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586章

作者:漫客1

  “你继续说,还有什么打法?”

  沈毅端起一旁的茶水,喝了口之后,清清嗓子,继续说道:“方才说的,都是大打,能够在三五年甚至两三年之内,决定强弱大势,不过如果陛下不想冒进,或者说不想动赵大将军,那么明年就只能小打。”

  沈毅静静的说道:“只以淮安军越河,随机应变,以消灭齐军为主,伺机占据齐人城池。”

  “这样一来,即便能赢,短时间之内也很难定下两国之间的胜负,不过好处是花销不大,不用耗费国帑。”

  打大仗,首先打的就是钱。

  十几万人乃至于几十万人的战争,每天需要花的钱都是天文数字,因此哪怕是主战派的赵尚书,提起打仗,脸皮子也要抽一抽。

  皇帝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边用手指下意识的敲着桌子,一边开口说道:“就只有这两种,没有折中的法子了么?”

  沈毅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深呼吸一口气,抬头看着天子,低声道:“陛下,有是有的,只是陛下要答应臣,不能因言降罪。”

  “朕什么时候因言降罪了?”

  皇帝哑然一笑,开口道:“你我君臣,相处也好些年了,有什么话你直说,哪怕是骂朕的话,朕也听得。”

  沈毅没有说话,只是看了看左右。

  皇帝抬头看了一眼,微微咳嗽了一声:“孙谨。”

  这会儿高太监还在带皇长子玩耍,大殿里是孙谨在伺候,孙太监闻言立刻上前,微微低头:“陛下吩咐。”

  “把人都带下去,朕与沈卿要谈事情。”

  孙太监连忙点头,他挥了挥手,甘露殿里的宫人立刻都退了下去,就连他本人,也离开了甘露殿。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之后,沈毅才抬头看着天子,低声道:“陛下,最后一个法子,是臣近两天才想到的,只是因为有些犯忌讳,所以臣一直在考虑要不要提。”

  “如今既然陛下问了,臣就斗胆一说,如果不合陛下的心意,祈陛下只当做没有听到,当作臣没有说。”

  “婆婆妈妈的。”

  皇帝笑骂了一句:“有话快说,朕肚子饿了,一会要去吃饭了。”

  沈老爷点了点头,然后微微低头道:“这第三个法子,依旧是淮河水师不动,只有淮安军北上,讨伐齐人,但是臣需要朝廷授权……”

  皇帝挑了挑眉:“什么权?”

  “就地募兵扩军的权力。”

  沈毅低声道:“而且,淮安军在淮河以北所得财物粮食,要优先供给淮安军花销用度……”

  听到沈毅这番话,即便是洪德皇帝,也忍不住挑了挑眉,他看向沈毅,静静地说道:“沈卿这是要当前朝的节度使啊。”

  “臣不敢!”

  沈毅连忙起身,跪在地上,低头道:“陛下只当臣全然没有说过就是了……”

  “淮安军该怎么打,全听陛下以及朝廷调派!”

  皇帝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半晌没有说话,也没有动弹。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才站了起来,走到沈毅面前,把沈毅扶了起来,然后开口问道:“这么个打法,沈卿能给朕什么承诺?”

  沈毅犹豫了一会儿,咬牙道:“三年之内,臣保证最少打下山东一省,而且保证境内稳固,不会再有齐人生乱!”

  皇帝看着沈毅,缓缓说道:“只用五万人的开销?”

  沈毅低头道:“如果陛下允准,淮安军的开销可能会更低。”

  皇帝拍了拍沈毅的肩膀,静静的说道:“但是要恩出于上啊。”

  “你去北边抢了东西发下去,是沈卿你发下去的,还是朕发下去的?这样时间长了,淮安军还认不认朕?”

  沈毅默默低头:“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如果被后勤辎重以及粮草拽住手脚,那么想要建功,就只能大军慢慢推进,再无他法。”

  “想要有奇效,就必须要灵活。”

  皇帝看着沈毅,也是深吸了一口气:“沈卿方才说,两年打下山东?”

  沈毅一愣,连忙开口道:“陛下,臣方才说的是三……”

  “好了。”

  皇帝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

  “你先回去罢,朕需要……”

  “好好想一想。”

第九百四十九章 胆子大

  沈毅离开甘露殿之后,皇帝陛下一个人默默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呆。

  一直等到高太监站在他身后小声呼唤,这位皇帝陛下才回过神来,回头看了看高明,微微皱眉:“什么事?”

  高太监恭敬低头道:“陛下,该用午膳了。”

  皇帝“噢”了一声,这才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舒展了一下筋骨之后,到偏殿用膳。

  皇帝就连这顿饭吃的也不踏实,往往吃两口菜,就又开始发呆。

  这顿饭足足吃了小半个时辰,皇帝才擦了擦嘴,默默回到了甘露殿的书房。

  几乎每一天都要午睡的皇帝陛下,今天就连午睡也没有睡。

  高太监微微皱眉,低声道:“陛下,下午还有三四个人要进宫面圣,您是不是睡一会?”

  今天是年初六,虽然朝廷不上班,但是很多人还是要进宫见皇帝,给皇帝磕头请安的。

  这些人里,有勋戚,也有大臣,总之都是一些不好不见的人物。

  皇帝点了点头,忽然回头看了看高太监,问道:“高明,你觉得沈毅是个什么样的人?”

  高明想了想,回答道:“奴婢以为,沈侍郎是一位……”

  “能臣。”

  皇帝没好气的瞪了一眼高明。

  “他这些年干了这么多事,朕不知道他是个能臣?朕是问你,沈毅性格……”

  “不对。”

  皇帝摇了摇头,换了个词:“应该说秉性,你觉得他秉性如何?”

  高太监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皇帝,犹豫了一下之后,问道:“陛下,方才您跟沈侍郎聊什么了?”

  上午皇帝跟沈毅密谈的时候,高太监在带李望玩耍,并没有能在甘露殿里旁听,因此倒真不知道。

  皇帝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他跟朕要权。”

  “准确的说,是……”

  皇帝眯了眯眼睛:“是要朕放权给他。”

  高明想了想,然后低头道:“奴婢不知道沈侍郎要什么权,不过看陛下犹豫不决的模样,应该是不小的权柄,奴婢以为,只要陛下心中有一两分犹豫,这权便不应该放给沈侍郎。”

  皇帝瞪了一眼高明,闷声道:“谁问你这个了?朕是问你,沈毅秉性如何?”

  “沈侍郎是个极聪明的人,不过……”

  高太监低头道:“奴婢觉得,他有时候太急于做事,有些急躁。”

  “唔。”

  皇帝点了点头,也不知道听进去了没有,他斜靠在软榻上,但是怎么也睡不着,一直熬到下午,陆续有人进宫给他拜年磕头。

  皇帝陛下一一见了,等到见完第四个人,已经快接近傍晚,皇帝陛下呵欠连天,依旧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发呆。

  等到天色快暗下来的时候,高太监又匆匆走到皇帝陛下身侧,开口道:“陛下,沈侍郎在宫外求见。”

  皇帝一愣:“不是上午才来么?怎么现在又来?”

  高明摇头:“奴婢也不清楚。”

  皇帝想了想,挥手道:“让他进来罢。”

  片刻之后,沈老爷重新出现在了甘露殿里,他手捧一份文书,跪在天子面前,低头道:“陛下,臣上书请罪。”

  皇帝哑然一笑:“沈卿何罪之有啊?”

  沈毅吐出一口浊气,低头道:“上午臣进宫面圣,口不择言,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臣回去之后,左思右想,觉得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说,因此请罪,请陛下责罚。”

  沈毅低头道:“上午,臣说的第三个法子,伏请陛下只当是没有听见,臣那都是胡说八道的,绝不能真正依法施为。”

  皇帝笑了笑,开口道:“怎么,沈卿要改口了?”

  沈毅抬头看了看皇帝,又低头道:“是,臣要改口了。”

  皇帝走下御阶,伸手把沈毅扶了起来,笑着说道:“怎么?沈卿回去之后,去见了朕的财神爷,被他骂了一顿?”

  “你觉得后怕了,因此又急着进宫见朕请罪,是不是?”

  沈毅站了起来,摇头道:“陛下,臣没有去见赵师伯,是回家之后,自己琢磨了一番,朝廷既然有法度,臣便不能坏了规矩。”

  “这仗……不能有第三种打法。”

  皇帝微笑道:“这么说,沈卿上午说的,两年之内给朕收回山东,不作数了?”

  沈毅微微低头道:“不作数了。”

  天子闻言,先是摇了摇头,然后叹了口气:“你呀,也失了锐气了。”

  说完这句话,皇帝自己搬了个小墩子,坐在了沈毅面前,他对着高明招了招手,高明立刻会意,给沈毅也搬了把椅子。

  君臣两个人落座之后,皇帝也是叹了口气,开口道:“沈卿,你上午说的话,朕已经想了一整天了,魂不守舍。”

  “你说的第三个法子,朕可以许你,但是朝廷却许不了你,尤其是那些文官,如果是知道了,非得戳你的脊梁骨,骂死你不可。”

  “因此,咱们君臣折中一下。”

  他轻声道:“今年,淮河水师按照沈卿的意思不动,北伐的事情就交给淮安军,朝廷这里的圣旨上,只能许你在淮河以北便宜行事……”

  “至于就地征兵,战获,还有其他的林林总总……”

  皇帝轻声道:“这些都不能写在纸上,不然朝廷那里过不去不说,勋贵宗室,也要骂朕昏聩了。”

  沈毅连忙点头:“陛下,臣……只正常打就是了。”

  皇帝微微摇头:“你听朕说完。”

  他拍了拍沈毅的肩膀,笑着说道:“朕是信得过沈卿你的,如果没有这君臣的名分,你我应当能成为好友。”

  “不过朕既然继承了祖宗的家业,有些事情就不得不谨慎一些。”

  “朕许你便宜行事,但是事先跟你说好,朕要派监军去你军中了。”

  皇帝顿了顿,又笑着说道:“不过既然折中了,朕也不能要求你两年三年打下山东,你该怎么打怎么打就是,只要不吃亏,能打疼齐人就成。”

  沈毅微微低头,欠身道:“陛下圣明。”

  皇帝站了起来,揉了揉自己酸痛的肩膀。

  沈毅也跟着站了起来,跟在皇帝身后。

  皇帝一边走,一边开口说道:“朕以为,几年几年打下多少多少地方,这种提法有点不太合适,一来有了框架约束,很有可能让前线将士急躁。”

  “二来,也授人以柄。”

  皇帝回头看了看沈毅,开口道:“沈卿觉得呢?”

  沈毅点头,吐出一口白气。

  “是,臣急功近利了。”

  皇帝拍了拍沈毅的胳膊,笑着说道:“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朕大用沈卿,便从来没有相疑过。”

  “北伐是一桩大事业,你我君臣若是不能同心协力,怕很难做成。”

  沈毅点头道:“非止是陛下与臣同心协力,朝廷上下都得要同心协力才行。”

  “这话不错。”

  皇帝微微摇头,感慨道:“只是朝廷里千人千念,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