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590章

作者:漫客1

  “为什么齐人这一年多时间,就可以悍然攻打我大陈国境,全无顾及?”

  “他们便不怕演进成为国战?”

  沈老爷微微昂首,语气里颇有一些傲气。

  “诸公应该知道,这一年多时间里,我淮安军从未输过齐人,既然双方交战我们都是赢的那一方,那就不应该是我们淮安军去顾虑,要顾虑也该是齐人顾忌!”

  谢旻面带微笑,扭头看着陈靖,笑着说道:“陈相,老夫的话问完了,年轻人说话,可能多少带了点火气,你不要往心里去。”

  陈靖微微叹了口气。

  这个时候,他往心里去也没有什么用,以沈毅现在的身份地位,议事堂轻易还真动不了。

  陈相扭头看向余芳,岳谦二人,问道:“余相,岳相可还有话说?”

  这两位宰相对视了一眼,都开口道:“我二人的话,谢老已经替咱们问了。”

  陈靖又看向崔煜。

  崔煜闷哼了一声:“年轻人火气大,是因为没有吃过亏,他如是孤身一人,吃亏也就吃了,无甚要紧,如今他手握重兵……”

  这话,是他对谢旻说的。

  沈毅神色平静:“崔相如果对下官掌兵有什么意见,大可以上书陛下,正巧下官在外面这么些年也累了,也想在建康歇歇,当几年文官老爷,陪陪妻儿老小。”

  “如能留在建康。”

  沈毅拱手,平静道:“下官一定请崔相好好吃一顿。”

  崔煜声音更怒:“与你说话了没有?没个规矩!”

  沈毅毫不退让:“崔相既提起了下官,下官为何不能说话?”

  陈靖低头喝了口茶水,看着沈毅,正要说话,一个小吏走进来,微微低头道:“几位相公,高公公来了。”

  他话音刚落,一身紫衣的高太监,便踱步走了进来。

  几位宰相纷纷起身相迎。

  高太监也对着几位宰相行礼,见礼之后,他笑着看向陈靖,开口道:“陈相,陛下要召沈侍郎进宫去,不知道中书这里的事情完了没有?”

  “如果没有完,咱家就在这里稍稍等一等。”

  陈靖吐出一口气,脸上挤出了一个笑容。

  “已经完了,高公公请便。”

  “那就好。”

  高明回头,笑着看向沈毅:“沈侍郎,陛下召你进宫问话。”

  沈毅看了一眼五个老头,然后微微低头。

  “臣……”

  “遵命。”

第九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道

  “见识到他们的厉害了罢?”

  甘露殿里,皇帝陛下对着沈毅抚掌笑道。

  沈老爷这一次在中书,虽然没有吃亏,但是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还被崔煜以权位压了压,算是略微吃了一点小亏。

  面对皇帝这句问话,沈毅微微低头,开口道:“五位宰相倒也不是都在为难臣,因此总算没有太过难堪。”

  皇帝指了指凳子,示意沈毅坐下来说话之后,才又抚掌笑道:“要是五个人众口一词,难堪的便不是你,而是朕了。”

  皇帝陛下微笑道:“不过即便如此,跟他们说话也很是烦人,有时候因为一件事情,要与他们争吵许久才能吵得赢。”

  “朕一个人,要应对他们两三个人,有时候甚至三四个人,很是头疼。”

  皇帝陛下感慨了一句,自己也坐了下来,脸上带着笑容:“有时候,朕也吵不赢他们,好在朕的地位比他们高一些,也比他们年轻,吵不过了便拖着,硬熬他们一两个时辰,便有人坚持不住了。”

  说到这里,皇帝看着沈毅,微笑道:“去年朝廷在淮安的很多投入,就是朕这么硬熬,熬下来的。”

  听到这里,沈毅也不禁有些诧异,他抬头看了看皇帝,随即也笑了笑:“难为陛下了。”

  “这不算什么。”

  皇帝摆了摆手,开口道:“朕跟那些老头去争,争得再怎么激烈,也不过是在这甘露殿或者是德庆宫,多喝一杯茶少喝一杯茶的事情而已。”

  他看着沈毅,正色道:“倒是沈卿你们在战场上,可能一举一动,俱是要拿性命去拼搏,那才是不易。”

  沈毅微微低头,没有说话。

  皇帝陛下继续说道:“今天在中书,不管哪几个老头儿与你说了什么,你都不要放在心里,一切按咱们君臣说好的,该怎么去做就怎么去做。”

  沈毅点头道:“臣省得的。”

  说到这里,皇帝也有些口渴了,让高明给上了茶水之后,低头喝了口水,继续说道:“朕知道,崔煜多有为难你,平日里在朕面前,也是这位崔相说你说的最多,反对的声音最大。”

  他顿了顿,看向沈毅,低声道:“但是此时,朝廷里需要有这么一位宰相,沈卿且忍一忍。”

  崔煜与沈毅的矛盾由来已久。

  早在沈毅还没有入仕的时候,刚刚进入议事堂拜相的崔煜,就因为沈毅泼了北齐公主,他屁股不正,被皇帝罢了相,后面好几年之后,才得以复相。

  因为这件事情,本来与陈靖差不多同时进入议事堂的崔相,排位骤减,现在陈靖已经熬到了首魁,崔煜却几乎在议事堂敬陪末座。

  这是极大的政治仇怨。

  虽然这件事情,更多应在皇帝身上,但是崔煜自然不敢仇视皇帝,因此就只能仇恨沈毅。

  除了这件私怨之外,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朝堂流派问题。

  如今,曾经的杨敬宗杨相已经不复存在,杨党也已经灰飞烟灭,但是那些曾经归属于杨敬宗一系的绝对保守派们,不可能随着杨家父子的覆灭,说没就没了。

  而崔煜,就是杨敬宗之后,绝对保守派的“话事人”。

  因为他本来就是紧随在杨敬宗之后的宰相,复相也是在杨敬宗父子倒下的前后,本来就是绝对保守派,或者说是“龟派”的政治传人。

  现在,中书五相里,也只有他这么一个宰相,是龟派出身,当年龟派的残党们,会自然而然的依附这位崔相爷。

  这些龟派们,正在等待时机。

  他们反对北伐,同时隐隐期待着北伐失败,朝廷从锐意进取开始收缩触角,重新恢复成为洪德朝初年的状态。

  这样他们就会死灰复燃,崔煜也能够咸鱼翻身。

  之所以皇帝会说,朝廷需要崔煜这么一个宰相,是因为堵不如疏,当初杨敬宗手底下那些人,很多身居要职,与其让他们在暗地里憋着坏,不如让他们有个依托,处在明处。

  这样,皇帝陛下就能够看得到这股势力。

  一来是能够更好的平衡朝局,二来是,将来有一天北伐成功,或者是处于战略成功阶段的时候,就可以照名单来处理他们,完成派系之间的政治清算。

  当然了,所谓的处理,不是说要把这些人给革职问罪,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政治清算,都不会这么干。

  所谓的政治清算,更多的是堵死晋升之路,然后慢慢将这个人边缘化。

  这些问题,都是沈毅早已经想明白的问题,因此皇帝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很快低头,开口道:“陛下圣明,用人自然也是,臣从没有旁的想法。”

  皇帝笑呵呵的说道:“怕就怕沈卿你,心里有什么不愉快。”

  “沈卿点子多,那崔煜未必斗得过你。”

  沈毅慌忙说道:“陛下冤枉臣的,臣向来忠直为国,如何敢与宰相作对?”

  皇帝哈哈一笑,没有多说什么。

  两个人又说了几句闲话之后,皇帝这才想起了正事,开口说道:“朕去年应下你的事情,还有关于淮安军新军的铠甲,武器等等,你就不要一个衙门一个衙门去跑了,朕会交代高明,让他去把这些衙门跑一遍。”

  皇帝微笑道:“他去跑,效果比沈卿你去,效果会好很多。”

  那是自然,高太监亲自去跑衙门,就跟皇帝陛下亲自去催没有什么分别,自然没有衙门敢怠慢!

  这可省了沈毅很多事情,这样一来,有些朝廷里的事情,他就不用亲自去跑了,而是在家静静的等着相应的文书就行。

  沈老爷连忙低头:“多谢陛下!”

  “不必谢我。”

  皇帝看向沈毅,微笑道:“沈卿,淮安新增的两万兵力,你准备从哪里征募?”

  沈毅回答道:“一部分从淮安本地征募,另一部分从东南征募,淮安军起于浙江,在浙江征兵的速度会快上很多,臣准备依旧派人去浙江征募新兵,不过……”

  他顿了顿之后,开口说道:“军中台州府,温州府的将士,将官都太多了,臣准备从浙江其他的州府征兵,不再从台州温州两地募兵。”

  皇帝闻言,微笑道:“怎么?淮安军中,也有乡党了?”

  沈毅苦笑了一声:“陛下,不管什么地方,只要人多了,都会有乡党。”

  皇帝陛下“啧”了一声,微微摇头道:“真是有人的地方,便有派系。”

  他对沈毅的安排很满意,闻言点头道:“那就按照沈卿你的安排去办,淮安军那里,如果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你便给朕上奏书,不必经过中书,直接从内卫送到朕这里。”

  皇帝陛下顿了顿,补充道。

  “需要给中书补文书的时候,再给中书补一份。”

  沈毅点头,应了声是。

  君臣二人敲定了很多关于淮安的细节之后,沈毅终于想起来了一件事,他站了起来,对着皇帝低头道:“陛下,臣早年刚进建康考学的时候,认识了一位良师,这位良师指导臣时文策论,以及科考之道,臣才能先后考过乡试会试以及殿试。”

  皇帝闻言,眯了眯眼睛,没有说话。

  沈毅继续说道:“臣这位老师,早年流落建康,与家人失了联系,臣一直在替他打听家里人的下落,近来,臣打听到……”

  沈毅深呼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老师似乎与惠妃娘娘有亲……”

第九百五十五章 推门

  顾家的事情,是没有办法瞒着皇帝的。

  因为沈毅想安排他们两个人见面的话,必须得见一面惠妃娘娘,而他是外臣,几乎不可能有跟惠妃私下见面的机会。

  除非皇帝安排。

  所以这件事情得通过皇帝来办。

  更要紧的是……

  沈毅接触过内卫,对内卫非常熟悉。

  虽然这几年邸报司飞速发展,情报能力已经小有规模,但是沈毅很清楚,现在的邸报司跟内卫相比,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毕竟内卫是一百多年的组织了,而邸报司到现在,也就是几年时间而已。

  也就是说,邸报司能查出来的东西,内卫不太可能查不出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皇帝是一定知道惠妃娘娘家事的。

  因为当初夺了顾少安书铺的建康常家,已经在一夜之间,家破人亡了!

  惠妃只是一个后妃,哪怕她再得宠,她本人是没有任何能力,去做这件事情的,能够做这件事,有本事做这件事的,不会有第二个人。

  只可能是洪德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常家也是一个簪缨世家,祖上出过侍郎的,虽然到了这一代,家道中落,家里只有个五品京官,而且是清水衙门没有什么实权的五品官,但是不管怎么说,他建康也算得上是一个中等家族。

  更冤枉的是,当初侵占顾少安书铺的,并不是常家主脉的人,对于这么个大家族来说,也瞧不上顾少安的那个铺子,当初是常家下面一个支脉出身的无赖,谋夺了顾少安的铺子。

  事主名叫常贤,绰号常三爷,因为占了大家族出身,常年在街头厮混,黑白两道都稍微有一些能量,没少干坏事。

  因为四面逢迎,在建康很吃得开,虽然干了不少恶事,多年来,但是硬是没有遭报应。

  直到两年前,无上天威盖了下来,这位常三爷不仅自己落了个凄惨的下场,就连他倚为靠山的主家常家,也因为他,在一夜之间家破人亡。

  既然洪德皇帝知道惠妃的家事,那么这件事情也没有必要瞒着他。

  皇帝陛下听到这句话,先是愣了愣,然后便回到了自己的软榻上坐了下来,扭头看了一眼高明。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