宰相张敬之外,其他的三个宰相都若有所思的看着杨敬宗,而杨老相国则是眼观鼻,鼻观心,站在原地如同睡着了一般,一动不动。

  小皇帝环顾了一眼诸位大臣,然后继续说道:“半月前,一位江都府士子在东市街冲撞了北齐公主,这件事朕已经着建康府查明,双方各有错处,不过前两日北齐遣使来见朕,要求严惩这位江都士子,不然可能要与我大陈交恶。”

  皇帝陛下非常简短的说了一遍这件事,然后环顾众臣,开口道:“一位江都士子,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齐人相挟朕躬,让朕颇为恼火,不过事涉两国,朕一时半会也无从决断,正好趁着这次大朝会,朕想问一问诸位臣工的意见。”

  说完这句话,皇帝陛下便不在再说话了。

  皇帝不说话,就应当诸位大臣说话了。

  作为文官之首的杨敬宗杨老相国,自然是应当第一个发言的,这位老相国睁开眼睛,先是看了一眼身边搭档了许多年的次相张敬,然后叹了口气,默默出班,来到皇帝面前,对着皇帝低头道:“陛下,您三言两语之间,臣等对这件事情知之甚少,不如……”

  老相公看向一旁站着的晋王爷,又看向皇帝,低头道:“不如散朝之后,请晋王爷到中书来一趟,老臣再召集礼部官员到中书省来,听晋王爷说明白情况之后,臣等再上书陛下。”

  小皇帝也没有指望在大朝会上决断此事,他之所以在大朝会上说出来这件事,只是为了给将来的事情做铺垫,毕竟就算朝堂上真的发生了什么大的人事变动,也只能是高层,也就是宰相或者大九卿级别的人事变动,不可能涉及到中层以及基层。

  因此,皇帝并不需要在场那些五品官的意见,听到了杨敬宗这番话之后,小皇帝笑了笑,开口道:“杨相说的不错,这件事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就……”

  他看了看晋王,开口道:“就劳烦晋王叔,散朝之后去中书省跑一趟了。”

  说完这句话,皇帝陛下正要挥挥手宣布散朝,站在左侧的户部侍郎赵昌平默默出班,他对着皇帝恭敬低头,开口道:“陛下,臣私下里也听说了这件事,臣请问陛下,请问晋王,这个江都士子,可是姓沈?”

  小皇帝饶有兴致的看了一眼赵昌平,没有答话。

  而晋王爷也是看了赵昌平一眼,淡淡的回答道:“是姓沈。”

  赵侍郎深呼吸了一口气,对着天子躬身道:“陛下,这位江都士子,应当是臣的一个后辈,臣请旨去中书省议事,如果臣之后辈真的冲撞了北齐公主,臣一定严正国法,绝不饶他!”

  小皇帝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

  他挥了挥手:“既然有家长在,那就更好办了,赵卿也去一趟中书,与杨相等议个章程出来罢。”

  此时的皇帝陛下,心里十分好奇。

  因为他知道赵昌平是个十分谨慎的性子,平日里朝堂争斗他几乎从不参与,从不干涉,今日一件本来跟他没有关系的事情,他却主动掺和了进来!

  皇帝之所以有些疑惑,是因为他今天起的太早,没有来得及看内卫昨晚上送进宫里的情报。

  如果他看了,就能够知道,当事人沈毅,昨天晚上在赵侍郎府上,待了近一个时辰。

  同意了赵昌平掺和进来之后,皇帝看向杨敬宗,淡淡的说道:“杨相,齐人催得紧,这件事最迟要到明日晚上之前议出来,到时候该如何处置便如何处置。”

  杨老相国恭敬低头:“臣等遵命!”

  小皇帝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对高明挥了挥手。

  高太监会意,再一次上前一步,高唱了一声“散朝”。

  文武百官,遂按班次离开德庆殿。

  等到百官慢慢散去的时候,看起来有些老迈昏聩的杨敬宗,却拉住了同样准备离开的宰相张敬,杨老相国看向张敬,微微叹了口气:“老伙计,前日是你陪同陛下见得齐人,除了这档子事情,你事先怎么不与同僚们通通气?”

  杨敬宗这话,明显是想往张敬身上推点责任,而张相拜相也已经许多年了,在议事堂的资历并不比杨敬宗浅,闻言微微摇头:“一个生员而已,当时只以为是小事情,哪里能想到陛下会在朝会上提起?再说了……”

  这位张相看向杨敬宗,笑着说道:“当时杨相的门人,礼部的裴元裴侍郎也在场,老朽即便不说,杨相也应该知道当日的情况才对。”

  杨敬宗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裴侍郎,微微摇头:“他也没有说。”

  张相呵呵笑道:“那就是裴侍郎也觉得这件事无关紧要。”

  他拉着杨敬宗的衣袖,微笑道:“杨相也不用想太多,陛下要咱们议事,咱们尽快议出个结果就是,不是什么大事情。”

  杨老相国点了点头,缓缓说道:“那就召集礼部官员,再请晋王爷一起,去中书议事罢。”

  说完这句话,杨老头看了看站在不远处等待的户部侍郎赵昌平,他抬了抬眼皮,缓缓说道:“对了,还有这位财神爷,也一起请到中书去,大伙早点议完,以解君父之忧……”

第一百七十七章 圣贤与是非

  中书省议事堂里,晋王李睿被请到了主位上坐着。

  本来以他建康尹的官职,即便能进入议事堂议事,多半也是敬陪末座,但是这位毕竟是李家的王爷,皇帝的亲叔叔,身份摆在这里,自然被几位宰相请到了主位上,晋王爷也不客气,坐在主位上,当着几位宰相的面,把当天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

  说完了之后,他环顾众人,开口道:“诸位相公,同僚,当日的情况大抵就是如此,本王也已经找沈毅本人核实过了,那日在东市街,齐人公主被泼了茶水,沈毅也被打的头破血流,只能说双方都有一些错处。”

  “这件事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本来绝对没有资格进入诸位相公耳中,但是齐人势大,闹到了陛下那里,陛下年幼,一时间也有些难以决断,今日才闹到了议事堂。”

  晋王爷微微低眉道:“沈毅只是一个生员,无论怎么处理他,都无关痛痒,只是陛下觉得齐人太过骄横,心里因此有些恼怒……”

  晋王殿下看向在座的众人,开口道:“本王乃是建康尹,今日到这里,只是为了与诸公说明情况,并不参与议事,如今情况说明,本王这就告辞了。”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