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592章

作者:漫客1

  顾老头又自顾自的喝了口酒,然后脸色熏红的看着沈毅,打了个酒嗝。

  “子恒,老头子没有几年好活了,说不定什么时候,说死就死在了这里,对得住对不住谁,也无关紧要了。”

  他缓缓说道:“你在朝廷里,正前途广大,而且你还有北伐的大事业要做,不能因为我这个老头子,陷入到宫闱争斗之中。”

  “异日,秀贞如果有什么事情,求到你的头上。”

  老人家咬牙道:“你不必因为老头,陷入后宫争斗之中。”

  沈毅走到老头面前,拍了拍老头的肩膀,笑着说道:“顾师不必担心我,我心中有数的。”

  当初,沈毅拿到顾家的消息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告知顾老头,便是担心这个。

  他不止是担心自己一个人沾染上后宫争斗。

  他的兄弟沈恒,跟他就是天然的,不可分割的政治盟友,如果他跟皇长子亲近,那么沈恒也难逃脱,非得跟着掺和进来不可。

  心里,沈毅心里才一直有所犹豫。

  而现在,沈毅已经不怎么担心,自己掺和进后宫争斗了。

  因为……

  皇帝陛下的态度很微妙。

  他甚至让皇长子李望,称呼自己为“叔叔”。

  这本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那位“饼哥”,多半也见不得沈老爷这种“完美无缺”的臣子。

  当初,沈毅在东南做事情的时候,皇帝就给沈毅安排了一个外宅,借以约束沈毅。

  现在,他似乎是在有意无意的让沈毅,与皇长子搭上关系。

  虽然这一层关系,现在对沈毅来说,不会有什么约束力,但是将来,未必就不是一根栓住沈老爷的缰绳。

  从这一点考虑的话,这件事情与顾师本人,就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沈毅看向眼前这个有些伤心的老人家,微微叹了口气,轻声道:“顾师,您也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今后这个私塾,您想办就办,不想办也可以停一停。”

  “我过些日子,就要北上淮安了,我不在建康的时候,会让子常常来看你。”

  顾老头心里依旧有些难过,这位向来洒脱的老先生,竟然拉着沈毅的袖子,零零碎碎的说了好些话。

  沈毅宽慰了他好一会之后,这才动身离开大义坊。

  走到大义坊门口的时候,沈老爷下意识的看向皇城方向,在心中喃喃低语。

  “惠妃对面,是庞大的后族……”

  “还有将来可能出现的皇嫡子。”

  他吐出一口浊气,眯了眯眼睛。

  “陛下的帝王平衡之术,越发没有烟火气了……”

第九百五十七章 监军

  因为有高明帮着沈毅跑各个衙门,没过几天,沈毅需要的东西,就基本上全部拿到手了。

  首先是朝廷允许淮安军扩军的圣旨,以及兵部的相应文书。

  这份圣旨,是最要紧的东西。

  因为圣旨上写了四个字。

  便宜行事。

  意思就是,让沈毅在淮安,怎么方便怎么来,不必事事上报。

  这就让沈毅,拥有了极大的自主权,他不仅可以决定淮安府境内的事情,还可以决定淮安军的打还是不打,要不要打到更北边的地方去。

  除了朝廷的圣旨之外,朝廷的兵丈局也开始全力开动,给淮安军生产甲胄。

  在这件事情上,户部很痛快的给拨了钱,以兵丈局的速度,估摸着半年时间之内,就能陆续把淮安军需要的甲胄,以及箭矢,武器之类的军备,送到淮安去。

  到这里,沈毅需要在淮安准备的事情,就准备的差不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兵部尚书姜简的孙子姜明,已经动身赶往淮安,他并不是孤身一人去的,还带去了一个小伙伴。

  兵部侍郎梁巩的儿子,梁丰。

  虽然没有带去太多人,但是也算是给淮安添了一点点助力。

  这些在淮安的准备工作做完之后,沈毅能够留在淮安的时间,也就不多了。

  好在今年的淮安,不像去年那样战事吃紧,因此沈毅没有必要急着赶回去,可以在家多陪家里人待几天。

  到了正月二十一这天,沈老爷正在家里喝茶的时候,有人登门拜访,莲儿过来说是一身绯色官服,身前是孔雀补子。

  在建康待的久了,跟着自家小姐走动在建康的贵妇圈子里,莲儿自然认得官服的品级,知道这是三品官的制式,因此特来通报沈毅。

  虽然沈老爷现在也是三品官,不过他这个三品官在建康,多少有些发虚,听说是三品官来了,也不好怠慢,就跟着莲儿一起出去相迎。

  走到前院,沈毅终于看到了这位来访的客人。

  看起来也就四十岁出头,这个年纪混成三品官,可以说是年少有为。

  这人见了沈毅之后,立刻快走两步,笑呵呵的拱手行礼:“见过沈侍郎。”

  沈毅打量了这位三品官一眼,只觉得特别眼熟,但是却有些想不起来是谁了,于是也拱手还礼,笑着说道:“这位兄台何来?”

  这人笑呵呵的看着沈毅:“沈侍郎贵人多忘事,不记得我了。”

  沈毅苦笑道:“告罪告罪,最近一两年时间,事情实在是太多,小弟有些记不太住了,敢问阁下是……”

  这人微笑道:“我姓袁。”

  他提醒道:“前两年与沈侍郎,在福建见过。”

  沈毅这才猛然想了起来!

  他的确跟这人见过。

  当年,朝廷……或者说皇帝陛下,为了帮助新任福建巡抚程廷知,在福建站稳脚跟,曾经派了三法司的官员,去福建给程廷知清场子,同时也是站场子。

  而眼前这位袁大人,正是当初那些三法司官员的领头人!

  大理寺少卿袁檀!

  沈毅拍了拍手,恍然道:“想起来了,原来是袁少卿,当初在福建,我还说回建康之后,要请袁少卿喝酒来着……”

  说到这里,沈毅又想起来一件事,连忙改了称呼,笑着说道:“袁兄现在,应该不是大理寺少卿罢?”

  大理寺少卿是正四品的官员,如今的袁檀,一身三品官服,自然不会还是大理寺少卿。

  “承蒙陛下信任。”

  袁檀笑呵呵的说道:“去年就被陛下调任御史台了,如今是御史台的右副都御使。”

  说到这里,他看向沈毅,微笑道:“这一次也是奉命,作为监军,与沈侍郎一起北上,前往淮安。”

  直到这个时候,沈毅才终于明白,这位袁少卿的来意。

  他也想起来了,前些日子洪德皇帝说过的话。

  洪德皇帝说,可以许沈毅便宜行事,但是须得还淮安军派一个监军过去。

  而御史巡查天下,派袁檀这个三品右副都御使去淮安,做这个监军,正合适不过。

  当然了,袁檀也是聪明人,虽然做了这个监军,但是很明显不太愿意得罪沈毅,因此一大早就来沈毅这里混个脸熟。

  御史台副都御史是正三品,有时候出去外放巡抚的时候,就会挂这个头衔,相比较于先前的大理寺少卿来说,是实实在在的高升。

  而且,这位袁少卿,前几年还是大理寺丞,被今上擢为大理寺少卿,看来是在福建的差事办的很好,深得圣心,因此短短两年时间,竟又升了两级一品。

  在三法司系统里,可以说是平步青云了。

  沈老爷对着袁檀拱了拱手,微笑道:“原来袁兄高升了,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外,竟没有怎么注意。”

  “恭喜袁宪台。”

  袁檀连连摆手,苦笑道:“都御使才是宪台,沈侍郎莫要乱说,传出去要惹人非议的。”

  沈老爷笑呵呵的说道:“一般官员说错话,最怕的就是御史台御史弹劾,袁兄现在已经是御史台的宪台,怕个什么?”

  袁檀苦笑摇头:“我一直在大理寺,刚进御史台没有多久,哪里管得了御史台的事?”

  他顿了顿,对沈毅说道:“沈侍郎,袁某表字香庭,今后恐怕要共事一段时间,沈侍郎称呼表字就是。”

  沈毅也微笑点头:“小弟也没有实任侍郎,今后香庭兄称呼我,也称呼表字就是。”

  袁檀点头,微笑道:“今天贸然登门拜访子恒,是有些事情,要提前与子恒说一说。”

  沈毅微笑:“小弟洗耳恭听。”

  袁檀微微拱手,开口道:“不瞒子恒,我昨天刚见过陛下,陛下也跟我说明了,这一次去淮安,究竟是去做什么。”

  “陛下交代,让我去淮安之后,多听多看,但是尽量不要说话。”

  袁檀笑着说道:“说白了,我这个监军,就是给中书的几位相公看一看,让几位相公放心,不会影响子恒你在淮安做任何事情。”

  “这一点,子恒大可以放宽心。”

  沈毅脸上带着笑容,开口道:“香庭兄既然是监军,那么就该怎么来怎么来,在淮安,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对的,便立刻跟小弟说就是了。”

  “实在是看不过眼,该给朝廷上书,便给朝廷上书。”

  这位袁副宪连连摇头:“子恒千万不能这么想,愚兄从来没有从过军,对于军中的事情也不懂,陛下派我去,只是为了让淮安军名正言顺的扩军。”

  “到了淮安,子恒只当我不存在就是。”

  袁檀在五六年时间里,从正五品大理寺丞,完成二段跳,成为现在的正三品袁副宪。

  这个过程,都是在洪德皇帝亲政之后完成的,也就是说,他一定是毫无疑问的皇帝死忠,是绝对忠心于皇帝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派他到淮安去,也合情合理。

  两个人客套了好几句话之后,袁副宪才看着沈毅,问道:“未知子恒什么时候动身去淮安,愚兄回去之后,也好有所准备。”

  “估计就这几天时间了。”

  沈毅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微笑道:“等个大晴天,不再下雨下雪,咱们便动身启程,香庭兄以为如何?”

  袁檀站了起来,对着沈毅拱手,笑着说道:“子恒才是主事之人,自然都听子恒的。”

  “如此,愚兄这就告辞了。”

  沈毅起身,拉着他的衣袖,微笑道:“来都来了,还走什么?在寒舍吃一顿饭再走。”

  袁檀四下看了看,笑着说道:“子恒家里,可无论如何也称不上寒舍二字。”

  沈毅笑了笑,没有接话。

  不过他还真的留这位袁副宪在家吃了一顿中午饭,等吃完午饭之后,他把袁檀送出家门,拱手笑道:“过些日子,就要在淮安共事了,香庭兄多多照顾。”

  “不敢当。”

  袁檀拱手还礼。

  “是子恒多多照顾我才是……”

第九百五十八章 是,沈公!

  正月二十五,沈毅完成了在建康的一切准备,在当天早上告别家里人,坐上了北上的马车。

  前来送别的人不少,甚至户部尚书赵昌平亲自把沈毅送到了城外,话别许久,才依依不舍的挥手告别。

  身为大九卿,赵尚书一言一行都会被建康城里的其他人瞧在眼里,他现在出来送沈毅,毫无疑问,是为沈毅站台。

  或者说,是为淮安军站台。

  因为送别的人很多,一直到正午,沈毅的马车才得以离开建康十里,好在这个时候不热,中午不用歇息,可以一直赶路。

  御史台的袁檀袁副宪,与沈毅同行,不过他受不了马车的颠簸,是坐轿子出的门。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