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90章

作者:漫客1

  而当沈毅拆开陆夫子给他的回信的时候,才发现信封里装了两封信。

  其中一封信上封皮空白,另一封信上则写着沈七郎收。

  沈毅拆开写给自己的那封信,抽出信里的白纸,纸上写了几行很是潇洒飘逸的行草。

  “为师久不在朝,朝堂之事无从教你,你持吾信去建康承业坊,拜访昌平兄,昌平兄见信之后,当尽力帮你。”

  写到这里,信就写完了,只有薄薄一张纸。

  沈毅拿起另一封书信,只见书信上虽然没有书名,但是却十分厚实,最少有五六张信纸。

  沈毅心里多少有些感动,将陆师的信揣在怀里之后,便起身朝着承业坊走去。

  他去过承业坊,也去过赵侍郎府上。

  虽然上一次是张简带他去的,但是沈毅也已经记得路径,天色将要黑下来的时候,沈毅才来到了赵侍郎府门口,他敲了敲赵家的侧门,惊动了赵家的门房之后,沈毅把陆夫子的书信递了过去。开口道:“此乃江都甘泉书院济中先生写给赵侍郎的信,劳烦转交。”

  赵府上下的下人,都知道自家老爷与江都的陆济中关系极好,听到是陆夫子的信,门房也不敢怠慢,直接接过书信替沈毅传信去了。

  沈毅在赵家门口等了差不多一柱香左右的时间,就被赵家的家丁请进了赵府,然后直接被带到了赵侍郎的书房里,在赵侍郎书房之中,再一次见到了这位几乎已经主掌了户部的朝堂大佬。

  沈毅走进赵昌平书房里的时候,赵昌平正在一张纸一张纸看陆安世寄过来的书信,等到他大致看了一遍之后,才放下手中的书信,看了看沈毅,然后默默说道:“坐罢。”

  赵昌平久居高位,自然气度非凡,他这一句话,沈毅乖乖的坐了下来,老老实实。

  赵昌平看向沈毅,问道:“你去鸡鸣寺见陛下,为何不事先来见我?”

  沈毅微微低头道:“师伯,宫里的公公交代过,不许泄露陛下行踪,而且师伯公事繁忙,小侄便没有敢来打扰。”

  赵昌平看向沈毅,又问道:“陛下……知道你是甘泉书院的学生么?”

  沈毅低声道:“陛下没有问,但是内卫曾经查过小侄,陛下应该是知道的。”

  “如此,事情倒能够说得通了。”

  赵昌平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微微闭目:“发行天下的邸报……”

  这位户部侍郎思索了一会儿,又看向沈毅,缓缓说道:“陛下既然交给你这件差事,我会尽力帮着你办好。”

  “我虽然会帮你,但是你自己也要用心,好好办好这件差事,差事办好了,不止是对你自己有好处,咱们书院的脸上也有光彩。”

  赵侍郎说话意味深长,他看着沈毅,第一次露出了微笑。

  “你有什么要问的,现在问罢。”

第一百六十九章 光明磊落

  小皇帝私见沈毅,并且让沈毅筹办邸报的事情,在赵侍郎这里,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因为沈毅现在的功名很低,只是一个秀才,按照道理来说,秀才最多也就是见见知县,连知府都很难见到,但是沈毅这个秀才却见到了皇帝!

  这当然非同寻常。

  即便沈毅的诗写得很好,又给皇帝出了个不错的主意,并且皇帝也采纳了,按照道理来说,这件事情皇帝也应该在礼部或者是翰林院之中选择人才办理此事,但是小皇帝却选择了沈毅来起草新版邸报的第一稿。

  这其中,固然有小皇帝年轻,考虑失当的原因在,但是在赵昌平看来,多少有一些甘泉书院的原因。

  甘泉书院成立一百多年,历年科考成绩都非常不错,尤其是南渡之后的这六十年来,大陈朝廷南迁,教育资源也跟着南迁,原本位于江南的甘泉书院,一下子成为了“京畿”书院,可以参与建康的院试乡试,“升学率”一下子就上去了不少。

  在出了文定公这个宰辅之后,甘泉书院的声望更隆,到了眼下的洪德朝,已经是朝廷里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天子亲政,原先宰相杨敬宗一系的势力一定会受到打压,而一派跌倒,当然就会有一派兴起,甘泉书院在朝堂上的势力,是远远及不上杨相以及杨相那些党羽的,但是正因为甘泉书院不足以在朝堂上形成压倒性的势力,反而更有可能被皇帝重用。

  而这个邸报,很有可能就是小皇帝对甘泉书院能力的试探。

  赵侍郎对此非常重视。

  原因也很简单。

  甘泉书院的山长虽然是陆安世,但是在建康的话事人却是他赵昌平,当前书院出身的官员之中,也是他赵昌平官位最高,一旦皇帝决定启用甘泉书院一系人,他赵某人是最有可能进入议事堂拜相的。

  毕竟以他现在户部侍郎的职位,距离宰相其实并没有差多远,只要皇帝愿意,直接把他提进中书省拜相,在资历上也不存在任何问题。

  再加上陆安世在信里,托付赵侍郎,让他帮一帮沈毅,赵侍郎自然极为上心。

  沈毅坐在赵侍郎对面,微微低头道:“师伯,小侄没有在朝廷里做过事情,想请教师伯一些朝廷里的忌讳,再者小侄也没有见到过邸报,所以求助师伯,想尽量把这件事情办好,替书院争光。”

  赵侍郎微微点头,缓缓说道:“你说的这几点,济中在信里都提到了,邸报的事情容易,等明天我去给你找一些,送到你家里去,至于朝廷里的忌讳,我现在就可以说一些给你听。”

  沈毅在赵侍郎书房里,待了半个多时辰,这才把一些要紧的事情问完,他知道赵昌平平日里很忙,也不好再继续打扰,于是就站了起来,对着赵昌平拱手道:“师伯,这几天小侄会尝试性的写一篇初稿出来,写出来之后,便送到师伯这里来,请师伯过目。”

  赵侍郎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开口道:“嗯,我会跟下人打招呼的,到时候你自来就是,他们会带你来见我。”

  沈毅微微犹豫了一下,还是低头道:“师伯,这个邸报将来如果做成了,肯定是要选一个总编撰的,这个总编撰可能官职不会高,但是极为权重,将来甚至可能成为朝廷喉舌,到时候师伯如果能争取,尽量争取一下……”

  “尽量把这个差事,揽在咱们自己手里。”

  赵昌平看了看沈毅,微笑道:“怎么,你沈七郎对这个差事没兴趣?”

  他轻声说道:“这个东西,是你建议陛下去做的,如果做成了,陛下一个高兴,说不定就会赏你个七八品的官职,让你来主办这件事,到时候你便直接跳过科考,成为朝廷官员。”

  沈毅摇头。

  “师伯,小侄还只是生员,如果以生员身份入仕,不仅会被人笑话,还会被说是幸进,更要紧的是……”

  沈毅微微低头道:“这辈子的前程也就坏了。”

  科考并不是做官的唯一途径,但是却是唯一正途。

  除了科考之外,皇帝赏官,士族荫官,军功,乃至于富商巨贾捐献大量钱财,都可以为官。

  虽然这些做官的途径,也有晋升空间,甚至一些得圣眷的,也可以位极人臣,但是这些途径,每一条都被读书人看不起,无一例外。

  如果真走这些路子做了官,那么大概率就会站在科场出身的文官们的对立面,以后再想要升迁,就只能靠皇帝硬提拔,一旦失了圣眷,便会跌落尘埃。

  “好志气。”

  赵昌平抚掌赞叹道:“少年志气,便如同雏凤清鸣,令人悦耳。”

  他看向沈毅,笑着说道:“既然如此,你准备好第一稿递到宫里之后,便安心准备乡试罢,这件事如果办的好了,对你之后的科考之路,说不定也会有所裨益。”

  赵昌平说的“裨益”,并不一定是指朝廷会有人帮着沈毅科举作弊。

  而是说如果沈毅差事办得好了,在皇帝那里有了个好印象,将来殿试皇帝亲自点名次的时候,多半会给他一个还不错的好名次。

  沈毅微微低头:“多谢师伯教诲,小侄告辞。”

  赵昌平点头:“我还有事情要忙,便不送你了。”

  沈毅连忙低头:“不敢。”

  “有柱。”

  赵侍郎呼唤了一声下人,得到下人的回应之后,开口吩咐道:“替我送一送七郎。”

  外面的下人恭敬应声:“是,老爷。”

  赵侍郎看向沈毅,脸上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意:“既然久住建康了,那么闲来无事,可以经常到我府上坐一坐,我家里还有你的两个师兄,比你大不了几岁,他们在建康待得久,闲下来的时候,让他们带你在建康城里多转转。”

  原先的赵侍郎,只是在对这个“项目”本身感兴趣,或者是卖陆安世一个面子,但是现在他这番话,就是在向沈毅本人释放善意了!

  六部堂官级别大佬的善意!

  “多谢师伯。”

  沈毅低头道:“小侄有空一定再来叨扰。”

  “嗯,天色也不早了,你且去罢。”

  赵侍郎把目光放在了眼前的文书上,淡淡的说道:“你在建康城里的行踪,瞒不过旁人,如果宫里有人问你,你不必隐瞒什么,大大方方的说来见过我就是,咱们爷俩光明磊落,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沈毅再一次低头。

  “师伯的话,小侄记下了。”

  就这样,沈毅在赵家仆人的带领下,离开了赵侍郎的府邸。

  走到赵家正门口的时候,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这座侍郎府邸,恍惚间觉得自己的经历有些梦幻。

  部级的大佬啊……

  自己上辈子,做梦也见不到的大人物……

第一百七十章 赵二与头条

  夜色之中,沈毅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因为有些疲累了,所以沈毅并没有去写稿子,而是简单洗漱了一番,便躺下歇息了。

  邸报稿子的事情,并不着急。

  因为写出一版初稿,对于沈毅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反而是一件颇为容易的事情,他并不需要去问陆安世,也不需要去问赵昌平,他自己就可以写出来。

  之所以要先给陆安世写信,再来赵昌平这里“聆听教诲”,是因为沈毅一个人,把握不住这件事情。

  写邸报的事情,沈毅一个人就能做,但是假如他自己一个人干了,递到皇帝那里去,皇帝也觉得这件事能成,教给手下的人去办,那么邸报这件事以后就跟沈毅没有太大关系了。

  他身份太低。

  要是举人都还有补缺入仕的资格,但是从未听说生员入仕的,沈毅只要不去当幸进的“奸臣”,那么这件事从此之后就跟他没关系了。

  尤其是邸报这东西,将来会慢慢做大。

  后世报纸,已经有太多成功的经验了。

  这个时代的印刷技术,比起报纸刚出来那会儿,其实没差多少,只是这个时代没有媒体这个概念,因此才没有这个行业。

  如果朝廷出面推行这东西,这玩意儿几乎没有什么失败的可能性,也就是说邸报这东西,会慢慢变得重要起来。

  越重要,就越跟沈毅没关系。

  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沈毅今年乡试中举,明年会试殿试中进士,最起码也要到后面年初才能补缺,等到两年之后,邸报这玩意儿,就更不可能被沈毅掌控了。

  但是沈毅跟书院的两位“老学长”通报过这件事,并且赵侍郎亲自下场帮忙的情况下,这件事就不单纯是沈毅一个人在做,而是整个甘泉书院在做了。

  甘泉派,是现在朝廷里势头很盛的派系,这件事情由甘泉书院来做,小皇帝也不好事后把甘泉书院从这件事里摘出去,这件事情办得好了,说不定赵侍郎会因此拜相。

  即便不拜相,那位刘纪章刘老尚书都已经老到老眼昏花的地步了,用不了两年,赵昌平不拜相也会成为户部尚书。

  到时候沈毅入仕,有赵昌平给他打招呼,说不定沈毅就可以把发育完全的邸报,拿回到自己手里。

  即便拿不回来,也算是在皇帝自己甘泉书院内部双重立功,仕途顺畅。

  就目前来看,沈毅的想法,进行的还算顺利。

  最起码此时此刻,赵侍郎已经站在了他的身后。

  第二天一早,美美的睡了个大觉的沈毅,从床上爬起来之后,出门吃了个早饭,刚回到家里准备开始写邸报稿子的时候,门口就传来了一阵敲门声。

  沈毅放下了手中的毛笔,来到自家院子门口,打开院门之后,看到一个十八岁左右的年轻人,笑呵呵的站在自己面前。

  “是沈毅沈师弟罢?”

  沈毅看了这个年轻人一眼。

  身穿锦服,气度不凡,一看就是达官贵人子弟。

  沈毅猜到了一些什么,问道:“是赵家的师兄么?”

  年轻公子笑着点了点头,开口道:“我是赵蓟州。”

  “在家行二。”

  蓟州,是陈国旧时的北部边城。

  六十多年前,北边的胡人就是从蓟州南下,破了燕都,占据了原属于陈国的半壁江山,把陈国君臣赶到了江南建康。

  这位赵家的老二取名蓟州,显然那位户部的赵侍郎,与江都的陆安世一样,都是老愤青……

  这位赵家的二公子,长得颇为英俊,不过看着行为举止有些轻佻,不太稳重。

  按照张简的说法,赵昌平的两个儿子,大儿子还好一些,虽然屡试不第,但是最起码一直在考试,但是这个小儿子不仅无心科考,连荫官的念头也没有,只想着躺在老爹挣下来的基业上享福。

  所以张简才会说他们兄弟“不争气”。

  赵家的老二对着沈毅笑了笑,然后让开了身子。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