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689章

作者:漫客1

  “朕自小读书,心里是十分崇敬孔圣的,如今孔家去而复返,朕心里也是十分高兴。”

  “不过,在此之间,朕有一件事要请教孔先生。”

  孔尚贞垂手而立,低头道:“皇……陛下请说。”

  在北齐叫皇上叫的惯了,他至今还没有改过来口。

  皇帝也不以为意,淡淡的扫视了一眼百官,开口道:“近来,建康有传闻说,曲阜的孔庙被人烧了,是不是确有其事?”

  孔尚贞立刻低头:“确有此事。”

  皇帝继续问道:“建康坊间传闻,是我大陈王师不小心火烧了孔庙,这事是真是假?”

  皇帝神色和善:“孔先生不必忌讳什么,如果确有其事,朕一定会严加惩处。”

  孔尚贞低着头,神情有些复杂。

  而此时,朝廷里几乎所有的官员目光,都看向了这位孔家的家主。

  因为这件事,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失火案件了,而是一场牵涉到建康朝廷大部分官员的政治斗争。

  尤其是先前弹劾了淮安军以及沈毅的那些官员,都目不转睛的看着孔尚贞。

  说实话,此时的孔尚贞,很想反口咬上沈毅一口。

  因为他并不是第一天到建康。

  准确来说,这是他到建康的第二天。

  虽然到建康只有一天的时间,但是他无意间听到了一些人的闲聊,得知孔庙被烧的事情,在建康闹得很大。

  这个时候,他咬上沈毅一口,不说把沈毅给扳倒,至少也能让他跌个跟头,出一口在曲阜的恶气。

  不过想到,曲阜的家人还在沈毅手里,想到了沈毅先前说的狠话……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微微低头,开口道:“回陛下,当日臣未在曲阜,不过臣询问了家里人,王师刚刚进城,未曾到孔庙,孔庙的火……”

  “就已经烧起来了。”

  “大抵,是伪齐朱里真人所为……”

  听到他这句话,皇帝坐在帝座上,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不咸不淡的扫视了一眼文武百官。

  此时的德庆殿里,真是一副人间众生相。

  有人泰然自若,有人神色慌张,还有人紧皱眉头。

  宰相兼户部尚书赵昌平,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拱手行礼,怒声道:“陛下,如今已经可以断定,有人故意传播谣言,意欲构陷忠良!”

  “甚至可以说,有些人干脆就是胡齐的奸细,意欲让陛下自废臂膀!”

  他的目光,几乎毫不掩饰的盯着崔煜。

  崔相神色平静,泰然自若的站在原地,目不斜视,仿佛没有看到赵昌平的怒视。

  皇帝陛下稳坐帝座,笑呵呵的看了看高明手边一叠,二十多份文书,开口道:“如今事情总算是真相大白了。”

  “诸卿可还有话说?”

  听到皇帝这句话,方才所有上书的人,几乎都脸色苍白的跪在了地上,叩请皇帝陛下降罪。

  皇帝没有回应,而是直接看向了国子祭酒郭昶,不咸不淡的说道:“朕相信,郭祭酒是没有什么私心的,只是为了维护天下斯文,一时间有些心急,其情可谅。”

  郭昶跪在地上,听到这话,本来已经松了口气,他正准备说话,就听到了皇帝的声音。

  “但是……”

  皇帝话锋一转,淡淡的说道:“但是,郭卿煽动太学生,裹挟学子,串联诬告,让朕心中颇为恼火。”

  “着罢官革职,发还原籍。”

  皇帝面无表情道:“永不叙用。”

  听到这四个字,郭昶几乎是瘫坐在了地上,脸色立刻变得苍白了起来。

  皇帝终于彻底收起了笑脸。

  “其余诬告朝廷重臣的奏书,朕会一一查看,一一惩处。”

  他又看向孔尚贞,脸上露出笑容:“至于孔先生如何安置,朕还需要考虑一段时间,孔先生且在建康住一些日子。”

  他顿了顿,问道:“孔先生是要住在礼部会馆,还是要住在崇圣侯府,认认亲?”

  孔尚贞心中犹豫了许久,最后低头,选择了后者。

  他走到崇圣侯孔贞应身前,拱手行礼,神色复杂:“拜见叔父。”

  两个人年纪是有差距的。

  事实上,孔尚贞比孔贞应该要年长几岁,但是孔贞应不是长房,而是出身幺房,所谓幺房出长辈,他的辈分,就比孔尚贞大一辈。

  崇圣侯笑呵呵的看着面前这个大侄子,只是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开口道。

  “衍圣公客气。”

  ……

  一场朝会,很快散去,临散会之前,皇帝看了一眼赵昌平,起身道:“赵相来一趟甘露殿,其他人散了。”

  说罢,皇帝负手离开。

  赵昌平躬身行礼,等众人散去之后,他一路来到宫中,进了甘露殿里。

  刚进甘露殿,他还没有看见皇帝,就看到沈恒,正坐在一张桌子后面,提笔写着什么。

  赵昌平回过神来,对皇帝躬身行礼。

  “老臣赵治,拜见陛下。”

  皇帝这会儿刚换下朝服,见到赵昌平之后,挥了挥手,示意他坐下。

  等赵相落座之后,皇帝才笑呵呵的说道:“朕听说,赵相与崔光显,起了些冲突。”

  赵治低头,也没有隐瞒,沉声道:“陛下,最近朝会上,诋毁沈毅以及淮安军的事情,罪魁祸首,就是那崔煜!”

  皇帝笑道:“但是他本人,毕竟什么都没说。”

  “没有留下把柄。”

  赵昌平沉默不语。

  皇帝静静的说道:“赵相不要着急,朝廷里需要有一个崔光显,不然那些心怀鬼胎的人没了依靠,散的到处都是,反倒不好看住他们。”

  “赵相且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不必理会他们。”

  赵昌平躬身应是。

  紧接着,皇帝跟赵昌平,商量了一下户部钱粮的事情,等到公事商量的差不多了,皇帝才喝了口茶,开口道:“还有一件事。”

  赵相低头道:“陛下请说。”

  皇帝静静的说道:“沈毅的意思是,要让孔家小宗入大宗,赵相怎么看?”

  赵昌平微微皱眉,想了想之后,低头回答。

  “臣以为……”

  “不妥。”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兖州势危

  所谓小宗入大宗,就是指让建康崇圣侯一脉的人,入主曲阜,成为曲阜孔家的大宗。

  这的的确确是沈毅的意见。

  当时沈毅跟皇帝提出这个意见的时候,并没有想太多,只是想要给孔家一些惩罚,不至于让孔家反复横跳,而不用付出任何代价。

  但是这件事,其实是有一些不太好的影响的。

  因为……它违逆了宗法制。

  如果皇帝同意了这个方案,并且点了头,那么朝廷上下的官员不仅会反对,还会多想。

  多想什么呢?

  他们会联想到皇后娘娘无子,联想到惠妃娘娘所出的皇长子李望。

  假如将来有一天,皇后娘娘诞下皇子,而皇帝执意立长子李望,这也是小宗入大宗。

  是违逆几千年宗法制的。

  赵昌平很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微微低头,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可以从崇圣侯府子孙之中,选一个孔家六十五代子弟,过继给孔尚贞……”

  “孔尚贞不必封衍圣公,将来这个孩子长成,承继家业之后,再授衍圣公。”

  皇帝轻轻的看了一眼赵昌平,心里微微叹了口气。

  宗法制,在这些儒家门生眼里,牢不可破。

  哪怕是赵昌平这种明显偏向沈毅的,也不同意沈毅的这个方案。

  皇帝摸着下巴思考了一会儿之后,点头道:“赵相说的也有道理,朕会酌情考虑。”

  他看着赵昌平,开口道:“北边的淮安军,正在攻打兖州府,这个时候,前线的钱粮补给不能断,户部派个侍郎或者郎中过去,主理前线军队钱粮罢。”

  说到这里,皇帝顿了顿,开口道:“朕那市舶司的银钱,这两年可以临时拨给户部使用,赵相拿着这些钱,让人多采买一些粮食,以为军用。”

  皇帝陛下缓缓说道:“现在淮安军势头正好,不能让沈毅打着打着,没了吃用。”

  这几年时间,市舶司替洪德皇帝,着实赚了不少银钱。

  几年时间下来,宫中的内帑,已经十分充裕,皇帝拿着这些钱,也的的确确办了不少事情。

  本来,这种已经吃下肚的油水,任谁都是不太愿意吐出来的,但是现在,一切以北伐要紧,皇帝陛下也不得不慷慨解囊,往外吐一点金币出来。

  听到皇帝这番话,赵相公心中欢喜,低头拱手道:“陛下圣德,微臣遵命!”

  皇帝陛下微微一笑:“朕不出钱,便不圣德了,是不是?”

  赵相公尴尬一笑,没有说话。

  皇帝打了个呵欠,开口道:“高明,替朕送一送赵相。”

  赵昌平拱手告退。

  等到高太监送着赵昌平离开之后,皇帝慢悠悠的走到了沈恒旁边,笑着问道:“方才朕与赵相说的话,都记下来了么?”

  沈恒连忙起身,低头恭谨道:“回陛下,微臣都记下来了。”

  皇帝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问道:“知道为什么你家兄长想让孔家易宗,你这个师伯却不太愿意么?”

  沈恒想了想,然后微微摇头。

  “微臣不明白。”

  “因为你家那个兄长。”

  皇帝呵呵一笑。

  “全然不像是个读书人。”

  ……

  兖州府。

  建康的风,还没有吹到兖州。

  这会儿,正在还在袭扰兖州的沈毅,并不知道建康朝廷里的状况。

  或者说,他不知道建康的准确状况。

  老实说,如果沈毅知道建康那些大头书生在背后这样攻讦自己,他说不定会骑马返回建康,跟那些文官当面碰一碰。

  毕竟要说出身,他沈毅是正经的二甲进士,还是个翰林官,朝廷里那些王八蛋,论文凭真没几个比他高,他也没有必要去怕谁。

  不过现在,他绝大部分的注意力,还是放在了兖州城上。

  这天晚上,是淮安军第七天攻兖州。

  右路军是张猛指挥带队,左路军,则是换上了钟明。

  此时钟明的玄甲卫,人数已经达到两百多人,而且经历了数次战阵之后,这支玄甲卫已经基本上成型,不管是个人素质还是战斗意识,都已经合格。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