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63章

作者:漫客1

  沈毅站了起来,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然后指着眼前繁华的秦淮河,开始给许复画大饼。

  “小许,总有一天,这秦淮河上的姑娘,都要叫你一声许大官人!”

  听到了这句话之后,站在沈毅身后的许复,先是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摇头。

  “我不想其他的,能为公子做点事,便心满意足了。”

  ……

  沈毅的诗……或者说杜参的诗,在建康城里传播的很快。

  毕竟这首诗,对于现在的大陈来说,实在是……太应景了。

  春风不知玉颜改,依旧欢歌绕画舫。

  简直就是为现在的建康城量身定制的诗句。

  因为这首诗很应景,再加上是在上元诗会上念出来,以及杜参本人的名气,这首诗在上元诗会的第二天,就差不多传遍了建康城。

  相当于是上了建康的“热搜第一”。

  秦淮河畔一些投机的青楼楚馆,已经开始编排这首诗的曲子,准备蹭个热度,当个小曲儿来唱了。

  这样的强度之下,这首诗自然很快传到了朝廷诸公的耳中,面对这首稍稍有些诛心的诗,官场上的反应有些不太一样。

  如果是在几年前,乃至于一年前杨敬宗杨相国当政的时候,建康城里出了这种诗,那么作者多半会被以“诽谤朝廷”“诽谤君上”的名义逮起来,扔进建康府大牢里好好享受享受。

  但是现在,龟派已经开始势弱了。

  虽然杨相国在朝廷里依旧拥有非常恐怖的影响力,但是在皇帝即将亲政的前提下,这些龟派的人就没有了从前的嚣张气焰。

  不少朝臣看到这首诗,虽然不至于拍手叫好,但是也难免会生出一些愤懑之心。

  但是杨相还在,这些“强硬派”的朝臣又不敢太过跳脚。

  于是乎,朝廷里的诸公们,对于这首诗异常默契的选择了不闻不问。

  而皇宫里的皇帝陛下,也不是聋子瞎子,建康城里出了一首“名诗”,而且是有关时政的名诗,自然会落在这位天子的耳中。

  事实上,皇帝陛下见到了这首诗之后,先是愣了半晌,然后坐在了龙椅上,脸色有些发红。

  甚至,心里有些恼火。

  因为建康如今这个局面,是他们李家人,或者说是他的父祖们一手造成的,如今这首诗明里暗里嘲讽时政,就是明里暗里在嘲讽他的父祖们。

  这对于一位皇帝来说,是不太好忍的。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这首诗里写的内容,可以说是句句属实。

  于是乎,皇帝陛下一个人盯着这四句诗看了小半个时辰,然后才缓缓挥手:“高明。”

  高明,是皇帝身边的太监,也是看着皇帝长大的大伴。

  皇帝陛下还在东宫的时候,就是这位高大伴在东宫看着长大的,后来那位十岁的太子殿下入主朝廷,高大伴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陈国的大太监。

  听到了皇帝的呼唤之后,这位只有三十五六岁的大太监连忙从一旁迈着小碎步走了出来,然后跪在了皇帝面前,叩首道:“奴婢在。”

  皇帝沉默了一会儿,问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回陛下。”

  高太监恭敬低头:“是昨天晚上上元节的时候,建康人士杜参,在秦淮河上元诗会上念出来的,这个杜参是洪德三年的举人,目前还没有中进士。”

  说到这里,高太监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据杜参自己说,这首诗不是他写的,是他在秦淮河畔听来的,杜参此人颇有诗才,奴婢猜想,他应该是怕担责任,才把这首诗推脱到路人身上。”

  “去查清楚。”

  皇帝陛下淡淡的说道:“然后把详细情况报到朕这里来。”

  高太监深深低头:“奴婢明白”。

  ……

  于是乎,在正月十七的凌晨,杜举人还在家中安睡的时候,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敲响了杜家的院门。

  杜家人打开院门,就看到自家门口站了四个壮汉,当先一个汉子手持腰牌,声音冷漠。

  “内卫办案。”

  “杜举人在家否?”

第一百一十八章 挣快钱

  内卫,全称应该是叫做禁军宿卫。

  禁军宿卫是禁军里的正规编制之一,不过宿卫除了戍卫天子的正经任务之外,还有一部分宿卫,轮职守卫天子寝宫,被称为殿前禁卫,又称为内卫。

  内卫明面上的人数并不多,大概一两千人,但是作为只忠心天子的武装力量,内卫暗处埋藏的人手有多少,恐怕只有天子本人能够说得明白了。

  说白了,朝廷是暴力机构。

  想要坐稳皇位,做这个暴力机构的主人,手底下是一定要直接掌握暴力力量的,内卫就是直属皇帝,不用向朝堂上任何官员交代的武装力量,是皇帝坐稳帝位的保障……之一。

  内卫除了值守宫禁之外,还有权按照天子的命令,替天子行走四方,甚至有一定程度上独立的办案权。

  这个办案权,可以不经由三法司,不经由朝廷的任何衙门,只在内卫内部就可以完成。

  不过这种独立司法权,只针对没有官身的平民,如果目标对象是官员,内卫便必须要与朝廷的执法机构通气,不能胡来。

  因为如果内卫可以随意处置官员,会引发朝廷里士大夫阶层的集体不满,甚至会在朝廷里生出乱子。

  而举人杜参,也属于士大夫阶层。

  他虽然没有官职,但是有功名,内卫不能随意处理他,不过上门问话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于是乎,倒了霉的杜举人,在凌晨时分就被内卫提溜到了建康城里的一处内卫值房里,用各种讯问的手段,在杜参身上使了一遍,想要问出那首“秦淮无语话斜阳”,究竟是不是出自这位杜举人之手。

  但是无论这些内卫怎么问,杜参都是一口咬死,这诗他是在秦淮河畔听来的。

  如果把这个结果上报皇帝,皇帝陛下肯定是会不高兴的,因此内卫只能接着问,问当天是谁写出的这首诗,家住在哪里,长什么模样。

  这可苦了杜举人了。

  当天在秦淮河畔,他听到许复念了这首诗的后两句,只觉得甚合心意,便上去追问出了前两句,至于许复家住在哪里,他实在是全然不知,甚至许复叫什么名字,他也是不知道的。

  好在杜举人记性不错,还是对内卫大致描述了一番许复的长相。

  十三四岁,身材有些瘦弱,皮肤蜡黄,穿着一身厚棉衣……

  ……

  杜举人在当天下午,被放回了自己家中,并且被勒令,不许将今天的事情说出去。

  而与此同时,杜参描述的许复长相,也被送到了小皇帝的案头。

  大太监高明,垂手站在皇帝身边,微微低头道:“陛下,这个杜参这几年私下里没有少说北伐的事情,可见是个刚烈性子,他既然在上元诗会上把这首诗念了出来,如果真是他写的,那他就没有道理不认。”

  “如果真是他写的,他不仅会认,而且会为之骄傲才对。”

  小皇帝看着桌子上对于许复的描写,微微皱眉。

  “内卫办事,越来越不上心了,朕让你们去查,那就查清楚,查到底,不是杜参写的,那就去找这个写诗的人,既然在建康城里,那就没有找不到的道理。”

  高太监小心翼翼的看向皇帝,问道:“陛下,找到这个人之后,要治罪么?”

  “不。”

  小皇帝缓缓摇头,他低声道:“找到他之后,朕要给他封赏,朕要告诉整个建康,乃至于整个天下,朕没有忘记大陈玉颜不再,朕也不会沉湎秦淮夜色,去欢歌绕画舫!”

  说到这里,这位即位六年的洪德皇帝,缓缓握拳。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却在心里暗自下了决心。

  他要北望,他要中兴!

  毕竟他今年才十六岁。

  每一个少年人心里,都难免会有豪情壮志,难免会有伟大理想,伟大抱负。

  只是在现实面前,这些理想抱负能够维持几年,能够存在多久,就是未知之数了。

  ……

  皇宫德庆殿的事情,在晋王府住着的沈毅,自然是不知道的。

  当然如果他知道了,多半会感叹世事奇妙。

  他无意间抄的一首不完整的诗句,竟然成了洪德朝新朝的拐点。

  现在的沈毅,在晋王府住的还算舒心。

  刚到晋王府的时候,因为是偷偷住进了晋王府的客房,虽然住的舒坦,但是多少会有些忐忑,生怕哪天被晋王府的人抓包了,即便不会把他怎么样,也多少会有些尴尬。

  但是见过顾长史之后,这份顾虑就被打消了。

  顾长史已经是晋王府里级别最高的朝廷官员,虽然跟晋王相比品级天差地别,但是在晋王府干了十来年,多多少少是有些面子的,有他站在沈毅身后,住几天客房不是什么大问题。

  因为学政衙门还没有下发具体的院试考试时间,因此沈毅只能一边准备考试,一边在晋王府住着,现在的他比起从前随意了很多,不读书的时候,他就会跟父亲沈章打个招呼,就会跑到城里去与许复一起在建康城里一起闲逛,美名其曰“考察市场”。

  经过五六天时间的“考察”,沈毅对于建康城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如今的天下,南北朝对立,北边的皇城燕都是大陈的旧都,自然不必多说,而南朝的国都建康,经过六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然是人口过百万的大城,雄城。

  建康城里,除了秦淮河这个“消费重地”之外,还有东西街市等大市场,按理说只要有想法,在这里赚钱并不是什么难事。

  跟许复一起在建康待了几天之后,沈毅就花钱在距离秦淮河两三里的地方,租了一套小院子。

  相比较江都一年七两的租金来说,建康的房租要贵上很多,一个并不比江都那个院子大上多少的院子,一年的租金要二十五两银子。

  不过建康已经有了比较专业的“中介机构”,叫做牙行,这二十五两银子当中,至少有一成是被牙行从中拿了去。

  但不管怎么样,沈毅与许复在建康,至少是有了一个“据点”,不用再寄人篱下了。

  房子租下来之后的第三天,许复手底下的老三,也跟着江都的一个镖行,来到了建康。

  老三到了建康,沈毅便开始教两人卖一些新的吃食。

  之所以要在建康继续卖吃食,是因为沈毅现在还太缺钱。

  先前在江都,几个小家伙卖几个月煎饼,连带着其他的收入,前前后后加在一起,也就一二百两银子,这些钱对于许复等人来说已经非常够用,但是对于沈毅来说,根本做不了什么事情。

  于是,他准备在建康,再搞一笔钱。

  这一次,沈毅不准备挣辛苦钱了,而是准备挣一次快钱。

  在租住的小屋里培训了两个人几天,又买了必备的原材料之后,煮出了第一锅汤之后,沈毅叫来了许复。

  “去牙行,找些闲人过来,咱们明天开业要用。”

  沈七郎面色平静:“大概要二三十个人,每个人一天给五十文钱。”

第一百一十九章 建康城的第一桶金

  后世新店开业,尤其是卖小吃的店开业,都会找一些托来排队,装成一副生意火爆的模样,这已经是常规的营销手段了。

  但是在这个时代,营销这一块还是未开垦的处女地,任由沈毅怎么施展。

  如果沈某人缺德一些,甚至可以在现在的建康城搞一个“庞氏骗局”,来洗劫一波纯朴建康人民的钱包。

  当然了,目前的沈毅并不准备那么干。

  做好了初期的准备工作之后,沈毅在秦淮河诸多摊位上,找到了一家生意不好的摊位,用十两银子的租金,租下了这个摊位一个月。

  然后第二天傍晚,秦淮河畔的“许记串串香”,就正式开业了。

  串串香这东西,并不复杂,也很好复制。

  只要汤底差不多了,随便找几根竹签串上一些易熟的小食,蔬菜以及便宜的肉类,就能够开业了。

  这个汤底,是沈毅在江都家里的时候,自己琢磨出来的。

  他在市场上把能够买到的所有材料统统买了回家,在家里鼓捣了四五天,才弄出来了个七八分相像的汤底。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许记串串香刚开业没多久,许复花钱从牙行那里顾来的“演员”们就开始逐一登场,起先是只是两三个人在摊位面前买吃的,后来逐渐围了五六个人,又变成七八个人排队。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