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651章

作者:漫客1

  因为这些,本来就是他跟皇帝提前商量好的。

  真正让他吃惊的,是御史台右副都御史的职位。

  这个职位,分为左右,是御史台都御使的副手,在前朝被叫做御史中丞。

  外派巡抚,一般就是挂这个职位,寓意是代御史台监察地方。

  因此,一省的巡抚,往往被人尊称为中丞。

  事实上,巡抚并不是职位,而是职责,这个右副都御史才是职位。

  一般如果地方上有叛乱或者是需要剿匪,巡抚就挂兵部侍郎衔出京,如果地方上没有兵事,则挂右副都御史。

  沈毅已经挂了兵部侍郎……

  大陈历史上,几乎没有人同时挂这两个职位,挂这两个职位,也就是说,沈毅可以同时监管军政!

  这就不是巡抚了。

  而是总督!

  不过正经的总督,应该是挂兵部尚书衔,兼御史台右都御史,比沈毅现在,要高一档。

  也就是说,沈老爷现在,是个小总督。

  想到这里,沈老爷看了看南边,心里小声嘀咕了一句。

  不知道这个右副都御史的职位,皇帝是怎么给自己搞到的。

  怕是要吵很多天罢……?

  出神了一会儿之后,沈毅才回过神来,抬头对着孙谨笑了笑:“公公一路辛苦。”

  “咱们回徐州,我请公公喝酒。”

  孙谨微微低头:“不敢打扰伯爷行军。”

  “不碍事,这里有苏将军他们在。”

  沈老爷拉着孙谨的衣袖,笑着说道。

  “我在这里,用处不大。”

  “咱们回城里。”

  孙太监还是执意落后沈毅半个身位,跟在沈毅身后,微微低着头,神态恭谨。

  “那奴婢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巡抚与布政

  在这道圣旨下来之后,徐州的情况,就不会再有什么变数了。

  因为淮安军再增三万人的话,单单是淮河以北的淮安军,人数就会到达十万,在人数上立时就要赶上甚至是要超过北齐的征南军。

  因为现在还在淮河边上的征南军,已经不足十万人了。

  按照斥候们的情报,宿迁的守军差不多两万人左右,海州的守军也就是两万多人,位于徐州东边的征南军主力,差不多四五万人的样子。

  而一旦淮河水师再调三万人北上,编入沈毅的淮安军中,那么宿迁南面的薛威所部,立时就能有四万五千人左右,加上徐州的四万淮安军主力,便是靠兵力硬堆,也把宿迁的齐军给堆死。

  因此,大局已定,沈毅也就没有必要一直待在军中了。

  毕竟打仗虽然重要,但是从某些方面来说,政治层面上可能还要更关键一些,譬如说这位从宫里来的孙公公,还是要好好招待一番。

  不然惹得他不高兴了,很多朝廷里的事情,都会不太好办。

  两个人结伴回到了徐州城里,此时的徐州,已经不再闭合城门,城里的人也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外出,淮安军并没有过多限制他们。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过程中,又一少部分汉人离开了徐州之后,便偷偷跑了出去,没有再回来。

  这并不难理解,大概率是这些汉人与朱里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生怕日后被大陈朝廷清算,因此逃了出去。

  毕竟,淮安军进入徐州时间不久,也不太可能把徐州城里所有的人际关系,查个清楚明白。

  当然了,因为剩下的都是汉民的关系,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离开徐州,而且基本上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徐州城的一处酒楼里,沈老爷摆了一桌子酒席,请孙太监喝酒,孙太监坐在沈毅对面,还有些拘谨,双手接过沈毅倒的酒之后,感慨道:“当初与伯爷相识的时候,记得伯爷还是六品兵部主事,一转眼几年时间过去,伯爷已经要位极人臣了。”

  沈老爷端起酒杯,跟这位宫里的二太监碰了碰,抿了口酒之后,放了下来,笑着说道:“还没有公公升的快,初见时,公公还是一身蓝衣,如今不仅身着紫衣,而且在内侍省,怕已经是只在高公公之下了罢。”

  孙谨也喝了口酒,叹了口气:“我们这些残缺之人,只要能够安身立命就好了,爬得再高,也没有子孙后代能够受用,我这辈子已经没有了旁的念头,心里只想着能替陛下做点事情,报答陛下的恩德就是了。”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看沈毅,开口道:“对了伯爷,我临来徐州之前,还去了一趟淮安。”

  孙谨笑着说道:“去淮安也宣了一道旨意,调淮安知府张简,为徐州知府。”

  沈毅一怔,随即给孙谨倒满了酒。

  “多谢公公相告。”

  这种事情,孙谨说出来虽然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是这样传话,多少是要负一些责任的。

  他肯说,就是善意。

  孙太监对着沈毅咧嘴笑了笑。

  “伯爷您跟旁人不一样,不会矮看我们这些太监一头,跟您说实话,奴婢心里愿意。”

  沈老爷摇头:“千万不要称什么奴婢奴婢的,你我私下里,便是朋友。”

  两个人从市舶司的时候就开始认识,是实打实的老交情了。

  孙太监微微低头,敬了沈毅一杯酒。

  “我敬伯爷。”

  ……

  沈毅留孙谨,在徐州待了差不多三天时间。

  当然了,这三天不只是吃饭,主要是跟孙谨介绍徐州的一些情况,让他回去之后,能像皇帝禀报前线的具体战况。

  到了第四天早上,沈老爷亲自送孙谨离开徐州。

  送走了这位大太监之后,沈毅并没有回徐州城里,而是骑马从徐州一路往东南奔了十余里,在路上等了差不多大半个时辰,才终于在这条不怎么宽敞的道路上,看到了远方奔来的马匹身影。

  一共十余骑。

  等到这些人靠近之后,沈毅拿望远镜看了一眼,然后主动迎了上去。

  距离只有十来步的时候,马上的一个年轻人也跳了起来,大步朝着沈毅走来。

  沈老爷满脸笑容,拱手见礼:“难得见到师兄骑马。”

  马上跳下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新任徐州知府张简。

  张府尊同样满脸笑容,开口道:“早年任江都知县的时候,便常常骑马奔走在江都与建康之间,我自小就骑马,只是后来认识子恒之后,坐轿坐车才多了一些。”

  说着,张府尊上下打量了一眼沈毅,笑着说道:“差不多半年时间没见,再见面,沈中丞似乎消瘦了。”

  沈毅摇头:“师兄莫要取笑。”

  说到这里,他忽然愣住,开口道:“师兄怎么知道,我任副都御史了?”

  “朝廷已经明发榜文了。”

  张简笑眯眯的说道:“尤其是我这种要到徐州任事的官员,已经被提前告知,今后要受沈中丞节制。”

  说话间,兄弟两个人已经又上了马匹,沈毅看了看张简身后,问道:“师兄孤身一人前来,那嫂夫人与大侄子去哪了?”

  “打发他们回于潜老家了。”

  张简开口道:“我在淮安任官,虽然有些危险,但毕竟还是我大陈境内,带她们去淮安,还说得过去,如今到淮北来了,再带她们,就多少有些不太像话。”

  “回于潜老家,我还能安生一些。”

  沈毅骑在马上,微笑道:“这个徐州知府,应该是赵师伯给师兄争取到的罢?”

  “多半是。”

  张简微微叹了口气:“不过恩师没有提起,他老人家就是这样,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喜邀功。”

  “师兄这个徐州知府,很金贵。”

  骑马与张简并肩而行的沈毅,抚掌道:“这是大陈收复的第一个州府,于朝廷意义重大,将来北伐如果顺畅,师兄随军临时处理地方政事……”

  “只要东路军战事顺利,用不了多久,师兄你回头一看,便会发现自己已经是山东布政使了。”

  张简被沈毅这个说法弄得哑然失笑:“还是子恒你会说话,照你这么说,你现在已然是山东巡抚了。”

  沈毅微笑道:“我没有与师兄开玩笑。”

  “有了这份基础,异日师兄在朝廷的前程,说不定还要超过张相。”

  “还是不要吹捧我了。”

  张简微微摇头,叹了口气道:“我到徐州来,还是个光秃秃的知府,且不说有没有知府衙门,下面的官员吏员是一个都没有,还在两眼一抹黑。”

  “对了。”

  他抬头看着沈毅,问道:“徐州现在战事如何,什么时候才能编户齐民,正式收复徐州?”

  沈毅看了看北边,开口道:“宿迁的守军,已被我大军逼回了宿迁城里,宿迁城池不高,估计这几天就可以破城。”

  “到时候,剩下的问题就是战功大小的问题了,徐州局势便彻底尘埃落定。”

  “对了……”

  骑在马上的沈老爷,对着张简微微一笑:“跟师兄说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张简有些好奇,问道:“什么事?”

  “昨日,小弟收到燕都的消息。”

  沈老爷微笑道:“北齐的岐王赵隶,在燕都皇城即位。”

  “卫王楷,对外宣称岐王弑君,并且引兵围了燕都。”

  张简一怔,也望向了北边。

  “他们是兄弟阋墙,还是真的有人谋逆?”

  沈毅微微摇头,笑着说道:“现在还不清楚,不过这两个人里,至少有一个人,一定是谋逆了的。”

  “至于是谁,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了。”

  沈毅远在千里之外,自然不清楚燕都的具体情况。

  更不会想到,实际情况是,卫王与岐王,都谋了逆!

  “不过,按照内卫上午送来的消息。”

  沈老爷笑呵呵的说道。

  “卫王赵楷,似乎已经杀进燕都皇城了。”

  他看向北方,眯着眼睛。

  “消息上说……”

  “死了很多人。”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太子殿下

  燕都的事情,沈毅现在也只是知道了一个大概,不过从这个大概里,他自己推想出了一些结果。

  徐州城里,给张简接风的酒席已经准备好了,师兄弟两个人隔桌对坐,沈毅给张简倒了杯酒之后,笑着说道:“胡齐那边,多半是传位给了老三,但是老四不服气,便要兵变。”

  “徐州附近的齐军,忽然少了一半,便是这个原因。”

  两个人碰了碰杯之后,沈老爷才继续说道:“不过这件事里,疑点重重,比如说燕都附近还有不少禁军,却迟迟没有动作。”

  “而且北齐那个胡帝,非是庸主,即便老了,也不至于控制不住局面,可是燕都这一次皇位顺递,竟然能乱成这个样子。”

  沈毅眯着眼睛,微笑道:“这件事思来想去,我也想不分明。”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